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海外华人女性写作比较研究(精)/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海外华人女性写作可以使人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挖掘和扬弃人类生存和意义的复杂性,本书从具体写作分析入手,针对海外华人女性写作中的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如异质性、故土性、本土意识以及融合性等进行研究。重点放在勾勒以美国为中心的华人女性书写的发展脉胳上,具体分析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其内含的理论。

目录

緒 論

第一章:異域的彩虹--海外華人文學的總體觀照

第一節 研究物件的界定

第二節 海外華人文學概述

第三節 美國華人文學的發展軌迹

第四節 反抗的述說與性別的書寫

第二章:風雨中的美麗--文化身份與性屬意識

第一節 雙重身份與邊緣書寫

第二節 族裔形象與自我形象

第三節 生存條件與身份選擇

第四節 性屬意識與性別特徵

第三章:尋求心靈的家園一一書寫的魅力與文本的策略

第一節 浪子的悲歌一一聶華苓

第二節 海那邊的深情一一嚴歌苓

第三節 兩個世界之間--譚恩美

第四節 遷移的主體與雙重文化背景--譚恩美與湯亭亭

第四章:比較的視野--理論的建楛

第一節 社會性別與女性書寫

第二節 他者話語與文化敍事

第三節 差異的世界與比較文學領域的拓展

附錄一 湯亭亭採訪錄

附錄二 内在的精神--譚恩美採訪錄

附錄三 女作家嚴歌苓:找尋一種方式讓別人懂你

附錄四 聶華苓訪談錄

附錄五 部分海外華人及歐亞裔作家、批評家姓名對照表

附錄六 部分海外華人女作家作品錄

附錄七 北美海外華人研究總目(英文部分)

主要參考書目

後 記

又 記

试读章节

海外華人文學的形成是隨着華人在世界範圍內的流動而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這種流動伴隨着他們周圍的世界和外部環境的不斷變遷,伴随着他們内心深處追尋和平、財富或幸福的夢幻,伴隨着他們所遭遇到的難以訴說的苦難、尷尬和困境。海外華人在長時期的漂流中逐步形成了一些以唐人街為標識的華人生活圈和特定的生活方式,雖然這種方式是力求對自身文化的維護和延續,但是與故土的生活相比,已經有了天壤之別。在異質文化的語境中,儘管他們的身份發生着變化,然而中華文化之根卻深深地植於他們的血脈之中。他們在延續中華文化的同時,為了生存的需要又不得不隨時作出調整,對異質文化加以認同、抵制和融合。因為,在異域的“生根”需求迫使他們面對不同的風土人情、文化心理、政治制度、經濟模式和種族政策。事實上,海外華人一直置身於多重傳統和異常複雜的現實世界之中。這樣一種特定的生活世界無疑給身處異鄉的華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不斷在他們心中燃起新的希望和渴求。不同文化間的穿插和流動,不同語言和傳統的轉換,使海外華人得以從外部世界中重新審視故土的文化,同時又有效地從少數族裔的角度透視異質文化語境。

可以說,在海外華人的内心世界中,“寻根”與“生根”意識始終伴隨着無處不在的“無根”情感,這一切都體現在他們的社區和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也體現在他們以語言符號為載體的文學宣泄之中。這樣一種特定語境下的書寫,既有着與故土文學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有着與其極其相似或迥然不同的樣態,同時也在反觀故土和新大陸的文化中,從不同的角度剖析人在差異性的生存空間中所特有的精神狀態。異質文化語境使海外華人位於兩個甚至多個世界之間。在這個特殊的地域中,他們以特有的心境領悟着生命的過程,内心深處充滿了對故鄉的眷戀和新大陸的矛盾,他們以本土或異域的雙重語言書寫着生命的意義,字裹行間充滿了對歷史軌迹的回顧和超越時空的渴求,充滿了對家園的記憶和新世界留給他們的銘刻。海外華人文學文本以複雜的文化因素、語言符碼和多彩的生命欲望結構交織為中國文學延伸到異域的一道彩虹。P19-20

序言

本書分為四章。第一章評述了海外華人文學的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主要為海外華人文學的界定、華人女性寫作的發展概況、寫作特點和理論意義。其中涉及海外華人總體文學、區域性文學的發展概況。重點為美國的華人文學。鑒於美國華人女性書寫的巨大影響力,本章力圖較為全面地介紹以美國為中心的海外華人文學的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分析海外華人女性書寫從反抗的述說過渡到性別書寫的過程,以揭示這一特殊的文學現象。

