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军营正步走
内容
编辑推荐

军营是鲜活的。鲜活制造了生动,生动带来了诱惑,诱惑产生了神秘,神秘引出了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体验。体验不仅是摸一下枪炮感知温度,也不仅是踩一下沙场试探软硬,体验是思维对思维的连接,是热血对热血的喷洒,是心灵对心灵的问候……跟珠珠一起正步走进军营生活!

内容推荐

一发子弹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我是“天使”我怕谁  一分钟学会开坦克  目击中国海军渤海大破冰  拨打112,走进故障台女兵  生命港湾里的“蓝衣天使”

目录

走好正步不容易罗尚容(1)

第一辑:动感体验

大山深处有"兵家"(3)

体验军舰水兵的"蓝色生活"(11)

一分钟学会开坦克(22)

跟着老兵回家乡(25)

生命港湾里的"蓝衣天使"(33)

目击中国海军渤海大破冰(41)

探访中国工程兵"穿山甲"部队(54)

现在开会(64)

大钦岛的冬天(72)

第二辑:走近榜样

蓝色海军诠释生死时速(87)

中国"红箭":弹道有痕(98)

广播大楼里的"军人之声"(105)

国防动员舰上的兵家常事(113)

拨打112,走近故障台女兵(120)

打造中国抗洪抢险"红臂章"部队(125)

关注中国军人心理潜能训练(132)

走进我军首家科技创新工作站(143)

繁华与艰苦的真情约会(151)

给天气"相面"的气象兵(162)

剑指苍穹(167)

第三辑:人物在线

李洪涛:好厉害的"科技兵"(201)

"独臂教授"唐兴诚(210)

驻南武官任宝凯"漂泊"的家庭生活(216)

毛广淞:书法是怎样练成的(223)

癌症女兵,"不幸"让你如此美丽(230)

于博士的三次"选择"(239)

王景全:踏平江海成大道(247)

蔡艳红:一曲感天动地的"嫂子颂"(255)

冯琳:潇洒女兵《走军营》(262)

十月一日,我登上了国庆观礼台(268)

走进吴作仁的"军事天地"(277)

"心脏检测工"卢喜烈跳动的生活(281)

纪委书记有点忙(286)

"枪痴"徐雁(292)

张明:"功臣旅长"的魅力(298)

"超级焊工"王耀华(303)

张战平:一条腿能走多远(310)

"射雕英雄"杨学锋(319)

包淑滨:在善良和坚强的天空里(328)

第四辑:品味生活

哇!这里的"战场"香喷喷(335)

美丽女兵亮相"奇装异服"(341)

连队趣生活(345)

岁月流金:不能忘却的军事影片台词(355)

我是"天使"我怕谁(365)

第五辑:军营调查

保卫军服 (373)

"优待金"缘何变成了"保险金"(379)

彩礼能否敲开法律的大门(387)

"吃"出战斗力(397)

军报新闻:一座新"食堂"的诞生(414)

测测连长的"透明度"(420)

脚下的航母会说话(425)

一发子弹是怎样制造出来的?(432)

"名舰之花"明斯克:嫁到中国还好吗? (438)

试读章节

“夫妻哨”的苦累多于浪漫。“一个人的部队”同样受到了老百姓的尊重。话别时,记者意外听到的却是“谢谢”二字。 “夫妻哨”听起来很浪漫,但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夫妻哨”的苦累远远大于浪漫。杨静说:“小彭这个人性子急,任务一下来他就吃不下睡不着。从前三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压在了一个半人的肩上,能不累嘛!来到这里,也就是图个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地在一块儿。”彭军接过去说:“年轻人嘛,苦点累点不怕,睡一觉力气就又回来了。要说浪漫那是没影的事儿,两口子在一起待的时间长了,也有话说完的时候。”

