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妻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有关满族几个部落的争斗与女性的爱情故事,一首中国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寻根之作,一曲三千年前充满奇风异俗,凄婉动人的爱情悲歌,一部文笔细腻优美而又波澜壮阔的早期先民生活与斗争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作家将满族萨满传承的族源神词、神歌、神舞。秋祭、人头大祭、雪祭等文化元素,巧妙地揉和在野合、婚育、斗兽等满族先民部落原生态的书写中,故事神秘多姿,扣人心弦。

内容推荐

三千年前一曲凄婉动人的爱情悲歌:满族先民虎尔哈部的奴隶芍丹与富察真诚相爱了,谁知却引来了杀身之祸,酋长穆克什喀、瑷珲女罕、茑萝格格,共同编织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十六年后。宿命般的命运似乎重新降临。芍丹之女小芍丹再度陷入情感与生命的困境: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生离死别接踵而至。情殇、弑父、决斗、仇杀、洪水。美丽的芍丹何去何从呢?

作家将满族萨满传承的族源神词、神歌、神舞。秋祭、人头大祭、雪祭等文化元素,巧妙地揉和在野合、婚育、斗兽等满族先民部落原生态的书写中,故事神秘多姿,扣人心弦。

目录

序 阎崇年

激情是一种力量(序《神妻》) 田泥

第一部 鸳鸯梅

第二部 藕狸果

第三部 荆棘草

第四部 狼牙刺

第五部 银芍药

后记

试读章节

一轮皓月撒下银色的光芒,夜幕下的黑龙江水“哗啦、哗啦“地轻声流淌,月色下的老林子影影绰绰,大草甸子清幽寂静。

突然,一阵“咚、咚”的木鼓声在老林子里响起,成群的鸟儿惊恐地鸣叫着,扑打着翅膀穿过树梢,在夜空里盘旋。四团火焰在黑暗里闪烁而升,虎尔哈部一年一度的秋祭婚礼舞会开始了。

“昆杰!昆昆杰!”的欢呼声轰然而起,几百支大火把被点燃,熊熊燃烧的火光把漆黑的老林子照得透亮。

袅绕的火光照进深深的蒿草地,凸现出一对野合情侣的身影。

萨尔甘追(姑娘)披上鹿皮衫,转过身来,露出胸前一对翘翘的小乳房。

她的脸庞有如雨后的树林,清清的,淡淡的,还飘着似云似雾的霏雨。一对细长的丹凤眼妩媚多情,翘着的眼睫毛微微颤动,晶莹的泪光在眼眶里闪动,一低眼,一回眸,顾盼之间透着母性的神韵。

裸露着胸膛的阿哥从草地上跃起,他细长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薄薄的嘴唇,长脸型尖下颏,额头上天生一个莲花座,是个典型的肃慎人。这会儿,他脸上洋溢着三岁雄鹿初次割茸的得意神情,一双眼睛充满着兴奋和有点狎诡的笑意,贪婪地看着半裸的萨尔甘追。

看到他的眼光落在自己的胸前,她浅笑了一下,低头掩上怀,手忙脚乱地整理着身上的衣服。那一举一动,就像是一只刚从小公鹿胯下出来的小母鹿,既回头张望着第一次占有她的公鹿,又不时地低下头,蹬踢着小蹄子,摇晃着浑圆的小屁股,回想着他给她留在身心间的那种感觉,还怕别的小母鹿妒忌和笑她似的。

阿哥微笑着走近她,冷不丁地一把就把她拽进了自己怀里,狂热地亲吻起来。

“富察,你疯了,快放开我。”芍丹娇羞地挣扎着,可是,很快她就被富察的热吻燃烧了,情不自禁地投身在他的怀里,给了他一个长长的亲吻。

“芍丹,你是我的第一个萨尔甘追,这个给你。”富察从怀里拿出一个吊在小皮绳上的小玉鹰,送到她的手上。

那是一块岫岩玉雕成的玉鹰,活灵活现的,似展翅欲飞,又似向长空呼啸,真是让人喜欢。

“天哪!真好看。富察哥哥,这小玉鹰你是哪来的?”芍丹又喜又惊地问着。

看到芍丹喜欢这小玉鹰,富察掩饰不住心里的高兴,他赶忙接着说,“是穆克什喀穆昆达(酋长)赐的。去年他娶福晋(夫人),把瑷珲女罕赐给他的一块岫岩玉拿给我阿玛,让我阿玛给他做一个玉鹰,看看还能再做一个,我阿玛就又做了一个小的。他看着稀罕,一高兴,就把小的赐给了我阿玛。今年春天,我阿玛去世前把这玉鹰给了我。”

“那你就留着吧,这是你阿玛留给你的念想。”芍丹拿着小玉鹰的手伸向了他,眼睛却看着他的脸上。

“不,芍丹,你收下它。”富察没有接,他把她拥进了怀里,温存地再次恳求着,“做我的萨尔甘(妻子)吧。我发誓,今生今世,我不会再对别的女人动一点心思。愿鹰神妈妈保佑我们永远永远都在一起。”

