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激励孩子5分钟
内容
编辑推荐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您正在头痛和烦恼吗?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您在为孩子的明天担忧吗?如果您正面临以上的情况,那么,请您阅读本书吧。在这本书里,将向您介绍一种能够让您的难题迎刃而解的教育方法——5分钟激励教育法——一种科学、简便、有效的家庭教子法。

目录

上篇 激励:家庭教育的精髓

一、激励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3)

1.激励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阳光 (4)

2.“皮克马利翁效应”:激励可改变孩子的一生 (7)

3.激励是进射孩子热情和活力的源泉 (10)

4.激励教育可激发孩子的巨大潜能 (12)

5.一句鼓励可塑造孩子成功的人生 (15)

6.激励促使孩子成功,抱怨导致孩子失败 (18)

7.不懂得激励的“爱”其实是对孩子的“害” (20)

二、棍棒教育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22)

1.棍棒教育:与父母初衷背道而驰的畸形教育 (23)

2.棍棒教育只会打掉孩子的热情和才智 (25)

3.指责与斥骂:悬在父母嘴上的无情利剑 (30)

4.怒骂责打的教育会严重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34)

5.敬告父母:放下木棒,用欣赏的态度去激励孩子 (36)

三、少批评、多激励:激励型家教的基本方法 (38)

1.适时地激励孩子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9)

2.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 (41)

3.因人制宜,激励孩子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43)

4.千万不要把鼓励和表扬简单化 (46)

5.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 (48)

6.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奖励方法应有所不同 (51)

7.教会孩子掌握自我激励的方法 (55)

下篇 用激励照亮孩子的成才之路

一、学习激励:让孩子将学习当成一种兴趣 (59)

1.孩子巨大的学习潜能需要父母去激发 (60)

2.引发好奇心,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 (63)

3.激励孩子“乐学善问”,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66)

4.妙用启发式教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69)

5.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71)

6.妙用“成就原则”,激发孩子的学习干劲 (77)

7.指导孩子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80)

8.引导孩子由不爱动脑变为善于思考 (87)

9.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0)

10.切勿步入激发孩子求知的误区 (93)

11.帮助孩子变厌学为爱学与乐学 (99)

二、自信心激励:告诉孩子“你一京行" (102)、

1.孩子要成才,就要鼓起自信的风帆 (103)

2.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昂起自信的头颅 (105)

3.童年时期树立的自信将影响人的一生 (109)

4.用热情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112)

5.尊重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会有自信 (115)

6.鼓励孩子勇于冒险,敢于尝试 (118)

7.对孩子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122)

8.贾杰:在信任中养成自信的心态 (125)

9.张肇牧之父:我是这样激励孩子的自信心的 (127)

三、品格激励:让孩子拥有一生的财富 (129)

1.塑造人格完整的孩子 (130)

2.激励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132)

3.激励孩子塑造善良的人性 (136)

4.赏识孩子诚实的品格 (139)

5.教育孩子培养正直的品质 (142)

6.激发孩子对他人的同情心 (144)

7.用宽容塑造孩子的宽容之心 (147)

8.从点滴做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49)

9.不要漠视孩子的不讲信用的毛病 (152)

10.化孩子的自私自利为助人为乐 (154)

四、智能激励:开发孩子的智力资源 (157)

1.全面激发孩子的智力 (158)

2.鼓励异想天开,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161)

3.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孩子的注意力 (164)

4.讲究科学方法,激发孩子的记忆力 (166)

5.开启创新之门,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170)

6.打开思维之窗,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175)

五、社交激励:培养孩子的交际才能 (178)

1.交际能力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支撑 (179)

2.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大胆交往 (182)

3.以正确的策略纠正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186)

4.不合群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鼓励 (188)

5.让孩子由羞怯畏缩变得大方活泼 (190)

6.为孩子与他人建立友谊架设桥梁 (194)

7.懂礼仪、有教养的孩子更易驻入社会 (198)

8.帮助孩子学会适应学校生活 (201)

9.教育孩子学会说“不” (203)

10.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 (206)

六、勇气激励:把勇敢注进生命 (210)

1.勇敢是一种宝贵的品格 (211)

2.孩子并非天生都胆小 (213)

3.勇敢重在训练和鼓励 (216)

4.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218)

5.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220)

6.鼓励孩子勇于挑战自我 (222)

7.帮助孩子在挫折面前鼓起勇气 (224)

试读章节

激励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阳光

激励是一种心态,一种教育者的精神状态。激励教育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孩子与父母健康互动、孩子幸福成长的教育。

