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字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历代学者都曾对汉字进行过探赜索隐的研究,但多限于对形、音、义的考释,本书则另辟蹊径,从汉字的文化底蕴角度出发,以故事为载体,对近三百个常用汉字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对汉字同汉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审美情趣及心理、思维习惯诸方面的关系作了阐述。该书为研究晦涩的古文字及其文化内涵开辟了一个新的向度,也使深奥的古文字从此步入寻常百姓家。

内容推荐

全书对近三百个常用汉字的文化底蕴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书从酝酿到结稿,历经十载。大胆地将汉字中蕴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与充满情趣的故事联姻,使该书既具学术性,也颇有趣味性。希望它的问世,能使深奥的古文字从此步入寻常百姓之家,也为汉字文化的开掘和发展建立一个新的向度,为汉字的研究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书中摈弃了把汉字看作是一个单体的记录符号的观点,而把它看作是与深厚的汉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并融会于其中的一种文化产物。

目录

一、二画

万物之始/1

 ——“一”字趣释

追求十全十美/3

 ——“十”字趣释

健壮结实的男子汉/5

 ——“丁”、“钉”二字趣释

商人的占卜活动/7

 ——“卜”字趣释

古人为何“八不归”/9

 ——“八”字趣释

宇宙的中心/10

 ——“人”字趣释

“儿猫”的故事/11

 ——“儿”字趣释

所谓“九五之尊”/13

 ——“九”字趣释

“了”字用不了/14

 ——“了”字趣释

三画

天地人之道/16

 ——“三”字趣释

挺立天地问的人/18

 ——“工”字趣释

无所不通的人/19

 ——“士”字趣释

吐生万物/20

 ——“土”、“地”二字趣释

长度单位与人体的关系/21

 ——“寸”、“尺”、“丈”、“寻”和“仞”

