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资源配置理论、公共经济学、商品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从天赋要素、技术、偏好及制度四个方面分别对畜牧业科技转化活动进行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探究畜牧业科技资源如何在政府与非政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配置,如何实现畜牧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以及不同经济、社会属性的科技成果如何实现供需均衡,如何优化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运行机制,如何重构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组织模式等困扰畜牧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难题。
图书 | 中国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经济学分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资源配置理论、公共经济学、商品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从天赋要素、技术、偏好及制度四个方面分别对畜牧业科技转化活动进行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探究畜牧业科技资源如何在政府与非政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配置,如何实现畜牧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以及不同经济、社会属性的科技成果如何实现供需均衡,如何优化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运行机制,如何重构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组织模式等困扰畜牧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难题。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从经济学角度系统研究我国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学术专著。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畜牧产业连续20多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产出逐年递增,2002年国内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14.98%上升到30.87%,畜产品国际市场地位亦大幅上升。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农牧民收入、增加畜产品供给、调整和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食品工业、皮革业、毛纺业、制药业和饲料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快速发展过程中,外延式扩张带来的品质差、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日益突出。低质量的发展问题症结在于科技,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对于产量增长的贡献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鸡、猪等主要畜产品部分个体性能指标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走内涵式扩展的道路,才能促进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发展质量,应对“入世”的挑战。理论界对于畜牧业生产、消费、贸易、区域布局、经营组织及畜牧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广泛、深入。在科技对于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如何实现畜牧业科技长入经济的研究上,部分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针对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测算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并初步总结出我国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几种转化模式和转化机制。但尚未出现将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门、系统、全面的研究。 本研究未局限于科技管理的视角,而尝试运用资源配置理论、公共经济学、商品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试图从天赋要素、技术、偏好及制度四个方面分别对畜牧业科技转化活动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探究畜牧业科技资源如何在政府与非政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配置,如何实现畜牧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以及不同经济、社会属性的科技成果如何实现供需均衡,如何优化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与运行机制,如何重构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组织模式等困扰畜牧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难题。 本书共分九章。 第一章,阐述了本研究的主要背景、理论及现实意义,确定了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简要描述了本研究应用的主要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并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动态进行了初步总结、归纳。 第二章,根据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科技成果、畜牧业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等基本概念、内涵,并简要论述本研究赖以进行的基础理论。 第三章,回顾与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畜牧业科研及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历程,考察和揭示了当前畜牧业科研资源及技术推广资源配置状况,实际调查和分析了畜牧业技术推广终端组织——畜牧兽医站的改革与发展状况。 第四章,专门针对畜牧业科技成果的商品性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对畜牧业科技成果进行符合研究需要的分类,提出科技成果商品化所需具备的条件,以及充分论述了畜牧业技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路径和原理。 第五章,探讨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及混合产品三类不同性质的畜牧业科技成果供给、需求特性,剖析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均衡实现的内在机理,构建不同类型畜牧业科技成果供需均衡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六章,通过对不同类型畜牧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供需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不同经营方式的畜牧业科技成果需求者在技术采用中显现出的若干特征、技术需求方向及技术采用心理等方面的倾向;总结、归纳出规模化生产企业、技术型企业两类畜牧业科技成果供给方在技术开发方向、选题、开发方式等方面显现出的若干特征。 第七章,依据体系与运行机制的不同,归纳、总结出国际上三类典型的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并详细论述各种体制的代表性国家的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有关运行方面的制度性安排及政府发挥的作用。 第八章,依据微观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不同,总结、归纳出国内几种主要的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模式,并对各类组织模式的系统构成、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对每类模式的适应性、优劣进行了评析。 第九章,基于从天赋要素、技术、偏好及制度四个方面对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进行分析的结论,提出如何依靠体制创新、投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加速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经济学分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中朝//李强//郑炎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90987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326.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71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