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桂文--杏林一枝/桂派名老中医
内容
编辑推荐

喻红所著的《李桂文——杏林一枝》为《桂派名老中医》丛书之一。本书以传记的形式介绍了桂派老中医李桂文的成长历程,如何从广西贵港市木格镇江塘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当今著名的中医学家的传奇经历。

内容推荐

《李桂文——杏林一枝》是全国名老中医、著名骨伤科专家、广西中医学院教授李桂文的个人传记。

他出生于广西贵港市木格镇江塘村一个贫穷的家庭。少年时亲眼目睹了父亲、爷爷和奶奶因不懂医学常识,因乡间缺医少药病逝而痛苦异常。于是他艰难求学,立志学医,治病救人。

他在医学道路上艰难跋涉,继占拓新;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深受同道和病人的尊敬和爱戴,名誉海内外;他从事医教研40余载,在骨伤科这一领域硕果累累。

他不仪是一个好老师、好医生,还是一个好儿子,好丈人、好父亲,大家都盛赞他是一个亲情、友情、乡情、爱情浓的人。

《李桂文——杏林一枝》由喻红所著。

目录

第一章 童年牧歌

 1.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也是家族的延续

 2.一定要让孩子读书,不读书更是没有出路

 3.生活艰辛,小小放牛郎几经波折再进学堂

 4.母亲用柔弱的双肩,为李桂文撑起一片天

 5.木格山下,乡村朦胧的月色里藏着愿望

 6.李桂文郑重地写下自己的选择:济世救人

第二章 青春放歌

 1.李桂文在知识的海洋中,一点点沉了下去

 2.处处用心,把学到的知识转换到实践中

 3.一户人家都看不到,他在深山里迷路了

 4.站在死者身旁,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悲凉

 5.放假回家,凳子没坐热就有乡亲上门来了

 6.编《广西药志》,跟着草医上山采集标本

 7.在大新县,跟着壮医学到了很多草药知识

 8.品学兼优,学校决定让李桂文留校当老师

第三章 园丁之歌

 1.李桂文留校当了一名老师

 2.学成归来,李桂文当上了一名骨伤科老师

 3.医疗队,是毛主席派来为贫下中农治病的

 4.到武鸣开门办学,为当地培养农村医生

 5.当选红卫兵代表,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

 6.一个非常简单的技能,就可救一条人命

 7.门诊打来一个电话,请李桂文前去处理

 8.在李桂文的耐心教导下,学生们学到很多知识

 9.李桂文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是一个医生

 10.学生们都说:“李桂文老师你太厉害了.”

 11.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努力和对事物的感悟

第四章 人生欢歌

 1.新婚之夜,李桂文把裤子叠起来做成枕头

 2.人与人的相识、相遇,不仅仅是缘分二字

 3.看到李桂文那么辛苦,梁翠珍真的心痛呀

 4.李桂文看着自己的妻子说:“你是一个好女人。”

 5.大年初一,李桂文夫妇陪着妇女一同流泪

 6.姐弟俩紧抱着妈妈,害怕她变成仙女飞走

 7.梁翠珍更忙了,她要上班还要带两个小孩

 8.李桂文买了一套理发剪回来给孩子理头发

 9.父亲在儿子的心目中,永远是高高的标杆

 10.我的老父亲,时常说起那辆破旧的自行车

第五章 杏林飞歌

 1.医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要对病人的生命负责

 2.跨国界救治,让医学成为世界人民的福祉

 3.药物可以驱痛祛病,哲理则可以爽神疗心

 4.大家不要害怕,我们是医生是来救你们的

 5.说起李教授,江塘村人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6.一位医者,一个无他杂念的纯粹纯洁的人

试读章节

1.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也是家族的延续

在这个世界上,要说什么声音最好听,做父母的一定会说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那冲破黎明、冲破黄昏、冲破炊烟、冲破母体而来的第一声,是所有母亲听到的最美的天籁之音。新生命的降临,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圣,最美好的事情。随着一声啼哭一起响起的,还有接生婆那喜悦的声音:这是一个男孩!谭玉佳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定了。这个结婚多年,三十多岁的乡村少妇头胎生下儿子,心里的压力轻了许多。儿子是乡村的延续,是家族的延续,也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是乡村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它扎根在泥土里,融合在骨血里,一代一代传承。

59岁的李爱成是独子,他的儿子40岁的李显达也是独苗苗,现在有了第三代,李家的香火有了延续,多少年来压在李家心头的担忧和无望终于告破。李爱成当爷爷了!这个憨厚的农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吧嗒吧嗒”抽了一筒水烟,站起身挑起一对撮箕,再到木格镇上捡些垃圾回来肥田。增加人口了,这田地更得用心耕耘了。

