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4)
内容
编辑推荐

谁是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他们的言论对中南海的决策有何影响?这些享誉业界的高参们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作者采访的人物中,许多是政界、经济学、科学界、新闻界、法学界等领域中耳熟能详的名字。你想要了解这些人物和他们的见解,并了解这些享誉业界的高参们的喜怒哀乐及生活近况、学术理论背后的情趣逸事吗?那就翻开本书吧。

内容推荐

该丛书介绍的是出入中南海或与中央领导有直接交往的著名经济学家、法学家、科学大师、政坛要人等。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他们作为中央领导的高层智囊献计献策的内情,也可以从访谈中知晓有关国家重大决策的背景或内幕。

目录

钱学森:夫人眼中的“中国导弹之父”

袁隆平:从“泥腿子科学家”到“中国第一富翁”

朱光亚:星与心的交响

侯仁之:从日寇囚犯到资深院士

吴良镛:先人居之忧而忧

叶笃正:给“天有不测风云”划句号

金怡濂:较量天公逞“神威”

王恒升:让燃“煤”之急不再燃眉的“院士寿星”

彭桓武:生活常识不如中学生的大科学家

王大珩:付出光阴逐光华

王希季:志在飞天铸神剑

王永志:天遂人愿背后的酸甜

王选:顶天立地的“人梯”

师昌绪:特殊“材料”制成的年轻长者

张光斗:江河情怀水电人生

刘应明:“中国的查德”

陈省身:“微分几何之父”的圆满句号

戚发轫:梦随神舟一起飞

丁肇中:中国情物理志

刘东生:穿行在黄土科峰的“无人区”

试读章节

祖国与民族,一直在他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钱学森1955年离开美国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他对美国朋友和科学同行十分友好,并保持着联系,但他坚持只要美国政府不对当年“驱逐”他出境正式道歉,他今生今世绝不再去美国。1985年3月9日,钱学森在给国务院一位领导的信中写得十分坦率:“我本人不宜去美国,事实是我如现在去美国,将‘证实’了许多完全错误的东西,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原来,凡在美国移民局的档案里留有被驱逐记录的,必须经由某种特赦手续才能入境。“我钱学森本无罪,何须你特赦?”

这位领导中国航天事业的科学主帅,其思想、品德、情操、堪称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蒋英对钱学森特有的爱国情结十分认可。

“在美国的日子里,他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但生活上他却有些不习惯,特别是某些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傲慢态度令他生气。”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当着钱学森的面耻笑中国人抽鸦片、裹脚、愚昧无知,钱学森立刻向他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到期末看谁的成绩好。美国学生听了都伸舌头,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了。钱学森怀着这样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飞机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宗旨,各专业学科的学生都要在学期内到对口的工厂、科研部门实习。钱学森应该去飞机制造厂实习。可是,他没有想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只准许美国学生去实习,不接纳外国学生。这种民族歧视是钱学森在美国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击。“挫折和困难并没有动摇他为祖国强盛而发愤学习的决心。既然学习飞机机械工程走不通,他决定改学航空理论,并大胆地毛遂自荐,投奔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的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教授。”钱学森很幸运,冯卡门这位以学风严谨著称的“超音速飞行之父”竟破天荒地接收了他。

“在这里,他的人生旅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在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航空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钱学森获得博士学位后,导师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工作。很快,钱学森便在数学和力学这两个领域崭露头角。钱学森与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冯·卡门率先提出了高超声速流的概念,又由钱学森科学证明了这个概念。它的提出和证明,为飞机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国际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P5-6

序言

走近站在中国改革和发展前沿的大家背后

——《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序

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胡成海

余玮、吴志菲是一对夫妻,而且是共同从事新闻工作的一对夫妻,并且是著作颇丰的一对夫妻。

在这对夫妻合著《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丛书之前,夫妻二人已经分别在多种知名媒体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并且合作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包括在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余玮、吴志菲合著的《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一书。此书出版后,不但受到了各界读者的好评,成为全国纪念百年小平系列活动中的一个亮点,而且也使这对年轻夫妻的写作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另外,人民出版社最近还单独推出了余玮洋洋43万字的长篇传记《世纪小平》,并在书市热销。

