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夏帝国/消失的帝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党项民族的发源、崛起、壮大,西夏王朝的建国、兴盛、衰落到灭亡,西夏角度的五代历史素描全景图!

西夏:一个给中国历史留下诸多未解之谜的王朝。

《西夏帝国》作者唐荣尧被誉为“中国第一行走记者”,他把自己十年来游走中国大地,探寻西夏后裔的故事和成果讲述给读者,引发读者对西夏这个遥远而神秘的王国的无限遐思,是一部可读性强的历史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西夏帝国充满传奇,《西夏帝国》对这个王朝的书写和走进也充满了传奇。

《西夏帝国》作者唐荣尧被誉为“中国第一行走记者”,他把自己十年来游走中国大地,探寻西夏后裔的故事和成果讲述给读者,引发读者对西夏这个遥远而神秘的王国的无限遐思,是一部可读性强的历史通俗读物。

目录

第一章 走进鲜卑牧帐的美女:党项羌的千载奇缘

峚山、峚人:《山海经》里的秘地和它的神秘主人

天狼西来:六千里外的不速之客

念:软化鲜卑尖刀的羌女

内附?躲避?: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的一曲党项羌离歌

第二章 黄土战歌:360年的长期“潜伏"

挥刀南向:一次改变命运的救援之旅

改造统万城:匈奴“废都”上崛起的军事巨舰

萧燕燕与佘赛花:两位女杰背后的游牧争雄

远交近攻:无定河畔的沙漠之狐

左手军事,右手贸易:党项少主的西进之路

第三章 亮剑:大白高国的巨舰起航

豹越大野:二百多年武风濡染的帝国之子

铸剑为旗:席卷青藏高原屋檐的党项旋风

帝国的器官:载着西夏前行的“中国怪字”

兴庆府:贺兰山下的白色王朝

借用外脑:“以毒攻毒”的必由之路

三线作战:一个“狂徒”日益完善的龙形版图

天骄亡曲:迷失于酒杯与香枕的开国皇帝

第四章 草丛里的血与火:女斗士主导的党项帝国

外戚主战,皇帝恋安:一对奇『圣的政治组合

佛音与战声:风流皇后和他的好战儿子

汉女太后的天幕:五路宋军的溃败

秉常:第三代西夏帝王的中原之梦

鸽派司马光和两个皇太后的较量

第五章 乾顺亲政:上升的帝国轨迹

佛音和战声的轮回:帝国意识形态的初步整合

“海东青”飞临:血与火书写的“四国演义”

女真飓风:宋夏之间的“第三者”

刀锋上的光:马背上的呼啸惊醒青草的梦

第六章 辉煌中的死亡:游牧英雄主持的汉化改革

仁孝文治:遍地学府汉地风

遍地塔影:帝师与藏传佛教的东传

一对汉人父女搅动的西夏政局

文脉贯穿300年: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推启开放之窗:一个迷失的草原帝国的风情画卷

第七章 帝国黄昏:北方升起黑煞星

拐点:从三国演义到单向外交

为大义而灭亲?被生母赶下朝堂温良皇帝

枕侧的刀光: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

仓皇的应对:美妙而短暂的中兴之梦

第八章 丧钟为西夏而鸣:—对幻想家的最后挣扎

嵬名遵顼:选择投降的梦想家

夏、金联盟:百年战争后的糟糕握手

沙州胜利:西夏帝国的最后残喘

黑城之战:一座“伟大古塔”678年间的使命

铁骑过处:从祁连山到贺兰山的哀歌

最后的快感:死于党项女子手下的成吉思汗?

第九章 传奇之后的传奇:王朝后裔的一地迷影

阿拉善高地和额托克草原的唐古特

木雅地区:川西高原上的“西吴尔王朝”

泸沽湖:女儿国里的神秘西夏遗影

夏尔巴:站在世界高地上的东方来客

西域大地:那些归顺元朝的西夏遗民

祁连山下:千寺万僧组成的绛红色地图

江南高官:一群以杭州城为原点的党项后裔

隔海招魂:客死异域的党项人

保定经幢和居庸关过街塔:“突醒”的西夏记忆

探秘中原:小村庄里的西夏后裔

传奇中的传奇:一把神秘的西夏古琴

后记 有个帝国,有段传奇

试读章节

在榜样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党项羌降附于唐。唐朝于是在党项羌生活的核心地区——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和四川西北部交汇的地带设置了16个州。原本就刚刚开始打地基的党项帝国大厦,在细封步赖的示范作用下,成了史上最长的烂尾工程。

