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丽江斋女
内容
编辑推荐

云南丽江,除了美景,还有奇特的风俗,“斋姑娘”便是其中的一个。“斋姑娘”是丽江斋女最通俗的称呼。终生不结婚的斋女,她们是完完全全的正常人。在过去,丽江一些农家留“斋姑娘”是一种时尚,一种儒雅贤达人家的象征,如今,作为一种原始文化在丽江的延续,这种对爱情与婚姻的独特表现与演绎方式,理所当然的成了丽江人文风俗史上无法回避的景点,我们不能不了解的一个景点。

目录

第一章 斋女词典及其他/l

斋女/2

三川:“斋姑娘”的故乡/8

“斋姑娘”话语/12

忌嘴/14

“唱调子”和“数着哭”/l6

“斋姑娘”的历史/l9

“斋姑娘”与“自梳女”/23

“收头”/26

长斋/30

贞洁牌坊/33

“嬲小伙”与“斋男”/36

第二章 斋女传奇/39

“炮楼”和一个“斋姑娘”/4l

“斋姑娘”和狼/45

小凉山上的“斋姑娘”/49

“花斋女”的生活/52

“斋姑娘”火烧“麻疯房”/57

遭遇性骚扰的“斋姑娘”/6l

高土司的女儿/63

有个疯斋女/66

一个修贞女与一座寺庙/69

第三章 斋女的村庄/73

我们的村庄/74

故乡第一女/77

郭母娘娘与“郭家桥”/81

郭母娘娘的贞洁牌坊/85

郭母娘娘的后代(一)/88

郭母娘娘的后代(二)/91

我眼里的张玉贞/94

张玉贞与菜地/96

张玉贞和厨师/99

张玉贞和地主婆/102

张玉贞与丈夫/l04

张玉贞与儿子/l07

张玉贞与女儿/l09

第四章斋女与三川的风物/113

婚俗中的“斋姑娘”/114

“护脚毛”及其他/116

“斋姑娘”回避“打喜”/118

斋女与三川的“调子”/l2l

“斋姑娘”和油茶/l25

“斋姑娘”和“三川火腿”/l28

“斋姑娘”和“糖水子”l31

上梁/l33 

“斋姑娘”面前的坛罐/l35

“斋姑娘”和“米澜皮”/138

“斋姑娘”与糕糖/14l

第五章 世纪斋女/143

麦场村的陈福贞/l44

题外话之一:陈福贞与弟弟/147

题外话之二:陈福贞与她的弟媳/148

题外话之三:陈福贞手里的一张“斋姑娘红榜”/149

题外话之四:陈福贞现在的生活/150

题外话之五:陈福贞魂归丽江/15l

题外话之六:我的不安/153

题外话之七:麦场村的老房子/154

八十六岁的“裁缝”/l55

题外话:穿衣服的缝纫机/158

题外话:木炭熨斗/159

尴尬的话题:他们到底要做什么?/160

黑暗中的李金贞/l6l

李金贞和母亲/164

李金贞与弟弟/165

去“太白村”的早晨/167

两代人的心声/169

两个斋女一个家/l7O

喜事/172

寻氏两姐妹的年轻时候/174

茶山孤独的守望者/175

这天的采访路上/177

李竹贞:割肱疗母,不得不说的故事/178

首先需要寻找的人是李德明/178

割肱疗母表现一种愿望,斋姑娘李竹贞未能医好母亲/l80

李竹贞的母亲去世时,把女儿托付给了自己的堂弟/182

现实中的李竹贞/l83

试读章节

“斋姑娘”是丽江斋女最通俗的称呼。终身不结婚的斋女,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她们是完完全全的正常人。过去,丽江一些农家留“斋姑娘”是一种时尚,一种儒雅贤达人家的象征。

“斋姑娘”是我在丽江生活过的那些乡村里终身不结婚的女子,类似修女,但意义不尽相同。多年来,我和她们朝夕相处,一直和这些斋姑娘打交道,随着流逝的时间。因此,自我懂事起,也不断地被“斋姑娘”这个词所困扰。我已经感觉到斋姑娘这个词的外面,有一张网,有一道无形的门槛。所以,我一直在这张网和门槛的外面,一直对“斋姑娘”这个词耿耿于怀。同时,我也觉得“斋姑娘”这个词的意义,不只是在文字的表面,它是通过成千的女子用生命和灵魂写就的。

