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土地征用问题研究--基于效率与公平框架下的解释与制度设计/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四章为土地征用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五章为土地征用的具体自渎研究兼国际比较,第六章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变迁及缺陷评析,第七章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理性构建。通过对土地征用制度理论与实践、经济与法理、国际与国内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的考量,以充足的理由证明了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既缺失公平,又缺乏效率,必须进行理性构建。本章针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现存问题及本质原因,提出了架构、完善这一制度的一些想法,以期对我国完善这一制度起一定的参考和推动作用。

序言

征地制度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发表了很多论著。张慧芳同志的《土地征用问题研究——基于效率与公平框架下的解释与制度设计》一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是一部国内同类研究中不多见、很有特色和新意的学术专著,它不仅为土地征用问题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也为我国改革征地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的分析框架是效率与公平及其两者的内在一致性。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既是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的大变革,也是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大调整,前者有关于效率,后者有关于公平,因而其实质是效率和公平及其关系问题。据此,作者凭借自己扎实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擅于融合不同学科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勇气,以土地的自然属性为客观基础,以征地及其制度的公平与效率为论题中心,以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稀缺性资源配置和法理学的最基本问题——社会公正为分析工具,为全书构建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分析框架,从最基本的层面上对土地征用权的由来以及土地征用制度的原生过程进行了系统性考量,从而回答了征地制度的本质及其相关问题。以此为理论基础,作者对土地征用的具体制度进行了研究和国际比较,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变迁及缺陷进行了评析,从而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构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理念和政策建议。这是作者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探索的一个可喜成果,也是多学科视角综合研究土地征用问题的可贵尝试。

本书的基本特点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对土地征用的基本概念或范畴的界定与创新

基于逻辑论证的需要,作者提出了几个新的概念或对已有概念做了重新理解或扩充。如:在辨析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作者重新界定了“土地征用”的概念:“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家庭)补偿后,强制将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的一种行政行为”。作者的这一概念能够比较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我国土地征用的法律内涵及其征地实践。又如作者提出了“资源配置悖论”概念,即把“资源配置效率能自动达到最优状态,然而资源配置效率又从来没有达到最优状态”这一现象定义为“资源配置悖论”,并认为正是这一悖论使“如何有效率的配置资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从而“土地征用”作为政府配置土地资源的手段,也要以这一“悖论”为分析框架来分析和界定作为土地征用前提条件的“公共利益”及其征用权的边界;等等。

其二,对探讨征地及其制度问题的具体理论的创新

如对土地征用补偿范围和标准的理论依据的创新。作者提出了与已有研究不同的土地征用完全补偿费用的理论构成,厘清了以往关于补偿原则、范围与标准在名称上的混乱状态,为分析我国土地征用补偿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也统一了概念涵义;又如。为分析土地征用的公证性,提出和论证了土地征用之“最大化的社会福利”理论原则:“正像我们在研究效率问题时以‘帕累托最优’标准作为效率问题的分析框架一样,在研究公平问题时,我们也需要一个关于公平问题的分析框架”,这就是“最大化的社会福利”,从而使得土地征用关于公平问题的考量有了具体而规范性的分析工具。再如,对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变迁的性质与类型进行了界定。作者认为:从1950-1992年,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征用制度变迁,就性质而言,总体上应该属于“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就类型而言,应属于供给强制性制度变迁。从1992年至今,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征用制度变迁,就性质而言,应属于降低了社会总体福利的“非帕累托改变”性质的;就类型而言,应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和需求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以需求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的制度变迁。这种界定从理论上解释了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缓慢的深层原因,揭示了改革的“路径依赖性”,从而预示了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迫切性、艰难性以及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再如,基于征地的本质属性是政府的强制性,征地权是典型的公权力。作者提出了对于征地制度及其改革“成也政府,败也政府”的命题,并论证了在征地制度及其改革中建立有限政府的“至关重要性”。再如,作者设计了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并以框图的形式清晰的表示出来。该模式创新点主要是:把土地征用的标的扩展为境内所有土地;把所有土地根据“公共利益”的本质内涵进行了具体分类;设计了国家征收、征用、征购、先买权的内在运行机制并以清晰的框图形式表示出来。

其三,对探讨征地及其制度问题的方法论上的创新

在基本方法论方面,作者坚持事物间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之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征地及其制度的本质和功能,分析问题时注重全面性、综合性和预测性;解决问题时注重法规政策的配套性、体系化和前瞻性;在审视和设计征地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模式上遵循量变质变规律,既注重历史分析和现实约束,又洞悉改革的路径和最终结果(最终结果也是动态变化的)。

本书在方法论方面的另一特点是多学科综合分析,即法理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土地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等的多学科综合分析,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以经济学和法理学相结合的视角,运用逻辑归纳与演绎的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公平和效率及其内在的一致性为主线,对我国征地及其制度作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

其四,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色

本书的亮点很多,除了上述所及外,以下一些论述和观点也很有特色,诸如,从本源上考察土地征用权的由来以及土地征用制度的原生过程,以期正确理解土地征用的本质,从而使得对征地及其制度这一问题有了一种全面性、本源性、预测性的洞见;从理论上深刻分析目前我国对土地征用制度这种稀缺性资源的使用既缺失公平,又缺乏效率的真正原因,从而为改革和完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的政策建议,使我国的征地及其制度得以保持公平和效率;等等。

因此,本书无论是从理论分析框架的建构和理论资源的索取,还是从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立场来看,都是难能可贵的。作为张慧芳同志的博士导师,我为此而感到欣慰,并期待着她能够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由于征地问题的复杂性和论题范围的有限性等原因,本书没有探讨或探讨不够深入的有关征地及其制度的某些具体问题,如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市场开通后如何规范;征地收益(或补偿)分配问题及与之相关的产权理论问题。尤其是农地转用后的增值如何量化给不同的利益主体问题:征地制度改革后与之紧密相关的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发展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有这一领域的系列成果问世。

曹振良

2005年5月于南开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土地征用问题研究--基于效率与公平框架下的解释与制度设计/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慧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49198
开本 32开
页数 3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1.1
丛书名
印张 1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