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大视野(国际热点问题透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大视野(国际热点问题透视)》对当今国际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中国的应对和事态的走向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本书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主编,作者均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专家,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功底深厚。他们以普通大众能读懂的非学术性语言来描述问题的起因、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努力,并展望未来。文字既不花哨也不死板,反映出作者对问题深邃的认知。

内容推荐

《中国大视野(国际热点问题透视)》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选取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最热门的若干个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阐释和回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每一个国际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讲透彻。《中国大视野(国际热点问题透视)》中每个主题按问题的起源、问题演变的历史、问题的现状、解决思路或未来展望等结构进行编写。

目录

第1章 波谲云诡的朝核问题

一、朝核问题的历史脉络

二、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及应对

三、朝核问题的发展前景

第2章 伊朗核问题牵动世界神经

一、复杂的地缘因素造就伊朗核问题

二、伊朗核问题逐步升级的历程

三、中国立场公正,劝谈促和

四、转机与危机并存,前景曲折多变

第3章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一、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二、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

三、钓鱼岛与琉球主权归属无关

四、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努力

五、钓鱼岛局势未来走向展望

第4章 南海问题风起浪涌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

二、中国的南海政策和立场

三、南海问题的前景展望

第5章 阿富汗路在何方

一、阿富汗问题由来及现状

二、中国一贯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

三、阿富汗局势前景

第6章 叙利亚危机背后的较量

一、叙利亚危机来龙去脉

二、围绕叙利亚危机的博弈

三、叙利亚危机走向及其影响

第7章 斯诺登事件与网络安全

一、斯诺登逃亡之路一波三折

二、管中窥豹美国的“棱镜”计划

三、斯诺登事件引起激烈博弈

四、中国政府依法应对

五、网络安全的未来

第8章 北极冰层消融,地缘竞争升温

一、围绕北极的利益争夺与合作现状

二、中国的北极政策和对北极事务的参与

三、北极争端的解决前景

第9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缘何难解

一、危机从边缘国家向核心欧洲蔓延

二、欧盟筑墙堵漏应对危机

三、政经矛盾交错是危机难解的根源

四、中国政府予以信心,施以援手

五、危机推动中欧关系深化与转型

第10章 索马里海盗还能横行多久

一、索马里海盗兴起历程

二、国际联合打击海盗行动

三、中国成为国际护航的主要力量

四、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发展趋势

后记

试读章节

概括而言,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可以简称为三个“坚持”: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第一,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终极目标,也是维持半岛及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根本保障。朝鲜半岛能不能实现无核化,事关能否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能否维护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全、能否拥有一个有利于本地区国家繁荣和发展的环境。早在1964年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至今,中国就明确自身核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核扩散,永远不会帮助别国发展核武器。中国一贯反对朝鲜拥有核计划,20世纪60年代时中国就曾拒绝朝鲜的核武装请求。中国认可朝鲜有对自身国家安全的合理关切,但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朝鲜拥核无法根本解决自身的安全问题。朝鲜应尊重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秉承无核化承诺。有关各方也应言必信、行必果,遵守自身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和自身义务,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特别是美国作为朝核问题的直接当事方之一,应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消除对朝敌对政策,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早日实现。

第二,维持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既是维护半岛无核化的出发点也是基本目的。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和平稳定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没有半岛无核化,半岛就难以实现持久的和平稳定。实现半岛无核化,只有以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为基础,才真正具有意义。近年来,朝鲜半岛形势急剧恶化,朝鲜负有责任,但美国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美国对朝敌视政策,特别是其对朝“政权更迭”政策造成朝鲜的不安全感,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特别是美韩针对朝鲜的各种“联合军演”、“以核制核”等种种行为,实质上等于是“火上浇油”,加剧了各方的误判并升高了冲突的风险,不仅严重破坏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也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国家的安全利益。有关各方必须携手合作,共同为推动半岛和平和长治久安而努力。

第三,坚持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问题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确保周边安宁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作为朝鲜半岛的近邻,中国一直致力于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中国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解决朝核问题,也反对任何一方通过挑衅激化形势。中国坚持认为,要想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当务之急是朝韩美日等有关各方必须立即停止相互“打嘴仗”、宣扬武力的不负责任行为,尽快回归对话。六方会谈是本地区国家共同参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创新举措,也是各方进行有效沟通和改善关系的重要平台。只有通过冷静的对话、坦诚的交流,并均衡照顾彼此关切,才能找到一条适合半岛的长治久安的和平之路。

(二)中国应对朝核问题的努力

中国一直致力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特别是朝核危机爆发后,中国意识到朝核问题对中国国家利益和地区的消极影响,积极介入朝核问题谈判,努力推动朝核问题向着外交解决的方向不断前进。多年来,中国为推动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做出了不懈努力。

在2002年10月25日第二次朝核危机发生之初,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美国总统小布什会晤时,表明了中国希望半岛无核化的态度。2003年1月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后,江泽民主席在应约与小布什总统通电话时,明确表示了中国对朝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反对态度,并主张对话解决朝核问题。随后,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表示,“中国主张朝鲜半岛不能有核武器”,再度重申了中国对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鲜明态度。