值得说到的是,过去的六百多年里,“斋姑娘”这个词一直在丽江频繁使用。时至今日,斋姑娘仍然在丽江的一些乡村里生活劳作,快乐和痛苦依然不知疲倦地把她们环绕。她们作为一个特殊的女子群落,依然用最后的生命诠释“斋姑娘”这个词语。

从字面上看,斋姑娘,只是在姑娘前面加了个“斋”字,但就这一个字,姑娘就变昧了,和一般的“姑娘”不一样了。意思是当上了斋姑娘,这个姑娘就不能结婚,终身留在家里。她们年轻的时候和父母生活在一块,年纪大了,和哥哥、嫂嫂或者是弟弟、弟媳一起过日子。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从家庭的本质上说,她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姑娘可以有丈夫,有孩子,斋姑娘却没有这个权利。

在我的家乡,斋姑娘不只是一个或几个人,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旧社会,丽江一些村庄的农家留斋姑娘,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例如丽江永胜县的三川坝,在整个坝子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留斋姑娘的历史,只是有的村子斋姑娘多,有的村子又少一些。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经济条件好一些的村子,斋姑娘就留得多,经济条件差一些的,斋姑娘就相对少一些。这些斋姑娘留在家里,除了干家务活外,还要到地里干活,与村子里的人接触,过着和常人一样的日子。只是到了村子里举行一些佛事活动,她们才偶尔集中到一块,做自己的佛事。平时里,她们总是神秘地出入于乡村和田野,在不知不觉中演绎着一种世俗文化。

终身不结婚的斋姑娘,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她们是完完全全的正常人。相对而言,农家留在家里“吃斋”的女子,是要身体好的,人品好的,家务活做得好的。旧社会,留在家里吃斋的姑娘是很有脸面的,让同龄女子羡慕。吃斋的女子,也是一家人的门面,不能有半点差错和闪失,当家人对留谁在家里吃斋,当然经过认真考虑和选拔。因为留斋姑娘是一种时尚,一种儒雅贤达人家的象征。

与尼姑和修女比较,斋姑娘比在寺庙里面当尼姑和修女要艰难得多。环境给这些斋姑娘增加了各式各样的压力,使她们随时都有可能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

初一看,丽江乡村里的姑娘吃斋,有点像庙宇里的尼姑和修女。但斋姑娘和尼姑、修女相比起来,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尼姑首先要“出家”,到寺庙、道庵里去修行,她们有特定的场所和法门法规。所以,尼姑和修女是在一定的场合学习佛法,她们总是有一个特别的环境,最关键的是,她们一般不为异性所骚扰。丽江的这些斋姑娘就不同,却是终身生活在自己家里,还要下地干活,在家里做家务,还要和常人打交道,她们和农家女子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区别。斋姑娘不像尼姑和修女那样与世隔绝。与尼姑和修女比起来,斋姑娘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普通人生活的环境里“吃斋”,而且又要过像尼姑和修女那样的生活。从这一点上看,斋姑娘比在寺庙里面当尼姑和修女要艰难得多。环境给这些斋姑娘增加了各式各样的压力,使她们随时都有可能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丽江人对斋姑娘也十分敬重,丽江这个叫“三川”的好些村子,过去还给许多斋姑娘立了“贞洁牌坊”,让她们永垂青史。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在汉语辞典里找到说明斋姑娘的那个“斋”字的意义。在汉语词典里,我所查到关于斋字的解释是这样的:斋戒;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所吃的素食;舍饭给僧人叫斋僧等等。这些对“斋”字的解释,只是说到了斋姑娘的部分,它们真的无法把斋姑娘的命运所涵盖。斋姑娘虽然生活在边疆农户人家里,但她们从小受到一种观念,一种信仰的影响,一开始就自觉地把“性”抛弃了,随后,“性”又自然地把她们遗弃。属于她们的是不同于一般姑娘的命运,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

