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雷蒙·塞邦赞(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雷蒙·塞邦赞》是蒙田最有代表性、最有思想价值的作品,通过对雷蒙·塞邦及其作品的畅析和讴歌,最终归结为“我知道什么?”充分展示了蒙田的思想文采、内省智慧以及深刻的怀疑论观点。该书曾受到莎士比亚、培根、伏尔泰、爱默生等文学家、思想家的极力推崇。

内容推荐

雷蒙·塞邦是西班牙卡塔卢尼亚医生和哲学家,1487年用拉丁语撰写了《自然神学》,试图用哲学来阐述宗教。蒙田,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散文大师,独具个性的人文主义者。历时20年完成《蒙田随笔》(《雷蒙·塞邦赞》为其中最著名的篇章)。行文旁征博引,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历史教训等无所不谈,其思想在四百多年后仍有相当的前瞻性。西方学者称他为“近代随笔之父”、“最现代的古典作家”。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为雷蒙·塞邦辩护

第二章 骄傲自负的人

第三章 最大的智慧是承认无知

第四章 学者像变戏法的魔术师

第五章 上帝是人的同伴吗

第六章 哲学是一首充满诡辩的诗

第七章 感觉、理智与知识的相对性

试读章节

然而后来有一个犹太人却出于相反的原因皈依天主教。这个犹太人为了同样目的到罗马去,看到那个时期神职人员和老百姓的生活放荡,更坚定他留在教内的决心,认为在这些堕落和罪恶的人中间保持宗教的尊严和辉煌需要多大的力量和虔诚。

“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圣经》上这样说,我们的行动若受到神灵的指引和陪伴,就不只是人的行动了,它们像我们的信仰包含神奇。“你若有信仰,如何过光荣幸福生活的教导说来就简单了。”①

有的人要大家相信他们对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是相信的。有的人——占大多数——要自己相信自己是相信的,然而不知道深入探究什么是相信。

我们觉得奇怪,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对事件发生和事态变化都已习以为常了。这是我们只用自己的眼光来看这些问题。所谓正义在交战的一方,这只是一种装饰和掩盖;在战争中援引正义,但是正义并没有得到他们的接受、欢迎和信守;正义就像律师嘴里的字眼,不是信徒心中的信仰。上帝对信仰和宗教,而不是对我们的情欲给予神奇的帮助。人占了主导地位,在利用宗教。事情应该颠倒过来。

不妨想一想,如果宗教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岂不像用蜡去塑制多少不同的形状,跟不偏不倚的尺度是格格不入的。今天在法国这样的事看得还不够多吗?有的人这样解释,有的人那样解释,有的人说成是黑的,有的人说成是白的,然而都同样在利用宗教去完成暴力和野心的事业,在行为暴戾和不义方面如出一辙,他们使人怀疑,他们在决定我们的生活行为和秩序等大事上是不是像他们说的有分歧?即使在同一个学派内,又何曾看见过更为协调一致的做法?

P5

序言

蒙田的《雷蒙·塞邦赞》即将出版,编辑打电话约我为其作序,我欣然应之。我于2003年出版了《西方怀疑论》一书,其中有一章对蒙田怀疑论思想作了详尽的阐述;现在,出版社欲将蒙田随笔中这最长也是最著名的一部作为单行本出版,突显它在整个蒙田随笔中的价值,以飨广大蒙田思想研究者与喜欢蒙田的读者,方便其阅读与收藏,实属智者之举。为此,我又反复阅读《雷蒙·塞邦赞》,以期望能够更好地向读者朋友介绍这本书,并把我对于蒙田的理解拿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我非常希望把《雷蒙·塞邦赞》推荐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们;至于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是一本有趣味、能看懂的哲学书。

在这个商业味道越来越重的社会里,给读者朋友们推荐一本哲学书,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是荒谬与悖逆的。但我仍冒着如此的危险做这件事情的个中缘由,听完下面这个小故事,您自然就会明白:

一个人跑去找上帝,十分委屈地说:“您看,我跑不过马、兔子它们,也没有大象、牛的力气大,不能像鸟儿在天上飞,不能像鱼儿在水里游,上树摘果子也远不如猴子敏捷,捕食又没有老虎的爪子和牙齿……您说,我该怎么办?”“你的大脑比它们的都好,你可以思考啊!”上帝说道。

“可它们说,我一思考,您就会发笑。思考是没有用的。再说,好多问题我也想不明白。”

上帝笑着对人说:“可是你的优势就是拥有智慧的大脑啊!你足以用它去弥补各种不足。你要是不思考,也就无法生存了。”①

思考和智慧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如果感官成了我们的仅存,上帝就该哭泣了:人将如何生存?

