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前沿管理论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论述了教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创建了教育生产函数和教育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提出了教育创新与经济增长及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教育经济学、经济学、统计学、经济计量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原理,从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的回顾、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教育系统动力学模型、教育发展的政策等五个方面分别分析、研究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教育--科技--经济增长规律及其正相关的辩证关系,进而建立了教育生产函数和教育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测量教育以及不同层次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也能够测量出教育与经济系统中人口、就业、投资、财政、金融、收入分配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目录

前 言/l

第一章 教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

一 教育是兴邦之本/1

二 教育是经济增长之源/6

三 “科教兴国”是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8

第二章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9

一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19

二 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表现/28

三 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主要途径/36

第三章 经济增长对教育的作用/55

一 经济增长水平影响着教育的普及程度/55

二 经济增长影响着教育的方式和手段/59

三 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决定着教育结构的变化/61

四 经济增长推动着教学内容的更新/62

五 经济增长也对教学手段产生重要的影响/62

六 经济增长制约着教育投资的投入力度/63

七 经济增长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67

八 数量分析方法/68

第四章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77

一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77

二 经济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巨大损失/79

三 教育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86

第五章 教育增长的质量与经济增长/96

一 教育分布的均等状况/96

二 教育的潜在效益/98

三 中国教育分布不平等状况/99

四 教育增长的质量和经济增长的效率/110

五 大学国家知识创新工程/115

第六章 人力资本、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120

一 人力资本理论发展概述/120

二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原理/121

三 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关系/125

四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27

五 东、中、西部人力资本差异分析/130

六 东、中、西部人力资本差异形成的分析/143

七 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152

八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161

九 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171

十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174

第七章 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180

一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181

二 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185

三 中国的职业教育与制造业的发展/190

四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198

五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204

六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与道路选择/209

第八章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与经济增长/214

一 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14

二 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17

三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与中国经济增长/222

四 构建中国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对策/226

第九章 教育投入及其结构/231

一 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231

二 教育就业人数及其结构/237

三 教育投资及其来源与结构/238

四 教育资本及其结构/246

第十章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253

一 生产函数/253

二 生产函数的估计/255

三 教育生产函数族/258

四 教育超越生产函数族/265

五 综合分析/269

第十一章 教育系统动力学模型/273

一 系统动力学及其优点/273

二 教育系统的因果关系/275

三 教育系统动力学模型/277

四 教育发展的方案分析/287

第十二章 教育创新与经济增长/300

一 教育创新/300

二 教育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301

三 教育创新的途径/305

第十三 章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334

一 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334

二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337

三 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目标与政策建议/342

第十四章 普通高等学校质量管理体系/360

一 高等教育教学服务系统的特性与教育教学工作流程/360

二 普通高等学校质量管理体系/367

三 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制度/376

参考文献/384

试读章节

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第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充分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基础。第五,坚持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中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第六,推进人才结构调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第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首先,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研究制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改革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P17

序言

从管理科学诞生那天起,它的作用就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社会与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管理科学面对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的问题和经验。从主观上讲,人们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而不断地提出了新的理论与方法,推动管理科学的发展;从客观上讲,管理科学本身是社会与经济生活的产物。因此,管理科学在不断地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寻求解决新问题的同时,自身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无疑,管理科学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由于社会与经济生活中的要素作用以及地位的变化,管理科学发展的规律首先体现在:它所研究的核心内涵由物资(如土地、设备、材料)管理发展到资产管理,又由资产管理发展到知识管理。也就是说,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物资管理中,物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处于第一位;在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的资产管理中,资产又取代物资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成为第一要素;在生产力水平高的知识管理中,知识又取代了资产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为第一要素。不难发现,无论在哪一阶段,知识在推动管理科学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知识量及其作用的增大,管理的重点由物资管理发展到资产管理;随着知识的含量以及作用的进一步增大,又由资产管理发展到知识管理。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这种变化更为迅速。管理科学发生了质的飞跃,知识管理成为主流。新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诸如知识管理、创新管理、人本管理、顾客满意度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电子政务管理、零度管理、运作管理、监督管理、浪费管理、平等管理、最优化管理等,它们丰富、完善、发展了管理理论,标志着管理科学最新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它们解决了传统管理理论与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新问题,管理科学的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正因为这一点,管理科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发展得都快。

中国自1979年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先进的管理理论、思想与方法被引进到中国各级组织、机构与企业中,发挥了积极的历史性作用。不可否认,中国有一大批大、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水平、质量与效果可以与发达国家著名公司(企业)媲美。但总的讲,由于各种原因,如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不规范等,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比较低的,管理科学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也就是说,管理上存在很多的漏洞,加上关税的保护与地方保护,致使一些企业甚至不进行基础而必要的管理也能立足。还有一些企业可谓叶公好龙。他们认识到需要管理科学,但又不愿意下工夫进行科学管理,只是做些表面文章,当成金字招牌。还有的企业,倒是下了一些工夫实施科学管理,但由于政策的不配套、制度与机制等环境不配套,推进的效果甚微。一些企业,包括一些国际著名公司之所以失败,固然有其他原因,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过程不规范、管理理念、管理技术与方法落后所决定的管理水平低下是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原本一些发展很好的公司,由于在管理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从而导致重大决策失误或良好的管理氛围消失而失败,甚至一夜间垮掉。这种教训是极为惨痛的,因此,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这种定位与发展目标是受它所拥有的资金、人才、技术约束的。但每一个组织能否实现它的定位与目标,不完全取决于人才与技术等的硬约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等管理艺术的软约束。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企业被推到国际竞争的舞台上。过去,那种关税庇护将逐步消亡,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不规范的问题将较快得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得多。但企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问题是企业能否抓住机遇,能否迎接挑战,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管理水平与质量的高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将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管理水平的竞争。众所周知,管理水平是技术进步的内涵,光有高科技人才、先进的技术设备与工艺,而管理落后,照样导致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进步贡献率低。也就是说,管理水平要与先进技术设备与工艺等其他因素匹配,否则会影响技术进步。毫不夸张地说,管理水平往往比先进技术设备与工艺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更大。因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引进先进设备与工艺;但管理水平与机器设备不同,即使再有钱,也买不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尤其如此。由于历史上闭关自守的原因,在物资管理,尤其在资产管理方面,中国已经失去了很多机会。这是造成管理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瓶颈,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形势就更加严峻。我们不能轻描淡写,但也不要悲观失望。落后固然不利,但反过来说发展潜力也很大;只要认识清楚,目标明确,积极发挥制度优势,善于学习与借鉴,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知识管理时代缩小差距,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都是有希望的。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对管理科学的需求比对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重要。就目前来说,学习的任务很重。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特别地,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学习、消化、吸收与应用当代管理科学最新成果十分重要。因此,中国企业迫切需要最新的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由叶茂林、林峰、葛新权主编的《前沿管理科学丛书》,从十个方面论述了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它的出版非常及时,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套丛书的基本思路清晰,作为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能满足企业及个人学习的需要。在内容选择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全,而求新、求特色。丛书的每一本都是管理科学的最新成果与作者研究成果的结合,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应用上,对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展科学管理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我相信它的出版必将推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可以肯定地说,在近20年内管理科学将成为企业最迫切的需求,而这一时期也是管理科学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机。当然,这套管理科学丛书只是管理科学研究成果冰山的一角。管理科学的更大发展,还有待管理科学界和广大管理者今后的共同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京文

2005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前沿管理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茂林//森峰//葛新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06243
开本 32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4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0-054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43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