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品韩非学管理
内容
编辑推荐

韩非是君主中心论者,他的理论是给君主读的教给他们怎样治国治民所以多少年来他一直是事实上的帝王之师。

本书将韩非的学说分为八大部分,即利益、君主、臣民、用人、法、术、势、赏罚,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探索现代企业的管理之路!

内容推荐

  韩非是君主中心论者,他的理论是给君主读的,教给他们怎样治国治民,所以多少年来,他一直是事实上的帝王之师。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法家的对象是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目的是富国强兵。韩非的成就不仅在法家中是最高的,就其理论本身的严密性、统一性以及深刻性而言,即使在先秦诸子中,也可以说是最高的。本书将韩非的学说分为八大部分,即利益、君主、臣民、用人、法、术、势、赏罚,如果将韩非学说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君主是驭手,臣民和用人是拉车的马,势是打马的鞭子,法和术是控制马的两根缰绳,赏罚分别是两个轮子,利益是车轴。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利益

 一、人的本性:自利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冲突和依赖

 三、团队:利益捆绑

 四、道德:有效的工具

 五、联盟:靠不住的道路

第二篇 君主

 一、根本:大权独揽

 二、为君之道:无为制有为

 三、品性:慎重

 四、立足点:自己最可靠

 五、形象:无信不立

第三篇 臣民

 一、好臣子:忠诚不二

 二、危险的臣子:争权夺利

 三、难以任用的臣子:过分和不及

 四、良民:对君主有用

 五、奸民:对君主有害

第四篇 用人

 一、君主的力量:用人

 二、用人的出发点:为公还是为私

 三、用人的关键:控权

 四、用人的保证:考察

 五、用人的诀窍:牵制

第五篇 法

 一、以法为本的原因:富国强兵

 二、法的时代性:与时俱进

 三、立法:君主的特权

 四、守法:人人平等

 五、执法:严明

第六篇 术

 一、术:将权力用活

 二、自神术:把自己打扮成超人

 三、观察术:辨别真假

 四、听言术:意在识人

 五、治吏术:重在驾驭 

第七篇 势

 一、势:影响力

 二、人与势:相辅相成

 三、势治:以力服人

 四、贤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五、势之于君主:不可转让性

第八篇 赏罚

 一、赏罚:治国之利器

 二、赏罚与法、术、势的关系:车之两轮

 三、赏罚的一般原则:以重为上

 四、赏罚的重点原则:以罚为主

 五、毁誉:赏罚的辅助手段

试读章节

道德:有效的工具

韩非是个工具主义者,主张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拿来使用。在他眼中,道德就是这样一种工具。

韩非的话

譬如后稷(ji)、皋陶、伊尹、周公旦、太公望、管仲、隰(xi)朋、百里奚、蹇(jian)叔、舅犯、赵衰、范蠡、文仲、逢同、华登这十五人,作为臣子,都是一大早就起身,工作到很晚才睡觉,但把自己看得很卑微,恭敬小心地发表见解,严明刑律,用管理好本职工作来效忠君主。他们贡献了好主意、精通治国之道,却从不自诩;他们建立了功业,却从不张扬;他们抛弃了自己的家业而一心为国,却并不为难;他们舍命换来君主的安宁,却仍旧敬奉君王犹如上天和泰山般尊贵,视自身如沟壑谷底般卑下,君王的英名享誉全国,而他们仍自居卑位,却并不为难。像这样做臣子的人,即使侍奉的是昏乱的君主仍旧可以建功立业,何况是英名的君主呢?这种人是成就霸业的得力帮手(附录1)。

品评

韩非并不一概排斥道德,他只是反对将道德作为治国的根本,在“用”的意义上,他还是给道德留下了余地。文中所说的那些贤良臣子们,个个在道德上都有值得赞许之处,他们共同突出的优点就是公忠,所以能被君主放心使用。君主用的是人,也是道德。