“富察阿哥,我答应你,永远做你的萨尔甘。”芍丹的头靠在了富察的胸脯上,眼里带着梦幻般的光芒,憧憬着,“等会,我要和你在穆昆达穆克什喀和女罕王的跟前跳舞,我要让人们都知道我和你已经血肉相连,是你的萨尔甘了,从今往后,我俩L起捕鱼,一起打猎……”

“芍丹,你比以前更水亮了……告诉你,”富察抚摸着她黑亮的头发,口气很认真地说,“这个秋祭,我可是又盼又怕的,我怕你……”

“怕啥呀?”芍丹俏媚的丹凤眼含情地看了富察一眼,似笑似嗔地说,“还怕我以后跟了别的阿哥?”

“不,没有哪个阿哥能把你从我的怀里抢走。”富察带着戏谑的口气说,“我怕的是,今天来了那么多的穆昆达,万一要是他们谁看上了你,怎么办?人家可是比我这个阿哈有头有脸得多了。我可抢不过他们。”

芍丹的脸上洋溢着鲜艳的天真笑容,她得意地仰头看着富察,调皮地说:“有头有脸能咋的?那也得我喜欢啊,富察阿哥,我就想你,喜欢你。这一辈子,我就做你的萨尔甘。富察阿哥,你说这话,是不喜欢我?”

“看你,我这是跟你说着玩的,我呀,这一辈子只做你的爱根(丈夫)。”富察开心地笑了,他温存地抚弄了一下芍丹的头发,“看你头发都散了,快弄好。”

“都怪你,谁让你像那贪吃黄花的狍子,又像是下山虎似的?”芍丹羞赧地推了他一下,“你看,那边要点大火堆了,咱们快走吧。”

他俩手拉手穿过高高的蒿草地,穿过一根根刻着狰狞神像的大树,融入到欢乐的人群里。

在人们的欢呼声里,虎尔哈部穆昆达穆克什喀手持火把,迈着坚定稳实的虎步,威风凛凛地向大火堆走来……P3-5

序言

满族是一个拥有丰富神话与传说的民族。

满族创制文字较晚,从己亥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开始,清太祖努尔哈赤主持创制满文,到现在才406年。此前的历史,主要靠口述。

满族及其先民,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与传说。《无圈点老档》即《旧满洲档》天聪九年(1635)五月初六日,记载一个神话故事:皇太极用兵黑龙江虎尔哈部落地区,带回当地降顺头人穆克什喀。他说:我的父祖世代生活在布库哩山麓的布尔和理湖一带。我们地方没有档子。从前的生活,靠口头传说,相传了下来。在布尔和理湖有三个仙女:恩古伦、正古伦、佛库伦来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朱果,为佛库伦所得,爱不释手,含在口里,吞之成孕,生下布库里雍顺。他的同族正是满洲。

满族尼杨尼雅·那丹珠(白玉芳)女士,长期以来关注满族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民俗,并从1998年开始满族文学创作。她不仅利用了满族文献记载的神话与传说,而且不辞辛苦,北上采风,汲取满族文学艺术的养料。她的足迹遍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北京等地,从田野调查,到乡间炕头,摄取营养,激发灵感,吸纳东北林莽的气息,记录部族浓郁的风情。她的文学创作,揉进了大量民族民间的文化原素,虔诚地记录着满洲古代部落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满族先民传承至今的浓郁风情,展现出色彩斑斓的文化景观。

2003年,我与尼杨尼雅·那丹珠女士,在辽宁抚顺举行的赫图阿拉建城四百周年的国际满学研讨会上相识。知道她是来自上海的一个研究满族文化,并以满族文化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的女性。交谈之中,知道她致力于创作《神妻》一书已历时有日,深为她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满腔热爱和虔诚敬仰所感动。

尼杨尼雅·那丹珠女士在本书完稿之后,千里迢迢,专程到京,将书稿送到我家。我有幸拜读了书稿。《神妻》一书,内容丰富,语言诗化,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情真意切,色彩斑斓,结晶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长篇小说。书中的满洲先民,备受战争、厮杀、洪水、风雪、猛兽和瘟疫的磨难,奋力抗争,经久不懈,谱写出英雄先祖创业的史诗,带来文学艺术的震撼。

尼杨尼雅。那丹珠女士请我为这本书作序。我自知写不好,但《神妻》及其作者的精神与情怀,使我——

道不容辞:本书写满族的先民肃慎人,以文载道,微言大义,从书中可以领略满族先人的伟大精神与辉煌业绩,我不容推辞;

义不容辞:本书写满族的智者——萨满,情义交融,以义动人,《礼记·中庸》日:“义者,宜也。”《孟子·离娄上》日:“义,人之正路也。”作者引领读者沿着人类的漫漫之路往前走,我不容推辞;