凡事总有例外。当年带领2000多吐谷浑残兵逃出隋军包围圈的伏允,带着强烈的复国梦想,一直拒绝向唐朝内附,因而成为大唐西部边界的隐患。和他脾气相投的还有一个党项羌首领——拓跋赤辞。唐太宗对拓跋赤辞青睐有加,可他就是“不识抬举”。

公元635年,大唐军队在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的带领下征剿吐谷浑。廓州刺史久且洛生派遣人对拓跋赤辞说明当时的军事形势及利害关系,拓跋赤辞对前来招降的使者说:“我身受吐谷浑给予的亲戚之恩,应该肝胆相照,腹心相寄,生死不二,怎么能顾及其他?你快速离开,别让你的血玷污了我的战刀。”

久且洛生得知后,带领骑兵发起突袭,在肃远山一带击败拓跋赤辞,击毙数百人,掳掠6000多头牲畜,这使得拓跋赤辞在抗唐之路上越走越远。

唐朝军队征讨吐谷浑时,其中的一支由李道彦带兵从松州出发,目标是攻取赤水(今青海省共和县一带),这支大军的行军路线必须经过拓跋赤辞的地界。李道彦派人以钱币贿赂党项人,拓跋赤辞前往唐军营中说:“当初,隋朝军队进攻吐谷浑,党项人曾经提供给他们军用物资,可是他们言而无信,见到什么就掳掠什么,现在你们如果没有他心,那么我可以提供物资粮草,如果欺骗我的话,我会凭借险要地形来阻塞你们的行军之路。”

为了取得拓跋赤辞的信任,唐军中的很多将领和拓跋赤辞歃血为盟,拓跋赤辞信任了唐军,便允许他们从党项羌的地界上经过。没想到唐朝军队行军到今四川省松潘西边的阔水时,见拓跋赤辞没有什么防备,就开始掳掠牛羊。拓跋赤辞大怒,在狼坡道抗击唐军,击毙唐军万余人。拓跋赤辞乘势侵犯叠州,李道彦只好退守松州。

李道彦的失信使唐朝五路大军失去了党项羌的战略联盟,反而使唐朝西北边境再次落入党项羌的侵扰中。唐太宗得知真相后,下令将李道彦流放边地,同时决定加大招降拓跋赤辞的力度。不久,拓跋赤辞的侄子拓跋思头带领一支党项羌降服唐朝。接替李道彦的岷州都督刘师立也再次派人前往拓跋赤辞处进行招诱工作,孤立无援的拓跋赤辞终于产生了归附的想法。在拓跋思头的引荐下,他带领部众内附。唐政府封之为西戎州都督,积石山以东地区因此并入唐朝版图。

唐政府对拓跋赤辞的归附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和礼遇,不仅封官赏地,而且以皇室之姓“李”相赐,这是党项羌发展史上拓跋氏第一次被朝廷赐姓。对于此前此后归附的党项羌,唐政府继承了汉代“属国”和魏晋以来中原王朝的“都护”、“护军”制,形成了唐朝独有的也相对成功的管理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也就是其羁縻府州随着部落移动,而且分并废置无常。唐朝一共设置了167个羁縻府州归党项羌统辖,可见其流徙路线和时间之长。

唐朝贞观以后,吐蕃势力开始北上。党项羌地处吐蕃和唐朝之间的中间地带,因而一度成为唐朝抵御吐蕃侵扰的前沿。641年,文成公主人藏嫁给松赞干布,吐蕃和唐朝结成了甥舅关系,党项羌生活的大片地带获得了短暂的和平。

唐高宗即位后,吐蕃势力继续向北扩张,不堪战争之苦的党项羌请求唐朝将其内迁。太宗时,唐政府曾在今甘肃省庆阳地区设庆州都督府,在六盘山西边设静边州都督府用于安置内徙的党项羌。随着吐蕃势力的进逼,静边州都督府获准向陇东和陕北一带迁徙。就这样,从青海腹地深处生长、壮大并一度在高原上创造辉煌历史的党项羌,离开了他们的故土,带着一曲悲壮的离歌走向黄土高原,最后来到陕北无定河南岸一带。这是党项羌进人陕北黄土高原的开端。

