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钱学森研究(2006)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研究对象并不拘泥于钱学森个人,它的视野可以拓展到与钱学森相关的中国现当代科技、管理、教育等各个领域。编委会将积极推动以下方面的工作:(1)发掘钱学森生平和科学生涯中的重要史实,收集、抢救和整理重要的历史资料;(2)研究钱学森在科学技术上的重要贡献及其对世界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影响;(3)钱学森所倡导与开创的学术方向以及受他学术思想影响的工作的进展情况;(4)阐述钱学森学术思想、科学精神与精神品质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该书观点新颖精审、史料确凿可信、说理严谨朴实,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本书以立体化的角度,研究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科学思想、大家风范、创新精神以及在各领域的卓著成就,从中突显出新中国科学发展奠基者的光辉业绩。不失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和青年学生的优秀读物。

目录

专题报道

爱国 奉献求真创新

——马德秀在纪念钱学森归国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纪念钱学森回国的意义

——涂元季在纪念钱学森归国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楷模 榜样

——于景元在纪念钱学森归国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见报之后

——钱永刚在纪念钱学森归国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钱老的鼓励下永远前进

——郝天护在纪念钱学森归国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运用系统科学 争取新的辉煌

——钱永刚在《智慧的钥匙》首发式上的讲话

三个故事 三种精神 /王建华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史君海

精神风范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

——近访孙家栋院士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钱学森 /涂元季

钱学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于景元

人民科学家对人类正义事业的贡献

——钱学森在二战时期的科学成就 /史贵全

中国航天50年

钱学森与中国航天科技50年 /赵少奎

系统科学

钱学森综合集成体系 /于景元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形成与发展 /卢明森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赵少奎

钱学森与“工程控制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姜玉平

史料考辨

陈叔通与钱学森回国 /张现民 范丰花

文化视野

钱学森论饮食文化 /张现民

钱学森论文艺 /彭树涛

试读章节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他对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两弹一星”事业的贡献众所周知。然而,让钱老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为什么要加人中国共产党?他是怎样入党的?入党以后,他又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好一名普通党员的?在今天全党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钱老这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公之于众也许是有益的。

追根溯源,钱学森早年虽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一贯追求进步,思想“左”倾。上个世纪20年代,当钱学森还是一名青少年时就接受过进步教育。他晚年常常回忆说,他在师大附中读书时,语文老师董鲁安思想进步,在课堂上除了讲授语文知识以外,还常常用较长时间讨论时事,批判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使他对旧中国有了初步认识,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奋发学习,争得民族自强。

钱学森在交通大学读书时,好友之中有几位地下党员,他自己也参加过共产党外围组织的活动,读过马克思、布哈林等人的书。他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在异国,但心系祖国的抗日战争,经常和几位好友聚在一起,谈论战争形势,对祖国的命运表示了深切忧虑。这些好友之中,如F·J·马林纳、S·威因鲍姆等都是美共党员。他的另一位好友、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L·鲍林虽不是美共党员,但思想更激进,二战后曾积极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由于他这方面成就卓著,还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世纪50年代,美国处在麦卡锡主义横行的年代,钱学森的这些交际和社会活动引起了美国当局的注意。由于他参与了美国导弹的研制和美军尖端武器发展规划的制定等高度机密性工作,他的这些表现曾使得美国右翼势力相当紧张。1950年,当他提出要回到新中国时,便立即受到严酷的政治迫害: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失去了人身自由,当局还经常对他严加审讯,千方百计逼他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非法入境。面对强大的敌人,钱学森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和随机应变的机智勇敢,理直气壮地驳斥对他的诬陷。美国联邦调查局已公开的档案曾这样记载一次审讯情况:

在经过多次正面审讯,钱学森均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以后,检察官想转着弯地引钱学森上钩。他在一连串的例行提问以后,突然问钱学森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

钱学森略作思考,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所以我忠心对于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敌视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

检察官追问:“你说的‘中国人民’是什么意思?”

