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读《局外人》才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实,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从未有一部小说像它一样创造出一个非正面的主角形象并且成为经典。
开篇52个字即征服文坛的经典小说。全球畅销70余年,一代人的精神导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代表作。
国内广受市场认可的翻译大家柳鸣九经典译本,重新校订再版,杜绝错漏之处。
头一回收录阿尔贝·加缪本人写作手记。加缪坦诚清楚地讲述他笔下的“局外人”到底是什么,文后随附译者柳鸣九万字解析长文,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传世之作。
硬壳双封精装,方便阅读和收藏。
《局外人》是法国迄今为止年轻的诺奖得主,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在年仅29岁时便完成的代表作,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小说,“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中经典的人物形象和关键词之一。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主人公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误杀了一个人为止。默尔索是一个在生活边缘徘徊,孤独而又感性的人。他处世的态度是“无所谓”,这样也行,那样也不错。正是如此,在默尔索的个人意识中,他是这个社会的局外人。也是这种“无所谓”使他莫名其妙地犯下了一桩杀人案。
在第二部分里,聚焦于主人公的审判过程,牢房禁锢了默尔索,社会意识取代了默尔索的个人意识。社会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默尔索在过去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他虚构成一个天生恶人的形象,并因此判他有罪。至此,主人公默尔索真正成为了一个“局外人”。
主人公并不是无辜的,他的确是杀了人的,而小说有趣的地方在于他被判有罪的原因并非是杀了人。而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无所谓”的行为,比如在自己母亲的葬礼上不流泪——由此判他有罪。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令堂去世。明日葬礼。特致慰唁。”它说得不清楚。也许是昨天死的。
养老院是在马朗戈,离阿尔及尔八十公里。我明天乘两点的公共汽车去,下午到,赶得上守灵,晚上即可返回。我向老板请了两天的假。事出此因,他无法拒绝。但是,他显得不情愿。我甚至对他说:“这并不是我的过错。”他没有搭理我。我想我本不必对他说这么一句话。反正,我没有什么须请求他原谅的,倒是他应该向我表示慰问。不过,到了后天,他见我戴孝上班时,无疑会作此表示的。似乎眼下我妈还没有死。要等到下葬之后,此事才算定论入档,一切才披上正式悼念的色彩。
我乘上两点钟的公共汽车,天气很热。像往常一样,我是在塞莱斯特的饭店里用的餐。他们都为我难过,塞莱斯特对我说“人只有一个妈呀”,我出发时,他们一直送我到大门口。我有点儿烦,因为我还要上艾玛尼埃尔家去借黑色领带与丧事臂章。几个月前他刚死了伯父。
为了赶上公共汽车,我是跑着去的。这么一急,这么一跑,又加上汽车的颠簸与汽油味,还有天空与公路的反光,这一切使我昏昏沉沉,几乎一路上都在打瞌睡。当我醒来的时候,正靠在一个军人身上。他冲我笑笑,并问我是不是从远方来的。我懒得说话,只应了声“是”。
养老院离村子还有两公里。我是步行去的。我想立刻见到妈妈。但门房说我得先会见院长。由于院长正忙,我就等了一会儿。这期间,门房说着话,而后我就见到了院长:他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见我的。这是个矮小的老头儿,佩戴着荣誉团勋章。他用那双明亮的眼睛打量打量我,随即握着我的手老也不松开,叫我不知如何抽出来。他翻阅了一份档案,对我说:“默尔索太太入本院已经三年了。您是她唯一的赡养者。”我以为他有责备我的意思,赶忙开始解释。但他打断了我:“您用不着说明,我亲爱的孩子,我看过令堂的档案。您负担不起她的生活费用。她需要有人照料,您的薪水却很有限。把她送到这里来她会过得好一些。”我说:“是的,院长先生。”他补充说:“您知道,在这里,有一些跟她年龄相近的人和她做伴,他们对过去时代的话题有共同的兴趣。您年纪轻,她跟您在一起倒会感到烦闷的。”
的确如此。妈妈在家的时候,一天到晚总是瞧着我,一言不发。刚来养老院的那段时间,她经常哭,但那是因为不习惯。过了几个月,如果要把她接出养老院,她又会哭的,同样也是因为不习惯。由于这个原因,自从去年以来我就几乎没来探望过她。当然,也由于来一次就得占用我的一个星期天,且不算赶公共汽车、买车票以及在路上走两个小时所费的气力。
院长还说个不停,但我几乎已经不听他的了。最后他对我说:“我想您愿意再看看令堂大人吧。”我什么也没说就站了起来,他领我出了办公室。在楼梯上,他向我解释说:“为了不刺激其他的老人,我们已经把她转移到院里的小停尸房去了。这里每逢有老人去世,其他人两三天之内都惶惶不可终日,这给服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我们穿过一个院子,那里有很多老年人三五成群地聊天。我们经过的时候,他们就不出声了。我们一走过,他们又聊起来了,就像是一群鹦鹉在聒噪。走到一幢小房子门前,院长告别我说:“默尔索先生,我失陪啦,我在办公室等您。原则上,下葬仪式是在明天上午10点钟举行。我们要您提前来,是想让您有时间守守灵。再说一点,令堂大人似乎向她的院友们表示过,她希望按照宗教仪式安葬。这件事,我已经完全安排好了。不过,还是想告诉您一声。”我向他道了谢。
P3-6
“没有人对它(《局外人》)持反对态度,所有的人都被它征服了。”
——罗兰·巴特(法国思想家)
“加缪以外,我想不起还有其他现代作家能唤起爱。他死于1960年,他的死让整个文学界感到是一种个人损失。”
——苏珊·桑塔格(美国作家)
“《局外人》是一部经典之作。”
——萨特(法国哲学家)
“加缪以其《局外人》一书站到了当代小说的顶端”
——亨利·海尔(法国评论家)
“像所有货真价实的作品一样,《局外人》出现得很及时,符合了我们的期望”
——娜塔丽·萨洛特(法国现代主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