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李健超先生历史地理研究主要论文的集成。汇编作者1959年以来先后撰写的50篇论文,涉及汉唐长安城和洛阳的历史自然地理、周边地理陵墓、佛教遗迹,以及丝绸之路路线、地名考释等。内容分为西安历史地理、洛阳历史地理、丝绸之路及汉唐两京等四部分。
图书 | 汉唐两京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论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李健超先生历史地理研究主要论文的集成。汇编作者1959年以来先后撰写的50篇论文,涉及汉唐长安城和洛阳的历史自然地理、周边地理陵墓、佛教遗迹,以及丝绸之路路线、地名考释等。内容分为西安历史地理、洛阳历史地理、丝绸之路及汉唐两京等四部分。 目录 一 西安历史地理 西安 秦国的农战政策与郑国渠的修凿 成国渠及沿线历史地理 一千五百年来渭河中下游的变迁 汉唐长安城明清西安城地下水的污染 上林苑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西安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隋唐长安城清明渠 霸上与长安 长安细柳营 唐长安临皋驿 唐长安1:2.5万复原图 唐长安的夏宫 周秦汉唐帝王陵 毕原考 韩森冢应是秦始皇祖父孝文王的寿陵 被遗忘了的古迹——汉成帝昌陵、汉傅太后陵、汉霸陵城初步调查记 隋唐长安城实际寺遗址出土文物 唐长安实际寺的高僧 西北大学校园里的唐代遗迹与遗物 终南山至相寺的创立与华严宗的形成一兼谈三阶教与至相寺 长安三阶教寺院与终南山三阶教圣地 翠微寺的历史、文物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西安附近新发现的高句丽人、新罗人遗迹 《长安志》纠谬 宋·吕大防《长安图》的科学价值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京兆府 二 洛阳历史地理 洛阳为十三朝故都 洛阳古代民族史说略 《千唐志斋藏志》校补唐两京城坊 洛阳、西安出土隋唐墓志与隋唐两京城坊(里)的研究 隋唐东都图、记与清《东都外郭城图》坊名正误 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与洛阳龙门卢舍那佛像 从洛阳出土和传世的一些文物来看中外文化交流 三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沙漠路线中国境内的自然环境及其变迁 丝绸之路中国境内沙漠路线的考察 唐代凌山地理位置考 论轮台地望 丝路青海道寻踪 汉唐时期长安、洛阳的西域人 唐两京及畿内的高丽、百济人 四 地理学史及其他 《释迦方志》在地理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近代地理学术史研究概论 陕西古代地学科学技术 我国又一条电气化铁路——阳安铁路 北宋西北堡寨 1972年统万城遗址考察记——匈奴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化记录 统万城防御功能浅释 秦岭地区古代兽类与环境变迁 函谷关与潼关 三门峡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败匿”考 评《中国古都学的研究历程》 作者简历 李健超著作论文目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唐两京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健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3608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30 |
出版时间 | 2007-07-01 |
首版时间 | 2007-07-01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8.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4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36 |
宽 | 184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