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文章共十六篇,大多是作者近十年来在各学报与副刊中所发表的文章,也有讲稿及专著的序文。评述了梁启超、傅斯年、张荫麟在融会中西史学方面的成就,论述了比较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传统中国史学等各种史学方法的功过得失以及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趋势等。
图书 | 变动世界中的史学/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所收文章共十六篇,大多是作者近十年来在各学报与副刊中所发表的文章,也有讲稿及专著的序文。评述了梁启超、傅斯年、张荫麟在融会中西史学方面的成就,论述了比较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传统中国史学等各种史学方法的功过得失以及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趋势等。 内容推荐 17世纪以后,西方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促使西方史学进入新世纪。19世纪以后,西潮涌入中国,中国的新史学群出并作。本书所收论文评述了梁启超、傅斯年、张荫麟在融会中西史学方面的成就,论述了比较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传统中国史学等各种史学方法的功过得失以及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趋势等。 目录 自 序/1 第一编 变动世界中的史学 一 梁启超与西方史学的输人/3 二 傅孟真与中国的新史学/18 三 张荫麟与中国的新通史/31 四 中西史学比较的困境与美境 ——兼评后现代主义/39 五 比较历史与比较史学 ——历史的走向全球化/48 (一)比较方法的魔杖神效/48 (二)从比较历史到世界史/49 (三)从比较史学到世界史学/51 (四)结语/54 六 历史研究的客观方法与艺术想象/55 七 历史研究与灵感/62 (一)历史研究的客观方法与艺术方法/62 (二)历史研究的神秘力量——灵感/63 (三)灵感出现的不同情况/64 (四)灵感的培养/68 八 后现代主义的吊诡/70 (一)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趋势/70 (二)后现代主义逆流进入史学之中/73 (三)后现代主义的吊诡/78 第二编 散论 一 历史神圣不可侵犯/85 二 传记人物的选择标准/89 三 集体写史的方法论/97 四 浙东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109 (一)以纯真的精神,撰写近世当代之史/110 (二)以博大的思想,创垂学术思想之史/112 (三)表彰气节,发明幽隐/116 (四)博罗文献,寻求史义/122 (五)自浙东史学的创新论其在中国史学 史上的地位/125 五 三民书局与学术研究/127 六 一部逼真的学术史/130 七 方著《万斯同传》序/136 八 阎著《汤恩比的历史研究与文化史观》序/13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变动世界中的史学/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杜维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101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06-09-01 |
首版时间 | 2006-09-01 |
印刷时间 | 200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091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