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蔚蓝色的呼唤(图文珍藏版)/走进大师心灵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沿着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等9位文学大师的足迹走访了很长一段时间。书中将他们的童年,他们的时代,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艰难,他们的成功,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女人,他们的快乐,他们的痛苦,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的心灵囊括其中,为我们展现了文学里外的人生……

内容推荐

本套丛书聚焦中外文学、音乐和绘画等领域里成就显赫的大师级人物,选取他们的经典作品作为切入点,对他们的传奇经历和学术成就作出合乎理性的评判。编者不要求面面俱到,只求选取其中一篇(件)在读者知识点上耳熟能详的文本作为章节标题,围绕这个文本,联系到大师的生活、情感和对事业的追求等进行生动传神的分析,突出大师的某个侧影。这个侧影也许被人忽略,也许有人看到但发掘不深。在细节的处理上,编者力求生动感人,力求客观冷静,力求符合实际。

目录

总序 远去的人只留下一滴清凉

第一章 哈姆雷特——雕刻莎士比亚

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二、落在斯特拉福镇的天才种子

三、现实生活的戏剧

四、看马的大师

五、哈姆雷特:摇撼伦敦舞台的人

六、人类灵魂的挖掘机

七、情感的归宿

第二章 复活——雕刻托尔斯泰

一、矛盾大师

二、为农民而忙碌

三、“暴怒的野蛮人”

四、复活:良心的拷问

五、令当今作家汗颜的写作态度

六、灾难中完成的名著

七、俄国革命的镜子

八、在小车站结束的人生

第三章 悲惨世界——雕刻雨果

一、“如果我的死能激起正义,那也是美好的事情”

二、力图让人们坚信爱情、善良和传递

三、向政坛进军

四、悲惨世界:流亡的宠儿

五、怒斥火烧园明园

六、大海一样的情感

七、人性之光

八、雨果的精神

第四章 欧也妮·葛朗台——雕刻巴尔扎克

一、不该发生的母子之怨

二、破灭的发财梦

三、欧也妮·葛朗台:人间喜剧

四、峰巅之梦

五、与贝尔尼夫人之恋

六、与韩斯卡夫人之恋

七、多重生活的终点

第五章 老人与海——雕刻海明威

一、老人与海:硬汉形象

二、打不垮的少年

三、硬汉的文风之源

四、硬汉身上的弹片

五、 硬汉之爱

六、硬汉记者在中国

七、讣告和详云

八、硬汉和他塑造的硬汉

九、硬汉的幽默

第六章 被俘的英雄——雕刻泰戈尔

一、被俘的英雄:牡鹿出山

二、从底层喷发的文思

三、诗人的姻缘

四、诗人养大的学校

五、燃烧的中国情

六、访华春秋

七、亚洲文学第一桂冠

八、最后一个音符

第七章 海燕——雕刻高尔基

一、在肮脏的河流里

二、自杀与初恋

三、海燕:革命的高尔基

四、文学的高尔基

五、神奇的药物

六、“与死者告别”

七、与列宁

八、与托尔斯泰

第八章 百万英镑——雕刻马克·吐温

一、修改自己的声明

二、百万英镑:幽默的匕首

三、生活煎出的幽默

四、幽默的亲与仇

五、幽默与爱情

六、为还债的演说与写作

七、失去亲人的痛

第九章 大卫·科波菲尔——雕刻狄更斯

一、大卫·科波菲尔:橱柜里的活模特

二、留在童年中的露西

三、蝴蝶般的玛丽亚

四、爱不起来的妻子

五、天上的光芒玛丽

六、最忠实的朋友乔治娜

七、最后的动力

后记

试读章节

莎士比亚对戏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意,他穿得比任何时候都整齐地和父母坐在一起。

仿佛戏剧与他天生有缘,他完全被舞台上的戏剧人物和情节所吸引,他走进了那些戏剧人物的生活,甚至他们的灵魂深处,他心里有了从未有过的高兴。在父母眼里,他似乎从来都没有那样聚精会神过。一颗戏剧天才的种子被这一场戏剧浸润了,唤醒了,破壳了,发芽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家里,从此他就再没有离开他心中的戏剧。

不知那个时代的风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要把这颗戏剧天才的种子吹到了斯特拉福镇上来,莎士比亚的家原本不在这个镇上。

莎士比亚的父亲一直渴望能在社会中争得地位,当他看到斯特拉福镇的经济日益繁荣兴旺的时候,他举家从3公里以外的地方迁移到了这个镇上。当然,他的父亲当时是为了发家致富,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些戏剧对童年莎士比亚产生早早的熏陶,并在后来造就一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

