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熊猫传奇/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这一部长篇小说中,作者所着重表现的乃是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大熊猫所进行的辛勤劳动,老猎人在捕猎恶豹、抢救大熊猫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敢与智慧,尤其是小主人公果杉和晓青为了寻找一对饥饿的大熊猫母子,所经历的一场探险活动,从而表现出一代新人的思想风貌。这里自然也有对大熊猫和其他动物的描写,但由于作者考虑到少年读者的审美心理,再不是单纯地从动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而是更注重于审美的时代性,因而作品的主旨,落实于爱国主义这一永恒主题。作者在一篇创作谈中,有过如下的叙述:“我将要写的既不是科普文艺,也不是童话、寓言,而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它所描述的探险也应该是科学的。用文学去统一科学性和趣味性,既有探险小说的棘心动魄,又要有娓娓动听的人生故事。”

内容推荐

本书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

《大熊猫传奇》创作于80年代中期,在艺术追求上明显有新的变化,无论是题材的驾驭、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场面的处理等方面都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这部小说中,故事情节比起《呦呦鹿鸣》更加复杂化,作者从一开始就有意让故事的主人公们面对一种复杂而严酷的现实矛盾: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由于赖以生存的粮食——竹子开花大量枯死而面临灭顶之灾,与此同时,一只凶残狡猾的老雪豹“独眼”和谋求暴利的不法分子都盯上了大熊猫,这对于濒临绝境的大熊猫来说真可谓雪上加霜。这几重矛盾绞缠在一起构成了这部小说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在藏族老猎手草瓦、少年果杉与晓青兄妹俩、女科学家冷秀峻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消灭了“独眼”、挫败了不法分子企图非法倒卖大熊猫的阴谋,在找到新的箭竹林的同时,也在研究改造大熊猫的单一食谱方面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依旧充分发挥了善于营造惊险情节氛围,以及在情节进展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大量科学知识的特点。小说的主人公既要抢救濒临灭绝的大熊猫,又要与凶残的豹子斗智斗勇,还要时时提防着心怀叵测的不法分子。故事情节十分引入入胜,并且更加紧凑和充满悬念感,特别是一连串精彩纷呈的场面描写,更突出了紧张激烈惊险悲壮的艺术氛围,例如草瓦先后两次与雪豹“独眼”的殊死搏斗、大熊猫“洞尕”为了护崽与“独眼”拼杀至死仍不倒下,以及果杉兄妹为了保护熊猫仔而与“独眼”在雪山上力量悬殊的周旋恶斗,都相当精彩,扣人心弦。另外,浓郁的岷山地区藏族民俗风情描写,以及优美的民间传说故事穿插其中,都给这部小说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熊猫传奇》这部小说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比前几部小说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藏族老猎人草瓦、少年果杉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之外,作者还着力刻画了凶残狡猾的雪豹“独眼”和机警顽强的大熊猫“洞尕”的性格形象,十分生动鲜明;而在利诱面前思想几经反复的查修比起前几部小说中的同类人物在性格上也更有深度更立体化了。这部小说的语言非常优美而又简洁有力,富于鲜明的个性。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无论是讲述那些优美而苍凉的藏族民间传说,还是描述那些与猛兽拼斗的惊险场面,都洋溢着一种粗犷豪放、色彩浓烈的阳刚之气,如写高原巍峨壮阔的雪山、烈日、狂风、五色斑斓的牧场、勇猛慄悍的猎人、精力旺盛的少年等等。

目录

总序

一 雪山有声有色的风

二 溪耳洞尕

三 女神

四 有食铁的怪兽?

五 独眼豹

六 埋藏的蜜矿

七 五花海

八 真真假假

九 鄂尔斯姆的珠宝

十 强盗大胡子

十一 一掌,又一掌!

十二 洞尕,你在哪里?