职不容辞:本书写满族古代部族的历史,因我忝列北京满学会的会长,对于这样的好书,不可以不写,也不能够不写感言,我不容推辞;

情不容辞:本书作者向我详细介绍她收集素材、刻苦撰写的经历,其构思创造,雕琢润色,殚心竭力,屡易其稿,令我感动,促我激奋,我情不容辞。  

一部书写得好还是不好,主要看三个字——真、善、美。我觉得作者的《神妻》将“真、善、美”贯穿全书,融于一体。

“真、善、美”既是一个哲学的题目,也是一个文学的题目,还是一个史学的题目。哲学、史学求真,文学当然也求真;哲学、史学求善,文学当然也求善;哲学、史学求美,文学当然更求美。“真、善、美”正像“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是文学、历史、哲学的永恒旨趣。试想:一个社会不是真、善、美,而是假、恶、丑,那么这个社会就算走到了尽头,就要被另一个高举“真、善、美”大旗的社会所取代。

阅读《神妻》,从中会得到“真、善、美”的艺术欣赏,会得到“真、善、美”的史学博识,更会得到“真、善、美”的哲理睿智。  是为序。

阎崇年于北京四合书屋

2005年8月28日

后记

“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这是恩格斯先生在《自然辨证法》里的一句话。

白山浩浩,黑水荡荡,神奇富饶的黑土地情有独钟地养育了满族的先民——肃慎人。

这是个生活在边莽之地的部落民族,他们曾经落后,中原已经用上青铜制作的祭天神树了,他们还崇拜着原始森林里的海兰恩都哩(榆树神)。他们曾经没有文字,由部落的智者——萨满口头传承着古老神秘的往事。

正如国际著名的萨满文化学者富育光先生在他的《萨满论》里所说:是萨满为我们留下了原始先民叱咤风云的历史及其粗犷强劲的原始文化,留下了原始先民走向文明的蹒跚脚印。

正如中国民间故事家、满族萨满文化重要的传承人傅英仁先生所说:耳闻目睹的一些传说,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这种传说是民间古老生活的主要话题。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现代萨满文化学者活跃在中国北方这块萨满文化的母源地,寻觅着遗落在民间的萨满文化珍宝。

是他们,不畏辛劳地进行田野调查,秉烛熬心地著书立说,终还萨满文化之古来面貌。

是他们,剥去尘封在萨满身上那层被人云亦云传言是迷信的外衣,让萨满文化里的神话、神歌、神词、神舞,为人们讲述那久远的人类起源,讲述人类社会从氏族到部落的历史,讲述人类黎明时期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  

是他们,让萨满文化——这一承载着厚重的古代人文历史,神秘幻霾而又绚丽多姿的原始而鲜活的文化,湮没于世的民间旷世奇宝跃然复出,如清泉潺潺,融入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美仑美奂,熠熠生辉,光昭日月!

是他们,赠书传宝,带领着我走进了萨满的精神世界,从而,有了这本以一个女萨满的爱情,以一个古老真实的部落历史,去诠释古老神秘萨满文化的长篇情感小说。

岁月再长再久远,走过的历史痕迹也将永远保留在民族的记忆里。

本书创作历经四年。四年来,我数次北上采风,几易其稿。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有幸得到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广西、上海的民族文化学者和专家,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各级领导,给予了我真诚无私的帮助。书稿完成后,承蒙重庆出版社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扶持少数民族作家,鼎力出版本书,使我四年的心血得以化为铅字面世。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我感谢亲爱的母亲高秀坤、父亲白永胜,是他们给了我生命,是他们以中国满族特有的口传形式,向我传承了家族的历史,“秣辐牛录、萨玛哈拉、虎尔哈……”这一家族史我将传承给我的儿子,他将把这家族的传承传至生命的永远……

我感谢亲爱的丈夫侯国华和我们的儿子侯超斌,因为有他们给我的爱,给我的安宁,我文学创作的小船停靠在风平浪静的港湾,期待着下一次的扬帆远航……

2005年8月31日

书评(媒体评论)

虔诚地面对自己祖先浩瀚的历史。用心书写自己的感受。写满族先世,《神妻》可谓是开山之作。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厚生

   

将真实历史与神秘传说浑美地糅合在一起,《神妻》抒写了一幅满族英雄先祖创业的史诗篇章。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白长青

   

响彻在都市里的森林古曲,让人反思现代化的路径,带给人神秘的、新鲜的、有活力的文化因子。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兆元

    

图腾旗帜下的爱情之歇,让人有如踏上一块长满苔藓的青石板,去探索历史的幽深之感。

——上海《国际市场》杂志社首席编辑陆林森

    

令人震撼地揭示了萨满文化的底蕴,是一本既有艺术张力.也有中国北方民族社会历史、人文哲学形态的人文类长篇小说。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富育光。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究所所长郭淑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尼杨尼雅·那丹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73632
开本 32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2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1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