我们懂得了人类思考的重要性,也就不难理解哲学的重大价值。黑格尔曾经把哲学喻为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意思是哲学是一种反思的科学,是事后的思考,即对已成之事的反思和解释。哲学或者philosophy,在中国或者西方都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是人类反复思考的精神结晶。

“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也越神奇;你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关键。”(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今天,或许有人对哲学不屑一顾,但他们却念念不忘两千多年前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名言。当然,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喜欢哲学,我就碰到过许多这样的朋友。他们经常让我给他们推荐几部哲学著作来阅读,但反馈的信息多是看不懂。因为大多西方的哲学名著都是大部头,通常都太专业,太过于严谨,太过于抽象,太晦涩难懂;老子的《道德经》倒不长,仅有五千字,但以现在年轻人的文言文水平,读起来也颇有困难。

幸好我们还有蒙田,还有《雷蒙·塞邦赞》。

蒙田(1533—1592年)是文艺复兴晚期的法国人文主义哲学家。需要指出的是,蒙田的哲学思想和其政治、宗教等思想一样,均出现在他以文学的方式写成的三卷本的《蒙田随笔全集》中,因此称蒙田为哲理散文家更准确。 《蒙田随笔全集》同《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被并称为西方三大经典哲理散文,这些书被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字,经久不衰,一直是世界所公认最受欢迎的不朽名著。不过,《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约一百万字,要仔细阅读全书,对于学习、工作繁忙的广大读者朋友来说,未免过于辛苦;而这本只有十多万字的小册子,非常适于闲暇阅读。作者在《雷蒙·塞邦赞》中旁征博引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对人的骄傲自负,人的感觉、理智、灵魂,对传统习俗和法律等问题无所不谈,语言风趣、流畅,笔锋犀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独特的思考和智慧,书中的每个警句都是至理名言,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许多人生哲理。譬如蒙田在批评人的无知、傲慢时告诉我们说:

“真正有知识的人的成长过程,就像麦穗的成长过程: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高高昂起;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它们开始谦虚,垂下麦芒。同样的,人经过一切尝试和探索后,在一大堆洋洋洒洒的学问知识中,找不到一点扎实有分量的东西,发现的只是过眼云烟,也就不再自高自大,老老实实承认人的天然地位。”①

像上述这种通俗、易懂、颇有哲理的论述在书中还有很多,还是请广大的读者朋友自己慢慢欣赏吧!

第二,对于干裂的心田,它是一注甘泉。

请恕我扯远一点。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过分强调文化的教育功能,而忽略了文化的娱乐功能,许多文化产品干枯抽象,公式化,概念化,说教的成分相当普遍,对广大民众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改革开放后,这一现象得到了纠正,却又矫枉过正,大量的文化产品仅剩下娱乐功能,没有了内容。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经受了一波又一波的流行风的冲击。从港台风到海外风,从武侠到言情,从痞子文学、美女作家到新新人类,从电影到电视再到盗版的碟片,从流行歌曲到摇滚再到说唱,从卡拉0K到电子游戏,从“伊妹儿”到网恋、网上婚姻……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在充分暴露着它的浮躁和肤浅。那些利欲熏心的企业家为满足乐意付钱的顾客而粗制滥造的商业文化、产业文化,又将这种浮躁和肤浅进一步地推波助澜:人们把美女和作家两个并没有必然联系的字眼硬拼在一起;芙蓉姐姐那挺着生硬的胸脯、撅着大屁股的照片,以及谈不上性感的木子美的裸照,在网上被点来点去;英雄+美人式的或者商业利润+性式的美国大片(有人讽刺为男人提着枪,女人少穿或不穿衣裳式的美国大片)成为中国观众的最爱;西方嬉皮士式的脑袋在大街上到处可见;女友用“野蛮”称呼,燕子用“流氓”形容;语言失去了美丽,爱情不再含蓄,仅剩下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暴力和性……

