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源活水(学校文化创新实践案例)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单位,尤其是一个教育文化单位,完全应该拥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空间,而且它与物质空间一样需要丰富和充实;同时精神文化空间和物质空间互相影响和制约,也互相交融和增彩,共同架构成一个宜人的生态空间。中福会托儿所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们正是在快乐的学习和工作中,培育和塑造着属于自己的温馨和谐的精神文化家园。本书正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记录,特别总结了学校文化创新实践案例。通过这本书将之展现在读者面前,相信读者们会开卷有益,得到很多启示的。

内容推荐

中福会托儿所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们正是在快乐的学习和工作中,培育和塑造着属于自己的温馨和谐的精神文化家园。这是一个既合乎众人意愿又便于运作的充满人性和人情的操练过程,《清源活水》记录的正是这个值得大家浏览的过程;虽还难免粗糙之处,但无斧凿之痕,因此也往往更显真实亲切、生机勃勃。

目录

园谐则和 人和则进

苑标征集——唱响园所发展的进行曲

温馨小犀——心与心的交流和关爱

随笔“新政策”——让教师在快乐中主动反思

弹件配班和假日宝宝——赋予教师教学决策中的自主权

敞开大门——突破教师间、家园间的心灵壁垒

导师闭故事——打造一个互助的学习团队

团队展示——一项教师评价的创新实践

教师观念何以转化——中托教师专业发展现象的文化意义

试读章节

交流对话中,教师们不经意间所流露出来的这些对“做事方式”的感触,应该就是对学校文化现象的述说和殷殷的期求吧。

这些是前期研究中我们较忽略,而在接下来的过程中需加强、下工夫的。经过深入思考后,我们决定对原先课题的研究重点作一点转向。

把文化“做出来”

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受制于三个方面。一是观念。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才会有先进的教育行为,但是并不意味着有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一定会有先进的教育行为。二是策略和技术,也就是我们的研究期望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的专业成长。其三是组织。教师是生活在组织中的人,他们的行为必定要受制于组织。而在以上三方面中,组织的制约尤为重要。

因此要研究教师如何实现从观念向行为的转变,仅仅着重于策略技术的改进显然是不够的。教师们从自身的生命情怀出发对其所置身的组织有着许多要求,如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沟通、生命的对话等。管理者应当要多多关注教师们的生存状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青浦诊断组会议的“跑题”,拓展了我们对管理者角色定位的再思考和再认识,也让我似乎找到了管理的着力点:在实现教师观念向行为转变的过程中,努力去培植一个适宜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让它能从学习、生活、精神等多方位出发,在共同使命的维系中,不断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给教师们熏陶、感悟和体验,从而塑造出我们中托特有的校园文化。

究竟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有帮助呢?它应该是赏识信任每位教师,使教师拥有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它应该能提供自我展现的平台,帮助教师获得教育智慧,让教师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明确自己前行的方向;它还要让教师能成为一个独立个体,将其所思付诸于行,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思行能力;它还能提供合作的机会,让合作成为反思的平台,因为似乎教师的反思在群体中才能更有效地实现……

那么又怎样去形成和培植这种校园文化呢?“文化就是做事情的方式,它融合了教师、员丁和学生的价值观、信念和活动,通过人际关系和经历而形成,它把人们约束在一起,影响着学校中人们的行为、思考的内容和对学校的感觉。”……我在许多资料中看到了类似的阐述和描绘,但总觉得它有点虚,让人无从做起。要在校园中具体地、真实地建设校园文化,让它落地生根,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把文化“做出来”,对我们来说的确有点摸不着边。但我们深信:文化一定是附着在具体的行为和现象中的。于是我们开始尝试对校园中发生的那些原本习以为常的事务性事件进行了有意识的变革,努力地使这样的事件离我们的理念近些,再近些。本书中所呈现的那些“校园故事”,或多或少都呈现了在人文精神下凝聚起来的教师们职业生命状态,这些状态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

《苑标征集》叙述的是我们如何借助“亲子苑苑标设计”这个活动,同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共绘学校发展的愿景,产生对学校未来期望的共同预想。在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调整园所发展愿景的过程中,教师们在汇聚共识的基础上将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结合了起来,分担将其付诸实践的义务,从而增强了其工作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温馨小屋》让我们找到了一个既能缓解教师压力和焦虑的舒解通道,让他们汲取动力、轻装上阵;又能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得以彰显的同时,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或异议,从而达到交流和相长的效果,使纷繁的教师个体文化始终保持一种合力,创造一种合而不同的风格。“温馨小屋”成为了一个分享的平台,一个情感共鸣的通道,一个信息互通的平台,一个相互了解的窗口,让教师从别人、从自己身上学习,不断改进并完善自身。

