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医学创新由来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分别介绍了中医中药、西方医学、现代医学、疾病防治和药物研究,内容丰富,涵盖医学各个领域,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阐述医学各个领域创新成果的由来,以史为镜,教育今人。作为科普图书,可供各层次广大读者阅览,以提高科学素质,了解医学之谜;作为专业图书,可供医学生、研究生、医务人员、医学科技工作者阅读,是一本启迪思维、提高创新意识的案头参考书。

内容推荐

本书涵盖了医学各个领域,共分5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医中药、西方医学、现代医学、疾病防治和药物研究,阐述了医学各领域创新成果的由来,以史为镜,教育今人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解开医学之谜;了解医学各领域、各成果的来龙去脉。以启迪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全书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既是科普图书,又是一本医学创新的百科全书性读物。适合医学生、研究生、医务人员、医学科技工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中医·中药/1

中医由来/2

中医四个代称的由来/4

(1)岐黄/4

(2)悬壶/4

(3)青囊/4

(4)杏林/4

古代的医事制度由来/4

医生称“大夫”的由来/5

《黄帝内经》由来/6

太极学说由来/8

“八卦”由来/8

“阴阳五行”由来/9

经络学说由来/9

中医解剖学由来/10

三大医典由来/12

炼丹术由来/14

中医法医学由来/17

中医医德的由来/19

“医学之祖”由来/20

“外科始祖”由来/2

“经方之祖”的由来/23

“坐堂医生”由来/23

药王由来/24

中医药走向世界由来/26

中药由来/27

中成药命名由来/28

中药之乡由来/29

灵芝为什么灵的由来/29

古称“蒙汗药”由来/32

端午三药由来/33

世界最早的药典由来/38

世界第一本法医学专著由来/38

煎制中药由来/39

中药炮制学由来/39

麻沸散由来/41

《本草纲目》由来/42

针灸由来/44

《针灸甲乙经》由来/49

针灸铜人由来/49

中医人痘术由来/50

体育疗法由来/51

推拿由来/52

世界最早医学校由来/52

西方医学/5 3

处方均写成Rp的由来/54

蛇杖作为医学、药学徽章由来/54

医师誓言由来/56

红十字由来/60

双十字由来/61

《医典》由来/61

血液循环理论的由来/63

氧气发现的由来/66

指纹制度由来/66

麻醉术由来/67

气管切开术由来/69

听诊器由来/70

心电图的由来/71

心导管技术由来/72

内窥镜技术由来/74

显微镜由来/75

激光技术由来/77

天花疫苗由来/78

病毒发现由来/80

眼库由来/80

血清疗法的由来/81

精神分析学说由来/83

细胞学说的由来/86

宫颈涂片找癌细胞由来/89

输血由来/89

外科无菌法由来/96

碘酒消毒法由来/97

苯酚消毒法由N(:/98

医生洗手由来/99

过氧化氧发明由来/101

放射诊治法由iv/101

放射学之父由来/105

CT由来/105

核磁共振成像术由来/118

认识过敏反应的由来/110

补体发现的由来/113

现代医学/117

断肢再植术由来/118

器官移植由来/119

心脏移植术由来/122

角膜移植术由来/122

试管婴儿由来/123

细胞免疫由来/125

细胞因子由来/125

单克隆抗体由来/125

细胞凋亡概念由来/126

“多莉”由来/126

癌基因由来/127 

朊毒体由来/127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由来/127

DNA和遗传物质由来/131

X线衍射法由来/132

建立DNA分子结构模型的由来/133

重组DNA技术由来/141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由来/144

后基因组时代由来/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由来/147

牛物信息学由来/1以8

遗传学由来/150

遗传学之父由来/150

细胞病理学由来/151

流行病学由来/15l

社会医学由来/154

现代康复医学的由来/160

护理学由来/161 

优生学的由来/163

医学人类学由来/165

纳米药学由来/165 

人体解剖学由来/166

组织学由来/169 

胚胎学由来/171

生理学由来/175

生物化学由来/178

微生物学由来/183

免疫学由来/189

病理学由来/191

分子生物学由来/193

疾病防治/197

“世界传染病消防队队长”称号的由来/198

“热带医学之父”的由来/201

鼠疫由来/202

血吸虫病由来/204

结核病由来/204

结核发病回升由来/205

麻风由来/207

疟疾由来/209

脊髓灰质炎由来/210

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由来/211

军团病由来/213

艾滋病由来/213

SARS由来/216

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由来/217

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来/218

克山病由来/219

大骨节病由来/221

地方性甲状腺肿由来/222

风湿病由来/223

阿尔采末(Alzhcimer)病由来/223

抽烟由来/223

烟草引种我国的由来/225

饮酒由来/225

毒品由来/266

“鸦片”名称由来/227

世界卫生组织(WHO)由来/227

药物研究/231

磺胺发现由来/232

青霉素由来/235

关于青霉素发现偶然性的由来/242

链霉素发现由来/243

抗生素产生菌的由来/253

维生素B1发现由来/255

维生素C发现由来/257

维生素K发现由来/259

胰岛素发现由来/261

顺铂发现的由来/263

抗癌药物发现由来/264

甾体抗生育药发现巾来/266

精神病躯体治疗的由来/266

精神药物治疗的由来/267

“六·六”发现由来/271  

青蒿素由来/274

伟哥由来/274

新药由来/275

基因工程药物由来/279

转基因动物药物由来/280

反应停事件由来/281

苯丙醇胺事件由来/284

拜斯亭事件由来/286

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药物研究由来/287

试读章节

细胞学说的由来

细胞学说被认为是19世纪三大科学成就之一。细胞学说和它的创始人施莱登和施旺的名字,远远超出了专门科学的范围。它的诞生不仅仅意味着一门新的学科迅速发展起来,而且由于它的内容与植物学、动物学、胚胎学、病理学、解剖学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对这些学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直接推动了这些桕关学科的发展,直到今天,细胞学说几乎成为生物学、医学等各种学科的共同的理沦基础,成为世界统一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辩证法的科学依据。

