毛泽东曾评价过十八位中国帝王,其中汉高祖刘邦是受评价最高的帝王之一。本书中,毛泽东从刘邦的草莽出身、起兵入关,到楚汉相争、称帝天下等各个时期来详细评说刘邦,让你一睹“帝王”眼中的帝王!
图书 | 汉高祖刘邦传/毛泽东评点的帝王大传 |
内容 | 编辑推荐 毛泽东曾评价过十八位中国帝王,其中汉高祖刘邦是受评价最高的帝王之一。本书中,毛泽东从刘邦的草莽出身、起兵入关,到楚汉相争、称帝天下等各个时期来详细评说刘邦,让你一睹“帝王”眼中的帝王! 内容推荐 本书分刘邦的草莽出身、起兵入关,到楚汉相争、称帝天下等各个时期,以毛泽东的眼光来评价汉高祖刘邦,让读者从一个伟人的角度来了解帝王之传。 目录 毛泽东评说汉高祖刘邦 第一章 胸怀大志起于草莽 一秦始皇厌东南 二泗水亭长刘邦 三刘、萧、曹沛县三友 四英雄当年曾“好酒及色” 五吕公慧眼择佳婿 六观天子车驾出游:“大丈夫当如此也!” 七纵刑徒夜入草莽泽 八芒砀山英雄匿身观天下 第二章 趁时乘势兵入关中 一始皇帝的暴政与二世的倒行逆施 二陈胜、吴广大泽乡首倡起义 三反秦烈火势成燎原 四沛县父老拥戴刘邦为沛公 五沛公举步维艰而投奔项梁 六张良说:“沛公殆天授!” 七项梁死后项羽受封为鲁公 八章邯率秦兵向东方镇压起义大军 九破釜沉舟项羽于巨鹿之战威震中原 十沛公率先攻入关中 第三章 受封汉王还定三秦 一沛公还军霸上 二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三项羽鸿门设宴 四项羽焚宫室分封诸侯 五汉王刘邦的苦衷 六以萧何为丞相 七拜韩信为统兵大将 八汉王还定三秦 第四章 三杰辅佐汉楚相争 一汉王东渡黄河 二汉军旗开得胜 三刘邦于彭城惨遭失败 四萧何转漕给军 五韩信井陉口汉赵易帜 六黥布归属汉王 七张良运筹帷幄 八陈平献离间计 九韩信攻占齐地称王 十反攻前夕的坎坷 第五章 垓下一战称帝天下 一韩信、彭越按兵不动 二楚军于垓下四面楚歌 三项羽溃围斩将刈旗 四乌江岸边的一曲悲歌 五刘邦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 第六章 以秦为鉴轻徭薄赋 一汉初社会经济的凋敝 二汉高帝的五月诏书 三轻徭薄赋 四“马上治之”引出了陆贾的一部《新语》 五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所埋下的隐患 第七章 建章立制规摹弘远 一定都关中 二徙都长安 三封雍齿为什方侯 四诏定功臣位次 五叔孙通制礼仪 六萧何作汉律九章 七韩信整次兵法 八张苍定章程 第八章 大驾亲征平叛御侮 一分封异姓诸侯王 二齐王田横与部下五百名壮士 三臧荼、利几反叛 四韩王信反叛 五匈奴单于围困汉高帝于白登 六刘敬献策和亲 七贯高谋刺汉高帝 八汉高帝伪游云梦擒韩信 九北征陈□ 十东征黥布 第九章 刘氏家族吕后内助 一太公高寿 二姬妾众多 三高帝八男 四患难夫妻 五智擒彭越 六计诛韩信 七易立太子之争 八戚姬母子的悲惨命运 第十章 临终嘱托遗风后世 一临终诏书 二确定相国 三迟不发丧 四萧何见疑 五张良隐逸 六萧规曹随 七卢绾悲哀 八豁达大度 九从谏如流 十《大风歌》 汉高祖刘邦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七 纵刑徒夜入草莽泽 刘邦热衷于“常徭咸阳”,乐此不疲,好友萧何不止一次地在心中思索再三,担心万一有什么闪失。他了解刘邦,归终还是未加劝止,总是支持他带队前往。但最后这一次却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次由他带领的不是服徭役的农家子弟,而是身带刑具的刑徒;服役的地点和所从事的苦役,不是在咸阳城东南造阿房宫,而是在骊山(今陕西临潼县东南)脚下修秦始皇陵。