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内容
编辑推荐

人际交往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对方故意模仿你的言行举止,你就会莫名地开始喜欢他,并接纳他;有的人会经常出现在你眼前,慢慢地,你的视线就会被他所吸引,从而觉得他比别人更具吸引力;当有人在背后说你的好话时,你会认为他是出于真心的,并因此对他产生好感……

人际交往中,有些人总是这样有心计,他即使不给你什么恩惠,也会变着法子让你对他感恩戴德。这是由于他掌握了心理学的缘故。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社交达人,那就赶快来看看由王阔编著的这本《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学习里面所提供的各种独特有效的心理策略,让自己受人欢迎,职场顺利,爱情圆满。

内容推荐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不同的人际互动情境,提供了各种独特有效的心理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通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以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招数,征服人心、凝聚人气,发挥个人魅力与影响力,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最终帮助你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交际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从而赢得事业的成功。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由王阔编著。

目录

第一章 透视人心的心理策略

 体态语言 观察他人不经意的动作,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前提/2

 服装语言 从着装入手,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4

 识人秘诀 不仅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6

 问话绝招 能得到怎样的回答,取决于你提问的方法/8

 话题探索 从对方讲话的语气及速度,掌握他们的心理/10

 读心术 探测人的深层心理,需要策略性的技巧/12

第二章 讨人喜欢的心理策略

 姓名法则 记住别人的名字,这是最有效的恭维/16

 先人为主效应 在第一眼被人注意,就会在以后被人记住/18

 名片效应 相似点越多,诱发出的吸引力越大/20

 交互原则 喜欢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22

 费斯诺定理 做一个先听后说的人,会让沟通更顺利/24

第三章 与人亲近的心理策略

 亲和力法则 利用人们的亲近心理,营造温馨的交际氛围/28

 同体效应 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有利于结成良好的关系/30

 同步行为 效仿对方的行为,加深彼此的情谊/32

 多看效应 与其拉长聊天的时间,不如增加见面的频率/34

 接近的功效 缩短彼此的物理距离,有产生亲密感的心理倾向/37

 感恩效应 常说“谢谢”,能引起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39

第四章 增加魅力的心理策略

 近因效应 每一次最近的交往,都能加深留给对方的印象/44

 名人效应 与名人攀上关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46

 马太效应 拥有非凡的声誉,就等于拥有成事的资本/48

 凡勃伦效应 夸大自己的能力,会使对方更愿意与你交往/50

 禁果效应 让别人猜测你的才能,比显示才能更能获得崇拜/52

 冷热水效应 降低期望值,加大你在对方心中的分量/55

第五章 结交朋友的心理策略

 换位法则 转换立场,以对方期待的方式来对待他/58

 视网膜效应 抛弃成见,全面地看待一个人/60

 安慰剂效应 亲切的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温暖和力量/62

 自嘲效应 勇于嘲笑自己的短处,往往被人视为可信的人/64

 “第三者”效应 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会被认为发自内心/66

 距离法则 做人应当心贴心,但切忌“零距离”/68

第六章 赢得支持的心理策略

 互惠原理 送对方一个人情,让他产生知恩图报的负债感/72

 “先小后大”术 逐步提出要求,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74

 奥弗斯特的辩证法 想得到肯定的结果,就要引导对方不断地说“是”/76

 钓鱼策略 抓住对方的偏爱,换回自己想要的/78

