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莎乐美的七重纱/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徐小斌有文坛“魔女”的美誉,其文或抒怀,或感悟,或嬉笑,或调侃,风格不一,饶有情趣。她的一些作品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是许多评论家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并认为她的才华远远超过她的知名度。本书是她的一本散文集子,所选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大致可分:我有迷魂招不得(评论篇)、当时只道是寻常(回忆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感悟篇)、云在青天水在瓶(纪游篇)、愿留清气满乾坤(对话篇)五大部分。细读其中的《母亲已乘黄鹤去》《莎乐美的七重纱》等篇什,可领略到她笔下的浪漫情调与魔幻色彩,亦如她的剧作。

内容推荐

徐小斌的一些作品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是许多评论家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并认为她的才华远远超过她的知名度。本书是她的一本散文集子,所选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大致可分:我有迷魂招不得(评论篇)、当时只道是寻常(回忆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感悟篇)、云在青天水在瓶(纪游篇)、愿留清气满乾坤(对话篇)五大部分。

这些散文,题材多样,风格不一,涉及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了作家对于社会的思考,世态的洞察,人情的体味,以及心灵的感悟。读其文,于情于景,皆有可观者。可以说,这本散文集见证了作家创作以来数十年的心路历程。

目录

主编者言

第一篇 我有迷魂招不得

 大美青瓷

 莎乐美的七重纱

 关于自然之子及其他

 看古人如何谈情说爱

 我最喜欢的一幅画

 黄金有价玉无价

 伯格曼:手执魔灯的大师

 《钢琴教师》:从电影到小说

 两个月亮爬上来——看《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看莫扎特的歌剧《女人心》

 莫言小说的色彩

 特立独行的青春之舞——评《面孔之舞》

 流产的《李自成》与背运的芦苇

 坚硬的牙齿——评庄宇新导演处女作《爱情的牙齿》

 孩子需要心灵家园

 韩国料理,高手论剑

 善待自己——我写《天生丽质》

第二篇 当时只道是寻常

 母亲已乘黄鹤去

 你们是我心中永远的痛——献给曾经与我相伴的可

 爱的狗狗们

 天知我有,地知我无

 腊肉黄豆汤

 八十年代琐忆

 阿兰·罗伯·格里耶:塔罗牌教皇

 他的光芒——深切悼念林斤澜先生

 人情练达即文章——记李敬泽

 清水芙蓉王麟慧

 余华和他的“兄弟”

 有关北大记忆

第三篇 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消费成为时尚——从妈妈的旗袍说起

 美丽往往掩盖智慧

 和亲质疑

 魅力是什么

 薰衣草的启示

 童话的色彩

 所谓代沟

 一种晕眩

 爱不过是个枉费心机的企图

 北京上海之美丽比拼

 长空独行侠——阿迪力现象感悟

 写作:前世记忆与失乐园

第四篇 云在青天水在瓶

 布拉格——那一块雨中的墓碑

 卡罗维伐利的铁玫瑰

 在颐和园寻找历史踪迹

 看山是山——东莞观音山记游

 观象记

 春城无处不飞花

 大都会:缪斯的殿堂,我的梦想

 维族民居的女主人

 伊犁的阿兰

 温倩木

 古再丽

 冰美人

 神光普照塞里木湖

 在佛罗伦萨买皮具

 斯芬克斯之谜

 在塞尔维亚边界过一把公主瘾

第五篇 愿留清气满乾坤

 时间总是把历史变成童话——《莽原》杂志“对话”栏目

 社会游戏规则已然改变——2009年接受天涯网编辑李国盛访谈

 有关这套丛书,向读者交代几句。

试读章节

央视《鉴宝》栏目收视率一路飙升,已成为我的每周必看节目。忽一日,一件青瓷花瓶由专家标出天价,足足吓了我一跳。后又听说青瓷的国际交易创了中国瓷器公开成交的纪录,由此方知青瓷之贵。

青瓷是瓷器的最早形态,美丽的青瓷釉色晶莹丰润,冷时“如冰似雪”,暖时“温润如玉”,据说,优秀的青瓷作品,不但有翡翠之秀色,碧玉之润泽,紫口铁足和釉面开片,还有古朴优美、凝重大方的造型。用复杂的工序烧造出的瓷器釉色青碧,釉层厚润,可与翠玉媲美,人们常用“千峰翠色”来形容青瓷釉色之美。千百年来,青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日本、朝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与丝绸并重,成为中国古文化的象征。

一直以来的说法是: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此次到上虞,才知去年5月,考古人员由出土的89件原始青瓷器推断,中国青瓷烧制的成熟期应当是在西周中晚期。

——这个新发现令我惊喜。自写过《德龄公主》之后,我一直进入历史无法自拔,越写越古,目前正在写一部战国时期如姬夫人窃符救赵背景的电视剧。恰好热衷于自西周以来中国古文化的研究。参观上虞的青瓷展览,亲眼看到青瓷的铁胎厚釉,釉面开满的层叠斜裂的梅花冰片般的纹路,真是鬼斧神工之妙,于是突发奇想,回来后便将小说中如姬夫人的花瓶酒樽一律改为了青瓷质地。