李显达当爸爸了!他听着屋里传出的婴儿哭声,这个四十岁的男人心里有一种莫名的紧张。男人是不能进产房的,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模样,像自己吗?他蹲在房门外,也“肥嗒吧嗒”抽着烟,看着李爱成拿着撮箕走出家门,他出神地看着自己的父亲走远,父亲往日有些佝偻的身躯,今天似乎挺直了_些。他正出神,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母亲周氏抱着新生的婴儿走出来,对正愣神的他说:“来看看你的儿子吧。”李显达转过身,看着母亲手上捧着的一个肉团团,小家伙眼睛尚未睁开,小脸蛋粉嘟嘟的。李显达有点手足无措,他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原来新生儿是这样的。他没能细看,母亲就把儿子送回产房里去了。

我当爸爸了!李显达出神地看着母亲的背影,母亲掀开门帘,他再次听到了儿子的啼哭声。当爸爸了,肩上有了责任,李显达在屋里转了一圈,挑起水桶到木格河挑水,他要杀只鸡慰劳慰劳妻子。如果他知道他的儿子以后会成为一个享誉盛名的全国名老中医,他一定会杀头牛来庆祝。

这一天是1936年9月25日,著名骨伤科专家李桂文教授出生在广西贵港市木格镇江塘村(现在叫江石村)。这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小村,四周良田环绕,不远处木格山格外清秀。

贵港位于广西东南,西江流域的中游,浔郁平原的中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门户,幅员3533平方公里,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前后一千多年均为地方政权的中心,明代后降州为县并一直沿用贵县名称,1988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5年又升格为地级市。

1936年的中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内忧外患,局势动荡。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

李爱成省吃俭用,置下四亩水田,三亩旱地,还有一些树林和茶树,再租种邻村地主五亩水田,那时候农作物产量不高,靠天吃饭,交完杂税,刚刚能维持生活。每到三、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只能喝能照见人影的稀饭,碰上灾年,连稀饭都吃不上了,得跟人家借,到秋收以后再还。

李家有两间泥土房,四周种有翠竹,李爱成在屋后打了一块晒坪,用于翻晒作物。屋旁有一池塘,池塘成了李桂文和村里小伙伴夏日里消夏的游泳池。

李爱成十分疼爱他的宝贝孙子,有一口好吃的都留给他。这个没有读过书的农民,60多岁的人了,还非常勤劳,一有空闲就到木格镇上收垃圾回来做肥田的肥料,他的愿望是把田地种好,渴望家里再添人口。可是老天似乎不遂人愿,谭玉佳生下李桂文后,肚子多年再不见动静。难道又是一根独苗苗?李家人的渴望在一年一年的盼望中落空。李发成的腰直了,又佝偻了。

李桂文会走路后,就成了爷爷的跟屁虫,整天跟着爷爷进进出出,有时候甚至跟着爷爷一起去放牛。乡村的孩子,多数是跟着牛屁股后面长大的。李爱成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李桂文身上,祖孙俩同吃同睡。长期跟着爷爷生活,李桂文受爷爷影响非常大,这个没有文化的农民,是一个勤劳善良的老人,肚里装满了故事。在爷爷讲述的故事中,李桂文一天天长大。

江塘村是一个依山的小村,木格山是江塘村人的家园。人们从木格山上获取生活材料,煮饭的柴草,盖屋的木材,百年后的永远归属地。人们平时上山顺路带回一些柴火或者树蔸垒在屋外,冬天时烧柴蔸取暖。江塘村人家家户户的堂屋都有一个火塘,寒冷的冬天全家人围着火塘取暖。不论是穷人家,还是富人家,冬天取暖的火塘里烧的都是从木格山上挖回来的柴蔸,火塘散发着一样的温暖,一样的光热。只是,火塘旁的脸谱表情不一,有人欢乐有人愁。好日子得过,苦日子一样得过。

李爱成在村里是有名的好人,他每次从山上放牛回来,都会挑回一担柴蔸,分一些给左邻右舍,孤苦老人,在村里口碑非常好。

P2-5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医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不仅贯穿于中医药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理论和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临床实践,而且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其宝贵价值、独特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

广西地处岭南,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丰富。历史上,无数医家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广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者认真继承,加快创新,涌现出了一批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全国名老中医。为了展示他们的风采,激励后学,广西卫生厅组织编写了《桂派名老中医》丛书,对“国医大师”班秀文等28位全国名老中医作了全面介绍。传记卷记录了名医的成长历程、诊疗实践和医德医风。学术卷展示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读者学习“桂派名老中医”独到的医技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也将为促进广西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信赖中医药,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医药,中医药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衷心希望广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者抓住机遇,以名老中医为榜样,坚持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不断成长进步,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桂文--杏林一枝/桂派名老中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喻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202459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4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2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