在这个日益庸俗化和低级化的现代社会中,低俗读物占领了图书市场的大半个江山,有点思想内容的著作却要赔钱出版,作者不仅拿不到稿费,很可能还要自掏腰包。于是乎,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跌破了它的价值;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已经变得一天比一天困难;除了技术和手段,知识和智慧的容身之地越来越狭窄。通过商业包装和炒作的暴力、低俗和性,满足着顾客那些表层的低俗的感官欲望,使接受者沉溺于感官刺激而忽略了精神空间。有的人开始吸毒,有的人选择了自杀,还有更多的人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与其在这个浮躁和肤浅的社会里行尸走肉般地游荡下去,毋宁读一点有思想、有内容的书籍,那么,蒙田的《雷蒙·塞邦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干裂的心田,它可以说是一注甘泉。在蒙田当年的法国,由于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使法国人民长期处于苦难之中,法国人对暴力感到了厌倦,对洋溢在《蒙田随笔全集》中的智慧大加赞赏,《蒙田随笔全集》因此成为许多法国“正直人的枕边书”①,滋润过许多法国人的心田。让我们也从中去汲取营养,滋润我们那极度贫血的心灵吧!

请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罗丹的“思想者”之所以闻名世界,不是因为他的裸体。他的美、他的生命力来自于他的思考和智慧。

第三,它对人的弱点、缺点乃至弊端的无情批判,可以使我们对自身的认识更加完善。

中世纪经院哲学竭力证明上帝的伟大和人的渺小,把人说成只是上帝的工具、附庸。而文艺复兴时期则发现了人,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得到了肯定和尊重。可以说,这是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们唱出了一曲曲人的颂歌。但丁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莎士比亚把人赞为世间最优美的造物。皮科在《论人的尊严》一书中揭示了人的尊严和幸福的合理性,肯定了人的崇高的现实地位。作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蒙田,也十分强调对人本身研究的重要性,但与但丁、莎士比亚、皮科不同的是,蒙田更多的不是颂扬,而是通过把人与动物相比较,无情地揭露并抨击了人的弱点、缺点乃至弊端。我认为,这是书中特别有意思、值得拜读的一部分。他指出,“人跟人的差别要大于人跟动物的差别。”①在忠诚和思维能力、预测能力、感激、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等方面,还有几何学和算术、精神高尚、认错和悔过、宽大、和睦交往等方面,人并不比动物高明,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赶不上动物。所以他批评地指出:

“人引经据典地要我理解,人觉得自己大大胜过其他创造物是多么有根有据。然而是谁说服他相信,一望无际的美丽天空,终年流转不息的日月星辰,无垠海洋的惊涛骇浪,从开天辟地以来是为了人类的便利和福祉而存在的?这个可怜脆弱的创造物,连自己都不能掌握,受万物的侵犯朝不保夕,却把自己说成是他既没有能力认识、更没有能力统率其一小部分的宇宙的主宰,还有比这个更可笑的狂想吗?”①

“我们自认为比动物优越,贬低它们,不与它们交往,不是出于理智,而是傲慢自大,顽固不化。”②

诚然,人类是世间了不起的杰作,但人类自身又有着许多缺点、弊端。蒙田对人类理性的种种虚矫作了猛烈的批判。如果说皮科对人的颂扬是当时热情奔放地向封建神学作战、争取人权所必需的,那么蒙田对人的批评则是冷静沉思人类自身改善问题时必然会出现的。蒙田在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对人的批评,与前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颂扬,这两个方面恰恰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对人的认识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以及所达到的完善意义上的人类自我认识。

还需要指出的是,蒙田的深刻的自我批判,也许是今天的人类更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人们真正读懂了蒙田,也许人们砍伐森林、灭绝物种、破坏大自然的各种行为就会有所收敛。“人类中心主义”也会彻底破产。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作者在《雷蒙·塞邦赞》中主要是展示了他的怀疑论思想,这一思想在文艺复兴那个特定的年代,其实际意义尽管是非常积极的,但有些结论却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鲁成波

2005年10月于山东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雷蒙·塞邦赞(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米歇尔·德·蒙田
译者 马振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3379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03.91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6
15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