韩非还讲过这样一件事。战国时期有个叫吴起(公元前约440~公元前381年)的卫国人,他是法家和兵家的理论家、实践者,带过兵、打过仗、当过将军和宰相,他的爱兵是出了名的。那一年,他在魏国当大将,率军攻打中山国。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躺在地上,痛得要命。吴起见了,心中不忍,近前跪下,伏在士兵身上用嘴吸吮疮中的脓血。不光这个兵,所有的兵都感动极了。这个兵的母亲当即就落泪了,哭得非常伤心。有人问她,大将军如此仁爱地对待您的儿子,您干吗这样难过呢?母亲摇摇头,答道,您有所不知,大将军曾经为我儿子的父亲吸吮创口,没多久他便战死了:如今大将军又为我的儿子吸吮创口,他也活不了几天了(附录2)。吴起对士兵的恩泽是要他们用生命来回报的,在这里,仁爱是一种成本最低但却极为有效的工具。

这就是韩非与儒家的区别。儒家强调仁义道德,是在目的的意义上,是不讲条件、非功利的,人按照一整套规范塑造自己,最后成为道德人,也就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的人,如此修身的人才配得上人这个名号,不道德者往往被斥为畜类,是不配称为人的。法家则不同,道德只是实现利益的手段,是功利性的东西。

道德对商家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对经营还是管理都能发挥作用。道德投入成本最小,但收效却很大。

案例分析

东南大侠

胡雪岩做生意大胆果断,声势浩瀚强劲,但又回荡着侠义柔情,被时人称为“东南大侠”。

太平军起事,东南战事不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胡雪岩断言,大战之后必有大疫,于是便筹资办了一家药店,起名“胡庆余堂”。这家店有些特别,在流行病多发的时节,免费供应清毒解热的汤草药;每逢水旱灾荒或发生瘟疫,捐献大批成药;逢初一、十五,半价销售;至于对那些买不起药的贫苦人,则免费赠送。它还为军队提供各种特效药,只收成本,不取丝毫利润。这就是仁爱。像这种善举胡老板从前也做过,最大的一次是在左宗棠率清军收复他的家乡杭州城后,他把冒死采购到的一万石白米全部捐献给了官民。当时杭州难民无数,连士兵都没有粮,几乎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如果把这批米卖出去的话,收入至少翻倍,这是多大的利润!  胡庆余堂的营业厅挂着两块大匾,一块朝向顾客,上书“真不贰价”;另一块面里,对着店员,上头的字是胡老板自己写的:“戒欺”。真不贰价是对社会的公示,戒欺是对自己的要求,体现的都是一个“诚”字。这决不是作秀,胡学岩真的是这样去实行的,而且不带打折扣。他制定了两条措施来保证。一条是严把质量关,药方一定要经多年实践检验,用料一定要实在,炮制一定要精细,配出的药一定要确有疗效。胡老板最见不得的就是“说真方,卖假药”的欺诈行为。另一条是严把服务关,门店职工不仅要具备精明强干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诚实、仁慈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为病人着想。这两条在今天看来实在很平常,但胡雪岩却能把它做得很不平常,这大概就是巨商与商贩的区别。其实,经商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但有人能做到,有人做不到。

真诚待人的人一定是信守诺言和约定的人,诚是真心实意,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信誉远播,很多人都把救命钱存进来,这在动荡年代是一条减少风险的明智选择,军人也相中了这条路。开始,一名清军小军官来到钱庄,一定要面见胡老板,他想存1万多两银子,别人他信不过。胡雪岩亲自接待了他,军官不仅留下了银子,而且连存折也留了下来,军人生死难料,如果存折落到别人手中,这笔银子就彻底打了水漂。不久他便战死了,生前托付的一个部下来取银子替他带回家。换了别的商人,也许就“黑”了这笔钱,但胡雪岩连本带利丝毫不差地交付来人。事情传了出去,没过几天,大量军人就涌到了阜康存钱,不光是清军,还有他们的敌人太平军。

这就是“东南大侠”胡雪岩。商人历来被视为“奸”,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现在却被冠于“侠”的名号,不是很奇怪吗?这就是胡老板的超人之处。然而,他的本分毕竟是商人,作为商人是要赚钱的,而他却尽做亏本生意。那么,他吃亏了吗?就事论事是这样,眼前看也是这样,但要从全盘看、从长远看就不是这样了。捐出一万石白米,救了家乡数十万人,送医赠药,挽回了无数生命,这是多大的功德和名声;人安定下来,生产上去了,市面稳定了,经济繁荣了,这是多大的市场;粮来了,药来了,军火来了,这对官军来说是多大的支持。所以,胡老板不仅赚足了民众人心,还赢得了当权者的信任,搭上了执掌东南军政大权的左宗棠的顺风巨舰,有了这个清末重臣的鼎力支撑,老胡不想发财都难。

