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5中国文史精华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了40篇2005年度中国文史佳作,全书分为五辑,有口述实录,有亲历往事,有知识分子心史等等。历史就是一面多棱镜,或是一座重峦叠嶂的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要识得其真面貌,惟有远近高低看。本书是一些历史的碎片,为20世纪史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的文本。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日常生活中的胡耀邦》、《华国锋谈粉碎“四人帮”》、《1976年的记忆》、《哀李炳泉之死》、《叶公超的气度与才识》、《倘若王莽是“刘莽”》等40篇2005年度中国文史佳作。

目录

向继东序/1  

王元元、延滨口述邢小群整理◇日常生活中的胡耀邦/1

许水涛◇《大公报》人王芸生——王芸生之子王芝琛访谈录/23

王炯华向继东◇李达与毛泽东和陈独秀/62

沈龙朱口述陈远整理◇沈从文:身处文坛之外/91

高放◇轰动海外的《刘主席语录》/100

张根生◇华国锋谈粉碎“四人帮”/112  

徐庆全◇从陈播的一封信看《苦恋》的高层争论/123  

纪坡民◇听父亲纪登奎谈往事/138

阎明复◇从我亲历的几件事看康生/146

李普◇哀李炳泉之死/159

杨德嘉◇杨树达儿辈们遭遇的“革命”/169

陈晓农◇我父亲陈伯达的最后八年/184

霞飞◇王力、关锋、戚本禹的人生结局/196

丁东◇“写作组”的起源与悲剧/215

何方◇党史研究中的反思/233

龚育之◇毛选注释上的周作人/238

傅国涌◇1949,胡适的哀伤/245

邵建◇面对苏俄:1926年的胡适和1927年的鲁迅/254

朱正◇隔膜——读胡风《三十万言书》札记/265

黄波◇新闻史上的“范长江现象”/275

智效民◇大学校长竺可桢/281

狄马◇邵飘萍:穿越历史的悲怆/289

魏得胜◇曹聚仁笔下的1950年代/300

鄢烈山◇叶公超的气度与才识/307

刘天时◇李希凡:大人物时代的小人物命运/313

王元化◇我的三次反思历程/323

朱学勤◇1976年的记忆/330

海帆◇黄秋耘:不愿闭上眼睛的作家/337

潘旭澜◇还洪秀全的历史真面目/341

宋德华◇戊戌政变后的康有为/353

刘兴雨◇北洋军人的最后辉煌/364

章立凡◇袁世凯的两次历史机遇/370

房向东◇倘若王莽是“刘莽”/374

陈章◇张灵甫的悲剧/378

王芝琛◇《大公报》与西安事变/383

闻一◇“苏维埃宫”为什么没有建造起来?/386

述瞍◇赫鲁晓夫遭遇“宫廷政变”/391

邵燕祥◇愧对马克思/405

蒋本良◇齐奥塞斯库之死/413

黄钟◇纳粹德国:崛起如何成为灾难/422

试读章节

从李锐的文章中知道王元元、延滨夫妇与胡耀邦一家关系密切。便请他们谈谈与胡耀邦相处的日子,和他们对胡耀邦的一些了解。(以下分别简称王、延、邢)

邢:元元,过去人们只能从文件报告中了解胡耀邦,由于种种原因,媒体至今对他的介绍很少。请你们夫妇谈谈胡耀邦,让人们了解一些胡耀邦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个日常生活中的胡耀邦,那个普通人胡耀邦。先从你们是怎么认识胡耀邦的谈起,怎么样?

王:这要从我父母说起。但是,我对我父母的事知道得很少,他们不多讲,我也没有意识地去问过。我妈妈认识耀邦叔叔好像比认识李昭阿姨还早。我妈妈楚侠,1938年从陕西汉中女子师范毕业,六月参加革命。她到延安不久就由组织出面做工作,与长征到延安的一个姓罗的青年将领结婚了。罗是八路军联防司令部组织科长,耀邦叔叔是总政组织部长,往来比较多。妈妈1939年去延安女大学习,和李昭阿姨是同班同学。关系挺好的,不是床挨床,也是上下床。我有这个印象,好像是妈妈和另一个什么人,把李昭阿姨介绍给耀邦叔叔的。1942年延安整风中发生了抢救运动,出身不好的,便是重点审查对象。不少参加革命的青年学生在审干运动中被诬陷为特务。我妈妈和李昭阿姨好像都有这种经历。我妈妈是个心性简单,没有城府的人,不承认自己是特务,杀头都不怕,为这件事闹到离了婚。最后问题还是解决了。这件事在我妈妈的自传中看到过,怎么解决的?我也不清楚。听爸爸在文化大革命中夸过妈妈,在延安时杀头都不怕,现在游街算什么?