钱学森答:“四亿五千万中国人。”

检察官说:“这四亿五千万人现在分成了两部分,那么我问你:你是忠于在台湾的国民党政府,还是忠于在大陆的共产党政权?”

钱学森答:“我认为我已经说过我忠于谁的原则了,我将根据自己的原则作出判断。”

检察官再问:“你在美国这么长时间,你敢发誓说,你是忠于美国政府的吗?”

钱学森答:“我的行动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用自己的知识帮助美国做事。”

检察官又问:“你现在要求回中国大陆,那么你会用你的知识去帮助大陆的共产党政权吗?”

钱学森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

检察官又说:“那么你就不让政府来决定你所应当忠心的对象吗?”

这一下钱学森可抓住了他的把柄,义正辞严地回答说:“不,检察官先生,我忠于谁是要由我自己来决定的。难道你的意愿都是美国政府为你决定的吗?”  检察官狼狈不堪。第二天洛杉矶报纸上的大字标题是:“被审讯的不是钱学森,而是检察官!”

钱学森就是这样在美国度过了5年的漫长岁月,直至1955年经中国政府和周恩来总理的营救,他才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目睹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看到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廉洁奉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所有这一切,都使这位在旧中国度过漫长黑夜的科学家大为感动。在学习了党的知识以后,他深深地认识到,党的事业是非常伟大的。而他个人不管有多大本事,如果不依靠党组织,他所追求的祖国强盛梦想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他回国不久就萌生了入党的愿望。1958年初,他向组织郑重提出入党要求。

据当时的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同志回忆:一天晚上学森同志到他家,谈了自己在美国的遭遇,并郑重提出入党请求。张劲夫对钱学森要求进步的动机给予肯定和鼓励。钱学森找到当时科学院秘书长杜润生和力学所党的负责人杨刚毅作入党介绍人,并在1958年4月6日向组织写了长达7页纸的“思想检查”,对自己过去的历史作了详细交代,还深挖了回国以后的思想。比如,他说自己对思想改造的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一回国就急着要把杭州老家的房产交给国家。以为把那点东西一交自己就成为“无产阶级”了,“思想就轻松了”,可国家偏偏不接收,弄得他思想很不愉快。他说,这其实是自己“资产阶级思想的一种幼稚病”,还“没有下决心从根本上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

由于他认识深刻,这份“思想检查”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同时力学所支部召开有部分群众参加的支部大会,征求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大家在会上都发了言,既肯定钱学森的进步,也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钱学森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并作了详细记录,至今他十分珍视保留的记录稿纸就有8页。比如,有人说钱学森不接触工农群众,有知识分子的“臭架子”。钱学森在会议结束时表示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一定在行动中注意改正缺点错误。

不久,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毛主席号召“除四害”,力学所组织全所人员到北京郊区农村去赶麻雀。钱学森觉得这是接触农民群众,改造自己的好机会,便一起参加了。这件事很快被中央领导同志知道了,立即批评力学所党的负责人,说不能这么简单化地理解知识分子要接触工农群众的口号,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党有更重要的事请他办,以后这样的活动再不要让他参加了。

对于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钱学森十分感谢。1958年4月19日他又向党写了长达8页的“交心”材料,进一步谈了他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认识,尤其是对反右斗争的认识。因为有人提出他在反右斗争中还去看望钱伟长,在经济上接济“现行反革命分子”清华大学教授徐璋本的家属,政治立场不坚定,思想上划不清界线。钱学森在“交心”材料中深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

