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其伟大作品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一种新空间观念的到来。杰出画家要有诗人的心、灵动的手,更要有哲学层面的“看”。塞尚这样开风气之先的艺术家,不从哲学的、美学的高度探测,则难以走近。这本书是作者有关艺术的重要著作,书中对塞尚深刻而精彩的分析,从艺术到美学,从美学到人生,都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图书 | 塞尚艺术的哲学随想/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其伟大作品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一种新空间观念的到来。杰出画家要有诗人的心、灵动的手,更要有哲学层面的“看”。塞尚这样开风气之先的艺术家,不从哲学的、美学的高度探测,则难以走近。这本书是作者有关艺术的重要著作,书中对塞尚深刻而精彩的分析,从艺术到美学,从美学到人生,都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目录 1/自序 1/一 孤独与究极 9/二 苍茫的宇宙 19/三 焦虑之旅 27/四 永恒的自然 35/五 生命的历程 53/六 风格 61/七 感觉的实现 69/八 感觉与自体 75/九 感觉、视觉空间 87/十 古典 97/十一 空间与整体(一) 113/十二 空间与整体(二) 127/十三 空间与整体(三) 137/十四 几何图形与结构 151/十五 情感的胜利 169/十六 形上之幻影 179/十七 终结 试读章节 孤独与究极 人类之对于真理的追求,乃一人性中不移之事实。但是假如有人说他果然将真理予以彻底挖掘,并将之表达出来了,那同样也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因为任何一个真正追求真理的人,当他凭了他终生的努力,而终能望到了真理边际的时候,他都必会清清楚楚地知道,尽管我们用尽了方法,拼命想把我们所获得之一点点真理,或是真理的边际,加以准确表达的时候,充其量我们最后所获得的,仍只不过是那个真理之人为性象征之表达罢了,却永远都不是真理之全部之真实。相反地,假如我们会以为真理果然已被我们截然而掠获,并表达出来了,其实这也只不过说明我们只是在说一个睡梦中之遥远的故事罢了。但当我们一旦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刻里,面对一切属于人之存在中的真实事物,实际上我们却又怎么都不能把它们说得清清楚楚了。 但也惟其如此,人只能在知识中,进行真切属于他自己之真理之象征性的人为表达,却仍无法将一切真理背后所涉及之存在超绝物本身,加以真切的描述。所以真理在人的存在中,必然地也就形成了千万种不同之表达方式。这不但在哲学中,中外古今有数不清的理论类别,同时在哲学以外之领域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各式各样、不同方式之真理表达。顶多我们只能说,哲学与其他方式之真理表达之不同,那也只不过是由于哲学时常以一种直接的描述方式,将真理或真理之可能性予以揭示出来。至于其他的学术或文化,如艺术或科学,往往需要更多的技术程序,或展现的过程,才能将它所包含之真理,或真理之可能,予以清楚的描述。比如说,绘画之色彩、线条等,数之设定与推理,音乐之旋律、和声等。若相对于哲学而言,它们这些技术或过程,实际上都必须要经过一种思考性的处理,然后才能在表达中发生预期的效果。但是哲学本身却是人处理其思考自体的一种学术,所以它应该比其他学术更接近于真理本身才对,其中尤以形上学为最。 尽管如此,到底人对真理所能者,也无非是一种表达方式之远近之别罢了,所以于此假如我们舍方式之远近而不言,只从存在之实质上观之,那么我们也可在一切属于真理寻求者之过程中,发现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本质,那便是孤独与究极。P1-4 序言 时间与空间的存在,可说是人类高度表达世界中,所不可或缺之方法性的中心题旨或关键。但时间的存在,尤超越于空间的存在,常使人不能真得其究竟,所以说若就人类表达之事实来说,大凡都在于空间的范畴中了。这不但对于哲学是如此,对于科学是如此,对于空间性艺术之绘画来说尤其如此。我们假如能真知一种绘画之空间的表达方式,大概就算是我们对此绘画,有了一种比较方法性的严正认识了。在近代西洋绘画史中,我以为有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此即米开朗基罗、伦勃朗与塞尚。若以近代重方法的观念来说,伦勃朗与塞尚尤为重要。而塞尚又可以说和我们是同时代的人,所以写来尤使我觉得有亲切感。这本书本是我形上学中之一章,并为哲学的学习者所写,所以假如它又果能有益于艺术的发挥,那就可以说是我意外的收获了。 史作柽 1981年5月于新竹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塞尚艺术的哲学随想/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史作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0902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9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印刷时间 | 2005-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48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