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岭南建筑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防晒、遮阳、隔热、散热、通风、防潮、绿化等几方面总结岭南传统建筑的防热经验,并扩展到对岭南自然气候适应的理论分析,对岭南传统建筑适应气候的较全面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让岭南传统技术和历史文化能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和发展。

序言

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气候环境。我国炎热气候基本分为“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两大类,而夏热又分为“干热”和“湿热”两类。岭南地区的气候既属于夏热冬暖类型又属湿热气候范围。

岭南地区的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山,东南沿海平坦,中部多丘陵。岭南山区多石少树,岭南平原多河流,少湖泊。组成珠江水系的北江、东江、西江贯穿岭南,三江在珠江三角洲汇合后,流入南海。从气候来看,岭南地区是南北气流交汇区。从地理来看,岭南地区是大陆与海洋的过渡区。在湖南、江西和广东三省之间横卧着一列东偏北至西偏南走向的南岭山脉。岭南和岭北地区,虽然是一岭之隔,其气候、地理、人文环境就明显不同。冬季,1月,南岭山脉基本挡住了北方吹来的寒流,使岭南大部分地区冬季不很长,不很冷。春季,2、3月,东南沿海又吹来湿暖空气,使岭南广大沿海地区初春经常“泛潮”。接着,4、5月春夏之交就是雨季。夏季,6、7、8、9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热辐射强烈,空气湿度又大,湿热天气很长,幸好有清凉的东南季风调节。如遇静风日子,湿热变成闷热,之后就是台风和雷雨的到来。这种天气一直延续到10月。秋季很短,11月,农业收割时候,秋高气爽。很快到12月底,冬天到来,气温不很低,但湿冷的天气往往使御寒能力很强的东北客人也感到不适应。“湿、热、风、雨”四个字概括了岭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从文化来看,岭南地区也是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融合区。中国历史上秦、三国、南宋的三次中原人向岭南地区的大迁移,给岭南地区带来了丰富的中原文化。岭南人多次向海外移民,形成众多的华侨,他们也给岭南地区带回了多元的外国文化。中外文化的合璧构成了岭南文化的主流,相比之下,本地古老的百越文化处于弱势。事实上,从秦始皇派赵陀率领50万大军南下岭南开始,中原文化就开始处于强势。后来汉代岭南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通,海外文化就传入岭南,其势越来越强,最后与有岭南特色的中原文化合璧。这种中外文化交融的特点一直延续至今。中原文化重农,海外文化重商;中原文化重传统,海外文化重新异;两种文化共存,就必须兼容。于是,岭南文化就形成了多元兼容、求实重利、开放求变的特点。

岭南建筑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反映岭南建筑多元兼容,功能优先、不断革新的文化特色。岭南建筑既体现建筑适应岭南地理气候特点,又反映岭南社会文化特征。岭南传统建筑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适应自然环境的历史经验,可惜史书很少记载。现存的传统建筑大部分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少部分是明代所建,元代更少。即使元、明代的建筑能保留下来,也都经历清代和民国的多次修缮,已较多反映清末民初的建筑特点。所以,岭南传统建筑主要是指近代建筑。岭南现代建筑应分早期和近期两大类。早期,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30年。早期的岭南建筑是在国家提出的“适用、经济、在司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指导下,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心设计,创作了一大批岭南新建筑,包括民宅、宿舍、新村、学校、电影院、剧场、展览馆、交易会、酒家、宾馆、公园、体育馆、火车站等。这批新建筑既继承了岭南传统建筑的优点,又适应现代功能需要;既适应岭南建筑气候,又体现岭南建筑文化,基本形成岭南新建筑风格。这批建筑曾被称之为“广派”建筑,它们也是岭南传统建筑的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在广东先行,建筑引进海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建筑标准得到提高。星级宾馆首当其冲。高层建筑、大空间建筑以高技术、高能耗、高消费来支持。西方国家即将过时的混凝土空架子、到处反光的玻璃幕墙很快流行于岭南,岭南建筑受到国际式建筑的挑战。岭南早期现代建筑轻巧、通透的建筑特色,遮阳、通风、隔热、防潮的适应气候的设计逐渐消失。经济迅速发展,建筑蜂拥而上。长官设计、业主设计、抄袭设计、快速设计是建筑“行货”充斥岭南的原因。岭南近期现代建筑正处于混乱期。岭南建筑的代表地——广州正面临严峻局面: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正在拆毁大量传统建筑;短视的旅游开发也正在破坏优秀的传统建筑。我们有些建筑师认为没有必要提岭南建筑风格,他们认为,现存有人控制室内环境的高技术,还研究什么通风遮阳?