到“安史之乱”时,党项羌已经完成了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部等地的内迁,和内迁至此的其他民族一起开始定居生活。一个个党项羌部落,像一枚枚棋子,散落在唐朝西北边境地区的棋局上。至此,党项羌完成了从青藏高原到甘南大草原,再到松潘大草原,最后到走进黄土高原的族群大迁徙。

对他们而言,家园不再是往昔水草丰美的草场和牧帐,而是挂在马背上的一个流动的概念。他们的流动就是一次漫长的驿途,最终的驿站,便是陕北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交错地带,这里开始接受这些带着酒歌、牧歌的高原牧族。

那些遗留在原地没能迁徙的党项羌人成为吐蕃的子民。吐蕃人称呼他们为“弥药人”,这一称呼后来被扩大到其他党项羌部落,吐蕃也以此来称呼后来的西夏帝国。至今,在许多藏族文献或藏地口传中,仍称呼西夏为“mi nia”或“mi yao iia”。P16-18

后记

如果我的才情和青春是一盏蜡烛,那么,接到本书写作任务的那天,就是一支点燃在蜡尖的火苗,我看见写作行进途中自己生命的燃烧。这是一本焚燃我生命的书!’

2008年,中国内地所有的省城、二线城市甚至县级新华书店都摆出了诸如《匈奴帝国传奇》、《契丹帝国传奇》等北方游牧部族建立的、对中原王朝而言是异族政权的“西向天狼”系列丛书,《西夏帝国传奇》的书写者在哪里呢?这本书什么时候才能出版呢?我和许多读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在等待着!

2010年4月底,成都的全国书展上,我有幸见到了“西向天狼”丛书的责任编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的刘微老师。4月的蓉城是美丽的,那场淅淅沥沥的细雨中飘荡着我们的谈话,短暂而美好的谈话终结处,是一个意向性合作的落地:刘微老师委托我来完成这本书!从蓉城归来后,因为《青海之书》的最后写作及修改,只能看着《西夏帝国传奇》像个影子飘在键盘上空,终是无法动笔。

2000年年初,我落居贺兰山下昔日西夏王朝的旧都,一个个夕阳下的张望,一个个月夜深处的研读后,这个王朝的神秘越来越吸引我走近。

我自此开始持续10年间在中国大地上的行走,主要方向是为了寻找中国大地上的西夏后裔,为此,我在没有任何赞助的条件下,只身上路,将足迹置放在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河南、北京、河北、云南、四川、广西、安徽、浙江、陕西、宁夏等18个省份,完成了《神的过错》、《王朝湮灭》、《王族的背影》、《西夏史》等专著。

著名作家、“宁夏三棵树”之一的李金鸥曾经笑说我是800年一遇的一个人,他指的大概是西夏未亡国前至今的800多年间我对西夏文化的如此痴迷者吧。如今,看着那副陪伴我lO年风餐露宿的背囊日渐衰老在我的注目里,当我几个月不出门时,它就像一个备受冷落的老朋友,满面灰尘地待在角落里,默默地提醒着我:该动身时,就要身负使命而走。想起诸多媒体赠予我“中国第一行走记者”的赞誉,我只有一次次将自己放在那条孤寂的路上,为了一个前定。

2008年秋天,寻找西夏宗教之源的漫长追寻,使我走到了青海和西藏交界的澜沧江上游的藏地,和上师丹求达瓦仁波切从玉树结古镇出,发,绕道西藏昌都,寻找西夏亡国后从西夏去的大批工匠修建的昂欠王朝的根蚌寺遗址。站在那片似曾相识的废墟上,上师轻声问我:“不觉得这里熟悉么?是否感觉来过这里?”那一声问询中,我的内心被震惊了,我猛然惊觉——恍然自己到过那里。上师的话语随之飘荡在耳际:这是前定,这里有着命定的功课。

800多年前,藏地高僧热巴受西夏国王邀请前往西夏传教,并被国王敬奉为帝师。780多年前,热巴再次回到藏地深处,在澜沧江边修建觉扎古寺以及他的弟子修建根蚌寺时,他们是否知晓隔着那么长的岁月之河,我驭风而行,走进4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和4000里之途隔着的那方神秘?站在那里我东望西夏,亲身体悟:几百年的轮回中,人的生命显得那么轻!