“夫妻哨”应该是个“家”,但我在三孔窑洞里“视察”半天,也没有闻到家庭的味道。没有时髦的家具,没有漂亮的衣物,那台上级配发的早已“体无完肤”的14英寸电视机和一台“澳柯玛”冰柜是最奢侈的物品。平时一家三口的饭菜很简单,早上也就是一盘自制的泡菜。上次杨静生病,一下子花掉了7000多元钱,现在他们还欠债2000多元,因此,小日子还得精打细算着过。

但“夫妻哨”又的确像个“家”。彭军业余时间里种瓜种菜;杨静闲暇之余喂鸡养猪,那情景跟《天仙配》里唱得也差不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夫妻哨”既有“水”的性质,又有“鱼”的功能。

我的这次采访,不但成了“夫妻哨”的“新生事物”,而且在付家湾这个闭塞的村落也成了一道观赏的“风景”。村支书来了,学校校长来了,好奇的老乡们也来了,让“夫妻哨”这个平时寂静的小院着实火了一把。老乡们一提起“夫妻哨”没有不翘大拇指的:“村里能驻上队伍就是哦(我)们的福气,再说人家一家三口都是厚道人,对咱老百姓不错。”最可敬的是村里的王凤贞大娘,儿子受伤住院她都没有去照顾,而是留下来给我们做了三天饭,直到我们走后她才去了医院。由此来看,“夫妻哨”的“面子”可真够大的了。P8-9

序言

军营里的队列动作中,最有感染力的是正步,最难走的也是正步,那摆臂,那踢腿,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珠珠给自己的作品集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寓意不言自明:写作犹如踢正步,走好了,走出威严走出气势,让人赏心悦目;走歪了,走出毛病走出别扭,让人笑掉大牙。于是,就让我们走上阅兵台,一起去检阅一下珠珠的个人正步走。

“从小就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当兵,一个是当记者,做梦都想,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幸运的甘霖会两次撒在一个头顶高粱花子的农家子弟的头上。有时也扪心自问:你凭什么?你有什么!凭对军营的崇敬与热爱吗,凭对新闻创作的执著吗?没有什么能够比拥有一份心爱的职业更幸福更快乐的事了,幸福和快乐也时时刻刻叮嘱我:你没有理由不用热血暖军营,你没有理由不以笔锋颂战友。正因为我从军营来,知道那里有让人激动不已、泪流满面的故事;正因为我从士兵来,知道那里有让人刻骨铭心、亲切熟悉的面孔。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零距离接触,是我多年的祈求与今后的承诺,因为耳边始终响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声音:“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生活》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这是珠珠在2002年第一期《解放军生活》中说的一段话,字里行间不能说透着精彩,但绝对流露出了真诚,因为从如下的关键词中不难发现其成长的轨迹:农民——军人——记者。不过,据我所知,他在家当农民时,是一个很贫穷的农民,简称贫农,从前叫根红苗正,如今称一贫如洗,故无从称耀。他当军人,也算不上年轻有为、前途无限的那类,当战士时连续三年报考军校均无功而返(尽管不是因为学习不好),好不容易转了志愿兵,又因技术不过硬而终日闷闷不乐,后来幸运地从毛毛虫蜕变成了花蝴蝶(转干),按说应该高枕无忧才对,却又因兵龄长、提干晚、无文凭等原因,成了职务上的“后进干部”,并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此因可能导致无房、无妻、无前途,故不值一提。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解放军生活》大发慈悲收留了他,人家不是收容站,不可能因为贫穷和后进而收留,人家收留的是他的“不务正业”——他的业余习作《女兵正年轻》居然获得了全国性的报告文学征文头奖,其他的“豆腐块”攒巴攒巴竟然也滥竽充数地出了两本书,一本日《男兵女兵调色板》,一本叫《神兵奇将》,因此,机遇又赏给了他一条透着晨曦的小路。