鉴于上述原因,很有必要在岭南传统建筑群完全湮没之前进行抢救性的研究。虽然,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个别岭南传统建筑可以受文物法保护,但这些建筑毕竟是少数,而且保护范围也得不到保证,建筑外环境往往被破坏,还有不少有价值的传统建筑得不到立法保护。于是,岭南历史建筑的优秀传统就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另一方面,不少岭南近期现代建筑由于脱离历史,甚至是反传统、反地理、反气候,成了“病建筑”或“丑建筑”。它们的困境又有必要从岭南建筑的优秀传统中寻找出路。因此,“古为今用”即“传统建筑经验现代应用”就是研究岭南传统建筑的目的。

对中国古建筑防护技术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的教授们早在1985年参编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这一至今独一无二的庞大专著中发表了如下研究成果:

一、建筑防护技术概说(邓其生教授)

二、古代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邓其生教授)

三、古代建筑的防腐和防蚁(陆元鼎教授)

四、古代建筑的防火(龙庆忠教授)

五、古代建筑的防潮和防碱(邓其生教授)

在这批成果中,有不少是岭南传统建筑技术经验的总结。如提出了门窗和天井结合组织通风、天窗抽风、封火山墙遮阳和导风、窗下墙通透栏杆扩大通风面积、歇山顶山花设通风花格等,这些历史经验对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极有参考价值,也为后人开辟了继续研究岭南传统建筑技术的道路。

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教授和魏彦钧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广东民居》的专著中,又详细总结了传统民居的通风、遮阳、防潮、防蚁等经验,并对民问建筑“过白”这一既符合科学又有文化内涵的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

华南理工大学林其标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亚热带建筑》中系统地表述了亚热带地区建筑防热的现代理论,提出现代建筑设计要“遵循自然,回归自然”,现代民用建筑要“以自然通风为主,空调为辅”和建筑创作要“继承传统,重在创新”的新观点。

此外,《古建园林技术》一刊在1988年2、3、4期连续发表了华南理工大学萧大威教授“中国古代建筑防潮措施研究”的研究成果。

1996年,台湾成功大学林宪德教授出版了《绿色建筑计划》和《建筑风土与节能设计》等系列著作,全面表述了热湿气候地区建筑节能与环保的设计思想和理论。

以上成果都是本书课题研究的基础。

广东、广西一部分、香港、澳门等地是岭南建筑的分布地。从建筑气候分区来看,这些地区又属南亚热带建筑气候区。海南岛、广东雷州半岛和台湾南部属热带建筑气候区。本书只提“岭南建筑”而不提“亚热带建筑”的原因是:

1.岭南建筑的研究范围比亚热带建筑小,主要包含广东、海南、广西与广东接壤的小部分。而“亚热带建筑”的研究范围很广,远远超出岭南地区范围。这是本人力不能及的。

2.岭南建筑的研究不但包括建筑气候的研究,还涉及建筑文化的研究,这就使研究内容更加充实。

本书提到的“防热”概念主要是缘起1978年华南工学院亚热带建筑研究室的研究成果《建筑防热设计》一书。当时防热的概念主要指隔热、通风、遮阳、绿化四方面。1980年,全国统编教材《建筑物理》(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等四校编)对防热的概念有所发展:室外热环境的改善不但是绿化,还要选择房屋的朝向和布局,要防日晒;在隔热的同时要注意散热。1986年该教材的第二版还增加了“地面泛潮的防止”。至此,岭南建筑的防热理论应该包括防晒、遮阳、隔热、散热、通风、防潮、绿化等内容。本书就是试图在这几方面总结岭南传统建筑的防热经验,并扩展到对岭南自然气候适应的理论分析。

本书各章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读者可挑选某一章阅读。另外,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繁而不难的数学和物理公式,目的是定量分析传统经验,读者可以越过它们直接看结论。对岭南传统建筑适应气候的较全面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本人是抛砖引玉,遗漏和错误的地方肯定不少,请读者指正,以便能进一步补充和修正,让岭南传统技术和历史文化能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和发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岭南建筑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国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2072637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11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