五字趣释

顶天立地的巨人/23

 ——“大”、“太”二字趣释

一只火蝎子/24

 ——“万”字趣释

舍不得咽下的食物/26

 ——“口”、“甘”二字趣释

奔腾的河流/27

 ——“川”字趣释

逮捕犯人/28

 ——“及”字趣释

肚子上一横/29

 ——“千”字趣释

一个又一个夜晚/30

 ——“夕”、“多”二字趣释

好事从我做起/3l

 ——“义”字趣释

门当户对/32

 ——“门”、“户”二字趣释

正在向前进/34

 ——“之”、“止”二字趣释

活泼可爱的婴儿/35

 ——“子”字趣释

独臂的小子/36

 ——“孑”字趣释

小鸟学飞/37

 ——“习”字趣释

老马识途与拍马屁/38

 ——“马”字趣释

返曲弓的发明/40

 ——“弓”字趣释

受奴役的形象/41

 ——“女”、“奴”二字趣释

四 画

天地人皆通/44

——“王”字趣释

至高无上/46

 ——“天”字趣释

两只巨手紧紧握在一起/47

 ——“友”字趣释

水井与井田制/48

 ——“井”字趣释

树、树根与树梢/49

 ——“木”、“本”、“末”三字趣释

冲破天的气概/51

 ——“夫”字趣释

不能继续向前/52

 ——“不”、“丕”二字趣释

黄帝何以叫轩辕氏/54

 ——“车”、“辇”二字趣释

从遮羞布到围裙/55

 ——“市”、“绂”二字趣释

惯于苟且偷生/57

 ——“犬”、“狗”二字趣释

“宝贝”与“货贝”/58

 ——“贝”、“朋”二字趣释

皎然掌上的“中”字/61

 ——“中”字趣释

小儿辩日/62

 ——“日”字趣释

华佗再见/64

 ——“见”、“现”二字趣释

弯弯的流水,长长的流水/66

 ——“水”、“永”二字趣释

风月无边/68

 ——“风”字趣释

头发长,年岁大/70

 ——“长”、“老”、“考”三字趣释

以斧劈木/72

 ——“斤”、“析”二字趣释

落墨成牛/74

 ——“牛”字趣释

让世界充满爱/76

 ——“仁”字趣释

“人”与“人”的排列组合/77

 ——“从”、“比”、“北”三字趣释

背私为公/79

 ——“公”字趣释

慈乌反哺/80

 ——“乌”字趣释

凡鸟不是一般的鸟/83

 ——“凤”字趣释

刺有花纹的人/85

 ——“文”字趣释

许慎为何将象释成母猴/86

 ——“为”字趣释

乙鸟生子/88

 ——“孔”字趣释

动手的人与动口的人/89

 ——“尹”、“君”二字趣释

如来佛胸前的花纹/91

 ——“绗”字趣释

五画

追求崇高目标/93

 ——“正”字趣释

玉字为何要有一点/95

 ——“玉”字趣释

代表鬼神的字符/97

 ——“示”字趣释

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98

 ——“东”、“果”、“杳”三字趣释

“以手助手”和“以口助手”/99

 ——“左”、“右”二字趣释

述说往古之事/101

 ——“古”字趣释

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图腾/102

 ——“龙”字趣释

产自山崖上的石头/104

 ——“石”、“斫”二字趣释

冉冉升起的太阳/106

 ——“旦”字趣释

抓在手中的鸟飞走了/107

 ——“只”、“夺”二字趣释

男性生殖器的形象/108

 ——“且”、“祖”二字趣释

井田制是怎么回事/110

 ——“田”字趣释

女子出嫁/112

 ——“归”字趣释

长空闪电/113

 ——“申”字趣释

集合众人发布命令/114

 ——“令”、“命”二字趣释

瓜儿连着藤/115

 ——“瓜”字趣释

古人是怎样珍爱书籍的/117

 ——“册”、“典”二字趣释

众矢汇集于旗帜之下/120

 ——“矢”、“族”二字趣释

幼芽破土而出/122

 ——“生”字趣释

听音乐使人快乐/123

 ——“乐”字趣释

小山·大山·名山/125

 ——“丘”、“山”、“岳”三字趣释

等分牛/128

 ——“半”字趣释

王者之香/129

 ——“兰”字趣释

千万别踩着它/130

 ——“它”字趣释

听觉灵敏的人/132

 ——“圣”字趣释

从乳峰外露到不可侵犯/133

 ——“母”、“毋”二字趣释

六 画

手中信物/135

 ——“圭”字趣释

手上提着一块肉/137

 ——“有”字趣释

潇洒的胡须/138

 ——“而”字趣释

凭吊死者/140

 ——“死”字趣释

从门前走过/14l

 ——“过”字趣释

由抢水引起的风波/143

 ——“刑”字趣释

人(或动物)的脊椎骨/143

 ——“吕”字趣释

群鹿奔跑,尘土飞扬/145

 ——“尘”字趣释

善生孩子的女人/146

 ——“后”字趣释

只赚不“舌”/147

 ——“舌“字趣释

背靠大树好乘凉/148

 ——“休”字趣释

红心的树木/149

 ——“朱”字趣释

朝北的窗户及其他/150

 ——“向”、“窗”、“牖”三字趣释

何可一日无此君/152

 ——“竹”字趣释

像花一样美丽的国度/154

 ——“华”、“花”二字趣释

一人尝一口/155

 ——“合”、“会”二字趣释

鲜花与雨伞/157

 ——“伞”字趣释

指着鼻子说话/159

 ——“自”字趣释

朝屋里走去/161

 ——“各”字趣释

自报其名/162

 ——“名”字趣释

庆贺丰收/163

 ——“年”字趣释

南北贯通的人道与街道/165

 ——“行”、“术”二字趣释

在烈日下从事劳动的人们/166

 ——“众”、“昆”二字趣释

金屋藏娇/167

 ——“安”字趣释

从“牛子”到“哺乳”/169

 ——“字”、“乳”二字趣释

“占羊”就是“吉祥”/17l