我爸爸原名刘秉坤,因做地下工作,有过好几个名字。后叫王力。1932年入党,他是做白区工作的,和我妈妈不属于一条战线的人。先在杨虎城的宪兵队做兵运。1936年西安事变的时候,他是地下党的特支书记,公开身份是杨虎城宪兵队的文书(这是赵伯平告诉我的)。1939年杨的部队受到蒋介石方面的监控,他暴露了身份,设法脱身去了延安。他一到延安就在党校学习。现在我才知道,白区的干部到了延安,要先上党校。妈妈的问题解决后,也在党校学习,好像他们是在党校结的婚。后来我爸爸就被派到陕西商洛地区,那里有个“九进八出”的传说,红军进了九次,八次都出来了,最后一次是我爸爸受命在那里站住了脚,建立了商洛根据地。

P1-2

序言

在一个饭局上,朱正先生曾随意说出一句很经典的话:“历史是写历史的人写的。”细一想,不禁莞尔,又很无奈。

绝对真实的历史是永远无法获得的。《联共(布)党史》曾被我们奉为圣典,当斯大林走下神坛之后,才知道那并非历史的真实。有人说“那是用血写成的谎言”,这话确否暂且不论,但它确实只能算是布尔什维克“斯大林派”的历史。要是站在托洛茨基的立场上看,那当然全是颠倒黑白的。

几年前,我曾读过高默波先生发在《读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标题叫《书写历史:(高家村)》,谈的是自己写《高家村》一书的一些体会和感想。高先生说:“历史是由胜利者写成的是人所共知的,但真正理会这一点的人并不一定多。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以及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的说法,都与不同的人写不同的历史的理论有关。”这一点,也符合过去流行的一种论断:什么阶级说什么话。高先生说他是农村出生长大的,父母一辈子是贫困农民,所以他的《高家村》就是站在贫困农民立场上写的。海外已有不少有关中国的人物传记和回忆录,如有从知识分子立场写的《一滴泪》和《失去的一代》,有从农村地主阶级立场写的《阁楼》,有从受过打击的“当权派”立场写的《鸿》,等等。因此可以说:任何历史都是片面的……

历史就是一面多棱镜,或是一座重峦叠嶂的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要识得其真面貌,惟有远近高低看。尽管,结果难免片面,但正是这些“片面”的组合,才能窥其“全面”。

我选编的这本《2005中国文史精华年选》,也决不是什么历史,只是一些历史的碎片——这些碎片拼凑起来也只是历史的某一维度;或者充其量是一点史料的积累,为20世纪史的研究者提供或可参阅的文本。当然还想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写历史的人写的历史”,还是多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人云亦云为好。

本书分为五辑,有口述实录,有亲历往事,有知识分子心史等,相信细心的读者自会找出这样分的理由。文章取舍的标准:要么有新的材料,要么有新的见识,当然还要考虑有更多的人喜欢看——买了这本书,看了不丢,长置于案头,间或拿出来翻翻,引发自己想想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还想说明一点,如今做“年选类”读物的出版社至少有十几家吧,且年选品种越出越多,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甚至“美文”之类的年选都有了,惟独没有“文史年选”。我编这个选本,只是想让读者知道,每年除了那些文字之外,还有这样一些充满智性的文字。

编辑过程中,割爱是痛苦的。初选40多万字,后来压成30多万、分七辑,最后就是大家见到的这个样子了。虽然还适当收了些往年发表的文史作品,但肯定难免有遗珠之憾。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5中国文史精华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向继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6702
开本 32开
页数 4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6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