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转型经济与财政政策选择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产足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以全球化的视野,论述了经济转型与财政政策的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紧密结合我国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借鉴其他转型国家的经验教训,对我国转型时期财政政策的一般特征、面临的现实环境条件、政策体系建设及可能的路径选择等,作出了较为深入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建议。

目录

第一章 政府宏观调控中的财政政策 /1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1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理论源流 /10

 第三节 财政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 /15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19

第二章 财政政策工具与作用机制 /24

 第一节 财政政策工具概述 /24

 第二节 财政支出政策 /25

 第三节 税收政策 /30

 第四节 国债政策 /34

 第五节 转移支付 /38

 第六节 财政补贴政策 /43

第三章 转型期财政政策面临的环境及特征 /48

第一节 转型期财政调控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 /48

第二节 转型期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 /54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三位”现象与财政政策失灵 /57

第四节 部门行业泛行政化与财政政策扭曲 /60

第五节 转型期财政政策的制度缺陷 /63

第四章 典型国家转型期的财政政策实践 /71

第一节 美国经济大萧条后的财政政策实践 /71

第二节 德国战后的财政政策实践 /79

第三节 日本战后的财政政策实践 /82

第四节 法国战后财政政策实践 /85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战后的财政政策实践 /87

第六节 典型国家财政政策转型的启示 /91

第五章 转型国家的财政政策实践 /93

第一节 俄罗斯的财政政策实践 /93

第二节 波兰的财政政策实践 /98

第三节 匈牙利的财政政策实践 /100

第四节 其他转型国家的财政政策实践 /102

第五节 转型国家财政政策实践的启示 /103

第六章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财政政策实践 /107

第一节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107

第二节 促进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113

第三节 促进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 /117

第四节 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的财政政策 /120

第五节促进改革开放的财政政策 /126

第七章 中国经济转型期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134

第一节 传统的IS—LM模型分析 /134

第二节 芒德尔一弗莱明模型分析 /143

第三节 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152

第八章 中国转型期财政政策运行环境分析 /162

 第一节 国际经济环境 /162

 第二节 国内市场环境 /166

 第三节 财政法治环境 /170

 第四节 经济体制环境 /174

第九章 转型期的财政政策选择:中国背景下的理论模型 /181

 第一节 经济转型对财政政策的要求 /181

 第二节 转型时期财政政策的目标选择 /184

 第三节 转型时期财政政策的实施路径选择 /186

 第四节 财政政策转型的基本要件与框架设计 /188

第十章 完善财政政策体系 实现财政政策全面转型 /203

 第一节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税收政策体系 /203

 第二节 完善预算支出政策,促进建立和谐社会 /207

 第三节 调整国债结构,增强国债调控灵活性 /209

 第四节 改革财政补贴制度,丰富财政政策手段 /213

 第五节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215

 第六节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216

 第七节 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政策运行效率 /222

主要参考文献 /225

后  记 /228

试读章节

  政府宏观调控中的财政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国家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政治经济形势,通过预算、税收、公债、补贴、政府问转移支付等工具,调节社会供求关系,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维护社会公平,保持充分就业和通货稳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策略的总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列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工具,是政府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手段。

一、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

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市场机制本身单一的经济效率功能决定了其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目标,由于市场本身存在失灵的领域,客观上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一般认为,市场机制存在六大缺陷:一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是经济繁荣的前提条件,但竞争并不具有自我持续的特性,在规模经济特征显著的行业,市场机制必然产生垄断的可能,而垄断又势必影响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和各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甚至导致整个竞争市场的解体,最终损害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这样也势必造成价格信号失真。二是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时常出现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充分就业难以实现。三是市场信息失灵,在市场机制下,生产和消费的决策都是分散、个别做出的,市场信息的收集很难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四是无法消除经济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有些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用同个体效用之问、社会成本同个体成本之间存在差别,它们的结果无法在一个企业内部表现出来。比如兴建一个化工厂,从企业来看可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从社会角度讲就可能造成污染、损害生态效益,这就是经济外部性的典型负效果。当然,也有一些项目可能对社会效益、地区经济发展很有益处,但在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上并不理想,这种外部正效果同样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得到自发调节。两种情况都客观要求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干预。五是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公共产品是相对私人产品而言的,其产品和服务具有效用可分割性、消费排他性和受益可阻止性。而公共产品的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费非排他性和受益的不可阻止性,决定了市场机制的无能为力,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国防安全、城市建设等。这些公共产品的提供,是市场主体所不愿意承担的,一般应由政府负责提供,应纳入国家财政职能范围。六是市场难以兼顾效率和公平,在市场经济中,由于每个人占有的财产多少不等,受教育的程度以及个人能力的差别,每个人的收入高低不等,在市场机制的长期作用下,就会造成贫富悬殊,出现社会分配不公。

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必须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根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通常政府宏观调控有三个目标,即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财政政策的作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和机制,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过程。因此,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按照一般经济学理论表述,财政政策的目标就是要维持充分就业,实现既无通货膨胀,又无通货紧缩的经济增长。相对于政府宏观调控的另一工具——货币政策而言,财政政策更偏重于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更侧重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P1-2