那一刻,让我立时也想起自己在2004年4月末为了探寻西夏后裔和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夏尔巴的关系,孤身背着帐篷和睡袋,穿越喜马拉雅山抵达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地方,千方百计地出了海关抵达雪布岗。在那个满树长满杜鹃花和玫瑰的村子里,97岁的白玛活佛见到我就说:这是佛的旨意。

我一直讨厌将自己出于个人爱好和兴趣去探寻西夏的举止看成什么使命、任务、课题,但一次次传奇般的经历中,遇到的人和事,不由得使我常常觉得这些经历,是自己为西夏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亦如这本书,它不是贩卖一种常识或争得个人的荣誉,它是在为那个创造了灿烂文化的、谜一般的王朝发言,为一个在二十四史中缺席和哑声的、中华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王朝说话。

站在2010年秋天的腹地,我身后是10年零碎地堆在记忆角落的岁月,是黄土、沟壑、高原、雪山、草场组构出的地理图景,也是塞北、西域、江南、边关、塞上抟造出的人文画卷。在这些岁月、图景和画卷中,我的努力仅仅是为了逼近这个王朝的神秘内核或精彩传奇,这些逼近显得多么浅薄甚至乏力——我只有更加努力。

精彩的王朝落魄地谢幕于仓促之中,谢幕于铁血和强力之下,也谢幕于来不及祭奠的神性之上,但谢幕时那仓皇的面快定格出的惶恐眼神,那些凄惨地将逃亡写于遁隐之中的背影,吸引着我在21世纪初缓缓出场。一个青灯之下细读的苍白面孔,一个抬头张望后无助的眼神,一个思考日久后衰弱的大脑,一个身负行囊徒步在有关这个王朝的各个角落途中的身影。这些就是我在这个传奇王朝的书写后,再次以传奇的方式去寻找那些传奇后裔的原因,——诚如我在《西夏史》中写道的:“充满未知的探寻有时比解开谜底的结论更有意味。这不是我为自己10年问横跨中国18个省区探寻西夏后裔一地模糊的背影后没有确切答案的辩解,只是对自己艰苦的行踪有一个简单的交代。”

西夏帝国充满传奇,对我而言,对这个王朝的书写和走进也充满了传奇。西夏让我挣脱了学府和学科的约束,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踏上了一条游牧西夏之路,竖埋着自己在这条路上的碑石或路标。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那些丈量王朝的脚步后,是艰辛和努力,是没有任何经济外援下孤身上路且坚守10年的拮据与困窘:有为了进入高原藏地而切除的胆囊;有零下27度走进腾格里沙漠的冬日苍凉,也有夏日炎炎中穿行在黄土高原上的酷热;有行进高原遇见狼时在酷冷中的相峙,也有在川西高原的羌族寨落中几乎被毁容的古寨探秘;有为寻找党项羌的另一个族源鲜卑人而穿越大兴安岭的孤独,也有为探寻西夏宗教之源而几次前往澜沧江上游青海藏区的坎坷;有为找寻杭州飞来峰造像和西夏造像关系而自费前往留下的屈辱,也有准备到越南探秘西夏军裔葬身之地却只能隔着一水淼远而无法走进的遗憾……一个经济时代里,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坚守和出场注定是孤单的,一个人对西夏发起的战争和无法收场的行进,注定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我要感谢我在西夏探寻途中所有给予我帮助的朋友,感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领导的策划和刘微老师的编辑工作,感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图制作者高飞先生、西夏影视城、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园等的图片支持,更是感谢那些为西夏研究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西夏学前辈,本书的完成同样离不开他们的研究成果之助。同样,我要感谢那些阻挠我行进在西夏之路上的人,他们的伤害同样培育了我的力量。最后感谢的是我的爱人杜兆红女士,十多年如一日地支持着我,在一个功利的年代,一个正义、知识、良知和尊严都不应该被忽视的年代里,默默地支持我,让我在西夏之路的探寻和写作中,维护着我的尊严,体现着我的价值!

2010年10月中旬 贺兰山下

西夏旧都 银川载水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夏帝国/消失的帝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荣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36004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6.30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