他的父亲最早在这个镇上谋生并不轻松,从事过皮手套制造业,兼营过谷物、木材、麦芽一类的生意,还做过杀猪的屠夫和羊毛商人。这些行业后来也都走进过莎士比亚的生活。他父亲的聪明才智和为人的正直,使他的生意总是做什么都红火,他终于成了这个镇上的富裕阶层。于是,他娶了一位乡绅的小姐玛丽为妻,并得到了不少的陪嫁。这让他开始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于是,他热心于公益事业,因此受到了市民的爱戴。他结婚的那一年,开始参加市政委员会的工作,也就是说进了行政机关。最初是做麦芽酒的检验员,后来,他被地方民事法庭陪审团指定为治安官,接着他又担任了市里的财务官。至此,他父亲在这个镇子上,可以戴特别的戒指了,属于那种有一定声望和地位的人,并且很受人们的敬重。后来他如愿以偿地成了市政厅的“首脑”,当了那个当拥有两千多居民、20家旅馆和酒店的小镇镇长。因此,他也就有机会常常应剧团之邀,带上一家人去戏院里看戏。

如果父亲不当这里的首脑,剧团可能不会被邀请来这里演戏;如果父亲不当这里的首脑,莎士比亚就不可能早早地接受戏剧的熏陶。莎士比亚的父母共生了8个孩子。对于这位父亲来说,他的努力结果也许对于别的子女也有补益,但对于莎士比亚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斯特拉福镇有了莎士比亚的父亲执政后。,的确就是一个与戏剧有缘的镇子。一些剧团为了谋生,经常来到这个小镇上巡回演出。这让莎士比亚比谁都高兴。

与别的戏剧爱好者不同的是,莎士比亚不仅仅沉浸在剧情里,他还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些剧情,思考那些演员是怎样表现这些剧情的。他惊奇地发现:一个小小舞台,几个演员的言行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十分复杂的故事表现出来,实在神奇!于是,他深深地迷上了戏剧,并跃跃欲试。情之所至,他按照自己的构思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戏,寻找着把人间的喜怒哀乐如何表现出来的最佳方式;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就立志要把自己和戏剧连在一起。

太阳神阿波罗与女神达英尼斯的爱情故事,爱神维纳斯与美少年阿童尼的故事;提泰妮娅喜欢把迷路的行人引到她用芬芳的鲜花搭成的宫殿里去;而在林间的空地上,总有许多小精灵在跳舞……莎士比亚在童年时听过许多许多这样神奇的故事。

后来,他在《仲夏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中都隐约地有过那些故事的影子。斯特拉福镇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留下了抹不去的深深的烙印。这个路上、树下遍地都是故事的小镇,使莎士比亚熟悉了他那块土地上的人民的语言、民歌、民间叙事诗、历史传说和神怪故事。他后来的作品充分表明:这份宝贵的财富使莎士比亚作为戏剧大师,从小就显得比别人富有了许多。

莎士比亚7岁时,父亲将他送进了当地那所文法学校读书。这一读就是7年。  通过宗教改革,从欧州大陆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传到了这个镇上,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已被冲垮,学校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文法学校不再是教会开办,而是由当地自治机构负责,免费招收市民子弟入学;也不是培养神职人员,而是为市民服务。

这所学校给莎士比亚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老师们都是牛津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们对学生要求很严,孩子们早晨不到6点就要到校,做祷告,背拉丁文,不停地读书一直到11点。然后放学两小时,让学生回家吃午饭。下午1点到5点,又继续寒窗苦读。学校主要学习拉丁文,其次是学习逻辑修辞、会话、希腊文和写诗。这是当时的一种新学。教师们的教学方法现在看来有些近于苛刻,是用鞭笞叫学生们死记硬背。 “谁打得厉害,谁就教得最好。”这几乎成了学校的规矩。据说有一位教师在冬天里走进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把学生们轮流打一顿,一是好让他们循规蹈矩,二是也让自己暖和一些,因为教室里很冷。

莎士比亚不仅在这个镇上能看到演员表演的戏剧,在这所学校里,还走进了文学和戏剧书籍的殿堂。不过,从他后来写进那些戏剧中的比喻可以看出,他对那所学校的教学方法很不喜欢。他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把急于赶到自己情人那儿去的恋人,比作放学归来的儿童;而把正与情人告别的恋人比作要去上学的孩子……他还在《皆大欢喜》中说,一个学童“像蜗牛一样慢吞吞地拖着脚步,不情愿地呜咽着走上学堂”……

P17-19

序言

历史已经渐行渐远,但其精神的闪光、灵魂的颤抖和文明创造者艰难拼搏的背影依然清晰可见。

远去的人只留下一滴清凉,我们是否发现并且记住了?

美国芝加哥大学英语系名教授布思在一次校宴上,邻座的一位校董事问他:“我们究竟需要多少个乔叟专家?”

布思气愤地反问:“难道你认识我们的专家太多了吗?”

