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该书是一部关于外交官的传奇故事的小说。书中不仅叙述了周恩来总理、乔冠华等外交英才的难忘故事,而且还描述了解放初期那批从将军到大使的外交前辈的精彩故事以及普通外交工作者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经历。作者通过外交部这一大门引领读者真实而客观的看待外交部和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体味外交官外交生涯的酸甜苦辣……

内容推荐

该书是一部关于外交官的传奇故事的小说——外交部可不是个一般的部,对外代表国家,它的办公大楼可不能随便建,为建这个大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此之前,外交部在东四朝内大街路北办公,那个楼可小得多。但下班时人们看到一二十辆外交部的班车,浩浩荡荡,鱼贯而出,高档美观,有专门警察指挥,交通要中断好一阵,那架势好不气派。那个时候社会上的豪华大轿车没几辆,特别是外国造的,恐怕只有外交部才能搞到这么多。小轿车呢,一色奔驰。当时不讲透明度,加上外交的神秘性,大家对外交部的了解似乎就是它的大车、小车而已……

目录

周恩来的传人

 组建外交部

 著名爱国英雄之后

 另一位著名人物之后

 外交之父和他的后人

将军大使

 紧急命令

 军装换西装

 武仗到文仗

 利剑

一位倒霉朋友

 海外遇老乡两眼泪泪汪汪

 刀叉与筷子的原理

 对牛弹琴

 蒙冤调回国内

 倒了一辈子霉

 民族脊梁:老黄牛和千里马

阴谋与暗箭

 一位信佛的中餐馆老板

 新任总领事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不因私利三缄口

来自农村的外交官

 不幸与万幸

 报 到

 要求去学英语

 不士甚回首

 另类大学

 如此资本主义

 花钱如流水

 事关成败 

 心系北京

 感情大堤

 东南亚风云

 到领事司报到

 一堆杂乱材料

 一次机遇

 再遇幸运

 提拔之后

 官小勇气大

 先升华后升官

 另眼相看

 同事出走

 第四次升官

 龙头滴水

 双方有利

 当头一棒

 为百姓做点实事

 本色不变

 内 交

 此心悠悠无穷期

 出 巡

 天大的事

 两国边境行

 酿造家庭甜蜜

 出任特命全权大使

 不辱使命

试读章节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忽有一天,顾新铭想到本馆常领事近来有些沉闷,还听夫人汪淑贤说常领事的夫人告诉她,常领事有天一人外出喝醉了酒,很晚方归,使常夫人十分担忧。想到这里,有着几十年外交工作经验的顾新铭警觉起来,他很清楚,在这个地方工作,脑子里的弦一根都不能少,在抓住主要工作的同时,必须十分小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知道明枪好躲,暗箭难防啊。他本想这几天找常领事谈一谈,不能只抓业务不关心人,不注意人的思想动态,一忙还没有来得及办这件事,现在必须马上找常领事谈一谈。顾新铭正在思前想后,汪淑贤慌慌张张来到他的办公室,对顾新铭说:刚才常夫人痛哭流涕地对她讲,常领事近来在外面办了错事,思想斗争很激烈,想向顾新铭报告,又缺乏勇气,不知道该怎么说清楚,常夫人希望通过汪淑贤向领导报告。汪淑贤问究竟是什么事,常夫人讲不清,看样子常领事夫妇方寸已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需要赶快给他们指出一条路。

