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致一位愤青的信/诲人不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一个谆谆教导者的身份为各位年轻读者写了十八封信。信的内容主要是为年轻人提供以帮助他们避免幻灭的任何建议和任何劝告。全书内涵深刻,语言通俗,值得年轻人一读。

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封信:关于一个“愤青”的生活

第二封信:关于里尔克

第三封信:从赫胥黎谈开去

第四封信:如何面对社会的阴暗面

第五封信:谈谈青年人的献身目的

第六封信:还是关于“献身”的话题

第七封信:许多问题其实很简单

第八封信:怎样对付墨守成规

第九封信:对于宗教信仰的看法

第十封信:继续宗教信仰的讨论

第十一封信:关于“精英人物”的议论

第十二封信:关于大众文化

第十三封信:如何理性地阅读

第十四封信:从《第二十二条军规》谈起

第十五封信:关于归属的一致性问题

第十六封信:谈谈“幽默”这个话题

第十七封信:不要害怕孤独

第十八封信:关于我的经历

试读章节

你问的问题——该读什么书,该研究谁——是我常常被问起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容易回答的。但其实也不容易。之所以不容易回答是有一系列原因的。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原因是,你不应该从官方找论点。你一定已经注意到了,我用了许多选段和语录,这不仅仅是为了炫耀我博览群书,同时也是为了使我的文章读起来轻松些,从而利用那些比我自己更能表白我的思想的语录。所以说,我对我劝你提防的弱点并没有免疫力。我确实有一些我诉诸的灵感源,但这些灵感源对我来说,何以具有它们所具有的意义并不总是很清楚的。

然后还有情绪的问题。反对和批评的头脑并不总是战斗和原则的头脑;它必须处理相当多的沮丧,有些日子,甚至有些年,戴基尼斯的吸引力远远超过王尔德的吸引力。从东欧持异议的伟大传统中我可以想出两个大作家的名字:契斯洛·米洛兹和米兰·昆德拉。他们都从挖掘对悲观主义的使用方面得到了很多好处。在《被囚的头脑》中,P76米洛兹描写了波罗的海各国,其中包括他祖先生活的也是他热爱的立陶宛。他把这些国家描写得好像已经被斯大林主义彻底清除了,就像美国的印第安人被欧洲人接踵而至地征服一样。在许多文章中,特别是对他的小说《笑忘书》的介绍中,昆德拉也用了同样的语调描述了一些国家苏联化的情况,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一些中欧的国家。他把这种可怕的现状说成是永久的、不可挽回的。事实上,我和他们二者持不同意见——和米洛兹是当面对阵,和昆德拉则是以文字面对。终有一日,每个人都可以亲眼看见这些文化的生存与复兴。但我希望我并没有误解存在于他们著作中的那种斯多葛哲学本质;有时候,这项事业好像是无望的,但他们却不肯放弃。面对这种极度困难的局面,有一种方法就是尽可能做到无情,把所有的希望都当成幻觉对待。对于那些面临着长期退却和一系列失败的人来说,悲观主义可以说是一种盟友。(别的不说,就像有些美国印第安人也发现的那样,呈现最阴暗、最赤裸裸的画面往往具有调动情感和智慧这种荒谬的效果。)P77

序言

亲爱的X:

现在已经到了该让这条小小的纸船下水的时候了,我想还是给你再写封信把这件事给了结了,同时也作为本书的开头吧。这本书在编辑和印刷商手里的时候,我一直在忙于其他几本书的开头部分,这你是知道的。有一次,不经意间你问我的一个问题飘进了我的脑海:当你看见自己的形象或者作品受到大众传媒的毁谤、歪曲时,该作出怎样的反应呢?