青瓷所以取得如此高超的工艺水准和艺术声誉,从人文角度去剖析,完全出自于中国人的审美精神。古代中国向来以玉比德,孔子曾说:“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而道家的艺术思想似比儒家更具积极意义。庄子说“天地有大美”,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崇尚自然天趣,反对雕琢细作,认为“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造神入理,回得天意”,于是青瓷那种类似天然美玉的精光内蕴、浑然天成的神韵便成为了国人所追求的美之象征。

青瓷把大自然优雅的青绿色揉入晶莹的釉层里,如同大自然的灵魂融入到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中,它是为数众多的中国陶瓷中灿烂而独特的一支。据说青瓷与青铜器在造型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在原始社会陶器业很发达的商周时代,青铜业得到发展。开始,青铜器造型多来源于陶器,而原始青瓷在商周、春秋时代是属于萌芽和确立之时,它的造型又借鉴于青铜造型。既继承了商周铜器的传统,又不一味拟古。在同一种风格的造型上,由于时代的不同,运用同样的材质和不同的处理手法而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这说明一种文化的发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遵循着继承和发展的道路前进的,而每一时代都会赋予它特殊的意义。譬如东晋以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流行,饮茶之风大盛,到了唐代饮茶习俗更是风靡全国,从而刺激了茶具的生产。其中越窑青瓷茶具青秘翠美,精致绝伦,“青如天,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与茶色捩翠融青共为一体,被茶圣陆羽誉为类冰似玉。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几千年前,古人们身着绸衣,在柔和的烛光中手持青瓷美器,按照严格的礼仪,对坐饮茶,那该是何等真切的礼仪之邦的写照,有如此盛美的传统文化,又岂能坐视由于文化传承的断裂而造成的世风日下,礼崩乐坏,粗糙与欲望化的盛行?!不要蔑视传统文化吧!窃符救赵、毛遂自荐、吹箫吴市、赵氏孤儿等等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正是由于这些故事中充满了人性的、理想的光辉,相比较而言,当代很多人的堕落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失传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以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有财富,绝不能随意丢弃。纵观当今世界,文化的冲突、邪教的泛滥、自然的破坏、人性的恶化等等,均为社会安定和发展之阻力。然而,要消除和解决这些问题,中华文化具有西方文明无法取代的作用。谁都知道,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日本的高速发展,都吸收了中华文化思想的智慧。当前西方一些有识之士都在尽力研究中华文化,和一百年前的西学东渐相反,形成了“东学西渐”的趋势。这些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仍有极高的价值,21世纪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世纪,也是从过去“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转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纪,复兴中华文化绝不是对西方文明的对抗,而是意味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创新出人类新文化,为人类开启新的文明。

不是么?当我们的青瓷首次传至法国,立即使法国人为之倾倒,那种神秘美丽的青色,在法语中竟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汇来形容,只有杜尔夫所著《牧羊女亚司泰来》中牧羊人雪拉同在演出时所穿的舞台服装的颜色略与之相似,于是“雪拉同”便成为了青瓷的代名词。据说,今天英文中的青瓷(Celadon)即由此演变而来。

回京之后续写我的战国小说,想起上虞的青瓷,当晚做了个奇特的梦,梦见在一尊青瓷饕餮龙凤纹雕塑的背景前,一个身着红衣的舞姬飘逸飞动,错彩镂金,玉绿翠碧。两旁站立着司箫、箜篌、阮、笙的白衣乐女。一只巨大的编钟,被舞者长长的水袖拂出叮叮咚咚的清泉之声,满目翻飞,纵横捭阖,旋转如风,变化无常,高低起伏,回旋律动,急风骤雨般不可遏制——那位舞者,正是我小说中为了抗秦大计勇敢地窃符救赵的如姬夫人。P2-4

序言

十年前,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邀约我主持编选了一套《艺术家·学者散文随笔丛书》,计六卷。据说,这套丛书销售情况尚可,现已卖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与友谊出版公司协商,取得了这套丛书的版权,再版、重印,并扩展了作者人选;原有文集也对篇目加以调整、增汰,重新定名为《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以全新面貌推出。丛书仍由我主纂,第一批出版十卷。作者为(以齿序):陈从周(已故)、吴冠中、袁鹰、于是之、邵燕祥、贺捷生、肖复兴、徐小斌、铁凝以及在下本人。包括园林艺术家、美术家、话剧表演艺术家、音乐评论家、军旅作家、诗人、编辑家、小说家、影视作家等,老、中成有,男女齐全,行当皆备。总之,是一群文化人。十年前,我在《艺术家·学者散文随笔丛书》“弁言”中说过:这些艺术家、学者,并非仅仅在文章中谈画、论戏、赏乐、论园林……可贵之处在于让我们透过作者笔下斑斓的艺术世界,感受到真诚磊落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生命体验、对文化的坚贞守望。这一作者群中,差不多都有多种散文随笔问世,有些作品可说是已脍炙人口,用不着我以广告式语言在这里饶舌。这一套丛书所收作品,皆为作者精选拔萃之作。

