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间机器(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威尔斯是20世纪初英国的著名科幻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英国的儒勒·凡尔纳”。他的科幻小说具有“警示”灾难的意义,其中描写的一些战争场景在后来的世界大战中都变为了现实。本书收录了《时间机器》、《隐身人》和《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三部著作。《时间机器》是一部将“19世纪阶级斗争和人类进化相结合”的伟大著作和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警世预言书。 1897年发表的《隐身人》可能是威尔斯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位名叫格里芬的科学家对科学发明的狂热追求。在《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中,威尔斯的想象力再次凌空翱翔,在宇宙间纵横驰骋。小说讲述了科学家卡沃尔研制成一种能阻挡万有引力的物质,并用它制造出一只飞行球,与朋友贝德福一同前往月球探险。

内容推荐

《时间机器》是英国科幻小说大师威尔斯最早获得成功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他最负盛名的科幻作品之一,在此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时间旅行”的概念;作品通过一位酷爱冒险的科学家在公元802701年的历险经历,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在未来社会上演的人吃人的悲剧画面,是一部将“19世纪阶级斗争和人类进化相结合”的伟大著作和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警世预言书。

1897年发表的《隐身人》可能是威尔斯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位名叫格里芬的科学家对科学发明的狂热追求。

在《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中,威尔斯的想象力再次凌空翱翔,在宇宙间纵横驰骋。小说讲述了科学家卡沃尔研制成一种能阻挡万有引力的物质,并用它制造出一只飞行球,与朋友贝德福一同前往月球探险。登月后,两人遭遇月球人的追捕,贝德福得以逃生,返回地球;卡沃尔不幸被捕,囚禁在月球的地下世界,之后他又向地球发回信息,描绘月球人的身体构造和社会结构。此书把读者引入了奇幻的月球世界。

目录

时间机器

隐身人

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

试读章节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姑且称本书的主人公为“时间旅行者”。

时间旅行者正在解释一个深奥的问题。他的褐色眼珠炯炯有神,平日里苍白的脸此刻却红光焕发,神采奕奕。壁炉里火光熊熊,银色百合灯罩里的白炽灯射出柔和的光芒,辉映着杯中咕咕直冒的气泡。我们坐的椅子是他特制的,这些椅子将我们拥入怀抱,温柔地抚摸。晚饭后,屋子里的气氛舒适惬意,人们喜欢让思想自由驰骋,不必计较其正确与否。时间旅行者一边解释,一边用纤细的手指指出重点。我们慵懒地坐在椅子上,倾听他的新悖论(我们这样认为)。他那股较真劲儿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着实令人钦佩。

“各位仔细听好,我要批驳一两个大家都公认的观点。譬如,你们在学校里学的几何源于谬误。”

“要我从这里听起,你不觉得有点不着边际了吗?”长着一头红发的菲尔比说。他是个喜欢争辩的人。

“我并非让你们接受任何无稽之谈,你们马上就会同意我。要知道,数学上的直线,也就是高度为零的直线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想必你们在学校里都学过吧?数学上的平面同样也不存在,纯粹是抽象的东西。”

“这话不假。”心理学家答道。

“仅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立方体也不能存在。”

“我反对,”菲尔比反驳说,“实在的物体当然能存在,所有真实的物体——”

“大多数人都这么想。但是,请听我说,瞬时立方体也能存在吗?”

“不明白你的意思。”菲尔比说。

“一个转瞬即逝的立方体也能存在吗?”

菲尔比陷入了沉思。时间旅行者继续说:“显然,任何物体都必须在四维中延伸,即有长度、宽度、高度和——‘久’度。但由于人类天生的缺陷(这一点请容我过后解释),我们很容易忽视物体的‘久’度。事实上,所有客观事物都有四维。其中三维就是所谓空间中的三个平面,‘第四维’就是时间。但是,人们倾向于在前三维和第四维之间划一条并不存在的分界线。因为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意识都是间歇地沿着时间向前发展。”

“这,”一位年轻人边说边笨手笨脚地凑到台灯旁,重新点燃雪茄烟,“这……的确很对。”

“唉,竞有那么多人忽视了这点,真是不可思议啊!”时间旅行者继续说,兴致愈加浓烈了,“其实,这就是‘第四维’的真正意义,有些人谈论‘第四维’,却不知道自己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是换个角度罢了。时间和其他三维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意识沿着时间运动。但一些愚蠢的人却误解了这点。想必你们都听说过他们关于‘第四维’的高论吧!”