顾新铭一听心里一沉,知道事情不妙,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只是自己没有走在前面,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让对方先下了手。可见自己日忙于外,有疏于内,对内部同志的情况关心不够。不过现在不是做检讨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赶快把情况了解清楚,当机立断采取紧急措施。他于是立即同汪淑贤来到常领事夫妇的居室,与他们进行诚恳的谈话,同他们共商办法。在顾新铭的热情关怀和诚恳启发下,也是在常夫人的急切催促下,常领事把事实真相向顾新铭作了详细报告。原来那天他到一位白人朋友家里做客,还遇到了几位其他白人和华人朋友。他以为都是早就认识的朋友,知根知底,就放松了思想,唱歌、跳舞、饮酒,无拘无束,于不知不觉之中酩酊大醉。他恍恍忽忽记得做了不好的事,但又记不清楚。过了两天,有一位黑人找他,拿出了一摞他同一位白人年轻女郎裸体相抱的照片。他一看照片好像被当头打了一棒,出了一身冷汗,差一点晕过去。那位黑人要他考虑事情的后果,如果想让这件事秘而不宣,他必须为他们做些事。好在常领事沉默许久后恢复了清醒,明白了事情的严重,他知道这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关口,后悔自己丧失了警惕,陷人了敌人的圈套,辜负了国家的期望,做了干不该万不该的事。他一下子猛醒了,认为绝对不可再错下去,心里果断决定拒绝对方的要求。但这时候他变聪明了,不露声色地同那位黑人虚与委蛇,说他还有儿子在国内,得想办法先把儿子带出来,然后才能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容他思考一个万全之策,等他把儿子接出来后再同黑人联系。黑人表示同意他的考虑和安排。可当他回来准备向顾新铭报告时,脑子又乱得一塌糊涂,不知道该如何说清楚,还担心领导相信不相信他。同夫人商量,她却只会哭。所以没有及时主动向上级报告,请顾新铭原谅他。顾新铭对他能够悬崖勒马进行了肯定、表扬和鼓励,但希望他能好好总结教训,例如为什么对方要选中他,肯定不是偶然的,应深刻反省。常领事希望顾新铭向上级报告他没有进一步做对祖国不利的事,他愿意接受任何处分,只是希望上级了解他们夫妇两人都是爱国的,希望继续相信他们。顾新铭表示他向领导说明了真相就是知过改过,就是对国家忠诚的表现。顾新铭表示完全相信他,他可以按常领事的希望向国内报告此事。顾新铭当即决定,说正好他们休假的时间已到,要他们马上回国休假,越快越好,但在离开这个国家前必须高度警惕,要想个万无一失的办法。顾新铭交代汪淑贤和常领事夫妇此事对任何人都要保密,接着给他们两人订了最近一班中国民航班机机票。为了做些假象,顾新铭要他们不要带自己的行装,只简单带些随身物品,而且对内对外都说休假后就带儿子一起回馆,还让同事继续对外联系和安排常领事休假以后的活动日程。那时国家已经允许外交人员带孩子到国外,常领事夫妇的孩子在国内重点学校上学,所以把孩子留在了国内,由爷爷奶奶照管。在顾新铭的精心安排下常领事夫妇顺利回到了国内。

但回到国内之后,常领事陷入了麻烦。国内收到了那位黑人让常领事看过的照片。经专家鉴定照片不是伪造而是真实的,而且把几十张照片连起来看,动作是连贯的,显然是摄像机拍下的镜头。常领事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审查。审查的初步结论对常领事很不利,有关方面断定在此之前常领事一定还有其他行为,事情一定比已经知道的严重得多。有关方面的观点是宁愿把事情估计得严重些,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对保护国家的利益是必要的。常领事感到了不妙,但他除了责怪自己外,又能如何?这事件不仅对常领事不妙,有关方面对顾新铭也有所责怪,批评他对这件事负有领导责任,没有及时察觉,给国内的报告也不及时,而且对常领事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甚至有袒护之嫌。

P69-71

序言

当人们路过首都朝阳门立交桥时,一定会注意到位于东南部朝西北方向的外交部大楼。听说人们对这座大楼的评论多多,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好,雄伟、壮观、气派,像个外交部的样子;有的说,什么呀,怎么弄到这个地方,建在长安大街才对;有的说像个官帽……这年头人们爱说、好说、敢说,北京的大楼被一个一个品头论足,顺口溜编得一套一套的。社会上的其他事物也是这样,顺口溜可多了。人们爱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吧,反正谁也没办法堵住大家的嘴,反正外交部大楼就这样了,搬也搬不走,拆了重建更不可能。

