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漏室鸣--卞之琳散文随笔选集/盗火者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散文随笔选集收入了卞之琳先生的文章四十余篇,其中大部分是回忆文章和日常随笔。文章涉及范围较广,有对文化名人的回忆,有自己的译诗心得、讲课体验,有八路军太行山的战斗生活纪实,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广阔农村风貌,还有谈论昆曲谈论日常琐事的。

目录

“盗火者文丛”序

1.文化评论……………………………………………………1

 读沙汀小说《淘金记》/3

 开讲英国诗想到的一些体验/10

 译诗随记三则/17

 《雕虫纪历》自序/24

 徐志摩诗重读志感/45

 《高加索灰阑记》的诗情画意/53

 题王奉梅演唱《题曲》/90

——冬日为“传”字辈昆剧家纪念演出传响

 《英国诗选》译者前言/95

 徐志摩的“八宝箱”:一笔糊涂账/103

2.入世观感…………………………………………………109

 垣曲风光/111

 第一次接触——长生口夜袭/116

 风满旗/120

 水乡的翻腾/132

 漏室鸣/149

3.历程往事………………………………………………153 

 译阿左林小品之夜/155  

 尺八夜/157  

 成长/164  

 星水微茫忆《水星》/170  

 合璧记趣/179  

 隆情可贵,感怀难抒  

  ——函谢巴金兼向诸多友好致意/181  

“客请”  

  ——文艺整风前延安生活琐忆/183  

  沧桑琐话/190  

  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文章/197  

  从《西窗集》到《西窗小书》/201  

  离合记缘/210  

  三座门大街十四号琐忆/212  

4.故人黄鹤………………………………………………215

  悼念戴望舒/ 217  

  《李广田散文选》序/219  

  何其芳与《工作》/226  

  窗子内外:忆林徽因/233

  冼星海纪念附骥小识/239

  还是且讲一点他:追念沈从文/243

  政治美学:追忆朱光潜生平的一小段插曲/247

  话旧成独白:追念师陀/253  

  赤子心与自我戏剧化:追念叶公超/272

  人事固多乖:纪念梁宗岱/284

  人尚性灵,诗通神韵:追忆周煦良/298

  追忆李健吾的“快马”/310

  悼冯至/321

  突围小记胡乔木/324

  脱帽志哀:追忆方敬/326

5.学术文论代表作一种…………………………………329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发展/331

6.附录……………………………………………………375

  卞之琳学术小传/377

  卞之琳著作与译作主要书目/379

  编后记/382

试读章节

译诗随记三则——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七首

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体诗,不管究竟是写给什么人的,就诗论诗,都属情诗一类。从这些情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处在文艺复兴时代,莎士比亚是热爱生活的;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兴起的时期,他对新陈代谢的急剧变化是特别敏感的。这些诗的中心主题不外乎:时间,爱情,艺术(诗)。中心思想:人生是短促的,应抓紧生活——就爱情范围内说,就是抓紧爱;爱情要长久,有待于艺术(诗)的表现,而另一方面,艺术(诗)有长久价值,还是靠真切的感情(爱情)——推广一点说,也就是靠充实的内容。

这里选择的七首,根据中心思想,把原诗在《十四行诗集》通行版本里的顺序改排一下——原第106首排为第一首,第104首为第二首,原第73首为第三首,原第65首为第四首,原第79首为第五首,原第82首为第六首,原第32首为第七首——就可以自成一套。

第一首写情人(诗人)惊叹对象的美。炽烈的倾倒中,情人往往一时间认为对象是尽善尽美,简直是从书本里走出来的,从画里走出来的,进一步认为把古人的描摹、夸赞全部集中加于一身还不足尽其美,自恨有缘身历其境而又只能瞠目结舌,不能赞一词。诗人在这里尽了夸大之能事,又非常人情入理。

和第一首夸大的办法相反,第二首不从“空前”的角度来赞美对象,而且“绝后”的说法。可是重点却在情人担心对象的青春美貌终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

如是说第二首基本上充满了盛夏的气息,第三首里却是一片残冬的荒凉景色——外界的景色反映了内心的衰老。一个人身心都会衰老到这步境地,要生活就赶快生活,要爱就抓紧爱吧。

诗人到第四首里就大声疾呼了,他对于一切都在变的感觉来得像狂风暴雨。可是结尾两行,虽然是当时大家都会说的一句俏皮话,“爱情在墨痕里发光”,却在全诗的安排下,显出了狂风暴雨过后、云散天清、星月皎洁的境界;音调也恰好配合了情调、意义。