序言

转型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理论与实践中一个最为前沿的命题。经济转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经济体制的转型,由原来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通常也叫经济转轨,它实质上是一个革命与演进的交织过程;二是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一般指发展中国家经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再就是一些特殊经济体的转型,比如我国香港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后,其经济结构开始从单一的金融贸易型向多元化经济结构转变。本书重点讨论体制转轨问题,但由于很多国家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同时也都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问题,因此本书在讨论转型经济时自然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在全球30多个转型国家中,我国作为转型经济的大国和代表性国家,已成为当今世界转型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不仅在转型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应该说也是卓有成效的。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型、以波兰为代表的“激进+渐进”型相比,中国的“渐进”型转轨模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赞赏,被誉为“北京共识”,以区别于激进的以私有化为特征的“华盛顿共识”。

理论和实践早已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因此,对于转型国家来讲,体制转型是一次彻底的制度创新,是促进自身生产力有机发展和释放体制能量的一次重要契机。对于世界经济而言,转轨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体制变化最多的国家。尤其是90年代后期,中国和世界上30多个中央计划经济国家一道,加速了市场化改革。从经济体制上消除了与世界主流经济体之间的交流障碍,这一涉及全人类l/4人口的改革,已成为推动经济进一步全球化的重要动力。

作为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财政政策,在这场体制演进与变革过程中,必然相应地呈现出一种改革、试错、创新的转型特征。一方面,财政政策要支持改革发展以及与之相应的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策作用对象的加速转型,承担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角色;另一方面,财政自身也必须加速转型,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政策体系和运作机制,以适应经济制度创新与机制重塑的客观需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财政政策既有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公共财政,也有别于传统的行政命令式计划体制下的全能型财政特征。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无论是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中性的财政政策,无不呈现一种转型的政策特征。

转型期财政政策的基本矛盾,就是一方面要建立和凸显公共财政的特征,客观上要求加快退出竞争性领域;另一方面却要不断加大支付体制转型的改革成本。表现为随改革进程的加快,财政投入生产建设领域的力度反而不断加大,且财政政策目标呈现明显的多重性。同时,由于财政政策受制于宏观环境的影响,其作用方式和运行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政策效率和作用效果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1)加快产权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是财政宏观调控和政策作用正常发挥的基本条件;(2)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消除反市场的行政性配置资源机制,是财政及整个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正常发挥的基本保证;(3)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是财政政策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4)完善财政职能,实施对政策金融、国内外债务的统一监管,建立财政和货币当局的磋商机制,是财政政策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5)加快完善财政政策工具,建立和强化各项工具之间的协调机制,是政策作用效果不断提高的重要内容,这其中包括预算、税制、公债、补贴、政府间转移支付等项政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经济转型与全球化的视角,系统论述了政府与市场、财政政策与经济转型的内在关系。紧密结合我国财政工作与财政改革的实践,全面探讨了我国转型时期财政政策的特征表现,多视角地研究了政策转型所处的宏观背景和制度基础,系统提出了转型的目标、路径和政策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从而在理论论证与政策设计层面,提出提高政策运用效率、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基础和制度保障建议。

作者

  

 2005年6月

后记

转型经济是当前经济理论与实践中一个前沿性的课题。在全球各个转型国家中,我国作为转型经济的大国和代表性国家,不仅在转型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是卓有成效的。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型、以波兰为代表的“激进+渐进”型相比,中国的“渐进”型转轨模式得到举世的关注,被誉为“北京共识”,以区别于以激进的私有化为特征的“华盛顿共识”。

作者对转型经济问题的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厉以宁教授指导做博士论文时开始的。那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转型时期的经济增长与方式变革问题,但从厉老师的《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理论》等著作中受益良多。厉老师这一时期的研究突破了一般化的比较研究,超越了传统的关于主义与制度的简单对比框框,他深层次地发掘了经济转型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循此路径深入探讨,不难发现,不仅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与政府行为具有明显的转型特征,而且整个中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无不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自然涉及政策制定与制度设计在转型时期的特征与作用问题,尤其是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在转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此外,还涉及政府如何加快自身转型,以及如何促进体系完善,构建什么样的政策运作机制并提高运行效率,从而推动整个经济转型。作者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2002年,作者在主管部领导的支持下,有幸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师从厉以宁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有机会进一步研究转型经济中的财政政策,重点放在经济转型与全球化、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上,两年时间内共完成了五篇有关经济转型与财政政策方面的系列报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厉老师的悉心指导。毫无疑问,研究报告的形成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无私奉献精神。本书就是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经过补充、完善写成的。需要说明的是,在研究报告形成阶段,我的同事汪义达、杨远根、黄然、马拴友同志参与了部分内容的讨论和研究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课题本身所能借鉴的资料较少,粗浅、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作者在此先致谢意。

  王保安

 2005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转型经济与财政政策选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保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46395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12.0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