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越轨社会学角度出发,采用集体主义研究范式,从制度层面,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路,探究了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实质、表现和危害;分析、论证了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导致大学学术道德失范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根源,并简要分析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的缺陷对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影响。在分析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各种制度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整治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措施——加强学术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供给和创新,并对制度创新的主体,依据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内容推荐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大学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术道德失范。研究大学学术道德失范既具有深化大学德育本质认识、丰富大学德育理论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为整治大学学术道德失范提供对策咨询、保障大学学术良序运行的实践价值。本研究就是对该问题所做的一次粗浅而有益的探索。  研究大学学术道德失范,可依据不同的研究视角,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从越轨社会学角度,采用集体主义研究范式,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层面,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路,探究了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实质、表现、产生根源与治理对策。  学术道德失范是什么(学术道德失范的本质)?该问题是否在大学中存在(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和主要行为表现)?该问题有无研究的必要性(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危害)?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书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笔者依据社会学的失范概念、理论界对学术一词的一般理解和伦理学中的道德概念对学术道德失范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学术人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去实现社会价值目标(如获取职称、学位、金钱等)。基于对学术道德失范的这种理解,笔者对大学领域中存在的学术道德失范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了分类,将它们划分为学术研究领域、学术评价领域及学术奖励领域中的越轨行为,并对每一领域的越轨行为依据一定的标准做了进一步的划分。最后对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危害体现在三个方面:影响大学社会功能的发挥;阻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加剧社会风气的腐败。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尽管有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包括学术)等制度上的根源,但并非所有制度的影响力度是一样的。那么,哪一种制度是影响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最主要的制度?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回答该问题。文章界定了学术制度的概念及其构成,分析了现有学术制度的主要缺陷,讨论了学术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关系。笔者认为,学术制度是社会或学术共同体为保障知识创新、为人类知识增量目标的实现而确立的系统的用以规约和导引学术人学术活动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学术制度包括内在学术制度和外在学术制度。前者是指学术共同体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用以规约、导引学术工作者学术活动的传统、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后者指社会或学术机构自觉制定的用以规范、导引学术人的各种法律和规则。学术制度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足。内在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表现为学界缺乏科学的精神气质的支撑,外在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表现为绝对供给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两种类型。学术制度的绝对供给不足是指学术制度的体系不完整,存在着一些必不可少的制度的缺席;学术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则是指学术制度的内容存在着缺陷,使学术制度的实质精神无法得到有效的实现。在分析学术制度供给不足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笔者指出,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导致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直接也是主要的根源。  本书的第三部分主要是讨论社会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关系。虽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不是影响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制度,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无关。文章分析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的缺陷及这些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关系。笔者认为政治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监督制度上;经济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信用制度和分配制度上;文化(教育)制度的缺陷则表现在大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评价标准三个主要方面。在分析了这些社会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关系的基础上,笔者指出,社会制度的缺陷是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间接根源。  本书的第四部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整治大学学术道德失范。既然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和社会制度的缺陷是导致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所在,那么整治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措施应是加强学术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供给和创新。笔者对制度创新的主体、依据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本质、表现与危害 (19)

 第一节 学术道德失范的本质 (20)

一 失范 (20)

二 学术道德失范 (26)

 第二节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 (34)

 第三节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行为表现 (39)

一 学术研究领域中的越轨行为 (40)

二 学术评价及奖励领域中的越轨行为 (54)

 第四节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危害 (63)

一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会严重影响大学社会功能的发挥 (63)

二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会阻滞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67)

三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会加剧社会风气的腐败 (69)

 第二章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直接根源:学术制度供给不足 (73)

第一节 学术制度 (74)

一 制度概述 (74)

二 学术制度的概念 (78)

三 学术制度的构成 (80)

第二节 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直接根源 (105)

一 制度供给与制度供给不足 (105)

二 学术制度供给不足的表现 (110)

三 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根源 (145)

