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发展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21世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
内容
编辑推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必将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本书就在于为读者描绘出和谐社会的总体蓝图,并且努力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序言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从春秋时代,到辛亥革命;从古希腊,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都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然而,只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共产主义。进入2l世纪,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旨在会推进中国乃至全人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当前主要是满足我国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带领人民群众采取革命手段,结束了中国战火不断、四分五裂的动荡时代,建立了新中国。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中国人民勾画出“小康社会”新图景,把实现小康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遵循更能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规律,为我们顺利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期间,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基本上达到了总体实现小康的社会水平,并于2l世纪初开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伟大的成就使中国人民精神振奋,但伟大的成就没有让全国各族人民安于现状、止步不前;新的世纪有新的梦想,新的世纪有新的奋斗目标。我们明白,总体小康只是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中国依然在现代化的征程上跋涉。在前进的历程中,我们仍然要面对各种挑战、问题、矛盾,巩固和提高目前我们所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为了迎接新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总结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特征,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它意味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繁荣;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人的各种素质全面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中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经济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就是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继续推进和深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的经济结构将更趋合理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中国经济总量平衡,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东部经济继续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阶层更趋合理,人们的利益表达渠道更加畅通,经济生活更加健康和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改善,政治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的是政治民主化,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趋势,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点。我们的先辈为我们创造了繁荣的政治文化,为建设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淀了很好的历史根基。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由于法治文化的缺失,为我们今天践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另一方面要虚心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政治文化的积极因素,从而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文明。同时,政府体制改革将趋于深化,我们惟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打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服务型、有限责任型政府模式,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这也是切实提高我党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更趋于协调,社会更加稳定和谐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各族人民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解决好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困问题、失业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老年人问题、留守家庭问题、弱势群体问题,必将引发影响经济发展的社会矛盾的产生,使潜在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转化为冲突和矛盾,从而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稳定。当前以社区为单元的“微型社会”越来越显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单位和个人充分发挥创造活力,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由理想变为现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中国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精神文明建设进展显著。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不容忽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使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飞猛进。科技进步将成为社会进步的持久推动力,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先进的文化成果滋养着整个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通过文化建设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走向和谐,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们的环境观念将大大改变,中国的生态环境将得到全面改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将大大提高,既有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山清水秀不再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中国将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必将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本书写作的目的就在于为读者描绘出和谐社会的总体蓝图,并且努力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经过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能够建成,中国一定能够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

2005年4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发展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21世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俊杰//张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878237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7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16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