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什么是创业资本--影响世界的创业日心说和地心说
内容
试读章节

规律之一:资本之魂

一、发现“F”资本

80%的创业者认为:“阻碍自己创业的最大原因是资金。”创业实践提出了创业中的最根本问题:创业投资中的“资”是什么?如果把决定创业成败的因素作一个排列,第一不是资金。第二不是资金。是什么呢?

(一)事实的启示

当年中关村小军电脑的老板雷虹精选了12名学软件的大学生,每人给了30万元,自由选项自主创业,结果无一成功。

在世纪之交网络风靡,几十家公司得到了风投资金,每家数以千万。结果呢?大洋彼岸纳斯达克的一夜秋风,就都over了。

亏损倒闭的国有企业是缺少资金吗?银行上万亿元的呆账,股市上圈去万亿元资金都给了国有企业。搞活了吗?

《美利坚合众国演义》讲了100家企业的发家史:摩根、洛克非洛、福特、通用电器等,追溯他们爷爷的爷爷,个个都是白手起家。

松夏幸之助年轻时身体不好不能上班,不得不在家里作电器开关。王永庆起家是挨家挨户送大米。

10年中我干了5个项目,死掉的不是缺少资金,活下来的也不是因为资金充裕。1995年,我与台湾地区宏伟公司合作生产强化固体燃料,干了1年,一塌糊涂、一败涂地、一筹莫展,100多万元资金没了。老板我累得心脏跳两下就停一下,住进了医院。两个月后我另起炉灶自己干,投资5万元,投产后当月收回,每月净利润3万元。100万元干灭火了,5万元干起来了,说明什么呢?

几乎没有例外的事实证明:决定项目死活、创业成败的不是资金。首先不是、主要不是,起决定作用的更不是。

(二)理论的证明

经济学家关于资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概念(由于经济发展的时期不同,研究者的立论角度、立场、目的不同)。所有概念有两个共同点:(1)都是针对价值的创造或增加而言的;(2)都是强调一个或几个生产要素的作用。150年争论没有结果——谁都不能证明我强调的要素是唯一的,谁也无法否认其他要素是价值创造的条件。单纯强调某一个要素——土地、劳动、资本都是不能令人信服的。问题就出自两个共同点的矛盾上。

资本的“要素的作用”与资本的“价值增加的属性”是脱节的,它们都是价值创造的要素,都不是价值增加的决定因素。真正决定因素是什么?

让我们从资本形态的发展过程来回答。资本这个东西有这样一个趋势:由“硬”到“软”。斯密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与劳动是资本。工业革命以后,发明了机器能提高效率,机器是资本。20世纪初发现管理重要,管理也是资本。

管理成为资本,资本就开始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基础理论的突破产生一项技术一发生一个行业一带动一大串生产链。人们发现科学、技术、信息这些东西的资本性强了。

资本越来越软这个趋势把对资本的思路由“硬”引向“软”,与资本的两个共同点的矛盾相联系,我发现了另外一种资本:在形态上是软资本,但是它比软资本更软,是资本的更高层次。对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而言,是真正意义的资本。

(三)对成败的追究

10年创业历程也是追究失败的历程。感触最深的不是几度辉煌,利润滚滚,是“败”。败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败得惊魂动魄、心尖颤抖,败得难以收拾、苦不堪言。败,如钱江大潮般震撼着我,同重锤击顶般撞击着我,像针穿十指般刺痛着我——思维翻滚灵光闪烁。从考察技术到把产品推向市场,我在思考;从展销会上头顶烈日演示叫卖到穿梭于大江南北巡视指导,我在思考;从走遍北京40几家批发市场到求教温州同行谋划营销,我在思考。思考什么?创业投资有没有规律可循?成功和失败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总结失败,企业家学者们都谈关键,问卷调查表明:75%的老板都关心做企业的关键是什么。一本经济学家谈论企业的书,看了一半就35个关键。我在对一次营销失败的思考中,在夜深人静中写出27个原因,感觉怎么有这么多?是不是不对劲呢?回头认真审视,哪个都是事实。

做企业究竟有没有关键?你讲这个关键,他讲那个关键。当你看到一个企业营销搞得好,你就应该想到它的产品质量好、功能完善,而质量、功能的背后是核心技术、在技术的背后是人的素质。营销的基础还有价格,价格的背后是成本,成本的背后是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你能说哪个不是关键。你说汽车的发动机关键,那我把轱辘卸下来,10米电线连一个灯泡,9米是关键还是1米是关键?对关键的拷问,我得出结论:既然都是关键那就都不是关键,既然都不是关键,必然还有一个关键。是什么?