 承诺一致原理 一旦让人选择了某种立场,坚持就会变成一种习惯/81

 框架效应 表达的方式不同,给对方的感觉也会不一样/83

 眼泪战法 设法调动对方的同情心,任何难题也会迎刃而解/85

第七章 战胜对手的心理策略

 让步效应 想得寸先要尺,更容易达成心愿/90

 狡猾效应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明的战法/92

 变脸策略 扮黑脸可杀灭对手威风,扮红脸可用以圆满收场/94

 激将法 以语言作为刺激,挑起对方的成事欲望/96

 沉默效应 说得越少,控制别人的可能性越大/98

 示强哲学 在人前显示强大的一面,是一种生存智慧/101

第八章 化解矛盾的心理策略

 暗示效应 婉转地拒绝别人,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104

 模糊哲学 别把话说死,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106

 说谎原理 只要你的谎言合乎情理,它比真实更能打动人/108

 忌讳效应 避开他人的隐私,赢得对方的好感/110

 平衡法则 给人帮助,不能让对方感到伤了自尊/112

 海格力斯效应 原谅别人,才能有健康自由的心态/114

第九章 征服人心的心理策略

 温暖法则 想让人服从你,友善比攻击更有力量/118

 攻心策略 要别人赞同自己,需掌握微妙的感化技巧/120

 皮格马利翁效应 赞赏与关注,会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122

 肥皂水效应 将批评夹在赞美中,更有利于别人矫正缺点/124

 贴标签效应 要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就用美好的名誉引导他/127

 纠错法则 指出他人错了的时候,要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129

 给台阶效应 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131

第十章 凝聚人气的心理策略

 “送人情”效应 尊重和关心他人,会得到加倍的回报/136

 大方效应 学会吃亏,是对他人心理上的隐性投资/138

 阿伦森效应 先抑后扬,逐步增加别人对你的好感/140

 留面子效应 懂得给别人留面子,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142

 瀑布效应 把自己的得意事放在心里,说出别人的得意事/144

 聚集效应 能容下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146

第十一章 和上司相处的心理策略

 迂回策略 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150

 好心情效应 在别人心情好的时候请求帮助,很可能如愿以偿/152

 “闲聊”策略 提意见时,将“意见”转化为“建议”/154

 改宗效应 想增加受欢迎的程度,就要积极开展批评/156

 认错效应 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会给人勇于负责的印象/158

 摸毛法则 顺着他的心思,对方就容易听你的/160

第十二章 与同事相处的心理策略

 低头策略 越懂得恭敬,越容易让对方从心理上接受你/164

 “白璧微瑕”效应 当人偶尔出丑的时候,他的吸引力会增强/166

 暴露效应 恰如其分地透露隐私,使你更容易被接纳/168

 优越法则 把虚名让给他人,为自己赢得荣耀/170

 示弱法则 学会示弱,消除别人的不满和忌妒/172

 分功法则 你的感谢与谦卑,可以换来他人的尊重/174

第十三章 与客户交往的心理策略

 好奇心理 抓住好奇心,五分钟让人对你感兴趣/178

 曼狄诺定律 对别人的微笑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180

 凯特法则 在学会做生意前,先要学会诚信/182

 放饵策略 先“舍”后“得”,是求人办事时的变通术/184

 软泡蘑菇 以“持久战”的方式,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186

 锚定效应 降低对方的心理预期,以接近其底线的价格成交/188

 短缺原理 制造“短缺”的假象,挑起客户的购买欲/190

 随大流效应 借助“证人”的力量,推销就会更加成功/192

第十四章 与异性交往的心理策略

 三分之一效应 挑选配偶时,别让选择误终身/196

 淬火效应 欲擒故纵,维持对方对你的依赖心理/198

 包容法则 若要感动另一半,最大的秘诀就是包容他/200

 超限效应 “唠叨”少一些,会得到更多的爱恋/202

 两性斗智 女人的赞美之言,可以改变男人的世界/204

 完美效应 可以追求美好的人,但不能奢求完美/206

第十五章 快速晋升的心理策略

 藏心策略 让人对你“视而不见”,把危险降到最低程度/210

 聚光效应 在关键时刻“秀”一下,是引起别人注意的好方法/212

 光环效应 不起眼的细节,可以决定你未来的发展/214

 链状效应 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216

 卢维斯定理 企望往高处爬的人,应该踩着谦虚的梯子/218