接下去两首,第五首与第六首,虽然还是抒情的,口气有点调皮,却大可以看做有意义的诗论(艺术论)。在第五首里,诗里(情人)跟对象说:“从前只有我从你汲取灵感,我的诗就写得特别好,现在你看中了别人,别人的诗也就比我好了:可见诗好还是在人好。”我们不妨从这里引申出来说:艺术决不能离开生活。第六首说:诗写得好,不在舞文弄墨,堆砌辞藻,夸夸其谈,而在写得真实。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也曾鞭挞过当时舞台上一些坏演员的大摇大摆、大叫大嚷的过火演技。

最后一首,放在这里作为结尾,也有意义。艺术(诗)也会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可是艺术(诗)的能够经久,还是靠其中的深挚的感情(爱情)——推广一点说,还是靠其真实的内容。

1954年P17-19

序言

鲁迅曾把从事西方文化研究、翻译、介绍工作的人,称之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对这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荣誉。

在此称谓中,其行为性质之有益、目的理想之崇高与行为方式之尴尬、之被侧目而视,虽成强烈的反差,但其所具有的悲怆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以平常心观之,而不加拔高与崇高化的话,那么,应该说,这种悲怆性与其说是完全来自这种工作与事业本身的内在价值,不如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侧目而视的时代环境与条件所造成的,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说到“火”,“火”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远远并非“革命之火”、“斗争之火”、“造反之火”,并非我们曾亲身感受过其炽热度、其灼伤度、其毁灭性的那种“火”,而是人类从野蛮状况走向文明状况的第一个标志、第一个牵动力。对于人类而言,它首先意味着光亮,意味着温暖,意味着熟食;它代表了文明,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工艺,代表了科学,代表了光明,代表了思想意识的飞跃,代表了可持续的社会发展与确确实实的社会进步。

以此观之,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条件下,这“火”,概而言之,就是科学与民主,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就是新观念、新思维、新视角、新方式、新方法。在泱泱古国里,这些东西有多少根基,有多少存货,我们无法妄论,但至少可以说是不够用的,于是,就有一个引进的需要。而引进者不过就是古丝绸道上的贩运者、驼队,就是在大江阻隔下的摆渡者而已。鲁迅所指不外如此,并无惊天动地之意,只不过由于中国社会积习甚深,惯性甚大,反倒常常容易引起“侧目而视”,甚至阻力重重,引进者、摆渡者反倒成为“盗者”。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不论引进的通路是否崎岖,不论摆渡的航道是否曲折,这条道路上倒是络绎不绝的,完全堵塞的时日毕竟有限。在这条道路上前者呼,后者应,行者不绝于途,即使也有彻底被杜绝、被根除的时期,但“春风吹又生”,后继者仍踽踽前行不止。于是,一个世纪下来,在中国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景观,盗火者景观、摆渡者景观,这一景观就像古丝绸道上的行者与驼队的景观,值得后人念想,值得后世留存,哪怕只是若干浮光掠影、“断简残篇”。

这便是编选“盗火者文丛”的初衷与立意。

上个世纪,在中国,致力于研究、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并有突出业绩的人士,多如满天繁星,当然,其中更对跨学科文化有广泛兴趣,更对社会现实有人文关切,并常发而为文,产生了社会影响,形成了学者散文此一特定文化景观的才人,其数量相对会较小一点,即使如此,为数亦很可观。以这一景观为编选对象,本应是一项巨型的文化积累工程,然而,在物质功利主义大为膨胀的条件下,人文出版殊为不易,加以版权壁垒的限定更增加了难度。幸有中央编译出版社,特别是韩继海先生出于无私的人文热情,大力予以支持,得以出版目前的十种,权作为抛砖引玉,以对社会人文积累略作奉献,以其待更有希望的来日。

最后,对各集作者与作者家属的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柳鸣九

2004年8月

后记

这本散文随笔选集收入了我父亲卞之琳先生的文章四十余篇,其中大部分是回忆文章和日常随笔。文章涉及范围较广,有对文化名人的回忆,有自己的译诗心得、讲课体验,有八路军太行山的战斗生活纪实,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广阔农村风貌,还有谈论昆曲谈论日常琐事的。

这是父亲去世三年后,在柳鸣九先生指导下,我第一次独立完成父亲散文集的编辑工作。

父亲生前对自己的文章一贯精雕细琢,我在编选过程中也尽量遵守这一原则,但是仍然有些忐忑不安,总觉得未能达到父亲对我的期望。

父亲晚年写过很多回忆往事和老朋友的纪念文章,这些文章把读者的思绪带回到很久以前,让我们浏览当时的故事,了解过去的史实。时过境迁,在对故人往事的思念中,既让人感到了友情,也让人隐约感觉到一丝无奈和淡淡的哀愁。

再次感谢柳鸣九先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把父亲的一些散文集收集成书,让大家来一同分享父亲的喜怒哀乐吧。

卞之琳女儿:青乔

2004年7月2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漏室鸣--卞之琳散文随笔选集/盗火者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卞之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0540
开本 32开
页数 3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05-02-01
首版时间 2005-02-01
印刷时间 200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