 ——“羊”字趣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72

 ——“关”字趣释

洪水时代的见证/174

 ——“州”字趣释

打扫庭院的人/176

 ——“妇”字趣释

抱孩子的女人/177

 ——“好”字趣释

刈半农“打的一个人仗”/178

 ——“她”字趣释

七 画

李树与老子/180

 ——“李”字趣释

大火·烈火/182

 ——“赤”、“炎”二字趣释

小孩搀扶着老人/183

 ——“孝”字趣释

将柴草捆起/185

 ——“束”字趣释

汉字史上的一桩错案/186

 ——“来”、“麦”二字趣释

“恒”原来不能吃/188

 ——“豆”字趣释

“折买”误写“拆买”/189

 ——“折”、“拆”二字趣释

善于跑路的人/191

 ——“走”字趣释

誉满杏林/192

 ——“杏”字趣释

留得青山住,不怕没柴烧/193

 ——“寿”字趣释

院中有树与牢中有人/195

 ——“困”、“囚”二字趣释

种田高于/196

 ——“男”字趣释

稳步前行/197

 ——“步”字趣释

测日记时的见证/198

 ——“时”字趣释

一种表达爱意行为的产生/199

 ——“吻”字趣释

敢于对天发号施令的人/200

 ——“吴”字趣释

“丘八”之说不可信/201

 ——“兵”字趣释

“自环谓之厶”/202

 ——“私”、“厶”二字趣释

痛饮不止/203

 ——“饮”字趣释

大腹便便/205

 ——“身”、“孕”二字趣释

“角”先生与“毛”先生/206

 ——“角”字趣释

众人嘲坐在一块/208

 ——“坐”字趣释

有条不紊,209

 ——“乱”字趣释

山谷与百谷/210

 ——“谷”字趣释

捍卫自己的尊严/212

 ——“我”字趣释

“秃顶”与“秀才”/214

 ——“秃”、“秀”二字趣释

“灵物”与“王八”/215

 ——“龟”字趣释

戴帽子的太太/217

 ——“每”字趣释

修改文章真的要用刀吗/218

 ——“删”字趣释

中国古代的弃子说/219

 ——“弃”字趣释

尽力走到洞的尽头/220

 ——“穷”字趣释

古代床的用途多/221

 ——“床”字趣释

日光或月光射进门内/223

 ——“间”字趣释

从关牲畜到监禁犯人/224

 ——“牢”字趣释

大地之神/226

 ——“社”字趣释

古代“灾”字何其多/227

 ——“灾”字趣释

人类告别赤身裸体的见证/228

 ——“初”字趣释

流过心脏的水/229

 ——“沁”字趣释

人为何有尾巴/230

 ——“尾”字趣释

中国古代造纸法的佐证/231

 ——“纸”字趣释

就食·已食·对食/232

 ——“即”、“既”、“卿”三字趣释

当刀刃刺向心脏时/234

 ——“忍”字趣释

从野鸡到家鸡/235

 ——“鸡”字趣释

八画

从前洪水泛滥的日子/237

 ——“昔”字趣释

细雨蒙蒙/238

 ——“雨”字趣释

“妻”是抢来的/240

 ——“妻”字趣释

取耳与抢亲/241

 ——“取”、“娶”二字趣释

扛枪上战场,戍边保家乡/243

 ——“武”、“戍”二字趣释

飞翔在田野上/245

 ——“奋”字趣释

如玉一样的国家/246

 ——“国”字趣释

捕鸟的网/248

 ——“罗”字趣释

两手举鼎与双手捧物/249

 ——“具”、“共”二字趣释

山兽之君/250

 ——“虎”字趣释

日月辉映/252

 ——“明”字趣释

将珍宝毁坏/254

 ——“败”、“贼”二字趣释

地上拾豆粒/255

 ——“叔”字趣释

从幼禾到排行在末的/256

 ——“季”字趣释

日落抢亲/257

 ——“昏”、“婚”二字趣释

手持一株禾与手持二株禾/258

 ——“秉”、“兼”二字趣释

丝织品与麻织品/260

 ——“帛”、“布”二字趣释

何谓“五色金”/262

 ——“金”字趣释

人们何以看重鱼/263

 ——“鱼”字趣释

在家千日好/265

 ——“定”字趣释

妇人产子/266

 ——“育”字趣释

供神·供佛·供仙/266

 ——“庙”、“寺”、“观”三字趣释

家中有成串的珍宝和钱/269

 ——“实”字趣释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70

 ——“法”字趣释

藏弓之所与官府/271

 ——“官”、“府”二字趣释

学习是孩子的大事/273

 ——“学”字趣释

贝壳比玉还珍贵/274

 ——“宝”字趣释

以羊为头饰的人们/276

 ——“羌”、“姜”二字趣释

头上架着刑具的女人/278

 ——“妾”字趣释

“姐”原指母亲/279

 ——“姐”、“姊”二字趣释

女之初/280

 ——“始”字趣释

人类血缘关系的标志/281

 ——“姓”、“氏”二字趣释

九画

爱看树的人/283

 ——“相”字趣释

用刀刻木/284

 ——“契”字趣释

草木生长的季节/285

 ——“春”字趣释

婆婆的威风/287

 ——“威”字趣释

犬与打官司/288

 ——“狱”字趣释

“茶”字是如何造出来的/289

 ——“茶”字趣释

去追赶太阳/290

 ——“是”字趣释

占卜时出现的现象/293

 ——“点”字趣释

“桥”为何称彩虹/294

 ——“虹”字趣释

人要讲真话/295

 ——“信”字趣释

秦始皇的专用字/296

 ——“皇”字趣释

既似火又悲伤的季节/297

 ——“秋”、“愁”二字趣释

从乐器到计时器/299

 ——从“钟”字趣释

追赶军队与追赶野猪/301

 ——“追”、“逐”二字趣释

乘舟而来/302

 ——“前”字趣释

“美”源于羊/303

 ——“美”字趣释

古代的染色方法/304

 ——“染”字趣释

从外面到房子里来的人/306

 ——“客”、“宾”二字趣释

用手将帽子戴到头上/307