简单的回答是,我已经习惯了,但我并非无动于衷。我自己也攻击别人、批评别人;我无权期待别人用宽厚仁慈相报。我也不相信有些作家自称不在乎他人评论之类的话。然而,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读到那些根据以前的评论剪辑而来的评论时,我确实感到很疲惫。这类评论的开头通常有一段引用的话,以惯用语句写道:“希钦斯,他以前的批评对象甚至包括比尔·克林顿、特丽莎院长和黛安娜王妃,现在转向了……”

当然,如你所料,这种话是很令人气馁的。首先,看到我所从事的“职业”被降级为一种反复使用的东西这让我感到厌倦。甚至从来没有人能独创性地说一句“曾经批评过特丽莎院长热情支持海地杜瓦利埃政权的希钦斯”。就是以这种不易被人察觉的方式,不同的意见就被挤向了边缘而遭到忽略,或者被人以一种屈尊俯就的态度对待而遭到扼杀。然而,倒也不是自怜自叹促使我写了这本书。让我告诉你2001年五月到六月这一个月期间我所遭遇的事情吧。

应梵蒂冈宫的直接请求,我被邀请在即将举行的特丽莎院长正式封为圣者的听证会上为反对方作证。这机会可够吓人的,我得在真正意义上扮演为魔鬼辩护的角色,可以说,教会所表现的谨慎和顾虑比我的那些自由评论者们要多得多。我们在一间密室里工作,里面有一本《圣经》、一个录音机、一位高级神职人员、一位执事和一位神父。我们进行了严肃的宣誓作证,他们鼓励我把我所有的调查结果和意见都拿出来。我以后再另找时间把这一切告诉你吧。我这里想强调的只是,作会谈记录已不是现在基督教正统派的独家做法了。

英国电视对黛安娜王妃进行了穷尽性的纪实节目广播,这样(终于),给了我们中间那些没有对她顶礼膜拜的人应有的发言机会和发言时间。媒体对我进行了相当详细的采访,而我也没有收到不久前那些威胁到职业的歇斯底里的邮件。谁能使那份苏法莱蛋奶酥涨两次呢?

斯洛波丹·米洛舍维奇被带到海牙去面对国际仲裁法庭了。他被有效地从塞尔维亚“买”了回来,交换条件是财政援助的承诺,对此我谈不上充满喜悦。但是从米洛舍维奇在代顿答应与国际仲裁法庭合作至今已经好几年了,而且这种合作已经足够了。我想到了我关于斯里布里尼卡、萨拉热窝和科索沃的那些观点,想到了我那些主张不干涉塞尔维亚的不成熟的理由,还想到了我在波斯尼亚那些处境绝望的日子。想到这些我会为自己所尽的微薄之力而暗暗得意,同时也为我自己做得太少而感到羞愧。

有比尔·克林顿批示的总统首字母签名是在他的同父异母兄弟罗杰写的便条中发现的。这个罗杰曾经试图为一位贩毒者弄一份赦免状,还曾试图解释他怎么会搞到一本有砖头那么厚的旅行者支票。当然还是那些老一套的模糊说法,什么“没有被证实的报酬”。但是我注意到,在里奇赦免状事件结束后的几个月后,我才有机会交上火,卷入关于克林顿是否是一个拙劣骗子的争斗。说真的,我记得以前并没有要等这么久……

亨利·基辛格在电视上受到挑战。我指控他犯有战争罪,对全人类犯了罪。他的反应是疯狂地、拼命地想改变话题,还谴责我否认纳粹大屠杀。(他也遵循惯例,提到了特丽莎院长,不知为什么还提到了杰姬·肯尼迪。)这就让我得以对他提出起诉,既因为他破坏了我的名声,同时也为了能通过发现过程去证明他是一个很老练的、惯于撒谎的人。考虑到我以前所写的关于他的那些话,我起诉他和他起诉我之间的不相称,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可以证明我说的话是真的,而他不能,这还是不一样的。(阿德莱·斯蒂文森曾经对理查德·尼克松说过:“假如你停止说关于我的假话,我就会停止说关于你的真话。”我喜欢这句音调和谐的话,但是我无权跟一个毁掉了柬埔寨、塞浦路斯、智利和东帝汶的人做这样的交易。)

