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山水画通鉴》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以独特的视觉、精心的策划、巧妙的编排,集精品赏析、技法解读、艺术品评于一体,向广大读者剖析名家大师的艺术风格、艺术心路、艺术技巧和他们的成功奥秘。本册主要阐述如张大千、吴湖帆、高剑父、陈树人、金城、胡佩衡、溥儒、陈少梅、冯超然、贺天健、郑午昌、谢稚柳等20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思潮山水画,让你在欣赏与研究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得到最大的艺术享受和艺术体验。
图书 | 绍往开来/中国山水画通鉴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山水画通鉴》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以独特的视觉、精心的策划、巧妙的编排,集精品赏析、技法解读、艺术品评于一体,向广大读者剖析名家大师的艺术风格、艺术心路、艺术技巧和他们的成功奥秘。本册主要阐述如张大千、吴湖帆、高剑父、陈树人、金城、胡佩衡、溥儒、陈少梅、冯超然、贺天健、郑午昌、谢稚柳等20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思潮山水画,让你在欣赏与研究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得到最大的艺术享受和艺术体验。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国山水画通鉴》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乎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着的微妙关系。本册主要阐述20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思潮山水画。 目录 一 引言 二 僵化与新生 三 奇葩与异卉 四 工笔、写意与南北宗 五 北宗的复兴 六 摩登时代与”摩登山水” 七 从宋元到晋唐 八 余论 试读章节 作为对四王风气长期以来笼罩山水画坛的反动,以四僧为代表、包括黄山画派的野逸山水画风格伴随着绘画革新的思潮一跃而起。这股崇四僧、梅清、龚贤的暗流虽然是由江浙等地间接地汇入沪上,最终演为20世纪画史上的一股洪流。俞剑华在谈到从1927年至1937年间的上海画坛时曾云: 自蜀人张善子、张大干来上海后,极力推崇石涛、八大,搜求遗作,不遗余力。而大干天才横溢,每一命笔,超轶绝伦。于是,石涛、八大之画始为人所重视,价值日昂,学者日众,几至家家石涛、人人八大。连类而及,如石溪、瞿山、半干,均价值连城。① 其实,上海一地喜好四僧的风尚早在20世纪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如贺天健少时在无锡初学山水时宗文、沈、王石谷,在当地已受到石涛和扬州I画派粗笔水墨画风的影响,后来到上海定居,再受到吴昌硕、俞语霜、任堇叔等人的影响,一度尽弃四王而习石涛和八怪。张大干之推崇石涛、八大,是受他定居沪上的两位辛亥革命后以前清遗民自居的启蒙老师曾熙和李瑞清的影响。当然,真正将以石涛、八大为首的野逸派画派引向山水画坛并使之成为一股风潮的,张大千、张善子昆仲毫无疑问当居首功。此后,画坛由师石涛、八大而知名的山水画家日渐增多,除了上述的贺天健,还有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1932年首创汉文正楷活字的郑午昌,作品饮誉东瀛的钱瘦铁和嗜酒如命的唐云,包括提倡以文人写意与西方表现主义合而为一的刘海粟,终生奉文人写意为圭臬的潘天寿以及将石涛之名嵌入本人字号的傅抱石和石鲁等这一大批富有天才的画家在20世纪的巨大贡献,从客观上也将石涛与八大推向时代的浪尖,因而石涛与八大的地位,在1980年代以前的中国画评界也几乎是不可撼动的。 四僧、尤其是石涛受到当时画家的推崇,根本在于他(们)的作品重视师法造化,从自然中汲取山水画创作的生机与活力,笔墨风格充满新奇的创造力和张扬的个性。齐白石称石涛“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正体现了人们对于四僧绝不陈陈相因,敢于创造的共识,因而取法四僧野逸派的画家大多将此视作创作的宗旨,而这也正是20世纪上半叶以石涛为首的野逸派山水画风蔚然成风的原因所在。 关于20世纪山水画坛取法四僧之画的合理性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主要将在本套丛书的下一分册中详述,这里要分析的是这朵山水画史上的奇葩的另 些特性。 之所以将石涛与八大的山水画称为奇葩,或者说是偏师,是因为他们的山水画多是以灵活多变的小品为其专擅,这对破除四王千人一面画格的风满天下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但对重新振起山水画博大的传统则不免有力不从心之感。况且师法石涛、八大,稍有不慎,或者说更为强化他们的特色,容易滑向霸悍、潦草、怪诞的极端,这一点同样是从唐志契到康有为乃至后来的金城在批评业余文人画时曾经注意到的问题。……P23-25 序言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和形式渊薮,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 《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乎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着的微妙关系。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全书以山水画发展的时序为经,以价值形态的消长变化为纬,厘定成三十四分册,每册皆独立成章而又互为生发呼应。本书《绍往开来》为第三十二册,主要阐述20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思潮山水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绍往开来/中国山水画通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5267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首版时间 | 2006-06-01 |
印刷时间 | 200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1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1 |
宽 | 154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