 ——“冠”字趣释

从洞穴到宫殿/309

 ——“宫”、“室”二字趣释

专选听话者的用人制度/311

 ——“宦”字趣释

洗耳恭听与口说耳听/312

 ——“闻”、“听”二字趣释

乾隆帝说错字的笑话/314

 ——“浒”字趣释

登山和下山/316

 ——“陟”、“降”二字趣释

十 画

伟人的人/318

 ——“夏”字趣释

太阳落在草从中/320

 ——“莫”、“暮”二字趣释

两箭一起射向太阳/321

 ——“晋”字趣释

以水为镜/322

 ——“监”字趣释

臭中有香/323

 ——“臭”字趣释

会爬树的人/325

 ——“乘”字趣释

最早的针刺疗法/326

 ——“殷”字趣释

投笔从戌/328

 ——“笔”字趣释

射箭与啦身/330

 ——“射”字趣释

被人用绳索牵着的奴隶/332

 ——“奚”字趣释

朱元璋“坏”/333

 ——“殊”字趣释

报喜图/334

 ——“豹”字趣释

春蚕到死丝方尽/336

 ——“蚕”字趣释

古代家庭富有的标志/337

 ——“家”字趣释

帝_乇之印/339

 ——“玺”字趣释

山猿造酒/340

 ——“酒”、“酉”二字趣释

赤脚过河/342

 ——“涉”字趣释

水的母亲/343

 ——“海”字趣释

箭射中了人/345

 ——“疾”、“病”二字趣释

水从器皿中漫出来了/346

 ——“益”字趣释

从门扇到风扇/34"/

 ——“扇”字趣释

十一画以上

上施下效/350

 ——“教”字趣释

斩首示众/35l

 ——“悬”、“县”二字趣释

举目望月/352

 一一“望”字趣释

紧跟着旗帜走/354

 ——“旋”、“旅”二字趣释

鹿何以指帝位/355

 ——“鹿”字趣释

洁净透明的水/357

 ——“清”字趣释

“立早章”之说质疑/358

 ——“章”字趣释

跟着别人走/359

 ——“随”字趣释

绳与法/360

 ——“绳”字趣释

高兴来自擂鼓奏乐/362

 ——“喜”字趣释

烹饪器与传国之宝/363

 ——“鼎”字趣释

有房住有酒喝/365

 ——“富”字趣释

水从门前流过/366

 ——“阔”字趣释

人行走在道路上/367

 ——“道”字趣释

“羊”是正直善良的代表/368

 ——“善”字趣释

粥的种类何其多/369

 ——“粥”字趣释

踏着荆棘前进的人/371

 ——“楚”字趣释

雷雨交加/372

 ——“雷”字趣释

不能停止,而要快/374

 ——“筷”、“箸”二字趣释

有酒有肉便是福/376  

 ——“福”字趣释

鱼和羊的肉最鲜美/378

 ——“鲜”字趣释

吃醋是怎么回事/379

 ——“醋”字趣释

高飞之鸟/380

 ——“鹤”字趣释

殷商部族的图腾/382

 ——“燕”字趣释

日月当空,普照火地/383

 ——“曌”字趣释

高级食品与粗劣食品/384

 ——“羹”字趣释

古代圆形玉的制作规格/385

 ——“璧”、“瑗”、“环”、“殃”四

字趣释

试读章节

万物之始——“一”字趣释

“一”在汉字中是一个最常用的字,也是一个笔画最少又最容易认和写的字。然而就这个“一”字,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所以有人说“一”字是一个神奇的汉字。“一”早见于甲骨文中,写法就是一横画,在六书中它是一个指事字。有人认为“一”字像人伸出一个指头之形,在甲骨文中它既是一个记数词,又是一个序数词,在形态上两者没有区别。如“一?”,意思是一头牛;“一?”,意思是一只羊。而“一?”(一月)、“一?,”(一卜)中的“一”是序数词,不是记数词,即为“第一月”、“第一卜”。金文的“一”在形体和意义上都继承了甲骨文,此时的“一”似乎还没有其他的意义。但是,这并不是说“一”确实没有其他的意义,而只能说“一”的其他意义还没有进入到甲骨文和金文“一”的书面语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先民赋予“一”极其丰富的内涵。在他们看来,“一”是至高无上的,是万物的开端,正是由于有了“一”,才派生出了整个世界。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据此,有的学者将“一”解释为混沌的宇宙,“二”指“天和地”,“三”指“天、地、人”,由此可知“一”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东西。

也有的学者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而老子的哲学思想不是凭空而来,应该有其祖述或继承。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提到“圣人云”。这个“圣人”,很可能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师承者,只不过我们还没有考证出这位“圣人”是谁。

老子在《道德经》中还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吉祥)。”从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出,“一”的确是个威力无比的东西,它有如西方的“上帝”。

许慎的说法似乎与老子有相同之处,他在《说文解字·一部》中说:“一,唯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许慎认为,“一”是天地未分开之前的混沌状态,即“太始”,或谓“太一”。《礼记·礼运》中说:“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太一,在古代又作为“太乙”,它又转指天帝或天神。