为维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积极介入朝核问题,提出并创立了六方会谈机制,为外交解决朝核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1月,在与美国进行沟通之后,中国派遣钱其琛副总理访问朝鲜并提出了三方会谈的建议。同年3月6日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时任中国外长唐家璇公开表达了中国对于介入朝核问题的多边会谈的开放态度。中国一贯主张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并致力于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来解决朝核问题,维护半岛的稳定,但同时也应解决朝鲜所关切的安全问题,并通过对话与和谈这一唯一有效途径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为了找到和平解决的途径,进而开启半岛永久和平的大门,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斡旋下,2003年4月,中、美、朝实现了北京三方会谈。

三方会谈后,中国政府又展开了新一轮密集的穿梭外交。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与美国总统和韩国总统通电话,交换意见。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王毅受命出访美国。中国特使、外长及高级外交官的身影先后出现在平壤、华盛顿、首尔、莫斯科和东京。2003年7月12日至14日,戴秉国访问朝鲜并与金正日会谈。不久戴秉国访问美国,会见美国副总统切尼,并与国务卿鲍威尔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会谈,推动形势向举行多方会谈的方向发展。在中国的努力推动下,六方会谈的构想终于实现。六方会谈不仅包括了核问题的直接当事国美国和朝鲜,还有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等与核问题利害攸关的国家,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新动力。六方会谈的召开,标志着和平谈判解决朝核问题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P8-10

序言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正处在力量重新组合的重大转折期。各种矛盾、利益交织在一起,相互剧烈碰撞,不断擦出火花,导致国际热点问题层出不穷。

其中,老问题持续发酵。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阿富汗问题、索马里海盗问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问题继续演化,尚看不到马上得到解决的前景。尽管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就任后显示出与美国改善关系并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愿望,但伊美交恶已久,解冻需要时日。而朝鲜核问题则连松动的迹象都未出现。阿富汗问题虽已进入美军撤离阶段,但前景更是扑朔迷离。索马里海盗气焰有所收敛,但离彻底消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似乎有所缓解,但不排除再度升级的可能。

同时,新问题又浮出水面。随着中国崛起、日本右倾化加剧和美国的介人,钓鱼岛问题、南海岛礁问题日渐凸显。近来不断升温的叙利亚危机则反映出中东三年前开始的“阿拉伯之春”早已变味,伴随着外部势力干预,由解决内部腐败、专制和民生问题转向了血腥的教派纷争和地区主导权之争。而互联网日益发达、斯诺登揭露美国利用网络窃取他国机密的事件,则使网络安全上升为各国关注的重要焦点和国际关系中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

更耐人寻味的是,沉睡已久的北极也喧闹起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北极冰层逐渐融化、新航道的开通、能源资源开发前景的诱惑,围绕北极的地缘博弈日益显现,类似于15世纪和16世纪地理大发现带来的震动。世界可谓很不太平。

以上热点问题的发生,均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与整个国际形势的演变联系在一起,是由点到面的关系。因此,了解热点问题,不仅可以知晓具体事件和问题发生的缘由、过程以及走向,也可以从一个个点到广阔的面,进而洞察世界整体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的精髓。

正因为此,本书对以上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中国的应对和事态的走向做了深人浅出的介绍和分析。本书的作者均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专家,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功底深厚。他们以普通大众能读懂的非学术性语言来描述问题的起因、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努力,并展望未来。文字既不花哨也不死板,反映出作者对问题深邃的认知。

这些介绍和分析如能对读者了解当今世界的变化有所助益,使关心天下大事的百姓开卷有益,那就达到了本书的目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2014年1月

后记

近年来,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中国周边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这引起国内外媒体及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未来,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针对国内外读者普遍关注的国际问题,我们组织编写该书,意在深入浅出地对国际热点问题进行阐释和回答,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形成对国际问题更加清晰且理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立场。

本书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相关专家编写,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承担主编工作,全书的内容设计、编写思路、统稿改订工作均由郭宪纲负责。各章具体分工如下:

序言,郭宪纲;第1章“波谲云诡的朝核问题”,刘俊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安全与合作研究部副主任);第2章“伊朗核问题牵动世界神经”,王友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发展中国家研究部主任);第3章“钓鱼岛争端的由来”,曹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第4章“南海问题风起浪涌”,宋均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第5章“阿富汗路在何方”,李青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第6章“叙利亚危机背后的较量”,柳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第7章“斯诺登事件与网络安全”,徐龙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第8章“北极冰层消融,地缘竞争升温”,杜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第9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缘何难解”,金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第10章“索马里海盗还能横行多久”,王洪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当然,当今国际形势仍然处在剧烈变动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由于时间所限,本书所介绍的国际热点问题也在时刻变化着,编写中难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请广大读者斧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2014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大视野(国际热点问题透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91249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4056455
中图分类号 D81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