第二章為海外華人女性寫作的歷史回顧,論述異質文化語境對女性書寫的影響,以及女性書寫在這一獨特語境下的主動介入。其中重點為雙重身份、邊緣書寫、族裔形象、自我形象以及性屬意識等,從中論述了國内鮮有介紹的早期華人女作家,如伊頓、黄玉雪、張粲芳等人的寫作如何形成了華裔女性書寫的傳統,並為後來者奠定的深厚基礎。在說明傳統流變的關係之後,着重分析了湯亭亭作品中的性屬意識,以鋪墊當代華人女性書寫的創新性。異質文化、雙重身份、雙語人、文化認同和性別意識的互動關係等成為本章的中心。

第三章承接第二章論述内容,分別將中文寫作和英文寫作的四位代表性女作家——聶華苓、嚴歌苓、譚恩美和湯亭亭作為個案,在相关理論的支撑下對其代表作《桑青與桃紅》、《扶桑》、《喜福會》以及《女勇士》等進行具體的、多角度的文本分析和闡釋,突出其寫作特點和文本策略,以實例說明這一寫作的獨特性與意義。

第四章依據以上三章的論述和文本分析,針對海外華人女性書寫進行相關理論的梳理並探討其理論意義和問題性。重點分析海外華人女性文本中所内含的社會性別與女性書寫、他者話語與文化叙事的關係及理論色彩。最後從差異性世界的角度,論述由海外華人女性書寫所帶來的比較文學領域的拓展。由於海外華人女作家在創作上不斷探索,本書特翻譯了湯亭亭和譚恩美兩位作家最近的採訪錄作為附錄。讀者可以從中看到兩位作家談及自己的新作和創作思想。同時也將聶華苓和嚴歌苓的訪談錄作為附錄,以期用作者自己的角度解讀其作品。本書所涉及的大部分英文資料都為國內首次介紹,以便保證資料的價值。本書在論述過程中,並不試圖得出獨斷性的結論,而主張在呈現的方式下,使這一研究形成開放性結構,以利於繼續深入。

本書在論述中涉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範疇、術語和研究範圍,在此進行一些必要的說明。

后记

我出生於物質和精神同樣匱乏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各類書籍伴我度過了青少年時期,尤其是文學類的居多,直到上中學和大學,我幾乎讀遍了當時所能找到的文學期刊和作品。讀書竟成了我至今不變的最主要的消遣,也伴隨我成長。自己的内心深處一直延續着文學之夢。多年以後,依然揮之不去,也許,這是我生命中不可錯過的一個驛站,於是我下決心攻讀文學博士學位。

真的進入文學的系統學習和研究,纔感到巨大的壓力。因為它是一種學理的探尋,而不是對作品的簡單消遣,這種讀書已經與原來的讀書有着天壤之別。為此,我系統地學習了學位課程,深入研讀了一批有關的論著,逐漸對學科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曹順慶先生在我攻讀學位期間,始終給予了耐心的指點。從本課题的選題、開題到具體的撰寫,都得到先生的教誨。先生對我的師恩是難以回報的。先生的夫人蔣曉麗博士也給予了許多關心和幫助。

我在學習期間,有機會與同門學友共同探討,相互啟發,獲益匪淺。許多摯友,尤其是吳永紅博士,在我學習期間給予了大量的、無私的、及時的關心和幫助。我在攻讀學位期間補修了文學類的有關課程,得到了四川大學中文系許多教授的指點,在此恕不一一列出。在我撰寫論文期間,譯林出版社的王理行先生及時惠寄所需圖書,師兄王曉路博士在资料、资訊方面尤其是英文資料方面提供了具體的幫助和指點,好友張琰多次公務出差為我在各地書城淘書,文學與新聞學院的領導毛建華教授等以及同事陳華明、羅梅、張瑩等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理解,李傑博士、支宇、彭兆榮、陳璋等眾多的朋友給予了我精神上的支援和具體的幫助……在此,我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父親母親,我的丈夫和小兒子多多。親人對我精神上的支撑是難以述說的。當我即將到達自己生命中這個注定要去的驛站時,我知道,正是他們的手一直牽着我,纔使我走完這段艱辛的路程。

生命之旅還在繼續。

肖 薇 2002年3月28曰於川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海外华人女性写作比较研究(精)/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97217
开本 32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4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3
15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