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历时七年,精心创作的一部全面反映安徽老省城风貌的文史专著。书稿以通俗朴素的文字,从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教育、文化、出版,以及宗教发展、戏剧演变、城市建设等角度,对安徽老省城安庆,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全书图文并茂,书中所附300余幅老照片大多是首次发表,极具史料价值。
图书 | 皖省首府老安庆/皖江文化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作者历时七年,精心创作的一部全面反映安徽老省城风貌的文史专著。书稿以通俗朴素的文字,从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教育、文化、出版,以及宗教发展、戏剧演变、城市建设等角度,对安徽老省城安庆,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全书图文并茂,书中所附300余幅老照片大多是首次发表,极具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皖省首府——一老安庆》以通俗朴素的文字,从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教育、文化、出版,以及宗教发展、戏剧演变、城市建设等角度,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全书通过旧时街巷的局部,构成全景式大整体,并加入作者现代意识的思考,展示了自1217年建城始,至上世纪末(侧重清咸丰至建国前)安庆特定的老省城文化。该书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具有一定历史高度。 目录 序 序一 序二 老景觅踪 八百年风雨城与门/2 大观亭:上下风帆落日旌旗/12 桥——消失了的老城水文化/17 走遍老城寻古井/23 振风塔:身经百劫心犹健/29 谯楼:何时“无惭白日青天”?/37 水绿老街秀槌轻旧巷深/41 十里江岸百年风情/48 教会建筑·教会医院·教会学校/55 腥风黑雨的“咸丰三年”/64 长街记趣 人民路:横贯老城横贯世纪/72 吴越街与孝肃路/80 国货街:皖省一腔热血/87 八卦门外的商业街/92 “牌楼”目睹旧日繁华/100 老城有个“西门外”/107 龙山路:南北走穿老城/115 北门吊桥内外/119 四方之城/126 走不出的枞阳门/133 旧枝翻看 怀集路:老城由此外延/142 百年报刊兴衰事/147 电影在老城的发展/157 一条名为“造币厂”的小巷/161 高城之内朗朗清声/168 从民信局到现代邮电通讯/180 悠悠烛火与十里灯城/186 老街旧巷漫漫书路/191 从会馆云集到公所初现/198 清清明月悬天隐隐锣鼓撩人/205 古城寻梦 “熏风”夜月“胭脂”残红/216 老城餐饮兴衰百年/224 几款安庆生产的老牌香烟/236 蓄水池与火正街/240 寻觅九头十三坡/244 老城厢·老街巷·老岁月/256 细说五“第”/265 老街旧巷说趣/274 历史一阵风街巷十重名/285 1915,老“城厢图”的注释/291 附录 《安庆府志》(康熙)怀宁县图/296 《怀宁道光志》城郭街衢图/298 《怀宁县志》(1915)安庆城厢图/300 抗战前安徽省城街巷简图/302 解放初期安庆市区图/304 “文化大革命”时期安庆街道示意图/306 老城改造前安庆城区图/308 试读章节 “倚槛苍茫千古事过江多少六朝山”,清道光初年,江苏吴县陶沄就任怀宁知县,忙中偷闲,悄悄一人自八卦门出城,登上城西名景大观亭,南眺长江,思绪万千,由内心发出如此感叹。这之后180余年,负山面江的“皖省第一名胜之区”大观亭,历经沧桑世事,兵荒马乱,毁毁修修,修修毁毁,最终还是破败成一片荒芜,成为老城不忍提及的一处伤痛。 名家笔下的大观亭 到过安庆老城的名家,大多对大观亭的景色都恋恋不忘。至少清中期到民国,有三位名家,在自己游记、日记或小说中,对大观亭有过充满感情的描述。 沈复,字三白,是苏州一位习幕经商的风流才子,偶写几句诗文,意兴所到,濡毫抻纸,全无拘束。他的文笔,初看平淡无奇,细读心荡魂移。清嘉庆十年(1805)年,已不惑之年的沈复初来安庆,“是年九月,余从石琢堂殿撰赴四川重庆府之任,溯长江而上,舟抵皖城”。在当地三两好友相陪下,沈复慕名出西城,沿西外大街,登上老城“八景”之一的大观亭。“皖山之麓,有元季忠臣余公之墓。墓侧有堂三楹,名日大观亭,面临南湖。背倚潜山,亭在山脊,眺远颇畅。