的确。我们不仅需要各个领域里的专家,我们更需要各个时代的文化大师。

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大师或文化名人,那是这个城市的悲哀——这个城市无论多么繁荣,也只是喧哗苍凉;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文化大师或文化名人,那是这个国家的悲哀——这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也只能是外强中干。

余秋雨曾说:假如陈寅恪还活蕾,就不会有人把广州称为“文化沙漠” 假如马一浮还生活在杭州,人们就会对杭州另眼相看。

此话并非信口胡诌。

据说英国人宁可让出印度,也不肯让出莎士比亚。这话听起来让印度人感到丧气,英国人却感到理直气壮,原因也在于此。

不过,在商品主义因子无孔不入的今天,一些浅薄的人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只要出行有宝马、奔驰代步,居住有花园洋房和游泳池,举杯有茅台或拿破仑洋酒,就感觉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他们认为:没有《诗经》,没有李白、杜甫和曹雪芹等,没有长城和故官博物馆等一切先人遗产,大家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可是,我要反问的是:那些飞禽走兽,目不识丁,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由此,我们从那个校董事的发问“我们需要多少个乔叟专家”引申出来:我们中国需要多少个红学专家才够用呢?我想,一千个不为少,一万个不为多,要是没有一个,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影响的只是我们的精神。

精神的侏儒比物质上的赤贫更可怕。

这就是我们追寻大师、呼唤大师的理由所在。

专家或大师的可贵就在于其行业所代表的作风:格物致知。立志要查出高鄂是否续写了《红楼梦》的决心,本身就是他们那种要把是非曲直大白于天下的“理性习惯”。至于曹雪芹是否泉下有知或是否高兴,与他们的趣味无关。他们只是要向历史交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智慧凝成文化的碎片,他们用发现的眼睛关注历史和自身,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推动者以及文明的制造者。他们的经历坎坷曲折,他们的情感跌宕起伏,他们的追求矢志不渝,他们,连他们的生活本身都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都是一个时期的镜像和缩影。

他们留下来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苍茫,更是盛夏里的一滴清凉,是启示,更是激励。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决定编写一套“走进大师心灵”的丛书。

所谓“走进大师心灵”意味蕾这不是大师们的生平传记,而只是他们的一个轮廓,一个侧影 其文本向度追求原创性、独特性、情趣性。

该套丛书聚焦中外文学、音乐和绘画等领域里成就显赫的大师级人物,选取他们的经典作品作为切入点,对他们的传奇经历和学术成就作出合乎理性的评判 我们不要求面面俱到,只求选取其中一篇(件)在读者知识点上耳熟能详的文本作为章节标题,围绕这个文本,联系到大师的生活、情感和对事业的追求等进行生动传神的分析,突出大师的某个侧影 这个侧影也许被人忽略,也许有人看到但发掘不深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们力求生动感人,力求客观冷静,力求符合实际。

比如以“祝福”为题写鲁迅,“祝福”既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又是对鲁迅本人、对喜欢或不喜欢鲁迅先生的那些人的一种态度 鲁迅给人的感觉常常是太严肃,活得太累,他批评的人太多,伤害的人太多,他自己也被别人伤害 我们要带有一种温情,对这位难得的大师给予足够的尊敬。

再比如以“老人与海”为题写海明威,一方面,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能够勾起读者温馨的回忆,另一方面,这部小说也是海明威“电报式”写作风格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里面的“硬汉”桑提亚哥既是文本的主人公,又是海明威自身的理想写照,是这位在二战中出生入死的英雄一永不言败”的精神缩影。

其他的,诸如绘画大师和音乐大师等也是如此。

我们每本书选取适当的叙事对象,选取大师们的生活片断作为主要内容,文字清新活泼,叙事朴实简练,努力做到故事性、趣味性和励志性相统一,寓教于乐,以真正实现我们所追寻的“大教育、雅文化、准学术、泛美术”的创作目的。

光明日报出版社获悉这个选题后极为重视,他们立即将该丛书列为本版重点图书选题,社领导不仅经常过问书稿创作的进展情况、审阅部分稿件,而且组织强大的编辑力量及时精心编辑出版。他们的远见卓识和敬业精神委实令人感动。

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我十分感谢我的合作者们的信赖和努力,感谢羊城晚报文艺部的熊育群、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李蒲星以及长沙文联的薛媛媛和怀化文联的邓宏顺,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以一部部优秀的书稿真诚地支持我,使我感受到友情的可贵和真情的温馨。

假如这套丛书能够给读者带去一份敬重、一丝愉悦和一点启迪或激励的话,那就是我们莫大的荣幸了。

               主编 聂茂

               2006年5月于岳麓山下抱虚斋

后记

这不是传记,这是读了大师的著作和研究大师的专著之后,对大师的心灵和创作生活的个人感悟,是用散点构成的形象文体。

因为好友的信任,这部书的撰稿任务落到了我头上。答应下这件事情后,便丢下很多杂事整装“远行”,沿着近代这9位大师的足迹“走访”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童年,他们的时代,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艰难,他们的成功,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女人,他们的快乐,他们的痛苦,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心灵……当我“走访”完之后,坐在电脑前要请出他们时,我实在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但是,这套书有这套书的要求,于是,就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肯定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说句漂亮话吧:如果以后再来写这些大师,自信会写得好一些。

大师们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他们各有个性,各有成功的秘诀,但也有共同的规律。如果你是一位有心人,你会在这本书里悟出这一规律来。

在写这本书时参阅了大量的资料,在这里请允许我对在我之前撰文研究这些大师的老师们深深一谢!

                   作者

                   2006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蔚蓝色的呼唤(图文珍藏版)/走进大师心灵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宏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3938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6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