在对失败深层原因的追究中发现,成功跟失败是一个混合体,相互融合,永远捆绑在一起。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从某一个断面看成功的因素多,再切开一个断面看失败的因素多。阶段性结果是失败的,在失败中就包含着许许多多成功的因素。一个企业鼎盛辉煌,它就成功了吗?在它成功的路上有无数次失败,在它成功的当口潜藏着许多失败的因素。

我意识到,决定成功和决定失败是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绝不是要素资本!是什么?

(四)“F”的显现

从创业投资的过程看。是成功与失败始终相互融合的过程。成功与失败是过程的断面,是多种因素在一个时空点的集合而产生的现象。所以成与败都不具有独立性,因此也就都不具有永恒性。不具有独立性与永恒性说明什么?说明成与败本身不具有自主性和真实性。不具有自主性和真实性又说明什么?说明它一定是被决定的事情,决定性因素必定在这个过程之外。

再从创业投资的要素看。谈论创业成败的关键,都是企业存在的要素。罗列之多说明都不是关键的同时证明着真正关键的存在,隐示着这个真正的关键只能在“要素”之外。这样,思路被理性引导必然指向另一个出口:企业从无到有,自始至终都被一个外部力量决定着。

一个深藏不露的幽灵。事实的启发,成败的透析,关键的觉悟,把我的思维引向过程与要素之外?一个“创”字,把“业”与这个行为的主体“人”连接起来,人的灵性就渗透到“业”中,“业”就成为人的灵性的载体。这样:

1.“灵”决定“业”的一切:存在、配置、组合、效能。

2.“灵”赋予“业”以生命:孕育、出生、发育、成长。

3.“灵”决定“业”的过程:寻根、模拟,运转、渗透。

4.“灵”决定“业”的结果:成功、失败、生存、死亡。

我把这个深藏不露又无处不在的“幽灵”,也就是创业投资中的“资”,叫做资本灵魂或灵魂资本。

创业,当然不能排除资本要素。但是,从时间顺序上首先不是资本要素;从重要程度上主要不是资本要素;从对投资成败的决定作用上则完全不是资本要素,而是资本灵魂或灵魂资本。为了区别以往全部资本概念,我把它称之为“F”资本。P3-7

目录

上篇

《民富论》:创业五大规律

规律之一:资本之魂

一、发现“F”资本

二、定义“F”资本

三、理解“F”资本

四、“F”的意义

结论

规律之二:资本之根

一、“根”的存在

二、“根”是什么

三、“根”的作用

结论

规律之三:模拟

一、模拟投资的尝试

二、逆向投资的方法

三、模拟创业的理论

结论

规律之四:运转

一、我给通化药厂做咨询

二、运转就是一切

三、如何实现运转

结论

规律之五:点规模“渗透”

一、逼出来的销售套路

二、新产品销售的死穴

三、销售失败的根本点

四、“点规模渗透式销售”

五、“点规模渗透”的十大效能

结论

下篇

《创业学》: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创业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目的

 二、传统理论的移植、集合与误导

 三、做大、做快和无序的错误主张

 四、创业对象、主体与程序的混淆

 五、驱动力和三要素怎么会是模型

 六、混乱矛盾与重复颠倒的炸弹

 七、结论与原因之分析

 八、结束语

附录

 附录一 跳跃、变换而归一的生命历程——访《民富论》作者赵延忱

 附录二 赵延忱学术成果

 附录三 赵延忱的学术活动(2004~2007年)

 附录四 《民富论》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序言

阅读《民富论》,在聆听赵延忱娓娓道来12个创业理念之余,还会发现另外一个潜藏着的重要理念: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活法,因此,任何投资要慎之又慎。

赵延忱把书取名《民富论》,似乎有意在向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致敬、叫板,但结果证明,完全不是一回事。赵延忱的《民富论》是对个人创业的得失检讨,而《国富论》不是;《民富论》是对投资误区的反思批判,而《国富论》不是;《民富论》是对开掘财富的规律总结,而《国富论》不是。从学术成就和历史影响来看,《国富论》已然是一座里程碑,不是三言两语、四两拨千斤一般可以超越的。但不可否认。就思想原创和知识生产来看,《民富论》从理论体系到主要概念都充满新意,不失为近来难得一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学佳作。在这一点上,它堪称经典。