这一套丛书,经与朋友商量,用了这一个平实的、大体与内涵契合并与前一套丛书衔接的书名。我们就是一群文化人嘛。出版社方面曾建议,加一“名”字,称为《文化名人散文随笔丛书》;出版单位从图书市场营销心理学考虑,自有其道理,似乎这样就抬高了这套丛书的身价,这是当下的流行风尚。出版单位有它的苦衷,他们既要为文化传播作奉献,也要赢利啊!本套丛书作者,有些人被作为“大家”,甚至也有人曾被尊呼为“大师”。说是“文化名人”,也无不可。不过,“名人”是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何必“癞蛤蟆爬秤钩——自称自”呢?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版社的美意,我们未予采纳。

“文化人”这一概念,这一称呼,大体上流行于抗日战争时期,特指人文知识分子。在国共两党所辖区域均通行使用。在1938年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郭沫若任厅长的第三厅,聚集了一批著名的进步文化人,有田汉、阳翰笙、洪深、徐悲鸿、冯乃超等,有戏剧家、电影家、画家、文艺家……后来,有一次周恩来对时任政治部部长张治中说:“三厅这批人都是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文化人啊!”(参见《悼念郭沫若》)在1941年中共领导的盐阜抗日民主根据地阜宁,新四军军部驻地停翅港附近的“卖饭曹”村,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将之设为“文化人村”。先后在文化人村生活和经常在这里聚会的,有著名文化人薛暮桥、骆耕漠、钱俊瑞、孙冶方、范长江、夏征农、黄源、李一氓、杨帆、蒋天佐、艾寒松、金人、阿英、贺绿汀、沈其震、孟波、何士德、胡考、赖少其、吕振羽、池宁、高扬、包子静、亚丁、林淡秋等。陈毅将军戎马倥偬中,常在文化人村与诸文友诗歌唱和、黑白对弈、论史之兴废、议抗日之大计。在那蒹葭苍苍的里下河河网地区,在日寇频繁“扫荡”的敌后险恶环境下,大批文化俊彦,为民族的独立解放而云集于此,实为我家乡盐阜大地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盛事。(参见《阿英日记》《盐城市志》)文化人从来都是运交华盖。“皖南事变”后时局紧张,大后方在渝的文化人纷纷撤离,避居龙云治下的昆明,或转道去缅甸仰光。1943年“整风运动”后的延安文化人,被诫示要“割尾巴”,“脱裤子”,身价大跌。在1943年新四军黄花塘整风中,陈毅则因“在统战工作与知识分子政策上犯右倾错误”而挨批,被逼走延安。(参见《杨尚昆回忆录》、“饶漱石在秦城狱中谈话”)

“文化人”这一概念弃而不用,替以“知识分子”普遍使用,大体上在1955年那场以言治罪、以文治罪、以思想治罪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之后。在所谓的“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些材料”中,毛御笔新批:“这个反革命派别和地下王国”,“过去说是一批单纯的文化人,不对了”……“文化人”与“反革命”勾连到一起了,可是“知识分子”命运又如何呢?据说,知识分子大多数是属于世界观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原罪”天生。在紧接着“反胡风”运动后,一场更大规模、主要以知识分子为整肃对象的反右派运动爆发了。迨至冠以“文化”的“大革命”兴起,文化人、知识分子则陷于地狱般苦海之中,成为“贱民”“臭老九”。称为文化人也罢,知识分子也罢,历经了一个时代的摧残、凌辱、迫害,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遭遇之酷烈,史所罕见。秦始皇、明太祖也瞠乎其后了。文化人、知识分子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中国文化人的浩劫,是人类世界文明史的大悲剧。

作为文化人、知识分子整体,是社会文化物质与精神的载体;而作为知识分子个体,又有着各自的价值选择取向。“知识分子”是个外来词汇,源于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对这个概念解释多种多样。华裔美国学者唐德刚先生就曾撰有万言长文,阐述中、美、俄三国对“知识分子”定义的异同。粗略说来,一种是宽泛的解释,类似我国通行的说法: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另一种是有确定性的界定:这就是知识分子应是具有独立的人格而不依附权势,为文不作媚时语。具有自由思想而不迷信传统与权威。具有道德的勇气和社会良知。心存社稷,对祖国和人民有着历史责任感。面对现实,敢讲真话,揭穿“瞒和骗”而无所忌惧。这种知识分子、文化人的界定,与我国传统文化优秀的道德精神有着某种呼应。这正是我们今天文化守望者的价值取向。当然文化人中也有“聪明人”“傻子”和“奴才”,有鲁迅归纳的“帮忙”与“帮闲”文人,这也是一种价值选择取向,奈何不得,强求不得。当下,贪腐丛生、贫富悬殊、公平罔失、诚信泯落、世风不古,人们多么需要这种具有正义、良知、责任的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啊!人们呼唤着这样的文化守望者!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告:对这套丛书将视市场销售情况,若是看好,他们会继续推出第二批、第三批……善哉!我若能为文化守望者略尽绵薄,将是人生快慰之事,是为序。

顾骧 庚寅春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莎乐美的七重纱/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小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036537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5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