教育专家指出:激励犹如孩子的营养剂。只要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由衷的激励之词,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使学坏了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

美国新乔治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亨利·格达德曾使用一种测量疲劳程度的能量测定仪,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当他对疲倦的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时,能量测定仪上的指数急速上升;相反,当斥责孩子时,指数便会突然下降。

虽然关于激励效应的生理发生机制,至今尚未见到明确的研究结果(有人假设可能与激活情绪中枢杏核激素的分泌有关,导致整个机体的活动水平提高),但事实早已证明了激励效应的存在。

有一位艺术素质很高的学生考音乐学院时意外落榜,这使他非常懊恼和沮丧。家长不知如何是好,便向孩子的老师请教办法,老师说需要对孩子给予激励教育。后来,家长在老师的启发下,写了这样一句话压在孩子的书桌玻璃板下面:“卓越人才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这张字条使那个学生震动很大。从此,他把贝多芬的这句名言当作座右铭,继续发奋学习,第二年终千如原以偿取得了成功.

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当成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杰出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在提炼化学元素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因此获得了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最高荣誉——戴维奖章。这是一枚刻有居里夫妇两人名字的金质奖章,极为珍贵。居里夫妇非常赏识自己的孩子,把它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赠给了年仅6岁的女儿。女儿一直珍藏着这份非同寻常的礼物,并把它作为激励自己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动力。后来,居里夫妇的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孩子的内心需要得到赏识和激励,尤其是孩子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更需要激励。而且,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

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得来的。也就是说,这时他们尚未形成对自己的稳定的评价。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许多父母却不愿把赞赏和鼓励带给孩子。他们以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起作用。他们甚至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甚至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认识不到表扬、赞赏的独特魅力。

倡导激励教育,击中了现行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弊端——抱怨。

抱怨教育的特点是,为了让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为了让孩子快,老说孩子慢;为了让孩子仔细,老说孩子粗心……总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负面情绪恶性循环,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走向失败。激励教育恰恰相反,希望孩子朝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积极鼓励。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环境的制约,中国的多数孩子是在抱怨教育中长大的。中国家长要对自己固有的教育思维进行彻底的否定是非常痛苦的。但这是必须的,更是有价值的,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你要对生命负责,你要对孩子将来步入现代社会负责。

激励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提到激励,很多家长本能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加鼓励,实际上这完全误解了激励教育。

激励的本质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被看得起。中国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为什么愿意为知己者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呢?很简单,三个字:看得起。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

在中国,有些家长的激励往往是功利性的激励,目标就是一个分数,视分数为孩子的命根。如果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家长就感到激励不管用了。

有的家长,孩子得了第一名,就不许孩子再得第二名;孩子当过三道杠的大队长,就不许孩子当两道杠,否则就是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就是所谓成功家长的心态。许多失败的家长也不宽容孩子,强烈的补偿心理反而使他们把孩子当成生命的最后赌注。

许多父母将教育孩子当成一件苦差事。他们常说:“再熬两年,等孩子上幼儿园就好了。”“等孩子都上了学,我就苦出头了。”

如果我们用激励的心态去教育孩子,把孩子当成天使去培养、关爱、欣赏,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起来,我们的心中就充满着愉悦,就会觉得生活是如此快乐。P4-6

序言

5分钟激励教育法:一种科学、简便、有效的家庭教子法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您正在头痛和烦恼吗?

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您在为孩子的明天担忧吗?

如果您正面临以上的情况,那么,请您阅读本书吧。在这本书里,我们将向您介绍一种能够让您的难题迎刃而解的教育方法——5分钟激励教育法。

这是一种由美国教育家爱德华教授倡导的家庭教育法,关于这种简便而有奇效的教育法的诞生,还有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呢。每当爱德华教授在讲台上为众多家长和老师传授教子之道时,他总会津津有味地讲起那件事。

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秋天,那时的爱德华教授还是一名教育系的博士研究生,一次不幸遭遇了车祸,因此听从医生的嘱咐,到西部一个偏远的农庄去休养。在此期间,他每天黄昏都独自在一条乡间小道上散步。一天,一位农夫在路旁等候他,对他说:

“先生,听说您是研究教育的,能给我讲讲这方面的事情吗?”