对于在以道德为本位的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顾客群,打道德牌是绝对高明的一招。P15-17

序言

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为韩非的洞察力所震惊,便不由停下来想,韩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知为什么,此刻另一个人名也跟着闪现出来,他就是庄子。这两个人都是对人生和社会看透了的人,但却走了两条截然相反的学术道路。庄子飘然出世,怀着对生命的无比崇敬返归自然母体的怀抱;而韩非则深入到社会最隐秘的领域,牢牢抓住人性中恶的一面,怀着对强权的强烈冲动建立起一整套统治人的理论。

读《韩非子》,字里行间看不到对人的同情,他对人一定是失望极了,也厌恶透了,失望厌恶到极点,便生出一种恨来:让你们没出息,让你们不争气,让你们自私自利,让你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这样的人就欠吃苦头,就欠教训,只配交给强权来惩罚。

韩非的一生是个大悲剧——一出三幕悲剧。第一幕是他的个人生活。他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公子,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王子。他的父亲,本来是有望做太子的,若实现了将来便可以当国君,但竞争失败了,只能做胜利者的臣子。这一族系执政是没戏了,只好参政,但别人始终提防着他们父子,韩非怀着治国的满腹经纶和报国的一腔热血,只能望洋兴叹了。

第二幕是他的国家。韩国是七雄中最弱小的,在那个被韩非称为“争于气力”的年代,弱小就是被宰割的代名词。偏偏韩国君臣又不争气,不是致力于怎样强大自己,而是耍弄小聪明,今天跟这个国家结盟,明天又毁约倒向另一个国家,混水摸鱼,捞点便宜占,结果更被人瞧不起,更受别国欺辱。作为有责任感的王族成员,这样一种局面怎能不令他心焦?

第三幕是他的死。秦王赢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哪里是对手,只好求和,韩非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拯救国家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据说,此次秦国发兵就是为了得到韩非这个人才。赢政读过韩非的文章,引为知音,神交已久,便借用大兵压境的形势点名要韩非作谈判对手。其实这是附会,因为用一次兵要耗费大量钱财,谁也不会为了要一个人而发动一场战争。不管怎么说,韩非到了他所倾慕的秦国,但不知怎么就跟赢政谈崩了,被下到大牢。这时候,一个人物出场了,他就是韩非的同窗李斯,当时担任秦国的廷尉,相当于今天主管公检法的副总理,监狱归他管,进出很方便。他去探视老朋友,不知道两个人谈了些什么,后来韩非就自杀了。有人分析,这一切其实都是李斯一手导演的,韩非的才学在他之上,如果秦国重用韩非,就没他的地位了,所以他做了手脚,挑唆赢政迫害韩非,又担心赢政醒悟,所以说服韩非自杀了。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李斯在秦二世时期被赵高用尽酷刑之后而斩杀并遭到灭族,就是报应。

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法家的对象是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目的是富国强兵。韩非的成就不仅在法家中是最高的,就其理论本身的严密性、统一性以及深刻性而言,即使在先秦诸子中,也可以说是最高的。本书将韩非的学说分为八大部分,即利益、君主、臣民、用人、法、术、势、赏罚,如果将韩非学说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君主是驭手,臣民和用人是拉车的马,势是打马的鞭子,法和术是控制马的两根缰绳,赏罚分别是两个轮子,利益是车轴。

韩非是君主中心论者,他的理论是给君主读的,教给他们怎样治国治民,所以多少年来,他一直是事实上的帝王之师。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这是不能明说的,大家心里清楚就是了,这就是所谓的“内法外儒”。在实行民主政治的今天,韩非学说本质上是不适用于社会政治生活的,然而,这一学说所总结的一些治理原则和方法,可以移植到企业管理领域,开阔我们的思路,丰富我们的实践。传统文化是我们所独具的也是最宝贵的资源,继承这笔遗产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的责任,将其中的精粹与今天的生活相对接,使其在现代仍能发挥作用,是最好的继承方式。

本书所引用的韩非言论均出自于《韩非子》,故引文后不再标注书名,只标注篇名。  高路

于北京,2007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品韩非学管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77052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7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6.5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