外交部可不是个一般的部,对外代表国家,它的办公大楼可不能随便建,为建这个大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此之前,外交部在东四朝内大街路北办公,那个楼可小得多。但下班时人们看到一二十辆外交部的班车,浩浩荡荡,鱼贯而出,高档美观,有专门警察指挥,交通要中断好一阵,那架势好不气派。那个时候社会上的豪华大轿车没几辆,特别是外国造的,恐怕只有外交部才能搞到这么多。小轿车呢,一色奔驰。当时不讲透明度,加上外交的神秘性,大家对外交部的了解似乎就是它的大车、小车而已。再往前推,外交部在前门东边现在叫华丰宾馆的地方办公,解放前那里是著名的六国饭店,有的电影还是在那儿拍的呢。而最早则是在东单北边外交部街路北的一个院子里,打清朝起这个地方就是主管对外事务的机关,当时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中国人知道历史上有过使节,但却不知道欧洲人打什么时候起搞起了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外交部这套玩意儿。鸦片战争的炮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才知道了这些新名词。洋人认为总理衙门的名字不好,八国联军侵华后通过1901年的《辛丑条约》强迫清朝改成了外务部。北洋军阀政府时称为外交部,也设在这里,前面的那条胡同也就叫外交部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推翻了,外交部办公地址仍设在老地方。大名鼎鼎的元帅、副总理兼外长陈毅在学生时代还到这里参加游行示威,抗议当年政府的腐败卖国,冲击过这个地方呢,没想到后来他自己当了这个部的第二任部长。这里的主楼是一座慈禧太后时期为接待奥国皇太子而建的两层小楼,欧洲风格,造型别致。1966年邢台地震时受到影响,成为危楼。周恩来总理知道这座楼是全北京中央政府办公楼中最老的两座之一,地震一过他就打电话问外交部的同志们有无危险,不久外交部就搬走了。后来这座具有文物价值的小楼被拆掉,整个院子建成外交部职工宿舍,周总理曾对决定拆掉这座小楼的外交部负责同志提出过批评。本来外交部早就该新建办公大楼了,方案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模型做了一大屋子,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周总理否定了。因为在周总理兼外长和不兼外长的长时期里,我国的财政少有宽裕年景,所以每一次周总理总是带头把自己主管的外交部要建的大楼砍掉,把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周总理走了,他老人家管不了啦,弄来弄去搞成了朝阳门立交桥旁这座外交部大楼的样子。可能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底细?我是写书的,那还不东打听西打听啊。

对现在这座外交部大楼的评论孰是孰非,姑且不论,恐怕人们都想到里面看一看。现在讲透明,外交神秘早已被打破。老百姓关注外交,甚至要参与外交,自然想到外交部大楼里去看一看。到底是外交部,带头搞起开放日,尽管开放的日子不多,真想去看看也不难。但如果想知道大楼里面的人和他们整天都忙乎些什么,那可不太容易了。如果你硬去打听,小心公安、安全部盯上你。不过我有办法,可以讲出不少外交部大楼里面的人和事,而且在讲的时候请公安、安全部门的人在一旁听着,一点麻烦都不会有的。怎么样?这办法好吧!我是包打听嘛,还能有不知道的事?国家机密除外,咱任嘛也不粘。

不过话得说回来,你知道大楼里有多少人?几千呐。不止这些,从这座大楼里派到国外大使馆、领事馆工作的还有几千人呐。离退休的不知道又有几多几许。说起来简直不知道该从谁说起为好,事情更是千头万绪,很难找到一个开端。

可能有人会给我出主意,说大家都知道天天见报、上电视的那些部长们和新闻发言人们,他们的尊姓大名都是耳熟能详的,要说外交部大楼里的人和事自然就应该从他们说起,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趣闻,最好来点隐私什么的,只要新鲜大家肯定都爱听。这下可将了我的军了,因为关于他们的事情我打听起来必须十分小心,到目前为止,我知道的同大家差不多,不过是些他们发表什么讲话了、搞什么外交了、到什么国家了、出席什么国际会议了,相貌如何、风度怎样之类的。要说也不能指名道姓,可我又没有曹雪芹那种能耐,既能说出一大堆有趣的人和事来,又能把甄士隐写得活灵活现。

那还吹什么牛要讲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你别说,我还真想吹点牛,这是因为除部长们、新闻发言人们之外,我对外交部大楼里的其他人和事还真打听到不少,所以敢于不揣冒昧。而且,我要写的这些人都是我的铁杆朋友,写好写坏他们不计较,更不会把我告到法庭上。先别说,现在讲法治,大伙动不动就想试巴试巴打打官司,说起来这是好事,只是我既没钱又无时间,因此希望不要碰到连倒霉的曹雪芹都没有碰到过的麻烦。

嗨,有了,咱也不从现任的部长们说起,也不从那几位发言人说起,外交部不是已总理周恩来亲手创建的吗?咱就从周总理说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青峰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29208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