十三 半个蹄印

十四 雪山倩影

十五 森林刁客

十六 恐怖的高山草甸

十七 突破重围

十八 火烧亚郎山口

十九 恶魔岭

二十 雪原蹄疾

作家与作品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主要著作目录

本书获奖记录

用文学统一科学性和趣味性

——读《大熊猫传奇》札记 /汪习麟

讴歌人与自然的史诗 /汤锐

试读章节

冷秀峻急忙将黑娃牵到山脊下避风。还未在马边站稳,狂风已挟持雪粒,啸声裂帛,万炮轰鸣,掠过山脊……等她睁开眼来,风尾又反卷过来,急追风头,向西边黑魆魆的鬼谷席卷。

这儿的风也如雷霆,电光石火,有声有色,顷刻即来,能任性刮个十天半月,也能倏忽消逝。

雪山有声有色的风,极富感染力。乍到高原山野的人,只要经受雪山风的一天吹打,脸上就留下了荒原的褐色,两颊印上红圆的印记,红艳得像桃花。有了这两块红的印记,山原才热情地接待你,请你享受粗犷的爱抚,梦幻般的奇境……

冰坝已堵在前面。一个漫长冬季风吹石打,加上炸药爆破的烟熏火燎,已使它灰黑油亮,若不是刀削般平滑陡立,很容易混为山口兀立的巨石。溪耳掉在谷底,只有这条两旁深渊拱起的山口通向外界,但它也是暴风雪的通道。连6月大暑都能冻结成高耸的冰坝。年年都要几十次的爆破,才能打开一个豁口。

冷秀峻见冰坝又把山口垒切得只剩一线羊肠,她利索地用牦牛毪子包好马蹄,牵住缰绳,谨慎却快步地踏上冰岩。黑娃挺自信地跟着主人,但当它瞥到身旁黑口巨张的深渊时,畏葸打愣了。冷秀峻急黑了眼。在这样冰岩狭道上,容不得半点失神,只要马蹄一个歪趔,后果就不堪想像。但这时强拉硬拽吆喝,都会惊动马匹.

“黑娃子!”

低沉呼唤中,透出无限威严和亲切,神奇地喚起了骏马心中的高傲,它迈开了坚定的步伐……

走完了冰岩,冷秀峻才发现内衣都汗湿了。她翻身上马,一磕镫子,黑娃沿着山脊,跑起一溜小快步。蹄声格外清脆,敲响了寂静的山野。

蜀道自古艰难,李白曾将它视为天途。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青天已有路,然而蜀道之难,仍令人谈虎变色。它山旋水回,河流切割,纠结盘错成谷深山高。相对高差常在一两千米。暴戾的大风雪,肆意侵袭一折九回的山道。在这样的地方,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不能发挥作用,牧民们还只能‘跨马走天下”!

下山,比上山更难。纵马下山,容不得一毫杂念、半点犹疑,只要一个恍惚,那就会马坠人亡。

如果说刚才跃马上山,黑娃够格称上骏马,那么前面一段下山路,就要看冷秀峻的意志能否驾驭黑娃了!

其实,对这事,她倒没多少思绪。她的心挂在遥远的果城。那里有人在召唤——一个男人和一个孩子。

男人不是她丈夫,孩子不是她女儿,但却都需要她的手臂。她必须去,迅速去。于是,安置了儿子,收拾了行装,牵出黑娃,在冷雾悬浮的晨曦中出发了。

眼下,她也没想到为了预防万一马失前蹄,稳妥的办法是放缰任马跋涉,而只是动手紧了紧马肚,拴牢容易颠掉的物品,就再次翻身上马了。

说她是骑手,不如说她在“导航”恰当。她先让‘黑娃”小快步颠着。等到感觉出马背上有股特殊的韵律,向她身上传来,知道它的腿走热了,这才叫它改为快步;直到觉出那马已是她意志的执行者,才纵马奔驰……

听着耳边呼呼的山风,马蹄快速的节律,她的心,充满劈波斩浪的快意。她是船长,挥洒自如地在陡峭的山崖巨石中航行。头顶有只雄鹰紧跟,多像追逐桅尖的海鸥。她要驾驭命运,就像任意驱使骏马前讲……

