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目前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部颇具理论深度的理论著作。
本书所述的内部控制七功能论、有关创建内部控制学科的主张、内部控制学科的理论结构、内部控制目标及其结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互衔接的观点等,皆为国内外率先提出。本书理论体系完整,既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概念与演变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学科建设问题,又深入探讨了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假设、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效率评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问题。全书共13章,依次增进、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
序
第1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1 内部控制是否需要一个完善的理论框架
1.2 研究思路与本书的结构框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内部控制的功能分析
2.1 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2 内部控制是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的保证
2.3 内部控制是企业资产安全的保障
2.4 内部控制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
2.5 内部控制是人本管理的基础
2.6 内部控制是注册会计师回避职业风险的重要手段
2.7 内部控制是政府实施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3章 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3.1 内部控制概念辨析
3.2 内部控制产生的基础
3.3 内部控制的主要发展阶段
3.4 现代内部控制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出现
第4章 作为学科的内部控制
4.1 内部控制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2 内部控制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
4.3 内部控制学科的理论结构
第5章 如何设定内部控制的目标
5.1 内部控制目标设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5.2 如何设定内部控制的目标
5.3 内部控制的目标结构
5.4 内部控制目标与企业目标关系的讨论
第6章 如何设定内部控制的假设
6.1 假设对于内部控制的意义
6.2 内部控制假设的设立
第7章 内部控制要素的结构、功能和路径
7.1 如何划分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
7.2 如何认识内部控制要素的内在结构
7.3 如何认识内部控制要素的控制功能及其作用路径
第8章 内部控制的对象、原则与方法
8.1 内部控制的对象
8.2 内部控制的原则
8.3 内部控制的方法体系
第9章 如何设计内部控制循环
9.1 内部控制循环及其设计要求
9.2 企业交易流程
9.3 内部控制循环的设计
9.4 内部控制规范
9.5 内部控制规范的国际化问题
第10章 如何克服内部控制的低效率综合症
10.1 内部控制效率的概念
10.2 内部控制效率评价
10.3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现状
10.4 治理内部控制效率低下综合症的举措
第11章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11.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义
11.2 企业为什么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11.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
11.4 对于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的争论
11.5 中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比较研究
11.6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第12章 计算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内部控制问题
12.1 管理技术变革对于内部控制的冲击
12.2 计算机信息系统背景下内部控制设计问题
第13章 如何实现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的有效衔接
13.1 外部控制的含义与内容
13.2 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13.3 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的衔接问题
13.4 内部控制的外包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