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研究(1952-2004白宫的诱惑)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总统大选,四年一届,绵延两百多年,牵动多少世人的心脏。美国的大选,不仅仅是美国人的事,无论你承认与否,它同时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外交内政。而代表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观察家们对美国总统选举的评论是饶有趣味的,不过,要想预测美国总统选举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中美关系在这几十年来都曾被作为美国总统候选人竞选的谈资,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关系的趋向性很多时候以总统候选为风向标。想要具体了解吗?那就请看看本书吧!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有两个研究目的:一是深入了解美国总统选举政治——这个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政府行政权力和平交接的有效机制,以把握美国政治的运行脉搏,丰富读者对美国政治研究的内容;二是了解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美国内政外交以及中美关系的影响,以正确看待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冲击与负面影响。

目录

作者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写作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起点与逻辑思路

第二章 变与不变: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历史回顾

第一节 不断面临挑战的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一、频频出现的美国总统选举危机

二、出现危机的深层原因

三、发展变化的选举团制度

第二节 持续不断且独特有效的两党制一

第三节 不断开放的提名制度和日益严格的竞选资助

一、不断开放的提名制度

二、日益严格的竞选资助

第四节 趋向多样化的美国总统竞选活动方式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以候选人为中心:

1952年以来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竞选人力日益以总统候选人自组的竞选组织为主

第二节 竞选资源日益为总统候选人所控制

第三节 竞选过程日益向总统候选人倾斜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驴象之争: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政党因素

第一节 政党制度的演变与基本特点

第二节 政党为总统候选人提供“竞选标签”与政党认同

一、竞选标签作用

二、政党认同作用

第三节 政党为总统候选人提供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方面的帮助

第四节 政党为总统候选人提供资金方面的助选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从资金助选到议题助选: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

利益团体因素

第一节 美国利益团体概况

一、美国的利益团体与政党的区别

二、美国利益团体的数量与分类

三、美国利益团体政治比较发达的原因

第二节 利益团体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简要回顾

第三节 资金助选阶段:1952-1996年

一、助选手段之一:捐款

二、助选手段之二:拉票

第四节 议题助选阶段:1996-2004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顺潮流者得天下: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社会政治思潮因素

第一节 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发展演变轨迹简要回顾

第二节 美国社会政治思潮与美国总统选举的关系

第三节 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对1952年以来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演变情况

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上帝的力量: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宗教因素

第一节 宗教在美国的地位与影响

一、宗教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宗教是影响美国政治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宗教价值观已成为美国人衡量社会精英人物的重要标准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宗教

一、美国宗教呈现复兴趋势,信教人群比例不断上升

二、美国宗教团体日益关注现实政治问题

三、宗教利益团体活动频繁,能量巨大

第三节 宗教影响美国总统选举概况

第四节 不同教派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一、天主教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二、新教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三、犹太教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四、基督教右翼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五、新教福音派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电视统治的时代: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大众传媒因素

第一节 从功能层面看大众传媒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一、竞选新闻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二、竞选广告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第二节 从类别层面看大众传媒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一、电视媒体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二、报纸媒体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三、因特网媒体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总统选举中大众传媒的党派倾向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内政之窗: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与美国国内政策的关系

第一节 对国内政策有重大影响的总统选举

一、1952年美国总统选举

二、1964年美国总统选举

三、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

第二节 对国内政策有较大影响的总统选举

一、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

二、1992年美国总统选举

三、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

第三节 对国内政策影响不大的总统选举

一、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

二、1976年美国总统选举

三、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

四、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

第四节 小结

第十章 周期的缺陷: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 规律总结:美国总统选举政治框架下的

美国外交政策模式

第二节 实证分析:1952年以来美国总统选举政治

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影响

第三节 小结

第十一章 难缠的怪圈: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本章 研究思路

第二节 纵向考察:1972年以来历次美国总统选举

对中关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横向比对:1972年以来历次美国总统选举

对中关关系的影响

第四节 “亲台”势力对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第十二章 结论

第一节 对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 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预测问题