直到高高的云杉林迎接,她才让黑娃放慢脚步。不是给它喘息,是自己要在林下考察。

这时她感到热燥,脱下了厚厚的皮大衣。这儿的气候就是怪,垂直高差大,科学测定,每下降一百公尺,气温要升高零点六度(摄氏)。山上还未从严冬中苏醒过来,山下已萌动了春意。

蓝马鸡在左侧山坡,一声高似一声鸣叫。几只小鸟急匆匆飞去。松鼠在头顶红杉上跳动。雪还成片滞留在林间,报春花却迫不及待地绽露花蕾。

但是,冷秀峻无意去探询这些春的消息,牵动她那双明亮眼睛的,是和小灌木挤在一起、铺在林下苔藓上的竹丛……

竹子。对了,信息是它首先发出。形状奇特的方竹,大肚罗汉竹,婆娑多姿的凤尾竹,异色奇彩的紫竹、金竹,亚热带荒漠中的刺竹,雨林中的藤竹……我国有一百多种,还是两百多种竹?仅这岷山、邛崃山系的森林中,就繁衍了慈竹、斑竹、桂竹、□竹、箭竹、冷箭竹、华桔竹……几十种高山竹类。

那天,从马尔康开会回来,途经大雪山北坡,她在森林中看到枯黄的竹子;一片,两片,第三片枯竹,似是突然变成通红的烙条抽过来……她翻身下马,在森林中急匆匆查看:它是这片广袤大山的优势竹种,在一些小地理环境,还是惟一竹种。学名叫华桔竹,牧民们称为拐棍竹——它在主干上端分叉,砍倒剔枝后刚好是根合手的拐杖。

她找到了牧马人。

牧马人告诉她:去年拐棍竹五月开花,八月结了籽,丰硕得主妇们到林子采竹米煮饭,羊吃得不出林子,猪贪得不归圈,成了在山野流窜的野物。

一场大风雪还未到,竹子尽数枯焦,像在开水里煮过一样。山沟里已发现两只饿死的大熊猫……

大熊猫,国宝大熊猫。竹子是它的主食,高山拐棍竹尽数开花、枯死,断绝了大熊猫的食物。饥饿导致大熊猫死亡——国宝消失……

冷秀峻失神地呆立,思绪纷杂得使脑子模糊一片……她隐约听到了一种奇异的召唤。或许只是一阵山野游荡的清风,森林中神秘的回声……不,它充满了焦急、悲愤,那是颗纯洁、刚强心灵的颤抖!

——她从老同学来信中,知道胡蜀锦又在挨批。事端起子去年他写了份报告,报告看到小片拐棍竹开花,这预示将席卷整个大熊猫故乡,危及大熊猫生存的一场严重灾难!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好得很”、夺权夺得眼红的时候,有人得到这样的报告,真是如获至宝——这是送上门的靶子嘛!居然有人敢说即将发生一场严重的灾难,岂不是阴谋变天吗?于是,科学的预测,成了“蛊惑人心”的、配合“复辟资本主义”的谣言。

大自然却不理睬“反潮流”英雄好汉们的狂叫,事实,不幸被胡蜀锦言中了……

冷秀峻打马走遍了大雪山下的森林。她虽然学的是畜牧兽医,但还是将华桔竹开花、死亡,作了可能的详尽考察……

这边生长占优势的仍是华桔竹,但也都和大雪山那边一样,像被开水煮过了,烫过了。只要脚杆一碰,都嚓嚓地折断,一根火柴,就能燃起席地大火。只有偶尔见到的箭竹,虽然未摆脱严冬投下的阴影,但却顽强地吐出绿色……冷秀峻的心,被烧灼得更焦急——灾情在蔓延、扩大……

          P5-P8

序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一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二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童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第一,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神话、童话是否对儿童有害”的辩论,30年代的“乌言兽语之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蹬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项,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三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12月16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熊猫传奇/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334756
开本 32开
页数 4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4.625
印次 2
出版地 湖北
210
144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