至于时间呢?已是始皇帝病死沙丘的前夕,帝国所面临的形势,已不是天下太平,而是“群盗满山”;普天之下,“亡逃山林”者已是数不胜数了。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县令点名命刘邦带领刑徒去骊山修墓,出发前刘邦便预感到气氛与往常不同,前景不妙。然而他多年来自告奋勇地“常徭咸阳”,人们又无不赞扬他带队有方,他此次怎好意思借故推辞,心中确实有难言之处。 果不出刘邦所料,刚刚离开沛县县城不远,队伍中便有很多人逃亡。刑徒逃亡的原因,当然是不甘受苦,担心难以活着回来,不如现在逃亡,也许会有一条生路。况且,当时的破产农民,还有在骊山修墓的刑徒(如黥布),“亡逃山林”者大有人在,有不少人选择了这条道路。因而刘邦所带领的刑徒一离开县城便有多人逃亡,是不足为怪的。 面对着刑徒出发后的逃亡,刘邦大伤脑筋。他估计,照此下去,不待到达骊山,刑徒岂不是要逃光了么?当队伍行至丰邑(今江苏丰县)西面的泽中亭(因亭在沼泽地中,故名泽中亭)时,刘邦已从刑徒的逃亡中受到启发,找到了自己不容选择的惟一一条生路。刘邦知道,按照秦法,他所带领刑徒到达骊山时如果逃亡大半,是要依法问斩的。与其到骊山伏法就刑,莫如现在就逃亡山林,也许还能活下去。想到这里,刘邦主意已定。在泽中亭,刘邦下令就地休息,拿出自己的旅费,派人到附近买来酒肉,请大家开怀痛饮。以往刘邦也同带领的民夫们于途中饮酒,但作为队长他总是节制自己,因为前面还有路程。这次不同了,他前面的路程,不是西行入关,而是从此去他也不知道的去处,自己也从此不再是什么带队的队长,还节制什么?在酒肉面前,刘邦第一次如此地与他所带领的徒众们开怀痛饮。从表面上看,刘邦是那样高兴地大口饮酒,大声呼喊;其实,在场的人,谁也没有像刘邦的心情是那样的复杂和痛楚。 痛饮之中,刘邦思念自父母生下自己以来,已有40余载。如今,父母健在,家有娇妻爱子,自己也曾多次带队去咸阳风光过,不止一次地做过当皇帝的美梦,而今日却落得个有国难报、有家难投、上不能孝养父母、下不能抚养妻子儿女的悲惨地步。此时此刻,他想的不是什么理想王国、皇帝美梦,而是必须正视的冷酷现实:逃亡山林。在这种心情下饮酒,怎能不醉?待到夜幕降临后,刑徒中有不少人也都喝得大醉了。以刘邦的酒量,他虽然今日饮得大醉,但头脑尚且清醒,尚能出言不乱。刘邦见天色已黑,便起身向刑徒们高声说道: “诸位父老乡亲们,你们就此各奔他乡去吧!我也要从此离开这里,远走他方了。” 刑徒们明白刘邦这番话的意思,是当场释放他们,各谋生路。刑徒们趁着酒兴,纷纷相互砸坏刑具,霎时间便亡匿不见了。有十几名青壮年被刘邦释放刑徒的行为所感动,觉得逃往他处也死生难保,甘愿随从刘邦同行。 P27-2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高祖刘邦传/毛泽东评点的帝王大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中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602726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1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341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