第三节 全书总结

第四节 几点思考和建议

附录一:美国宪法中与美国总统选举有关的条款

附录二:1952-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统计表

附录三:2004年美国总统候选人

第一场电视辩论会发言记录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最早使用电视竞选广告的总统候选人是艾森豪威尔。1952年总统选举中,为了向选民推销艾森豪威尔,艾氏的选举战略家们充分利用新兴的电视媒体,花巨资为艾森豪威尔做电视广告。为了把艾森豪威尔塑造成一个平民出身、与乡土相连、从不忘本的英雄形象,电视顾问们决定以戏剧化的方式让艾森豪威尔在其故乡小镇上正式宣布参加总统竞选。当时电视转播工具尚未发展到今天这么简便,现场电视直播还很困难,但支持艾森豪威尔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不惜工本,接上几十里长的电路,运来大量器材,转播这个动人的场面。经过精心筹划,出现在广大美国选民电视屏幕上的艾氏是一位满面春风、和蔼可亲的退役军人,一位曾经叱咤风云、击败希特勒、使美国成为世界领袖的大将军。他置身于家人亲友之间,语言朴实无华,笑容真挚感人;更让选民感到亲切的是艾氏身边还站着一位贤惠可亲的夫人,充分体现了共和党提倡的家庭道德理念;在观众的鼓掌欢呼声中,艾森豪威尔站在美国国旗下郑重宣布,作为一个军人、一个爱国者,他决定接受选民的要求参加总统竞选。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电视现场直播总统候选人宣布竞选,动人的电视画面形象让千百万美国选民难忘不已,其效果比任何抽象的政治口号更鲜明、更感人、更有号召力,为艾森豪威尔最终获胜奠定了基础。到了竞选活动后期,艾森豪威尔的电视竞选广告更是远远超过了民主党的史蒂文森,这些广告给选民留下很深的印象,取得很好的效果,有许多竞选广告至今仍为后人所学习和模仿。例如,在一则电视广告中,画面上传来一位解说员的声音:“艾森豪威尔先生现在要回答全国选民的问题。”随后,画面切换成了一个男人站在街道上询问:“艾森豪威尔先生,你是怎么看生活费用日益提高的问题?”艾森豪威尔回答:“我的妻子也在担心这件事,我告诉她,我的任务就是要在11月2日改变这一状况。”接着出现另一幕画面,一位市民陈述说:“当我读了有关国内的许多征税人员因为不诚实而被赶走的消息后,要再收我的个人所得税就十分困难了。”艾森豪威尔听后评论说:“是的。有多少纳税入被欺骗了,我不知道;又有多少骗子逃脱了,我不知道。但是,到明年1月20日以后,我将查明这件事。”这个竞选广告非常生动地表明了艾森豪威尔对取得选举胜利充满信心。另有一则电视广告则生动表现了艾森豪威尔的睿智。电视画面上出现一个男子,他问哪一个党能战胜通货膨胀,艾森豪威尔非常机智地回答说:“哦,换句话说,就是问哪个党能使物价降低。那您为什么不问一问是哪个党把物价提高了呢?”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总统候选人说服选民的形式有三种:自夸(Acclaim)、鞭挞(Attack)和自卫(Defense)。自夸,即自我宣传、自我推销,努力向选民表明自己是最好的候选人;鞭挞,即贬低对手、攻击对方,努力使选民相信对手不如自己优秀;自卫,即当对手攻击自己时,努力向选民表明自己是无辜的,并适时予以反击,以守为攻。这里,艾森豪威尔巧妙运用了正面鞭挞法(Active Attack),既对民主党政府提出了尖锐批评,又给选民以正面的、积极的印象,而不是一味消极地贬低对方。临投票前,艾森豪威尔做的一个电视广告也非常引人注意,广告标题叫《向将军报告》。在放映一段朝鲜战争的镜头后,一个刚从前线回国的大兵对艾森豪威尔说:“我在朝鲜战场的朋友都说,只有一个人配作总统、将军,这个人就是您,我们对那些职业政客们早已厌倦了。”这个广告运用了自夸的方法(Acclaim)来说服那些最后还在观望的选民。这些电视竞选广告的手法都很高明,甚至超过了后来的许多总统候选人。

P136-137

序言

在国际关系中,当一种文化审视和描述另一种文化时,不可能不受本身文化以及文化语境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约定俗成地称美国总统的居住和办公地为“白宫”,但是其英文中的名称却是:“The White House”(白色之房屋)。前人将“House”译成“宫”,显然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仅仅介绍一幢建筑时的翻译尚且如此不易,更不必说介绍这幢建筑里的美国总统本人了。他们是如何从美国各地的地方政治中起家,如何击败政治对手而走进“The White House”,是一个个非常曲折和复杂的故事,充满着“美国特色”。每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是美国宪政制度中的一件大事。政治人物们用这个机会,用批判态度将各类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逐一梳理并提出解决的政治主张,以此来争取选票。选民们亦被调动起来。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发生在幕后。

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过去后,一些评论家评点说:“这一次选举中,‘中国问题’没有被两党候选人拿来炒作。”我们对这个现象,可以做一些思考,但是又不必太在意。在历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对外关系不是主要议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中国问题”之所以被拿出来炒作,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

但是,要看透这一层美国国内政治,尤其是当所谓的“中国问题”被纠缠在其中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美国国内政治的表现中,处处流露出“美国心态”,而受到纠缠的中国人,也自然有着“中国心态”,这些都是由各自不同的历史经历决定的。但是心态不能成为战略判断时的唯一依据。对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中国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去深入了解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在思考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时,掌握尽可能多的客观参照依据。

本书作者林宏宇是一位勤于思考又肯下苦功的青年国际问题研究者。在撰写此书过程中,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还远赴美国,从近距离来观察和了解美国政治,包括和美国的普通选民们接触交谈。我们常用“中国人的美国观”来给我们的美国研究做一种认知方面的哲学定位。林宏宇的工作再次证明,一种观念的逐步形成和确立,是要靠许许多多的实例来丰富和支撑的。

                2005年11月1日

               (袁明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研究(1952-2004白宫的诱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宏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51611
开本 32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71.224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