亭有深廊。北窗洞开。时值霜叶初红,灿如桃李。同游者蒋寿朋、蔡子琴。”后来他在《浮生六记》之“浪游记快”中,简略却生动地作了如此记载。虽短短不足百字,但对大观亭的深刻感受,尽在其中。《浮生六记》是沈复传世名篇,俞平伯曾高度评价它“像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的痕迹。”正因为《浮生六记》,大观亭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皖江胜景。 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的国学大师胡适,1928年8月,应安徽教育界邀请,冒着炎炎夏日来安庆讲学。安庆是胡适家乡的老省城,也是私交深厚的老友陈独秀的故乡,夹杂着这两种感情,一踏上安庆土地,胡适就感到特别亲切。在安庆期间,胡适先后在省立第一中学、安徽教育研究会等处,向安徽教育界作了《实验主义》、《学生运动》、《女子问题》、《国语运动与国语教育》等专题演讲。讲学之余,在主人的安排下,胡适先后浏览了老城名胜菱湖、迎江寺和大观亭。其中城西大观亭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当晚他在日记中这样记述道:“大观亭即余阙葬处,旁有余阙祠。亭不高,风景还好。亭东有望华楼,乃是徐锡麟死后冯煦造的。‘望华’取杜诗‘每依北斗望京华’句意。我们即在楼上喝茶闲谈。大观亭后,约百步外,为吴樾烈士之墓,树木阴森,已成胜景了。”五天之后,胡适乘船离开安庆,茫茫夜色中,大轮缓缓驶离码头,胡适立在船舷之上,面对渐渐远去的安庆老城,感慨万千,欣笔写下了七首小诗,其中“民国烈士墓,正对忠宣祠,此亦一‘大观’,不须论是非”和“东有迎江寺,西有大观亭,吾曹不努力,负此江山灵”两首,借大观亭景色,抒发了他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 作家郁达夫是1921年秋应邀来安徽法政专门学校(现安庆师范学院址)任教的,在这期间,他以安庆老城为背景,写了三篇小说。其中最出名的《迷羊》,故事就是从大观亭开始的。“原来这大观亭,也是A城的一处名所,底下有明朝一位忠臣的坟墓,上面有几处高敞的亭台。朝南看去,越过飞逸的长江,便可看见江南的烟树。北面窗外,就是那个三角形的长湖,湖的四岸,都是杂树低冈。那一天天色很清,湖水也映得格外的沉静,格外的蓝碧。我走上大观亭楼上的时候,正厅及槛旁的客座已经坐满了,不得已就走人间壁的厢厅里,靠窗坐下。在躺椅上躺了一忽,半天的疲乏,竞使我陷入了很舒服的假寐之境。”之后不久,主人公“从躺椅上站起,很急速地擦了一擦眼睛,走到隔一重门的正厅里的时候,我看到厅前门外回廊的槛上,凭立着几个服色奇异的年轻的幼妇”。紧接着,他又“走下扶梯,转了一个弯走到楼前向下降的石级”,“毕竟是日暮的时候,在大观亭的小山上一路下来,也不曾遇见别的行人。可是一到山前的路上,便是一条西门外的大街,街上行人很多,两旁尽是小店”。虚构人物,虚构故事,但大背景大环境尽可能真实,这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也正恰恰如此,我们才能随作家的文字,真实生动地走进80年前的大观亭景区。 大观亭是老城历史记载最早的名胜古迹(明嘉靖四年),竣工之初,安庆知府陆钶率众官员登高望远,见大江东来,浩浩荡荡,江南烟树,淡如墨画,顿时心胸开阔,对人生之道、为官之道都有了新的领悟。因此欣然提笔,命此亭为大观亭。之后400余年间,“挈伴上高亭,凭栏大江畔”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仅清宣统三年(1911)年印行的《大观亭志》上,就收有历代包括刘大櫆、姚鼐等诗词作者的诗作197首、词作11首、联作40副。但相比之下,只有沈复、胡适、郁达夫等对大观亭绵绵密密且朴素自然的描述,更能为现代安庆人所接受。P12-13 序言 作为安徽老省会,安庆有保存较好、独具特色的古城格局,主要体现在“一线四片六点”上:“一线”即胡玉美、柏兆记、麦陇香等老字号店面历史文化一条街;“四片”即迎江寺、振风塔,大南门、清真寺,龙门口、司下坡,世太史第、天主教堂;“六点”即谯楼、江西会馆、太平天国英王府、陈独秀故居、安庆博物馆和戏剧艺术中心。张健初先生通过对老街旧巷的发掘梳理,写出《皖省首府——老安庆》一书。该书从新颖独特的视角,以“文”说“史”,再现了安庆老城特定的省城文化。老街旧巷是一座城市的经络。通过该书,可以窥见近现代以来,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可以领略一个时代宗教、戏剧、市政如何随时光一起演变。张健初先生是作家协会秘书长。