还有《导师团的故事》、《敞开大门》、《随笔新政策》等七个校园故事,这七个小故事涉及了校园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它们都是有代表性的“点”,从这些具体的行为、事件或者人物中,我们希望呈现给大家的正是校园文化的“鲜活物化”过程的初探,它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们是可以操作的。

教师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人本意识的觉醒正在日益凸显,他们要张扬个性、要得到同伴的认可、领导的赏识、社会的承认,他们迫切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

P5-6

序言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中福会托儿所的教师沙龙,并逐渐浏览到了他们色彩斑斓的精神文化家园。

中福会托儿所的教师沙龙是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大背景下催生萌发的,学习环境营造得十分温馨:四周是沙发软椅,墙上是五彩图片,大地毯上有几个大小不一的彩色靠垫和茶几,茶几上堆放着各色点心。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一些年轻的女教师脱下工作服,换上下班后穿的漂亮外套,有的还略施胭脂,手端冒着热气的奶茶或咖啡,满面笑容地来到教室,或靠着沙发,或席地而坐。这儿与其说是学习的教室,不如说就是个充满生活情趣、温馨的客厅(沙龙)。教师沙龙每次主讲的题目都紧扣教学,严肃且具学术性,还配以多媒体展示,但主讲人的神情却是轻松的、交流式的,有时或有讲错之处,全可一笑了之。听讲的教师可私下切磋,可当众提问,所长也不失时机地对主讲内容作必要的插话补充或简要入理的点评。沙龙的举办是不定期的,教师的参加是自愿的,但教师们都乐于参加,沙龙成了看似顺性而为却又众人期盼的快乐聚会。于是,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沙龙便成了教师们交流信息的平台,获取知识的课堂,展示才艺的舞台,也是干群沟通交流的场所。

中福会托儿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性化运作,充分发现和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和创造力,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实践,营造出氛围,培育成习性,使学习、工作都成为大家向往而快乐的事。

由此,中福会托儿所不仅有了快乐的教师沙龙,也有了现场办公式的管理、快乐的评价网络、“导师团”制度……还有了“弹性化”、“自主式”、“互动性”等一系列充满随性、宽容、和谐的实施方式和氛围。

由此,教师沙龙拓宽了托儿所教师们的想象空间和实践平台,激活了大家的创造力,于是有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众多新的理念和手段,活跃的思维碰撞出的小小火花。这些都可能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引发教学中的各项创新和改革,如“假日宝宝”、“操作性墙面”、“反思随笔”、“彩虹桥”等都一一应运而生了,五彩缤纷,目不暇接。

随着这个过程的延伸,在中福会托儿所内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和背景,它不仅在切实地影响着托儿所的教学活动,也提升着教职员工们的综合素质,提升着他们的精神风貌。

一个单位,尤其是一个教育文化单位,完全应该拥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空间,而且它与物质空间一样需要丰富和充实;同时精神文化空间和物质空间互相影响和制约,也互相交融和增彩,共同架构成一个宜人的生态空间。

现在,培育和塑造单位的精神文化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具体实施时,有些单位常常把着力点放在研讨标识口号、提炼企业精神、设计企业形象、制定经营模式等方面,充满了学理气息。但是在运作时却往往难于使美好愿景具象化、人格化,难于寻到能持久操练、切实有效的抓手和载体,这样,企业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塑造就容易更多地停留在学理层面,虽从字面上看,也全面,也深刻,也精致,却难以使之成为一个可触摸的、生动鲜活的实践过程,因此也难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要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髦口号,不仅提示要改变我们的生活内容,同时也要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使生活和学习互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各种心理活动是记忆的条件,唯有学习成为一件快乐之事,学习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自觉需要,且能更为持久和见效。

中福会托儿所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们正是在快乐的学习和工作中,培育和塑造着属于自己的温馨和谐的精神文化家园。这是一个既合乎众人意愿又便于运作的充满人性和人情的操练过程,《清源活水》记录的正是这个值得大家浏览的过程;虽还难免粗糙之处,但无斧凿之痕,因此也往往更显真实亲切、生机勃勃。

由于陈磊所长的一再要求,推辞不成,于是写下这些文字,借此也寄托我更多的祝愿和期待。

其实,最有发言权的是托儿所的教师们,中福会托儿所的精神文化家园是由他们一手培育和塑造的,他们的实践才是最实在、最鲜活、最有效的——这确实是“清源活水”。通过这本书将之展现在读者面前,相信读者们会开卷有益,得到很多启示的。

上海市委宣传部基层处

吴鹤翔

2006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源活水(学校文化创新实践案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磊//吴玲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48329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1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