“我没有。”市长说。

“简单地讲就是这样:数学家认为,空间有三维,即所谓的长、宽、高,而且总能用互相垂直的三个平面表示。但一些善于思考的人却问:为什么仅仅只有三维,没有另外一维与这三维都垂直?他们甚至尝试建立四维几何。大约一个月前,西蒙·纽可姆教授就向纽约数学协会阐释了这个问题。众所周知,三维物体能表现在二维平面上。依此类推,只要掌握了透视法,四维物体也能表现在三维模型上。”

“我想也是。”市长喃喃道。他紧锁眉头,陷入了深思,嘴唇嚅动着,仿佛在叨念神秘的咒语。“噢,我明白了。”片刻后他豁然开朗,顿时叫了起来。

“嗯,不妨告诉你们,我研究四维几何已经有些年月了。有的研究结果十分离奇。例如,这是一个人8岁时的一幅画像,这是15岁的,这是17岁的,还有23岁的等等。这些画像描绘了一个人生活的不同阶段,如同四维生命的三维表现。”

时间旅行者稍作停顿,以便听众有充足的时间理解。接着他又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清楚,时间也是空间的一种。这是一幅常见的天气变化图。我指出的这条线表示气压变化。昨天白天气压高,夜晚有所下降,今天早晨又回升了,逐渐到达现在这个位置。水银气压计显然不可能在公认的三维空间中画出这条气压变化线。可问题在于,这条线的确画了出来。因此我断定它是沿时间这一维画的。”

“不过,”医生两眼注视着火炉说,“如果时间真是空间的第四维,为什么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对它另眼相看?我们能在空间中任意移动,为什么在时间中却不能?”

时间旅行者笑笑说:“你当真以为我们能在空间中自由活动?没错,在二维空间中,我们有自由活动能力,可以任意前后左右移动。但是上下运动也行吗?不行,要受地球引力的束缚。”

“不一定,”医生说,“气球就行。”

“但是在发明气球前,人类只能偶尔蹦几下或者借助地势高低上下移动,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垂直运动。”

“不管怎样,稍微移一下还是行的。”医生坚称。

“向下移比向上移容易得多。”

“可你在时间里根本就不能动,不可能离开现在这一刻。”

“亲爱的先生,这你就错了。我们一直都在离开现在。意识存在是非物质的,没有空间三维。从出生到死亡,意识沿着时间匀速运动,就好比我们在五十英里高空势必会往下落。”

“但问题是,”心理学家插嘴道,“你在空间中能任意运动,在时间里却不行。”

“这就是我伟大发明的源泉。你的说法大错特错。譬如,我清晰地回忆起一桩往事,就回到了事情发生的那一刻:你们说我变得心不在焉,暂时回到了过去。当然,我不能在过去停留,就像野人和动物没法在离地六英尺的空中停留。但是文明人在这方面要胜过野人。文明人能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乘坐气球上天。终有一天,他们也能在时间里停留或者加速运动,甚至逆向行驶。”

“哦,这,”菲尔比开口道,“完全——”

“为什么不可能?”时间旅行者说。

“这个违背常理。”菲尔比说。

“什么常理?”时间旅行者问。

“你能言善辩,可以颠倒黑白,”菲尔比说,“但我绝不会相信。”

“也许我说服不了你,”时间旅行者说,“但你已经有些明白我研究四维几何的目的了。很早以前,我曾粗略地构想过发明一种机器——”

“穿越时间的机器!”年轻人惊叫起来。

“它能在时间和空间中自由行驶,全凭驾驶员控制。”

菲尔比对此一笑了之。

“我有实验证明。”时间旅行者强调道。

“这对历史学家倒是一大便利。”心理学家建议,“他们能乘坐机器回到过去,查证有关黑斯廷斯战役的记载。”

“你在古代一定很显眼。”医生说,“我们的祖先可经不起年代错乱的折腾。”

“也许能得到荷马和柏拉图的真传,学到纯正的希腊语。”年轻人琢磨着。

P3-6

序言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是20世纪初西方文坛一位声誉卓著的英国作家,曾与阿诺德·贝纳特、约翰·高尔斯华绥并称为“爱德华时代文坛三杰”。威尔斯一生出版过110本书籍,发表了500多篇文章。他的著述不仅产量高,而且涉猎广泛,影响深远,为他赢得了诸如科学小说作家、喜剧作家、社会小说家、哲学家、预言家和历史学家等众多称号。然而,威尔斯最突出的成就还在于他的科学小说,他与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一起,开创了科学小说的新时代。文学评论家沃尔特·艾伦曾称赞威尔斯的科学小说至今无人能企及,甚至有人把他比作科学小说界的莎士比亚。

