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文学艺术的转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涉及了包括五四、三四十年代、建国十七年、文革、新时期以及近来的“先锋文学家”、“晚生代”和网络文学等中国文学一个世纪以来各个时期、不同文体的作品,所论述的作家更是籍系杂陈、风格各异。在如此一段色彩斑斓、纷争蜂起的文学历史中,著者既贯穿了他所坚持的“个体主义”的批评立场,同时又以此为线索勾勒了一个世纪以来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五四至抗战“个体叙事”的由盛而衰,建国到文革结束个体叙事的中断,新时期文学对宏大叙事的怀疑以及个体主体性的重新确立,20世纪末到新世纪“先锋文学”和网络文学个体主义的复归。

目录

序 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上篇 现代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学

第一章 现代性的中国形态与文学叙事的嬗变与异化:

尤以郭沫若和曹禺为例/3

 第一节 现代性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解

放叙事;个体叙事的兴盛和衰微/3

 第二节 对现代性的片面实现与个体叙事在。1949--1976

年间的中断/19

第二章  对既有宏大叙事的怀疑态度与中国作家在20世

纪80——90年代的两种选择/31

 第一节 从单纯怀疑到理智经验主义:一个内在的进

展/32

 第二节 解构与狂欢:20世纪90年代中国探索派戏剧的

欲望化图景/42

第三章 晚生代作家,后“文革”意识与面向事物自身的建

构:从北岛、崔健、王小波到第四代诗人/49

 第一节 晚生代作家与后“文革”意识:从单纯解构走向

建构/49

 第二节 面向事物自身的建构:以第四代诗人为例 /55

第四章 走向个体主义时代:中国先锋文学家的

集体抉择/66

 第一节 制造断裂:晚生代作家成长为个体的努力 /67

 第二节 第三种批评:走向个体主义批评的尝

试/73

 第三节 从超越的视角看中国文艺批评的欠缺:

个体主义批评的一个可能案例/78

第五章 个体文学在网络时代的存在方式/90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社区性与个体文学的复调化/91

 第二节 由网络文学的多元互生性品格领受个体写作的

超越性/97

 第三节 互联网文化时代的个体化写作:一个非典型案

例/100

第六章 现代性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人民性之维:同时建构

人民叙事和个体叙事的可能性/1 04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人民性与个体性(公民性)——一

个不得不重新考察的关系/104

 第二节 人民性的两个维度与中国文学的方向:同时建

构个体性的公民叙事与人民叙事/114

下篇 后现代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艺术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的真谛与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欠

缺——新个体主义(泛个体主义Pan—individuI

alism)概念的提出/133

 第一节 现代性的危机与现代化的限度:一个逻辑上的

考察/133

 第二节 内蕴于现代性中的两个悖论与他们在文学艺术

中的表现/140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的真谛与文学艺术应有的转向——

对新个体主义(泛个体主义Pan—individualism)

概念的初步阐释/148

 第四节 从后现代主义的真谛看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的欠

缺/154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运动与文学艺术的生态学

视野:对新个体主义(泛个体主义Pan—individu-

alism)的进一步阐释/159

 第一节 对绝对中心主义思想的消解与生态视野的

引入:为建构后现代文艺观所进行的

准备性工作/159

 第二节 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交织与互生:为建构后

现代文艺观所进行的必要回顾/164

 第三节 在相互限定中敞开对个体性的共同珍视:生态

主义与人文主义紧张的消解与新文艺观的

使命/178

 第四节 生态批评的去中心化意识与新个体主义(泛个

体主义Pan—individualism)的实现:后现代文艺

观演绎自身的一个范例 /185

第三章 后现代转折与新主体论文艺学的建构/199

 第一节 从征服世界的入学到守护家园的入学:超越旧

主体论文艺学的必要性/199

 第二节 走向新主体论文艺学:一个必要的导言/209

 第三节 从新主体论文艺学的角度审视当代中国文学艺

术:进行生态批评的几个尝试/216

第四章 生态语境与身体在文学艺术中的复兴/229

 第一节 精神主体观的困境与身体主体观诞生的逻辑必

然性:一个回顾/231

 第二节 尼采对身体主体观的建构;从身体主体观与

生态世界观的相互涵括看文学艺术转折的

方向/238

 第三节 生态意识、身体主体性与文艺批评的

尺度/247

第五章  身体复兴、荒诞派文学与人类精神在后现代的归

根之路/267

 第一节 上帝之死与人类信仰的转向:身体在文学艺术

中复兴的前提/269

 第二节 身体的有限性与拜人宗教的悖论:一个逻辑的

分析/279

 第三节 拜人宗教的不可行与人类的迷惘:对荒诞派戏

剧《等待戈多》的文本分析/290

 第四节 后现代语境中的戈多到底是谁?——一个生态

主义批评家的答案/315

主要参考文献/327

后记/33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文学艺术的转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7070029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26
15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