同是笔耕不辍的新闻工作者,同是著作颇丰的年轻作家,又是一对珠联璧合、比翼双飞的夫妻,这在如今的中国新闻出版界当中,还是比较罕见的。

因为这对夫妻都是新闻工作者,故而他们的目光和笔触更多地集中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和新闻主体;因为他们选择了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作为发现、发掘、研究和写作的主要对象。故而他们更多面对的是新闻热点中的各界名人:因为写作题材的重大和必须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故而他们合作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部著作都充满了激情,体现着理智,渗透着心血。

时势造英雄,盛世出英才。应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为八方俊彦提供了报效祖国、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也为记者、作家们讴歌伟大时代、谱写英雄乐章创造了大背景、大环境。但是,生逢其时的记者和作家们,不是也不可能是每个人都把笔触伸向罩有光环和享有社会美誉度的名人、名家、名流们。惟其如此,那些记述名人名家的生活经历,展现名人名家的内心世界,剖析名人名家的理论观点,介绍名人名家的人生道路的作品,更会使我们看到时代大潮涌起的潮头浪花,看到攀登历史巅峰留下的勇者足迹,看到滚滚红尘中的标新立异。惟其如此,这样的作品,也就进一步拉近了名人名家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也会为各界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所喜爱。

然而,写名人、名家、名流,并非易事,写好名人、名家、名流,更非易事。当本套丛书的两位作者将原本可以宽泛的名人、名家锁定在“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这个层面上时,他们就像数学家陈景润选择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给自己制造了一道写作的难题。

智囊,比喻计谋多的人,特指为别人划策的人。高层智囊,自然是具有更高层次的谋略和出谋划策能力的人。把这套丛书的名字冠以“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从主客观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是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另一方面是对作出重大决策者献计献策的“智囊”。其人物的定位是显而易见的。

似乎无人怀疑这套丛书名字的厚重,但是真正要写出和写好这些“高层智囊”并不轻松。

王梦奎、龚育之、张光斗、吴文俊、伍绍祖、张卓元、周叔莲、吴敬琏、厉以宁、茅于轼、卫兴华、温铁军、胡鞍钢……一个个在政界、经济学界、科学界、新闻界、法学界等领域中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对国家重大决策产生深远影响的“高层智囊”,一个个站在其研究领域前沿的大家,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精彩的人生故事。

在风云际会的巧合中,本书两位年轻的作者来到了他们面前,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当我听到了作者大费周章的采访经历,当我了解到作者废寝忘食的写作过程,尽管这些了解于他们而言只是采访和写作中的某些片段,尽管他们谈起的更多的是名家的故事,但我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属于他们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和探索、艰辛与快乐。

与名人名家的交谈,必须是一种互动式的双向交流。这不是说一定要采访者达到被采访者的专业水准和思想境界,而是要求采访者一定要有对名人名家基本情况的了解,要有平等的心态,要有较高的采访技巧。作为记者,本丛书的作者较好地把握住了人物、时机、事件、切人点和关键点,使一次次的访谈取得了成功。这些,从本套丛书对不同名人的记述中可以显见。

名人名家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人生,本身就似一部大书。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对其作出介绍和评价,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作者以“高层智囊”为有关国家重大决策谏言献策为主线,通过真实、丰富、感人的经历,让读者了解他们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或内幕,了解其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论观点。大时代中的人物、大变革中的胆识、大决策中的声音,作者所展现出的是一卷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大图景。

尤为可喜的是,作者对出入中南海或与中央领导有直接交往的政坛人物、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的访谈和记述,不是在造“神”,而是在写人。这些“高层智囊”有着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情趣爱好,也有着人生中的遗憾或内心某种愧疚。作者将“高层智囊”生活和经历中的另一面展现出来,使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生动、真实、可信。

纵览《出人中南海的高层智囊》丛书,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因其访谈时间所限。对人物全面、深入的了解尚有缺欠;又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往往是急就章,以供报章发表,所以难免有不严谨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毕竟这是一套揭开“高层智囊”的神秘面纱、系列展现名人名家风采的丛书。

200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4)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玮//吴志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07136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