 第三章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间接根源:社会制度的缺陷(164)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164)

一 政治制度 (164)

二 经济制度 (170)

三 文化制度 (174)

 第二节 社会制度与学术制度的应然关系 (176)

一 学术制度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177)

二 学术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 (183)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 (186)

一 政治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 (186)

二 经济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 (194)

三 文化(教育)制度的缺陷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 (201)

第四章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整治:制度创新 (207)

 第一节 制度创新的有关理论 (207)

一 制度创新概述 (207)

二 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221)

 第二节 学术制度的创新 (236)

一 内在学术制度的创新:重塑学界科学的精神气质(236)

二 外在学术制度的创新:加强学术制度的供给 (259)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创新 (276)

一 政治制度的创新 (276)

二 经济制度的创新 (293)

三 文化(教育)制度的创新 (304)

结语 (309)

附录一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问卷调查(本科生用) (312)

附录二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问卷调查(研究生用) (316)

参考文献 (325)

致谢 (341)

试读章节

第一节学术道德失范的本质

一 失范

失范(anomie)一词源自希腊文中的“anomois”该词由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an一”和词根“一hormoies”组成,意思为“非等同”、“非相近”、“非相似”,或者为“差异和混乱”。因而,这个词在希腊文中的最初含义为“超出单纯规范意义”。在法语中,“anomie”的词义由带有否定意义的前缀“a一”与表示“规则、规范、原则、法律和规律”的“nomos”构成,同英文中的“normlness”或“lawless”的意义相近,表示“无规范”或“无法律”②。

在社会学领域,“失范”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提出。杜尔克姆在其社会学理论中引入该概念,原因有二,“首先,就强调社会整合的理论传统来说,失范既代表了社会秩序紊乱和道德规范失衡的反动倾向,又是这一理论无法逃避的社会基本事实;其次,对正常的社会秩序而言,失范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治愈的反常现象或病态现象,它对整合理论的基础并不构成多大的威胁”④。

不过,在杜尔克姆的社会学理论中,失范概念处于“边缘地带”,其理论核心是社会团结。失范概念是被置于其社会团结的框架下加以理解的。杜尔克姆所理解的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含义大体相同,“它指的是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②。社会团结得以建立的基础是集体意识,即“同一社会一般公民共同的信仰和情感总体”③。正是这种集体意识保障了社会团结。

杜尔克姆的社会团结有两种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根据与无机物分子之间所存在联系的类比(分子相同,且是纯粹的机械联系),杜尔克姆将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农业社会中存在的那种团结称为机械团结。他认为:“机械团结是由(社会成员)彼此相似或相同而形成的团结。”④与古代不发达的农业社会相比,发达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多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一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彼此相互依赖。杜尔克姆将这种分工较发达且彼此相互依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团结称为有机团结。

杜尔克姆认为,在一般条件下,无论是机械团结还是有机团结的社会,都不会产生失范现象。不过两者各自的缘由不同。机械团结社会不出现社会失范是因为其同质性程度高,即在机械团结社会中,“所有成员信奉同样的宗教,且有同样的信仰,追求同样的价值目标,接受同样的行为规范,持有同样的道德评价标准及在情绪上也有一致的表现”①。机械团结社会的这种高强度的同质性保障了社会能够得到有效整合并处于良序状态。有机团结社会不出现社会失范的原因则是由于分工发达所导致的社会成员之间彼此的强依赖性而获得有效的整合。在有机团结的社会里,由于社会分工高度发展,职业分化程度较高,每个个体都会意识到要依赖他人,所有人都由分工所造成的社会关系统一体联系着,这就造成了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感、团结感和社会联系感。虽然社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集体意识的整合力量减弱,但由于随着社会分工所出现的行业内部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社会分工所导致的社会集体意识减弱可能出现的社会整合方面的缺陷。社会依然存在着协调一致和良序运行的基础。P20-2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新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06571
开本 32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4.4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4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