威尔斯于1866年9月21日生于英国肯特郡勃洛姆雷。父亲是一名职业棒球员,后转而靠经营一家小店为生;母亲在一家富绅的宅邸当女佣。父母低微的社会地位和童年清贫的生活使威尔斯深切体会到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对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剥削现象尤感不平。虽然威尔斯幼时在勃洛姆雷上学,但他自小嗜书如命,初级教育靠自己的广泛阅读完成。14岁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威尔斯不得不自谋生路,先后做过药店学徒、信差和布店伙计,这段人生经历对他今后塑造各类人物形象,描写社会场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威尔斯在苏萨克斯郡一家文法学校谋得助教一职,经过刻苦学习,于1884年获得助学金,进入皇家科学院的前身南肯辛顿理科师范学校学习。在三年求学期间,他师从著名科学家、达尔文进化论者托马斯·赫胥黎,攻读了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和生物学。这一理科教育背景,以及赫胥黎的宇宙进化论和生物进化论,为他后来的科学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想象资源。毕业后,威尔斯做过短期的教员,间或从事新闻写作,为报刊撰写文章。1891年,他与表妹伊莎贝拉结婚,四年后离婚,与学生艾美·凯瑟琳结为连理。1893年,由于肺出血,他不得不长期休患,养病期间,开始为杂志写短篇小说、散文和评论。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一部论文集,以及《时间机器》和《奇异的访问》两部科学小说。《时间机器》一书使威尔斯名声大噪,从而奠定了他在科学小说界的声誉。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科学小说。威尔斯处在科学小说创作的巅峰时期,然而他却逐渐对这一文学类型感到厌倦,并于1990年起,转入社会讽刺小说的写作,创作风格也随之一变。他开始模仿狄更斯,用辛辣幽默的笔触讽刺时俗,塑造了众多既可悲又可笑的“小人物”形象。这方面最出色的作品有《基普斯》、《托诺·邦盖》和《波里先生传》。依据这部分作品,评论家们称威尔斯是“狄更斯后的又一个狄更斯”。威尔斯自幼关心社会问题,经著名剧作家萧伯纳介绍,于1903年加入了宣扬社会改良主义的费边社,后由于不满费边社的渐进改良方式而退社。根据这一经历,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新马基雅弗利》。威尔斯一开始就强调小说的思想性,这种倾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趋于明显。他运用小说这种通俗形式宣传自己的哲学观念和社会思想,对人类的进步作了各种充满希望的建设性构想,体现了他的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有《现代乌托邦》、《未来事物的面貌》等等。除了小说外,威尔斯在创作后期还出版过不少通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读物。他的《世界史纲》是一部通俗文化史,出版后大受欢迎;他还和长子乔治·菲利普·威尔斯以及朱利安·赫胥黎爵士一起,出版了洋洋三大卷《生命科学》。而1934年出版的《实验性自传》,又是一部出色的社会文献。在创作的最后岁月,威尔斯又转向了电影和戏剧,出版了《未来的事物》和《能创造奇迹的人》。1946年8月,威尔斯在伦敦病逝。

纵观威尔斯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学小说,主要写于1900年之前;第二类是社会讽刺小说,写于1900年到1910年之间;第三类主要创作于1910年之后,通常被称为“思想阐述小说”。但令威尔斯最负盛名的莫过于科学小说,主要包括《时间机器》、《莫罗博士岛》、《隐身人》、《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神食》、《星际战争》、《沉睡者醒来势等等,其中大部分作品已被改编成电影。1938年问世的《星际战争》被奥森·威尔斯买下广播权,在美国新泽西电台演播。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社会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星际战争》播出后迅即引起一阵恐慌,许多听众信以为真,纷纷收拾行李,到乡间避难。当局政府派出警察,将广播剧本全部烧毁,但仍有部分保留,后公开竞拍,被好莱坞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所获,于2005年改编成轰动全球的电影《世界大战》。

