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书法举要(中国书法的基础理论与技巧)
内容
编辑推荐

我国的文字,从最早的刻画符号算起,约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引以为豪的古文明,也包含着先民创造的古代文字。本书中,作者对真、草、篆、隶各种书体的技法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的规律;同时将一些古代玄妙艰深的书法理论,用浅显的文字阐明。是学习和了解书法的一本普及读物,有利于初学写字的人能够得到学习书法的初步门径,有利于人们了解书法,欣赏书法。

内容推荐

书法既是我国传统的艺术,为我们民族欣赏所习惯,为亿万人民所喜爱,又是文化生活所需要的,而且许多青少年和书法爱好者也想把毛笔字写得正确些、美观些。因此,为他们提供一些有关书法方面的技法知识,就非常必要了。本书作者对真、草、篆、隶各种书体的技法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的规律;同时将一些古代玄妙艰深的书法理论,用浅显的文字阐明。是学习和了解书法的一本普及读物。

目录

一、书法的源流与形象  

记事符号

源于象形

变为意象

演变中求美观

二、执笔、运笔 

指、腕、肘、肩与执笔

身法

执笔方法

笔锋

运笔

运笔要点

三、篆书 

篆字特点

篆字结构

篆字运笔

篆字偏旁

四、隶书 

隶书的特点

基本写法

隶字的偏旁

五、楷书  

基本笔画

变化笔画

笔顺

偏 旁

笔画分布

结体

六、行书 

行书特点

行书运笔

七、草书 

草书特点

草书运笔

环笔

简 化

合并通用

偏 旁

八、临写、篇法

临 写 

行 气

篇 法 

图版目录

试读章节

中国文字的双重性表现在:一是它的实用性,二是它的艺术性。关于它的实用性,文字的音、义及形体变化,由文字学家去研究;而书法家所要研究的,则是书法上的形式美和它特有的艺术规律。

历代书法家和师徒相授的经验,都偏重于学习古人、临摹法帖、勤练苦学,当然这是很重要的一环;而另一环的确不大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书法,它的源流问题及它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同其他艺术有没有共同之点呢?回答是肯定的。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进行书法的学习和研究时,才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现在来观察书法现象时,既要学习前人根据彼时彼地所创造的经验,又应积累在此时此地观察自然和生活实践之所得,也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不可泥古而不化,否则,中国书法就谈不上什么发展和创新了。

我们的祖先在原古时代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就开始了观察自然界,表现自然界的文化活动,并从生活劳动的需要出发,记录形象,创造成文字,这些文字已具备了中国书法向形象性发展的雏形。汉字的形象性,没有因为进一步的符号化而消失,这是因为即使很多字虽然强调了音义的作用,而字形却不断变更,但书法是在人民群众长期的生活中有了美感的观念,汉字的象形虽然消失了,却又由形象转向了书法的意象,由形象的思维飞跃到意象的创造。因此,研究一下中国书法由形象向意象飞跃的轨迹,也是学习研究书法的课题之一。

中国文字在发生孕育期间,是随着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又促进了文字的演变和革新,文字的创造也就从先民们一面观察自然,一面吸取文字形象的活动开始了最古老的记载,如《易·系辞》中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便是书法反映自然最早的说明。随着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深入,人们不仅要使用有实用价值的文字,而且还要欣赏富有艺术趣味的书法。为适应这种要求,书法家便从丰富的自然界吸取、感受他们所有用的东西,充实自己的笔法和感情。音乐家借助于音乐的旋律,而书法家则借重于点画的节奏感,造成书法的艺术形象,虽不如美术的完整具体,然而所构成的形式感,却有丰富的变化与艺术感染力,并因此而反映出了书法的时代精神。

许多古代书法家在有独创性的书体之前,都是以他个人的生活观察为根据的。如汉代的蔡邕,因观察粉刷工人刷墙而创造了飞白书;传说中王羲之爱鹅而观察白鹅,并纵游江北名山。后人欣赏他的字“其所措意,皆自然万象”,他写的《曹娥碑》,如见一个少女漂流于波浪间。

P2

序言

我国的文字,从最早的刻画符号算起,约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引以为豪的古文明,也包含着先民创造的古代文字。

中国文字之所以成为书法,成为我国民族传统的艺术之一,这是有其特殊原因的。中国的古文字有大量的象形,而后再经过书法家长期实践探索,找到了书法在表达感情时所特有的形象性,通过形象思维把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书法是通过毛笔的刚柔相济,结构上的巧妙安排,韵律上无穷的变化,使人获得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借以表达不同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历代书法名家殚精竭虑,师承、创造、积累了丰富的书法遗产,形成了不同的书派。由于中国古代长期以书法作为取士科目之一,只要有机会读书识字的,习书练字就是必修之课。而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书法既有作为交流思想工具的实用价值,又已成为我国人民长期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人民喜爱书法,欣赏书法,并收藏刊刻书法,书法成了历代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这个意义上讲,正是人民创造了文字,又和书法家共同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各个国家都有文字,唯独中国把实用的文字推进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度,并且在历史上影响及于日本和朝鲜,这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作为交流思想工具的文字将会有所改革,作为艺术形式的书法却将永远长存,并会不断地发展下去。

书法既是我国传统的艺术,为我们民族欣赏所习惯,为亿万人民所喜爱,又是文化生活所需要的,而且许多青少年和书法爱好者也想把毛笔字写得正确些、美观些。因此,为他们提供一些有关书法方面的技法知识,就非常必要了。许多年以前,我写过一些书法方面的专论,对真、草、篆、隶各种书体的规律做了一些研究。从那时起我就断断续续地编写,如今又经过了十多年,才写成这样一本小册子。我真诚期望通过这本书,使初学写字的人能够得到学习书法的初步门径,并通过把一些古代玄妙艰深的书法理论,用浅显的文字阐明,使更多的入了解书法,欣赏书法,这就是我写这本小册子的目的。

作为一本技法书,必然地要谈到一些练字的基本方法问题,不了解写字的方法,练字就会漫无目的。但是方法谈得过多,规定得太死,又会局限习书者的发挥创造。因此在谈到每一种方法时,读者也不必把方法看得过死,从有方法入手,最后做到能够运用,掌握住活的方法,从前人创造积累的技法经验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况且这本书所能J为读者提供的,也仅仅是最基本的技法知识。

本书在初编过程中,已故老书法家邓散木、郑诵先两位先生提供了不少的宝贵意见,我青年时代的老师容庚先生对文字插图提供了参考书目。启功、张安治、周汝昌、朱铸禹诸先生,或者提出详尽的意见,或者亲自校正错误,由此才成为这样一本技法参考书,可以说这是我和书法家和编辑的一次友好合作。由于编者个人的知识水平有限,编写中的缺点和错误,主要是由我个人的知识不足所造成的。在此除向协助过此书的师友们致谢之外,恳切地希望读者们对此书提出批评和指正。

王学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书法举要(中国书法的基础理论与技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学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1486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92.1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1: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