经典的意义总在于可以反复诵读而不倦,不断参悟而新知。赵延忱的《民富论》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就像书中提到的“体现产业投资规则的‘20个先后’”:先资格,后资本;先打工,后老板;先探索,后真干;先育根,后长叶;先配角,后主角;先不败,后求胜;先务实,后务虚;先困难,后容易;先市场,后工厂;先样品,后批量……一一记诵、一一琢磨,其实每一个规则都是一篇大文章。对创业投资者而言,这些不难记忆却难(深刻)领悟的规则往往将主导事业的进程,成败盈亏有时候就是当局者的一个想法、一个理念、一个创见。

尽管赵延忱把他的《民富论》赋予“揭示产业投资奥妙”的期望,事实上,他不仅贡献了诸如“资本之魂”、“资本之根”、“模拟”、“运转”等新概念、新思想,而且还提出“在恒久和潜在需求中选择目标”、“在深透分析要素中把握项目”、“在生存运转中谋求发展”等程序以及如何选择目标、如何把握项目、如何模拟综合等方法,但《民富论》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创业观念的独创和凝练。

赵延忱说:“怎么干是因为你怎么想,怎么想就是观念,这个‘想’就是有决定意义的。”在《民富论》中赵延忱要与我们分享的“有决定意义”的想法不少。如财富观念,赵延忱指出产业投资是持续增加个人财富的基本途径。因为产业投资是个人对社会最主动、最积极的适应,是人性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最佳点,是积聚全部资源、调动全部能量的最好方式。产业投资是增加个人财富稳定的、持久的、基本的路径。如资本观念,赵延忱说不是有钱就可以投资。投资的“资”,首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投入一种能力:整合资源、驾驭要素的创造能力。这种能力对财富的增加而言,是最具有资本性质的资本。又如实验观念,在投资的全过程贯彻“一切经过实验”的原则。投资是能力获得与能力应用同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决定了投资者对项目协调、控制、把握和创造力发挥的程度是未知的。投资者要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市场预测是否可靠、产品功能效用的公众认可度、矛盾与困难的未知性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决定了投资的实验性,要求投资者用探索的方式,小步推进,摸索前进。再如运转观念,这是本书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对此,赵延忱提出了“运转就是一切”的颇有振聋发聩效果的观点。在他看来,运转是产业投资的直接目的和中心内容。运转就是活着,活着就是一切。一切问题都只能在“活着”中得到解决,离开“活着”一切问题都无从解决。“运转”是资本生命存在的形式。此外,赵延忱在书中提到的观念还有规律观念、实践观念、育根观念、先胜观念、务实观念、生物观念、先难观念、程序观念等。

因为有了这些理念作为指导,对于广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往往听风就是雨的想法、机会,在赵延忱看来都是值得怀疑、值得批判的。例如,很多人认为有了资金就能创业、创业能由“商机”决定、创业没有规律可言、创业也没有过程等,赵延忱都给予了否定的答案。“创业不是概念、不是融资、不是商机、不是管理、不是演戏、不是办执照、不是搞形式。不能那样等资金、高起点、大规模、无程序、快速度、搞正规化。”创业是脚踏实地、是积少成多、是理性激情,只要从小做起来、找到根子活下来、稳定模式转起来,创业便成功了一半。

行百里者半九十,阅读《民富论》,在聆听赵延忱娓娓道来12个创业理念之余,还会发现另外一个潜藏着的重要理念: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活法.因此,任何投资要慎之又慎,要理念在先,投资在后。

内容推荐

创业有道,但不是融资,不是商机,不是管理,也不是组团队演大戏,办执照稿形式,不能等资金、高起点、大规模、快速度、搞正规化。

创业是实干,是梦想燃烧起奋进的激情,是智慧引领创造并有序前进的理性,是整合资源驾御要素的资格,是通透和把握项目的能力。是从小事干起来,找到根子活下来,稳定模式转起来。

编辑推荐

本书为您讲述《民富论》创业五大规律及《创业学》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仅贡献了作者诸如“资本之魂”、“资本之根”、“模拟”、“运转”等新概念、新思想,而且还提出“在恒久和潜在需求中选择目标”、“在深透分析要素中把握项目”、“在生存运转中谋求发展”等程序以及如何选择目标、如何把握项目、如何模拟综合等方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什么是创业资本--影响世界的创业日心说和地心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延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67659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14.39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