他的请求出乎爱德华的意外: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这样的一个农夫,竟然关心起教育问题?爱德华仔细打量眼前的农夫:他体格健壮,饱经苍桑的眼睛里放着光彩,是位标准的西部农夫。难得在这样的地方还能遇到知音,于是爱德华笑着和他聊起了教育问题。

在谈话中,爱德华发现农夫连最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术语都不懂,于是就耐心地从基础讲起。农夫始终都是认真地听着。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农夫终于起身向爱德华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告辞。

爱德华博士为自己能为一位农夫做家庭教育启蒙而感到高兴。当他回到住处,兴奋地把这件事向房东叙述了一遍,没想到房东却告诉他:老农的两个儿子都已经上大学了,一个儿子在哈佛大学读书,另一个在斯坦福大学。

“什么?在这样的地方,竟然出了哈佛学生!而且一门双秀。”爱德华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立刻,他想到自己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学生,竟然在真正的教育实践家面前空谈理论,不禁感到汗颜。但在吃惊和愧疚之余,他又想到:农夫能完成惊人之事,一定有惊人之法,他究竟是怎么将两个孩子教育成才的呢?爱德华决心找农夫请教教子方法。

面对爱德华的求教,农夫连声说自己并不懂得家教之道,经过爱德华的耐心解劝,农夫才答应将教育子女的事情,随便谈一谈。于是,爱德华忘了医生的嘱咐,又把休养变成了工作,白天听农夫谈他和儿子的琐事,并记录下来,晚上则仔细研究和分析。但他发现,农夫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和他说的一样,的确“没什么”。

那么,老农教出一门双秀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爱德华陷入迷茫之中。爱德华经过多日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

在一次谈话中,一个反复出现的细节引起了爱德华的注意:农夫每天要做工,陪孩子的时间很少,所以他就抓住每天上班和孩子上学同行一段路的机会和孩子交流。在这段途中,农夫一般先听孩子讲讲学校里同学间的情况,然后鼓励孩子“你好好学”,“好好干”,如果遇到孩子说到他所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或什么困难,农夫总是鼓励他说,“没什么,解决了就好。”同时,农夫用他的善良质朴的心胸,告诫儿子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就这样,一如既往地坚持了十几年。

爱德华心中一亮:难道秘密就在这每天的谈话里?爱德华独自顺着农夫走过的路走了一遍,然后一看表,只用了5分钟时间。

回到学校后,经过精心研究,爱德华终于揭开了5分钟家教背后的秘密。

原来,这偶然的“每日5分钟”谈话背后有着非常科学的道理。首先,家教的精髓是激励,激励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精华,不仅是实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良好互动的基础,同时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和潜力激发都是一种重要手段。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犹如幼苗的成长需要阳光。那位农夫,虽不懂家庭教育的什么理论,但却以自己的行动抓住了家庭教育的本质,他不断地激励孩子,赏识孩子,鼓励孩子战胜困难,正是这种激励教育法起到了重大的效果。

其次,教育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所以有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但“百年树人”需要扎实地建立在每一天的基础上,最怕和最忌讳的就是缺乏毅力,以一曝十寒的方式教子,因此要取得教育成效,就必须要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不间断地进行。

再次,这种教育法有着心理学依据,研究表明:每天教育时间过长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过短则难以达到效果,而“5分钟”不长不短,恰恰符合人的心理接受规律。

成功的秘密竟然如此简单?爱德华自己也有点难以相信。

于是,爱德华选定16个家庭开始做“5分钟激励教育”的实验。这项实验一做就是8年,结果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教育效果,通过媒体的宣传,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致使他的“5分钟激励教育法”,很快在美国风行起来,并超出国界,流行于世界各地。

到目前为止,用“5分钟激励教育法”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例如:韩国孩子申世庸在父母使用“5分钟家教法”的教育下,考人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还出版了《我是韩国人》一书,在里面谈自己的教育经历。我国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曾在《实话实说》栏目里大力推荐此书。在申世庸父母的“5分钟家教法”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对孩子进行激励教育。

“5分钟激励教育法”这种已被实践证明具有奇效的家教方法,已引起我国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对之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最后认为:“5分钟激励教育法”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教育方法。专家们呼吁:应当广泛推广这种简便、有效的家庭教育法。

正是根据美国爱德华教授的理论和我国教育专家的呼吁,笔者结合本人十多年来的家教研究心得,编写了这本《每天激励孩子5分钟》。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阐述激励教育的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它向广大的家长昭示:激励可以改变孩子一生,而棍棒教育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激励是现代家庭教育的精髓;下篇介绍家长每天激励孩子的具体内容及其技巧,包括学习激励、自信心激励、品格激励、智力激励、勇气激励等等。纵观全书,内容涉及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

本书的特色在于,注重结合鲜活的案例来进行家教方法的叙述,是一本实用性、操作性都很强的书,希望能够给众多的中国家长和老师以有益的启示。

金舒博士

于北京天舒苑

200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激励孩子5分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舒//张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54300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