受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的启发,宋代学者郑樵提出了“起一成文”说。郑樵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从“一”演变而成。郑樵的说法,很可能抓住了许慎《说文解字》的“始一终亥”的编排理论,附会成汉字起于“一”的说法。

在古代还有一个大写的“壹”。其实“壹”当初并不是表数目的。《说文解字·壹部》:“壹,专一也。”如《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唐代孔颖达为“壹”作注时说:“言其一心不二意也。”可见“壹”的本义为“专一”,并不表数目。“壹”作为表数目“一”字的大写是一个假借。

汉字中十个数目字的大写,不少人认为是武则天的功劳,其实不然。据清人记载,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任命郭桓当户部侍郎,郭桓在任职期间与地方官吏勾结,贪污政府的钱财,其数目达2 400万石精粮,数目之大相当于当时全国的秋粮实征数。此案牵涉到12个朝廷大臣及上万地方官吏。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将12个朝廷大臣及上万同案犯全部斩首示众。为了杜绝财务上的混乱状况,此时户部尚书开济奏请朱元璋,建议在财务上实行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汉字中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干”等在记账时改成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此堵塞财务上的一些漏洞。由此“壹”作为“一”的大写。

历史上关于“一”的趣话也不少。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身带着大学者纪晓岚。一天,他俩一起登上长江边的一座酒楼,欣赏江面景色。面对浩浩长江,乾隆皇帝要纪晓岚作一首含十个“一”字的绝句。才气横溢的纪晓岚面对大好景色,稍加思索,便吟出两句:“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乾隆皇帝听了他的这两句诗,放眼望去,果然看到一渔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江边垂钓,心中不禁暗暗称赞。此时的纪晓岚正一手捻着胡须紧锁眉头,默默不语,乾隆见状,心想,满腹文章的纪晓岚终于被我难倒了,得意之时,将桌子一拍,笑道:“纪卿!你今天终于被我难倒啦!”话音刚落,纪晓岚触景生情,灵感顿生,连忙跪倒在乾隆面前说道:“启禀圣上,臣有了后二句。”乾隆忙上前将纪晓岚扶起,并催促道:快快讲来,快快讲来。”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纪晓岚当即吟成了后两句。此后,乾隆皇帝更是器重纪晓岚。

不过,神奇的“一”到了现代,人们竟将它作为厕所的代称。现今民间流传着上厕所称为“上一号”。为什么“一”会背上这一不光彩的代号呢?据说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南京市建康路邮局的对面有一座厕所,造型新颖,美观,正面墙上还写着“001”的字样,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厕所叫“1号”。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便习惯性地将所有的厕所称为“1号”。P1-3

序言

被视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具活力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超群。

汉字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是先民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见鸟兽蹄远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造的。它体现了先民们审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汉字,尤其是古汉字,在它的身上首先反映出的是先民身边的物质世界、生存条件、思维习惯和当时的文化背景,可以这样说,先民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完完整整地移植到了一个个的汉字之中,汉字也便从不同的角度沉淀了相应时代的文化信息。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点。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汉字就像一块活的化石,它们集中到一起,就构成了反映中华民族历史的一座内容丰富的“史料库”。它生动具体地昭示着历史演进的轨迹,袒露出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每一个汉字都用它那生动的构形,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听而有趣的故事,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先民的社会生活及生产斗争的宏伟画卷。