所以这个月的日子真的是很惊人、很奇妙,也许是我生命中最好的一段时光了。(与此同时,我完成了为庆祝乔治·奥威尔诞辰100周年所作的研究。写奥威尔可比写上面那些人文明多了。)我跟你说这些不只是为了炫耀,虽然也有炫耀的成分。这个月可以弥补其他许许多多个月——在那些日子里,名人文化、社会渣滓、欺诈的律师、假冒政治家和神职人员似乎可以为所欲为。当然,这些人还会回来的。他们总是在“回来”。他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但是他们的胜利并不是预先就决定了的。而且我们还要努力去证明我们的行动是正确的——这可比包含在好的评介或者“好的新闻报道”这一欺骗性幻觉中的任何东西都要甜美得多。

我希望我能在本书中对这些方面有所强化。再次感谢你,是你的激励才让我写下了这些文字。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

斯坦福,加利福尼亚

2001年美国独立纪念日

后记

西奥多·阿道诺在他令人难忘的小书《基本道德观》 中写道,只要能满足海丝办公室(当时的好莱坞电影审查处)强加的所有条件和限制,那就无疑能够制造出上好艺术的影片来,但前提是海丝办公室不存在。我一直认为这句格言式的慧言含有下面两层意思:首先,假如强求或者逼迫,美德和优点则会走向反面。第二,无论什么自我描述或定义都靠不住。(当一位国际工人兄弟会的工作人员被参议院问及他的兄弟会是否真的很有权时,他谨慎而优雅地回答道,有权和有贵妇人气质有点差不多:“假如你必须说你是这样的,那你也许就不是了。”)

在我们通信的始终,我一直没怎么能摆脱一种轻微的行骗感觉。假如你把我定义成是关于激进的权威,那也许是你的一种错觉;假如我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你的邀请,那我也许是在干蠢事,出洋相。早年我有一位激进新闻工作方面的老师,他是已经去世的詹姆士·卡美伦。他曾经坦承,每次坐到打字机前打字时他总会自忖:“就在今天,他们要发现我的真面目了。”(他是伟大的印度独立年代史编者,他逝世时是惟一的目睹了三次核爆炸的人。)当我患有恰恰与此相同的忧虑时,想到教皇、女皇和总统每天早晨醒来时都具有相似的揪心恐惧时,我就能得到一些慰藉。或者也许,假如他们没有这样的恐惧,他们就应该得到比我现在对他们的怀疑和不信任更多的怀疑和不信任——假如这是可能的话。

所以我没有什么结束语要说,也没有什么嘹亮的音符让我作搁笔之用。提防非理性的东西,不管它有多大的诱惑力。避免“超验”的东西。避免所有那些邀请你从属于他们或者邀请你歼灭自我的人。不要相信同情心;宁愿选择尊严,包括自己的尊严和他人的尊严。不要害怕被别人认为你傲慢或者自私。把所有的专家都想象成哺乳动物。永远不要对不公正和愚蠢坐视不理。寻找论点和辩论,哪怕仅仅是为论点和辩论而去找;严肃的人会提供很多时间沉默。对自己的动机和所有的借口提出质疑。不要指望别人会为你活着,也同样不要为别人活着。

最后我留给你几句乔治·孔拉德·的话吧。他是一位匈牙利激进分子,经历了一些昏暗时期而保留了自己的正直,尽管遭受迫害还是写出了《反政治》、《失败者》和许多其他碑文般优雅、精妙的散文和小说。(在他的国家和社会变革以后,有人去找他,让他当总统,他说“不,谢谢。”)这几句话是他1987年写的,当时黎明似乎还很遥远:

活着就该去体验生活而不是追求个人事业。要培养高雅情趣,把自己交给它妥善保管。活得自由会补偿你的一些失败假如你不喜欢别人的风格,那就培养你自己的风格。学几手再创造的招数,即使在会话中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工作的喜悦就会充满你的每一天。

但愿你能做到这样,也但愿你能为了将来的战斗把你的火药保持干燥,还要知道何时及如何认识到这些战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致一位愤青的信/诲人不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希钦斯
译者 苏晓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52338
开本 32开
页数 1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2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5-49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4
131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