施莱登1804年4月5日出生在德国汉堡一个医生家庭哩。他当了多年律师后,28岁才作为哥廷根的医学火学生接触到生物学。在柏林,他结识了发现细胞核的著名植物学家布朗。在布朗的影响下,施莱登开始研究植物的细胞形成及其作用问题。施莱登非常重视考察植物的发育过程。他深信,只有从对植物发育史的研究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正是在认真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基础上,并在当时自然哲学思潮影响下,1838年,施莱登发表了《论植物发生》,提出了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本身有自已的生命特征,植物体所有器官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等观点。他认为植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就是绌胞形成的过程,细胞是一切植物借以发展的根本实体。这样,施莱登就提出了一个有关细胞的生命特征、细胞的生理过程以及细胞的生理地位的理论,从而建立起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细胞学说。

1838年10月的一天,施莱登与他的朋友—柏林解剖研究所的施旺共进午餐。施旺比施莱登小6岁,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诺伊斯。他是一个金匠的儿子。高中毕业后。他违背父母要他学习神学的愿望,执意去学医,他曾是著名生理学家约翰·穆勒的学生。在这天,施莱登向施旺谈起了植物细胞形成的过程,淡到核在细胞发育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施旺立即想起,他在研究蝌蚪神经时,曾在背索细胞内见到过类似核的物体。两位科学家立即去施旺的实验室,共同研究了背索的细胞核。施莱登认为它与植物细胞的核很相似,他鼓励施旺继续研究下去。

于是施旺抓住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共同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施旺细胞研究有一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力图把细胞学的研究同有机体的胚胎发育史和个体的发育史的研究结合起来。他于1838年发表了3篇论文,分别阐述了植物细胞组织与背索和软骨组织的相似性,强调了核在证明动物和植物绌胞共同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839年,在以上论文的基础上,施旺出版了著作《有关植物结构与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在论文一开头,施旺就写道:“异常繁多、丰富多彩的各种形态,只有通过简单的基本形成物的不同的绀合才能产生出来。这些基本生成物,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变种,但本质上处处都是一样的,就是说,它们都是细胞。”细胞的形成原则是生命发育过程的普遍规律,一切动物都是从一个单一细胞开始自己的个体发育史的。

这样,施旺把施莱登最先在植物学中建立的细胞学说成功地引入了动物学,创立了生物学中统一一的细胞学说。他们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全新的观点,…种机体变化过程,一种新的考察方式。尽管他们的学说有一监错误。但这砦错误激起了科学家更深入的探索,这些错误也被称为有意义的错误。在此之后,冯·莫尔发现细胞有丝分裂,对施莱登和施旺学说中的某种地方进行了修正。细胞学说因此获得了更可靠的实验基础,并为它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细胞学说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由于细胞理论对生物学各领域发展的重大贡献,它与进化论,一起,被称为生物学上的两个巨大成就。

在生物学史上,英国科学家胡克最初提出了细胞的概念,他在显微镜中看到厂木栓中的“小匣”或者“小室”。从这开始到细胞学说的创立,经历了近2个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P86-87

序言

笔者从事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信息、管理50年来,一直在追究、积累医学、药学各项创新性成果,追本溯源,究其最先,孜孜不倦,收益颇丰。正是这些知识,使我迈上成功之路,治愈一个又一个病人,发表一篇又一篇论文,出版一本又一本著作,送走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在成就感的同时,每有将这些知识以科普形式公诸于世,造福大众的想法。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帮助下,今终如愿。特向此书的编辑同志表示谢意。

马克思说:“科学劳动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利用“前人劳动”是我们科学劳动取得成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前人在医学、药学上的每一项创新性成果,都是最重要的“前人劳动”,利用它们,继承它们,是我们今日的科学劳动有新的作为的关键。如果对前人劳动成果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很难谈得上探索和创新,而探索和创新是知识生产的最重要特征。

医学知识总库积累的过程,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探索和积累的过程,书中介绍的每一项成果都是创造性的。个人有限的生命和精力,相对于全人类的知识总库来说,是微小的,但知识生产却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这个矛盾的解决,是基于知识产品的继承性。探索、认识一个未知事物的客观规律是艰巨、困难的,而学习这些已知的知识,那就简单方便得多。书中一些发现、创新,往往需要经过千百次试验,几十年的努力,甚至几代人的探索,而学习这些成果,只需几分钟时间。因此,个人知识宝库建立在继承前人和别人的知识产品上,这是一个学习过程。由此可见,本书对医学事件寻根问底,追本溯源,是多么的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围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国际公认,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科技精英,对他们成功经验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早日摘取这颗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据统计,一般立国30多年,就会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新中国已经成立50多年,到现在还在等待中。作者曾专题研究“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百年回顾”,书中介绍了部分研究成果,以餮读者。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医学各个领域,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阐述医学各个领域创新成果的由来,以史为镜,教育今人。作为科普图书,可供各层次广大读者阅览,以提高科学素质,了解医学之谜;作为专业图书,可供医学生、研究生、医务人员、医学科技工作者阅读,是一本启迪思维、提高创新意识的案头参考书。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谨以此书纪念医学领域为人类作出贡献的“第一个吃螃蟹”的科学家。今天医学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辛勤的劳动、敏锐的智慧、超人的洞察力和坚强的毅力。

秦惠基

2005年6月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医学创新由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惠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48915
开本 32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1
13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