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两种思维方式转换的角度检视了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将其概括为经历了三个理论阶段,发生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次思维范式的转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生理论嬗变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化所致。全书内容翔实、体系完整,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图书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嬗变/河北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两种思维方式转换的角度检视了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将其概括为经历了三个理论阶段,发生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次思维范式的转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生理论嬗变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化所致。全书内容翔实、体系完整,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从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两种思维方式转换的角度检视了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将其概括为经历了三个理论阶段,发生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次思维范式的转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生理论嬗变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化所致。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论证了毛泽东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揭示了以往以理论哲学模式理解毛泽东哲学所造成的偏差,并论证了毛泽东实践哲学的实质是用领导中国革命的亲身体验去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继承和改造中国传统实践哲学的同时,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转化为能为中国人接受的话语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书还为瞿秋白、李达、艾思奇等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给予了重新定位,即不同于以往研究中均将其定位于系统、完整、准确地理解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上剖析了其主要从苏俄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意义。 目录 序 导论 一 思维方式转换:一种研究的视角 二 哲学思维方式解析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理论嬗变的脉络演进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如何可能 第一节 何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解析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中国化的基本前提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第二章 理论选择:唯物史观 第一节 中国人最初解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史观” 二 中国人为何首先接受了唯物史观 三 唯物史观之首先被选择的必然性 第二节 李大钊唯物史观的思维逻辑 一 接受:实践追求与哲学理念相契合 二 理解:基于救国之现实关怀的哲学沉思 三 理论旨归:以改造中国为目的 第三节 唯物史观初到中国的理论意蕴与理解上的偏差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基本体现 二 对唯物史观理解的“误区” 第三章 理论阐释:“理论哲学”的体系界说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的尝试 一 为马克思主义“正名” 二 始于实践需要的哲学领悟 三 形而上的哲学诉求 第二节 “中国第一部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 一 “实践的唯物论” 二 一种知识论的界说 第三节 哲学通俗化的诠释 一 让哲学走近生活 二 未能超越的“体系” 第四节 理论哲学的“宿命” 一 曾经具有历史的合理性 二 马克思实践哲学理论本性之被忽略 第四章 理论创新:实践哲学视域中的毛泽东哲学(上)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 一 对毛泽东哲学的解释误区 二 回归毛泽东哲学之实践哲学本来面目 第二节 致思趋向:融合两种“实践哲学” 一 继承中国古代实践哲学的基因 二 为何能够融合两种“实践哲学” 三 怎样融合两种“实践哲学” 第三节 哲学基点:植根于现实需要 一 从实践哲学的视角解析毛泽东哲学 二 毛泽东哲学的关注域: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三 毛泽东哲学的理论重心: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相统 四 毛泽东哲学的生成环境:同“两种主义”的交织与超越 第五章 理论创新:实践哲学视域中的毛泽东哲学(下) 第一节 哲学主旨:实事求是 一 中国化的毛泽东实践哲学:实事求是 二 实事求是的思维路径:实践的辩证法 三 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石:辩证的实践观 四 实事求是的价值取向: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节 哲学特征:理论即方法 一 实践哲学视域中的毛泽东哲学方法论 二 毛泽东哲学方法论的思想底蕴:实事求是 三 毛泽东哲学方法论的大思路: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 四 毛泽东哲学方法论的实践中介: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理论嬗变的总体分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融人中国的基本特征 一 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二 历史观与认识论由分离走向统一 三 理论与方法由分离走向统一 第二节 对“中国化”过程中经验教训的反思 一 实践哲学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顺利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 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活力的关键 四 汲取以理论哲学思维方式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教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嬗变/河北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玉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539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05-12-01 |
首版时间 | 2005-12-01 |
印刷时间 | 2005-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7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