威尔斯的科学小说刚问世不久,就有评论家将他比作英国的儒勒·凡尔纳。若从作品的影响及成就而言,两人确实旗鼓相当,但若论作品的创作方式,他们却大不相同。凡尔纳所关注的只是科学技术的实现问题,他有句名言:“只要有人想象,其他人就一定做出。”他的作品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给予科学家、探险家们以极大的启发。而威尔斯的科学小说虽然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但更倚重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他想象在宇宙中遨游,构思星际战争;把人类送上月球,又将火星人引入地球。他从天上搜罗天使,从海底打捞美人鱼;驾驶时间机器驰骋在时空中。他的作品无奇不揽,无险不探,从月球、太空、过去和未来等各个角度观察生活,通过怪物和外星生物的眼睛审视人类,故事紧张,情节离奇,引人入胜。威尔斯自己也承认:“这位伟大的法国作家(指凡尔纳)对科学发明的预见和我的幻想完全不同。他的作品总是描写技术和发明的实际可能性,而且对此作出了许多卓越的预言。他所感兴趣的是具有实践性的东西;动笔写作前就相信,自己所写的当时尚未出现的技术将来一定会实现……我的故事所表明的却不是实现科学假设的可能性,而是对另一种幻想的体验。”

再者,威尔斯与凡尔纳的价值观也有所不同。凡尔纳赞扬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和巨大威力,其创作的目的在于把读者引入神奇迷人的科幻世界。但威尔斯的作品在幻想的外表下具有深厚的现实性。他借助科学幻想,用怪诞的人物、离奇的情节、夸张的手法、诙谐的语言和瑰丽的场景,针砭时弊,揭示现实,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威尔斯曾说,他的科幻小说继承的是古罗马作家阿普列乌斯在《金驴记》中所开创的传统,“这类故事的意义并不在于幻想本身,而在于包含在幻想中的非幻想因素……它们只有在翻译成日常语言后,或者说排除一切怪诞的成分后,才能显示出真正的意义。”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只是威尔斯创作的一种载体,而非其目的所在。他所关注的是与科技相关的社会问题,对科学技术本身也不是一味地赞扬,而是给予客观的分析,警示科技发展的负面作用,并揭露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各种问题,谴责荒唐、丑恶的现实。威尔斯创造了一种将科学知识、文学技巧和社会观念三者融为一体的科学小说模式,这是凡尔纳的推崇科学精神、追求科学细节的“硬科学小说”所无法比拟的。

尽管威尔斯表明自己的科学小说作品不在于预见科学发展的可能性,但作为一名功底深厚的理科学士,他的想象不乏科学的依据,某些作品仍不失为杰出的科学预言,为当时的科技发展提供了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譬如在《时间机器》中,威尔斯打破了牛顿确立的一成不变的时间观,阐述了“四维空间”的理论,大胆地构想出可在时空中任意穿行的时间机器。“四维空间”、“四维几何”在现代已被广泛认同并应用。更为神奇的是,在《时间机器》问世后的20个年头,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时间和空间位移的相对性原理,断定当飞船的速度达到极大(接近光速)时,乘坐飞船者可能实现“时间旅行”。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理论竟为后来的天文观测和微观测试所证实,从而开创了人类科学史上的新纪元。又如《神食》中所描述的能够激发生物生长潜力的食物,预言了当代大量使用的生长激素。在《莫罗博士岛》中,莫罗博士对动物进行肢体移植和大脑改造,不免使现代读者联想到20世纪备受关注和争论的物种器官移植以及动物的无性繁殖——克隆等。在《星际战争》中,火星人使用的“热线”与半个世纪后发现的激光相似,“黑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使用的毒瓦斯相当;小说中描写的大规模荼毒生灵的场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印证。在《陆战铁甲》中,威尔斯预言了装甲坦克将在战争中应用。在《太空战》中,他预见了飞机将用于战争。在《获得自由的世界》中,他发明了“原子弹”一词,描绘的原子弹爆炸情景与后来的实际情形如出一辙。威尔斯在《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中描写的月球表面的奇幻景象与50年后阿波罗11号登月时发回的照片不乏相似之处。此外小说还生动地描摹了宇宙航行的失重现象以及人类在月球上软着陆,飞船返回地球时在海中溅落等景象。这些大胆的设想均被现代宇航员登月及返回地球着陆时采纳。