由于汉字形体的特殊性,使得汉字除了反映词义以外,还可以反映其他许多方面的文化信息。先民在据义构形时,选择什么样的物象,采用哪些构件组合,必然要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环境、文化理念的影响,因而,汉字构形和汉字文化问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代的文化信息便随之层层地积淀在一个个的汉字之中。由于文字超越时空的广泛使用和不断发展,其中文化信息的蕴涵和积淀,也便具有无比巨大的空间,因此,汉字的文化意义就无比丰富起来。如甲骨文和金文的“王”字,除了记录“王”的词汇意义外,还以其像斧头之形的构形告诉人们,古代统治者是靠武力统治天下的,这些信息,由于远古文献的贫乏,无从觅得,但可从古文“王”字的形体获得。在最初造字时,人们并不是有意识地要将这些信息保存在字形之中,而是由于当时统治者必然拥有武器,人们看到武器极易联想到拥有武器的人,于是便用武器之形作为记录“王”这个词的字形。后来“王”字演变成了三横加一竖的形体,为此人们认为三横分别代指天、地、人,其中一竖表示通天、地、人之道,其意思是能通天、地、人者才能为“王”,因而又赋予“王”新的文化内涵。又如“安”字。何为安?从字形上分析,屋里有女人则“安”,说明我们的先人认为,家庭的安稳主要靠女人。可见在汉族人的家庭观念中女人享有很高的地位。“弃”的创制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弃子”之说何其相似。它的甲骨文就像双手捧着一只装有婴儿的箕,准备将孩子丢弃。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日:“(弃)字象纳子于箕中弃之之形,古代传说中常有弃婴之记载,故制弃字象之。”“弃”字所蕴涵的弃子故事与《诗经》和《史记》中记载的周人的始祖后稷(原名叫“弃”)的故事又何其相似。后稷初生的故事与“弃”字的造字意义十分接近,因此,我们认为古人造“弃”字,很可能受到了这一传说的影响。由此可见,汉字折射着中华民族的先哲们的创造精神和智慧。

历代学者对汉字的研究,可说探赜索隐,成就辉煌,但多局限于对形、音、义的考释,而对于汉字丰富的文化底蕴,问津的人却不多,尤其是对汉字同汉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审美情趣及心理、思维习惯诸方面的关系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20世纪末期语言学界兴起的文化热潮中,学术界不少人开始从文化学的角度来阐释汉字,破译先民造字的根据和意图,再现先民的古代生活画面,这无疑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要真正了解汉字的文化意蕴,只有从这方面着手对汉字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字的含义和奥妙。

中国的汉字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赢得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我也常常为它那奇异、瑰丽的美感和深蕴的文化内涵所吸引。但限于专门知识的贫乏,汉字尤其是古代汉字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神秘、幽远的领域。近年来,因致力于中国古文字的学习研究,每每上溯到文化史的源头,遂下决心对古代汉字这一颇为艰深而又趣味良多的领域作一番涉猎,为此,笔者开始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终于草就了《汉字的故事》一书。全书对近三百个常用汉字的文化底蕴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书从酝酿到结稿,历经十载。大胆地将汉字中蕴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与充满情趣的故事联姻,使该书既具学术性,也颇有趣味性。希望它的问世,能使深奥的古文字从此步入寻常百姓之家,也为汉字文化的开掘和发展建立一个新的向度,为汉字的研究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书中摈弃了把汉字看作是一个单体的记录符号的观点,而把它看作是与深厚的汉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并融会于其中的一种文化产物。

《汉字的故事》能够以此图文并茂的面目问世,与新世界出版社编辑的精心编排密不可分。在此,我要特别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此书的出版,也得到了我院科研处的大力支持,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感谢。笔者在写作的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中吸取了不少营养。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一一注明出处,恳请原著者接受我深深的谢意。

由于本书涉及的资料繁多,有的仅靠转引他书就难免有些出入,又由于个人学术水平的限制,疏漏之处,亦当难免,请读者予以雅正。最后还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在排印的过程中由于难度很大,因此对文献书证中的部分繁体字及古文字作了一些未必恰当的处理,请读者原谅。

吴东平

2006年5月于孝感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字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东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1530
开本 16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2-49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