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卓别林六十岁后再也没有回过美国?马克·吐温是怎样成功的?毕加索最害怕的是什么呢?……著名的《时代》周刊《谈天说地》专栏主笔格哈德·普劳泽将对这个年龄段的著名人物的种种境况遭遇进行具体探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图书 | 名人六十耳顺/人生借鉴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什么卓别林六十岁后再也没有回过美国?马克·吐温是怎样成功的?毕加索最害怕的是什么呢?……著名的《时代》周刊《谈天说地》专栏主笔格哈德·普劳泽将对这个年龄段的著名人物的种种境况遭遇进行具体探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内容推荐 亲爱的读者,不管你是男是女,不管你年龄儿何,都将在这些表达和描述里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和境况。因为从根本上说几乎一切都已经被其他人经历过,遭受过,期待过,畏惧过。 著名的《时代》周刊《谈天说地》专栏主笔格哈德·普劳泽对这一类问题作了探讨,在讲述的过程中尽量让名人自己来谈体会,而且尽可能详尽。 目录 前 言1 把您的心事抛给主 --路德l 为荣誉而奋斗 --腓特烈二世11 用四肢爬行的兴趣 --伏尔泰23 小猫和小羊 --利希滕贝格31 峰回路转 --萧伯纳35 流亡中依旧硕果累累 --托马斯·曼39 谁先研制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45 再也不回美国 --卓别林51 第99或第100个人 --马克·吐温65 疯狂弗里德 --瓦格纳71 到底谁是刺? --冯塔纳88 内心最深处的感动 --克拉拉·舒曼94 舔犊情深 --歌德110 命运的瞬息变化 --卡斯珀·大卫·弗里德里希138 送上门来的金库 --福格特144 敏感而又迷信的艺术天才 --毕加索158 这里很美 --俾斯麦170 试读章节 "上了六十岁的人,如果早上醒来身上没有任何不适的话,那他肯定已经死了。"这是外科大夫奥古斯特·比尔(1861-1949)的看法。他曾在柏林大学教书,为战争中的士兵设计过护头的钢盔。比尔还写了一本关于身体--心灵问题的书:《心灵》,很为人称道。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他七十八岁。根据自己身上实验的结果,奥古斯特·比尔开创了脊柱麻醉法,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他对年届六旬者疾患的了解,很可能基于对其病人的观察,同时也来源于他自身的体会。但据说这位几乎活到八十八岁的老人在六旬的时候似乎还从来没想到过死。 马丁·路德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四十岁的时候他就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同时应该补充说明的是,路德并不害怕死亡和死亡的过程。马丁·路德是艾斯莱本人(属图林根地区),出生于1483年11月10日。在他六十多岁时,当地的女选帝侯,也就是他的邦君,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路德的回答在我们今天听来多少有些不舒服:"这个年龄已经到来了,它本身意味着年老、冰冷、走形、疾病和虚弱;瓦罐汲水,直至破碎:我活得够长了,愿上帝赐给我极乐的一瞬,让这一滩腐朽无用的肉体囊袋回到土地下它的家族中去。由那些蠕虫们分享。"P2-3 序言 小的时候,人们渴望自己尽快成长,以便早日长大成人。但长大后,即便才二十多岁,大部分人就想推迟年龄增长以及后来成为老人的过程。没有人愿意在二十六岁时就被算作三十岁的人,即使到了二十九岁也还是不愿意;但在十年之后,也就是三十九岁的时候。大家却愿意说自己仍属而立之年。这种情况发生在所有的年龄段,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岁的人同样如此。 可见数字会对人产生一种很大的心理影响,几乎没有人可以逃脱。尤其是生命年轮中的整岁数,它们让人感觉是一个跳跃,一个深刻的变化,但同时也给人以欣慰,庆幸自己毕竟达到了这个年龄,因为这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逢十的整生日给人们提供了契机,去感激和总结,去回顾过去十年,也去展望未来十年,去祝福自己以及享受别人的祝福。庆祝生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习俗。 "人生借鉴译丛"向大家讲述古往今来著名的或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在某个年龄段的种种境况遭遇:他们的生日是如何度过的?他们生理心理状态如何?经历过什么?有何规划以及有何行动?他们曾有过什么样的困惑?他们是否幸福?对未来还有着信仰,还是早已灰心断念?在讲述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让名人自己来谈体会,而且尽可能详尽,为此我引用了他们的信件、日记或自传里的一些文字。因为他们自己的表述最能说明他们期待什么,他们担忧什么或者他们为什么而高兴。 亲爱的读者,不管你是男是女,不管你年岁几何,都将在这些表达和描述里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和境况。因为从根本上说几乎一切都已经被其他人经历过、遭受过、期待过、畏惧过,包括衰老这惟一能够延长生命的现象。同时,以整个生命长河为背景来观察某个特定的年龄段,人们会不断地认识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只有在这种时候人们才会明白--这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安慰--即使伟人、名人和成功人士也会一次次陷入茫然无助,甚至绝望的境地。然而,读者看见,生活又继续前行了,并且往往就在这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幸福迎面走来。 格哈德·普劳泽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名人六十耳顺/人生借鉴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格哈德·普劳泽 |
译者 | 徐央央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4369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2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11 |
丛书名 | |
印张 | 6.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86 |
宽 | 111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京图字01-2002-3320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