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孤独中有无尽繁华
内容
试读章节

扑进画框

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

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空阔和清凉。前面还在修路,汽车停在大坝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还要前行,探访蓝色水面那一边的迷蒙之处,就只能收拾自己的行李,疲惫地去水边找船。这使我想起了古典小说里的场面:好汉们穷途末路来到水边,幸有酒保前来接头,一支响箭射向湖中,芦苇泊里便有造反者的快船闪出……

这支从古代射来的响箭,射穿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疾风嗖嗖又余音袅袅——我今天也在这里落草?

我从没见过这个水库——它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是我离开了这里之后。据说它与另外两个大水库相邻和相接,构成梯级的品字形,是红色时代留下的一大批水利工程之一,至今让山外数十万亩农田受益,也给老山里的人带来了驾船与打鱼一类新的生计。这让我多少有些好奇。我熟悉水库出现以前的老山。作为那时的知青,我常常带着一袋米和一根扁担,步行数十公里,来这里寻购竹木,一路上被长蛇、野猪粪以及豹子的叫声吓得心惊胆战。为了对付国家的禁伐,躲避当地林木站的拦阻,当时的我们贼一样昼息夜行,十多个汉子结成一伙,随时准备闯关甚至打架。有时候谁掉了队,找不到路了,在月光里恐慌地呼叫,就会叫出远村里此起彼伏的狗吠。

当时这里也有知青点,其中大部分是我中学的同学,曾给我提供过红薯和糍粑,用竹筒一次次为我吹燃火塘里的火苗。他们落户的地点,如今已被大水淹没,一片碧波浩渺中无处可寻。当机动木船突突突犁开碧浪,我没有参与本地船客们的说笑,只是默默地观察和测量着水面。我知道,就在此刻,就在脚下,在船下暗无天日的水深之处,有我熟悉的石阶和墙垣正在飘移,有我熟悉的灶台和门槛已经残腐,正在被鱼虾探访。某一块石板上可能还留有我当年的刻痕:一个不成形的棋盘。

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猪,高丽……这些读者所陌生的绰号不用我记忆就能脱口而出。他们是我知青时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个个故事,足以让我思绪暗涌。三十年前飞鸟各投林,弹指之间已不觉老之将至——他们此刻的睡梦里是否正有一线突突突的声音飘过?

巴童浑不寝,夜半有行舟。这是杜甫的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是贾长江的诗。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这是王勃的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孟浩然的诗。芦荻荒寒野水平,四周唧唧夜虫声。这是《阅微草堂笔记》中俞君祺的诗。……机船剪破一匹匹水中的山林倒影,绕过一个个湖心荒岛,进入了老山一道越来越窄的皱褶,沉落在两山间一道越来越窄的天空之下。我感觉到这船不光是在空间里航行,而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画廊里巡游,驶入古人幽深的诗境。

我用手机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在柴油机的轰闹中听不太清楚,只听到他一句惊讶:“你在哪里?你真的去了八溪?”——他是说这个乡的名字。

为什么不?

“你就打算住在那里?”

不行吗?

我觉得他的停顿有些奇怪。

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由和最清洁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我被城市接纳和滋养了三十年,如果不故作矫情,当心怀感激和长存思念。我的很多亲人和朋友都在城市。我的工作也离不开轰轰城市。但城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越来越陌生,在我的急匆匆上下班的线路两旁与我越来越没有关系,很难被我细看一眼;在媒体的罪案新闻和八卦新闻中与我也格格不入,哪怕看一眼也会心生厌倦。我一直不愿被城市的高楼所挤压,不愿被城市的噪声所烧灼,不愿被城市的电梯和沙发一次次拘押。大街上汽车交织如梭的钢铁鼠流,还有楼墙上布满空调机盒子的钢铁肉斑,如同现代的鼠,瘙和麻风.更计我一次次惊悚.差点以为古代灾疫又一次入城。侏罗纪也出现了,水泥的巨蜥和水泥的恐龙已经以立交桥的名义,张牙舞爪扑向了我的窗口。

“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酒吧里的男女们疲惫地追问,大多找不出答案。就像一台老式留声机出了故障,唱针永远停留在不断反复的这一句,无法再读取后续的声音。这些男女通常会在自己的墙头挂一些带框的风光照片或风光绘画,算是他们记忆童年和记忆大自然的三两存根,或者是对自己许诺美好未来的几张期票。未来迟迟无法兑现,也许永远无法兑现——他们是被什么力量久久困锁在画框之外?对于都市人来说,画框里的山山水水真是那样遥不可及?