他的探访采风是细致的,考证研判是严谨的,其叙述朴素而精彩,许多看似漫不经心,游离于“正史”之外的闲笔,却包含了许多辛苦,来之不易。正是他的辛勤劳动,才将往日安庆老城逝去的场景和细节,细致地再现到读者面前。 安庆市人杰地灵,文风鼎盛,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皖省首府——老安庆》所附300多幅老照片,不仅给读者带来视觉冲击力,也增加了这本书的价值。这些图片非常珍贵,其中大多数还是首次亮相。有这些老照片穿插,静态的戏园会馆、牌坊庙宇、亭台楼阁鲜活了,动态的商贸流通、官场形态、人情世故生动了,组合成一座全景的仿佛可以触摸的老城,展示了安庆名人文化、戏剧文化和佛教文化等皖江文化的风采。 考察作为皖省首府的老安庆,不能不考察当时的省府高校,不能不考察从敬敷书院到省立安大、国立安大,再到安庆师范学院的安庆高教发展史。1897年,安徽省学“敬敷书院”迁院至安庆师范学院现址,“桐城派”领袖、经学大师姚鼐曾两任山长即校长。后改为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著名思想家严复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1928年,创办省立安徽大学。郁达夫、陈望道等一批名师大家曾在这里执教,为近现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 清康熙六年(1667)江南分省,取“安庆”、“徽州”首字定名安徽。2005年5月17日,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在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主旨演讲中对“安徽”重新定义:“‘安徽’二字,安者,宁也,定也;徽者,美也,善也,都寄寓了吉祥美好的祝福。”对“安徽”的新诠释孕含着新的发展要求和期望。当代安庆有600多万人口,1.5万平方公里面积,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旅游城市和中心城市,是长三角的制造基地和皖西南工贸物流中心。2000年安庆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5年国务院正式下文批准安庆市为中国第103座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奋力崛起”的战略部署,安庆市要实现追赶式前进、跨越式发展。安庆师范学院在新的世纪也要弘扬百年办学的光荣传统,加快新校区建设,搞好教学评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使百年学府在新世纪创造新辉煌。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皖江文化,是安庆师范学院的庄严使命。张健初先生是安庆师范学院皖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4年曾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江风安庆》中作特邀嘉宾。这次出版的《皖省首府——老安庆》作为安庆师范学院皖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对我院的皖江文化研究是个贡献。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志,热心于皖江文化研究的工作,将区域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新努力。 安庆师范学院院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皖省首府老安庆/皖江文化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健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0717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00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5.4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46 |
宽 | 188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