像这样的事在那个年代其实是司空见惯的,今天的人们不值得大惊小怪。党组织对钱学森是十分爱护的,他写的这些材料当时都定为“绝密”级,不准向外扩散。鉴于钱学森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党认识的提高,组织上决定发展他入党。1958年9月24日钱学森正式填写“入党申请书”,1958年10月16日力学所支部召开有部分群众参加的支部大会,正式讨论钱学森入党问题。全体党员一致同意钱学森入党,也诚恳地给他提出了意见和希望。比如,有人提出钱学森和院领导如张劲夫、裴丽生、杜润生等关系很好,但对力学所党的领导尊重不够,一些业务上的重大问题不征求他们的意见。钱学森在支部会上老老实实承认了自己的缺点,说他在思想上觉得张劲夫、裴丽生等人虽不懂科学,但很能干,有领导水平,所以有问题总愿意向他们请示。在他的思想深处确有瞧不起力学所党支部负责人的想法,遇事就很少找他们商量。经过大家的帮助,他认识到“这是不尊重党的领导的表现”,是一个“严重问题”,他“一定从思想深处提高认识,坚决改正”。

           P30-P32

序言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就以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等技术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蜚声国际。1955年回国后,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钱学森以他渊博的知识和对人民事业的热忱,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钱学森是一位品质高尚、热爱祖国的科学家,早年怀着科学救国之梦负笈北美,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之后,以矢志不移的民族气节与惊人的毅力冲破重重阻力,回归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围绕着国家和社会的战略需要来开展科研工作,将自己的智慧和知识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的科学贡献、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爱国情怀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

当前,我们正在为跻身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而奋斗,面临重任和挑战,采择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固然不可或缺,而系统地探讨和总结老一辈科学家开创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创业历程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现实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钱学森是老一辈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对于他丰富深邃的思想宝库,我们当然不能淡然处之。研究钱学森,可以获得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启迪:其一,从他将个人的人生道路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紧密结合的奋斗历程中,发掘出崇高的爱国情怀,有助于塑造新的民族精神,将我们的爱国热忱凝聚为建设国家的物质力量。其二,从他科学创造的历程及其学术思想与学术精神中,可以激发献身科学的动力,获取学术灵感与研究科学的方法,有利于我们找到创新的泉源,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其三,从他们筚路蓝缕、自力更生地开创我国航天事业的心路历程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获得启发,以增强我们自主创新的信心,推动实施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战略。其四,从他晚年学术探索的思想火花中提炼、总结出前瞻性思想,为我们在科技、教育、现代化管理工作中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近一二十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钱学森学术思想的重要价值’学术界研究钱学森的著述也是层出不穷,为数众多。然而,与此研究热潮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至今国内尚无专门发表钱学森学术思想研究作品的学术丛刊,这不能不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另外,一般社会民众对钱学森的了解还局限于他是我国“导弹之父”、“航天奠基人”的层次,对他的科学贡献的其他方面不甚清楚,抑或一知半解、讹误百出。这与他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与贡献是极不相称的。有鉴于此,逢此钱学森研究方兴未艾之际,我们编纂《钱学森研究》,希望藉此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聚集学界同人,培育新生力量,确立学术规范,组织有规模的系统研究,以期把钱学森研究建设成为一门显学,这就是我们编纂工作的缘起。

《钱学森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不拘泥于钱学森个人,它的视野可以拓展到与钱学森相关的中国现当代科技、管理、教育等各个领域。编委会将积极推动以下方面的工作:(1)发掘钱学森生平和科学生涯中的重要史实,收集、抢救和整理重要的历史资料;(2)研究钱学森在科学技术上的重要贡献及其对世界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影响;(3)钱学森所倡导与开创的学术方向以及受他学术思想影响的工作的进展情况;(4)阐述钱学森学术思想、科学精神与精神品质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我们将立足于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欢迎观点新颖精审、史料确凿可信、说理严谨朴实的作品。钱学森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涉猎的科学领域极其广泛。我们希望更多的同仁加入到这个行列,逐步拓展研究方向与范围,把钱学森研究推向深入。

               《钱学森研究》编辑委员会

                     2006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钱学森研究(2006)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046079
开本 16开
页数 1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3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6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