我不相信,于是扑通一声扑进画框里来了。P2-5

目录

第一章 我在湖边落草

 扑进画框

 耳醒之地

 回到从前

 月夜

 笑脸

 激流

 遍地应答

 空山

 晴晨听鸟

 另一片太空

 在天空

 时间

 老地方

 远山

 雨读

第二章 生存是一种平庸的神圣

 犟牛

 盘歌

 挖土

 建房

 上访者

 垃圾户

 中国式礼拜

 豪华仓库

 面子

 准制服

 非法法也

 笑大爷

 乞丐

 知情人

 空院残月

 一块钱一摇

第三章 沉默是对喧嚣的抵抗

 再说草木

 每步见药

 瓜菜

 自然

 八景忆雪

 怀旧的成本

 月下狂欢

 开荒第一天

 CULTURE

 雷击

 气死屈原

 欢乐之路

 文明

第四章 苦让生命更丰盈

 蠢树

 月下桨声

 青龙偃月刀

 漫长的假期

 然后

 记忆的价值

 阳台上的遗憾

 感激

第五章 莫道人生多羁绊

 人在江湖

 母语纪事

 世界

 张家与李家的故事

 文学的根

 完美的假定

 夜行者梦语

 心灵之门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以往的一些选本,都是由我自己编选。这次编辑提出由青年读者们来编选,似是一个较为特别的创意。

事实上,文学是一个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过程。作者充其量做了前一半,后一半则有赖于读者的筛选、阅读、理解、感悟甚至创造性转化。前人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之谓也。在这个意义上,散布于读者群体中的N个哈姆雷特,被各种阅读环境所再造的N个哈姆雷特,才是这个悲剧人物组合性的真实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已脱离了作者的掌控。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面孔正在进入历史,也正在重新定义我微不足道的文学表达。我拿这事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过,我并不沮丧,倒是很好奇代际的思想情感如何实现过滤性联通,很乐意看到自己的表达,如何在阅读空间里流动和演变,如何覆水难收、身不由己、变形不居、各偿其时运,参与新一代入的心智建构。任何文学都是由后人“读”成实际那个模样的。也许,任由青年读者来裁量和取舍,从中体会出他们的意趣需求所在,就是接受这种重新定义的起点。

稍加说明的是,这是一本文摘选本。内容选自笔者此前《山南水北》《马桥词典》中的小说和散文。已经熟悉那些作品的人大概不必再耗费时间。篇目初定后,曾经李遇春先生斟酌审定,在此一并感谢。

韩少功

2016年4月于海口

内容推荐

韩少功编著的《孤独中有无尽繁华》收录了韩少功60篇精彩散文,这些文章有对美好田园生活的赞美,有对乡村人物与文化的白描,有对时代与社会的冷眼,有对作者自身生命经历的回顾,也有对文化和历史的感叹。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我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

未来迟迟无法兑现,也许永远无法兑现——他们是被什么力量久久困锁在画框之外?对于都市人来说,画框里的山山水水真是那样遥不可及?

我哪怕走遍全世界所有的天涯海角,也只会一次次在梦中回到一个老地方,一排没有人影的小土房,一片如真似幻的静谧和清洁……

编辑推荐

《孤独中有无尽繁华》是韩少功最新散文集精选,书中收录了《扑进画框》《笑脸》《中国式礼拜》等几十篇作者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主要讲述了作者远离喧嚣的城市在乡村生活多年的体验,以及那里的乡土人情和对世事人生的感悟、反思,表达了作者想要回归田园生活的一种生活情趣和态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孤独中有无尽繁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少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17337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201608907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5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