于是,珠珠摇身一变成了记者,这是他最后的知恩图报的机会了,为了他自己,为了喜爱的军装,为了赏识他的人,也为了梦寐以求的职业。这时候的珠珠终于有了小鱼游回大海的感觉,可以说是一身轻松带着一身沉重,轻松的是他有了发挥特长的舞台,沉重的是他必须时刻保持前行的动力和激情,不能有丝毫懈怠。于是,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围着北京的大街小巷一连数天“瞎转悠”,写出了不法商贩私卖军服的调查报告《保卫军服》,受到了总后有关部门的肯定;他跑到陕北的山沟沟里和通信哨所的士兵同吃同住同巡线,写出了亲身体验《大山深处有“兵家”》,展示了一名普通士兵的生活状态;他钻进“大连”号导弹驱逐舰最底层的士兵舱,写出的真实感受《体验军舰水兵的“蓝色生活”》,得了“首长级”的礼遇;他一个人凭着一封战士来信摸到了安徽怀宁县一个农民的家里,写出了实地专访《“优待金”缘何变成了“保险金”》,安抚了战士与家庭焦躁的心情;他跟随破冰船在海上破冰五昼夜,因晕船只能躺在摇晃的床铺上口述《目击中国海军渤海大破冰》,下船后因腰肌劳损疼的“坐立不安”三个月;他迎着风浪,坐船来到空军驻守的小海岛,不带一纸一笔,只是天天唠嗑、顿顿痛饮,却凭感情写出了《大钦岛的冬天》,该团政治处姜主任发来短信:你说出了我们守岛官兵的心里话;他下连队吃“碰饭”,父亲却在医院因出血而报病危,他嚼在嘴里的饭菜如棉絮,却按时完成了大型策划《吃出战斗力》;他住进工程兵临时搭建的简易房,走进工程兵新挖掘的坑道,一夜之间就鼓捣出一篇《探访中国工程兵“穿山甲”部队》……由此不难看出,珠珠在采访写作上,完全不是一个“贫穷”的人,也完全不是一个“后进”的人,他的姿态和状态完全回归到了一个“正常人”应当具备的素质。

珠珠所在的杂志属于采编合一类型,他既是记者,也是编辑;既要能打,还得能谋,而最能体现编辑硬度的就是选题策划。策划需要脑子里的弦,需要肚子里的货,需要时间积累的重量,更需要机敏引爆的灵感。他从一颗小小的司空见惯的子弹想到了它的制造过程,弄了一篇《子弹是怎样制造出来的?》来解疑答惑;他在护士节里走进了医院的手术室,现场目击了十几台手术,让人们知道了除了白衣护士还有蓝衣护士;他在老兵退伍的季节运筹《跟着老兵回家乡》,记录下了老兵们鲜为人知的回家过程;他在国庆节里把参加过观礼的英模重新请上了杂志的“观礼台”,重温昔日的辉煌与梦想;在文凭灼热烫手的时候,他让《文凭,在军营里匍匐前进》,在征兵的锣鼓与红花中,他看到了《今年当兵真热闹》;他的目光在基层连队扫过,相继策划了《目击连队点验》、《测测连长的“透明度”》、《双胞胎当兵:在军营拷贝动听的人和事》……由此我也相信,珠珠的策划能力还算过得去,但努力的空间仍十分巨大,因为策划毕竟是一件无休止的脑力劳动。

从前面的那段话中不难看出,珠珠特别喜欢下部队,因为连队是他写作的源泉。他常说:“文章想写好,必须往下跑。”此话尽管算不上至理名言,但亦可信之一二。不过,这个人有时不谦虚,人家让他顺便给报道员讲一课,他就指手画脚地“好为人师”一番。他讲课时不让人家记录,也不喜欢领导在场,他说要给报道员们传授点“秘方”,实际上他一个没上过新闻科班的“土包子”哪里有什么“秘方”可言,无非是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实话、真话、土话、笑话而已,后来竟有不少报道员“上当受骗”——说他讲的课风趣幽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这本书是珠珠到《解放军生活》后几年来的采写记录的小结,集中在这里晾晒一下,我们可以试尝一下,嚼之有味,品之;嚼之无味,弃之。这对他也是一个促进,因为他已人到中年,这让我想起了廉颇,所以有必要问候他一下:珠珠老矣,尚能“正步”否?

2005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军营正步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珠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48878
开本 32开
页数 4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