新中国成立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黑头发的斋姑娘,头发也该白了。这些由历史遗留下来的斋姑娘,理所当然的成了丽江人文风俗史上无法回避的景点。P2-4

序言

经过了也不知是多少年,世界上已经有更多的人认识丽江,了解丽江。我知道,说到丽江,大家知道得最多的是古城里的小桥流水,玉龙雪山上的皑皑白雪,奔腾不息咆哮不停的虎跳峡……再就是丽江少数民族的风情;泸沽湖摩梭人的阿夏婚姻,即男不娶,女不嫁,依靠夜晚“走婚”来到达情和爱的彼岸;纳西族年轻男女的殉情显得高深莫测,一对或者是一群年轻人为了情和爱,以死来达到爱的目的……

当然还有文化,纳西古乐,白沙细乐,无与伦比的壁画和东巴象形文字……

需要用更多的省略号。用这种符号来表达我对丽江的情绪,表达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因为,除了人们已经看到了的和知道了的以外,丽江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风情。我从小置身于这块神奇壮丽的土地,我对这块土地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一往情深。并且,多年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还知道更多的风土和人情。比如我这本书里要用大量历史和现在说明的“丽江斋女”,即“斋姑娘”。

丽江斋女是丽江的一种还没有被人太多关注的独身女子群体,她们终身不嫁,远离红尘。不过,要不了多少时间,她们就会长久地植根于大地,变为泥土。所以,我要用一生的情感来记录关于丽江斋女的故事,她们生命的情结。我从小就和这些斋女生活在一起,一些斋姑娘,我和她们是一个村庄的。她们一辈子不结婚,她们一辈子生活在乡村里。在她们一生的时光里,关注的从来不是自己,她们心甘情愿为他人活着,她们活着的目的是为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家庭,一种宗教,一种信仰。她们漠视自己的“性”,淡化个体的生命繁衍……这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态度,让人仰视。或者说她们还有其他更为隐秘的目的,我在书中还会具体地描述到。

我在书中的描述也是最为直接的,你在第一章里首先就会接触到斋女词典。词典的第一句话就说到:终身不结婚的斋女,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她们是完完全全的正常人。过去,丽江一些农家留“斋姑娘”是一种时尚,一种儒雅贤达的象征。这种斋女,你可能还没有听说过。更为奇特的是,这种斋女不是一两个,在我的家乡,斋姑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完全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一种原始文化在丽江的延续,奇特地保存,完美地结合,构成了斋姑娘文化最为精髓的内涵。

所以,这不是一部虚构的书,真实的故事会不断地闪烁光芒。这种光芒是生命的闪光,热情与冷静有机的结合,折射出深刻的命运旅程。在斋姑娘的故事丛林中,我们会看到一个疯斋女是如何上街卖菜和开食馆,她唱着歌谣卖出的汤圆,是几百年后都会提到的话题。当然,更多的是斋姑娘的不幸,最大的不幸,莫过于一辈子不结婚的女子遭遇性骚扰。在此种情况下,她们又是怎么与污浊的尘世抗争,表现出这些脱俗的女子如何用一种超凡的勇气洁身自爱!斋姑娘和狼,也是不得不说的故事。真的,我曾经了解到,一个斋女独自一个人与一匹狼厮打,最后只剩下一缕头发和两颗牙齿……

所有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的事了。也有许多的斋姑娘还活在这个世纪里。通过对这些老人的采访,我真挚地称她们为世纪斋女。活过两个世纪的斋姑娘,理应是一种文化的见证。

当然,在采访世纪斋女的过程中,我也看到和听说到不幸的斋姑娘。她们老了,家庭状况不好,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在一个村子里,我曾经听说,就在前不久的一个晚上,一个八十多岁的斋姑娘跳井死了,虽然具体的原因不知道,但这消息让人感到不安和难过。还有几个斋姑娘,七十多岁了还上山砍柴,还下地劳动,还上街去卖纸火,生活还要自食其力。如此等等,让我觉得斋姑娘的话题越来越沉重……

依然只能是用省略号来结束话题。到了丽江,你真的应该了解一下丽江的“斋姑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丽江斋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木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50760
开本 32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3-12-01
首版时间 2003-12-01
印刷时间 200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22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03
142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