《时间机器》是令威尔斯声誉鹊起的处女作,也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故事的主人公“时间旅行者”乘着自制的“时间机器”穿越时空隧道,飞到了公元802701年。这时的世界物产丰饶充裕,人类分化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一种是脆弱娇小的埃洛伊人,悠闲地生活在地面上的豪华宫殿中,养尊处优,饱食终日,由于长期不劳作、不思考,智力和体力退化。另一种是凶悍粗野、形如狐猴的莫洛克人,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整日在隆隆的机器旁劳动,养肥埃洛伊人供自己食用。之后“时间旅行者”又飞到了几百万年以后,那时的世界满目疮痍,人类灭绝,只剩下白色的蝴蝶和巨型螃蟹。《时间机器》可谓是一部巧夺天工的社会寓言。读者不难猜测埃洛伊人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后代,而莫洛克人是现代工人阶级的后裔。威尔斯将世纪之交的西方阶级斗争与人类进化论相结合,用幻想和寓言的形式给整个现代社会发出醍醐灌顶的警示——劳动者和剥削者的长期敌对可能造成恐怖的后果。此外,通过《时间机器》,威尔斯还表达了对人类终极处境的关怀,拨动了亿万颗不安的心灵。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感叹生命的短暂,然而威尔斯竟设想出一架能自由穿梭于时空中的机器,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均构思得天衣无缝,这是何等的令人振奋、令人向往!只要人类还为时空的局限所困,《时间机器》的魅力将永不消减。

1897年发表的《隐身人》可能是威尔斯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位名叫格里芬的科学家对科学发明的狂热追求。格里芬家境贫寒,才华横溢,他坚持科学研究,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发明了隐身术。然而,格里芬没有利用科学发明造福人类,反而妄想凭借隐身术称霸世界,建立“恐怖统治”。他不顾朋友肯普苦口婆心的劝诫,一意孤行,落得众叛亲离,最后在人们的喊打声中含愤死去。《隐身人》将视角转向了科学技术本身,向读者展现了科技无限发展后潜在的负面效应。威尔斯警示人们科学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又能招致灭顶之灾,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科学发明一旦落入自私者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除了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外,《隐身人》的魅力还表现在对小人物的刻画上。往往只是寥寥几笔,人物的性格就跃然纸上。譬如在商讨如何对付隐身人时,伊平镇的村民都侃侃而谈,但无人付诸实践,作者评论道:“这帮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管理议会的才能:只知纸上谈兵,从不采取任何果断的行动。”严密的科学推理也是《隐身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科学小说虽有幻想的成分,但若一味只有幻想,小说就显得虚假而不可信。威尔斯借隐身人之口极具逻辑地分析了隐身术的科学原理,阐述了各种光的折射和反射定理,通俗易懂又合乎情理。他的语气之肯定、思路之清晰、分析之透彻、逻辑之严密,使人心悦诚服。

在《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中,威尔斯的想象力再次凌空翱翔,在宇宙间纵横驰骋。小说讲述了科学家卡沃尔研制成一种能阻挡万有引力的物质,并用它制造出一只飞行球,与朋友贝德福一同前往月球探险。登月后,两人遭遇月球人的追捕,贝德福得以逃生,返回地球;卡沃尔不幸被捕,囚禁在月球的地下世界,之后他又向地球发回信息,描绘月球人的身体构造和社会结构。此书把读者引入了奇幻的月球世界。月球人根据各自担任的社会职责,用生物药剂刺激某部分器官畸形发展,如数学家的脑袋硕大无比,但四肢萎缩,警察肌肉发达,邮差腿脚细长等等。读者不难看出这些奇形怪状的月球人影射了从事各种职业的现代人。威尔斯用夸张的笔触抨击了现代社会分工对人类的扭曲和戕害。再者,小说中惊心动魄的追击场面,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瑰丽多姿的月球风光也是科学小说迷们所津津乐道的。难怪有的评论家称威尔斯的科学小说作品“是幻想达到了高度的自由,经岁月之水洵洗后依然散发着不可泯灭的艺术光彩”。

威尔斯的科学小说有助于启迪和培养人们的科学幻想能力。科学幻想是创造发明的先声,是科学发展的先导。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提出利用科学小说普及科学知识的观点,预言“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一个民族倘若丧失了科学幻想能力而欲求发展,如同盲人渴求绘出五彩缤纷的图画一般不可思议。威尔斯的科学小说作品不仅能燃起人们对科学的热情,激起对未来的遐想,更能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思考。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技术普及,电子产品推陈出新,核武器、生化武器扩散,人类对待科学技术谨慎与否、明智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死存亡。但愿我们能铭记威尔斯的警示之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间机器(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赫·乔·威尔斯
译者 朱光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7754
开本 32开
页数 41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3.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7
152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