 权威效应 主动提高个人魅力,让人心悦诚服地跟随你/221

第十六章 改变情绪的心理策略

 情绪效应 用理智来抑制感情,尽量使大事化小/226

 “角色”效应 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能从中发现无穷的乐趣/228

 恐龙效应 当现实无法改变时,要让自己学会适应/230

 杜利奥定律 充满热情的人,容易把目标变为现实/232

 “酸柠檬”法则 在处理事情之前,要先处理好心情/235

 吞钩现象 走出过去的阴影,开创美好的未来/237

 齐加尼克效应 工作既要进得来,还要出得去/239

试读章节

体态语言

观察他人不经意的动作,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前提

体态语言亦称“人体示意语言”“身体言语表现”等,是人际交往中一种传情达意的方式。在交际中常见的体态语言主要有情态语言、身体语言、空间语言。

情态语言,是指人脸上各部位动作构成的表情语言。如目光语言、微笑语言等。表情是内心活动的写照。透过一个人的表情,可以窥探他心灵的律动,把握情绪变化的尺度。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表情是最能反映情绪表面化的动作,如果凭面部表情来推测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大致上是有相当的准确性的。

“一个目光表达了1000多句话。”心理学家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作为武器来运用,使人胆怯、恐惧。常见的瞳孔语言为,在表示反感和仇恨时,瞳孔缩小,还露出刺人的目光。相反,睁大眼睛则表示具有同情心和怀有极大的兴趣,还表明赞同和好感。目光中除了能看出上级与下级、权力与依赖的关系外,还能揭示出更多的东西。

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一个人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如下这些面部表情是比较容易读懂的:蹙眉皱额表示关怀、专注、不满、愤怒或受到挫折等情绪;双眉上扬、双目张大,可能是表现惊奇、惊讶的神情;皱鼻,一般表示不高兴、遇到麻烦、不满等。

体态语言专家们认为,和眼睛一样,嘴的闭合也会泄露真情。在“哈哈”大笑时,意味着放松和大胆,“嘻嘻”的嗤笑,是幸灾乐祸的表现,而“嘿嘿”笑时,则意味着讥讽、阴险或者蔑视,这样笑的人多数为狂妄自大、自恃清高的人。

根据相关研究,一个人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而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同时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它也很少具有欺骗性,所以在想了解他人的心理状况时,肢体动作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工具。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中国式的管理行为》一书中,管理培训大师曾仕强写有这么几句话:我们应该明白“中国话不是用听的,要用看的”,因而“不要专门听他的话”,而要懂得兼顾“看他怎么说”。这几句话很富有哲理。一方面,与口头语言相比,体态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并不逊色,另一方面,体态语言往往比口头语言更真实。

有一段时间,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总是中国乒乓选手夺冠路上的拦路虎。为了找到瓦尔德内尔的软肋并战胜他,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通过反复看录像,终于发现每当瓦尔德内尔在比赛最紧张的时候,他都会下意识地提一下袜子。

“后来,我们和瓦尔德内尔打比赛的时候,只要看到他提袜子,立刻就有招了,而且很灵。”世界冠军王涛这样说道。瓦尔德内尔不经意间的动作却暴露了自己的弱点,正是肢体表情的真实表现。

很多时候,肢体动作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一个人的心理。如今,大家都知道通过观察面部表情来了解对方的心理,但却很少注意到“手脚动作”的作用,在很多时候,“手脚动作”也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一个人的心理。

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测得风向才能使舵。例如和上司打交道时,对其眼、手等的观察,能够让我们洞悉其内心。

上司说话时,不看着你,这是个坏迹象,他想用不重视来惩罚你;上司从上到下看了你一眼,则表明其优势和支配,还意味着自负;上司久久不眨眼盯着你看,表明他想知道更多情况;上司友好地、坦率地看着你,甚至偶尔眨眨眼睛,则表明他同情你,对你评价比较高或他想鼓励你,甚至准备请求你原谅他的过错;上司用锐利的眼光目不转睛地盯着你,则表明他在显示自己的权力和优势;上司只偶尔看你,并且当他的目光与你相遇后即马上躲避,这种情形连续发生几次,表明面对你,这位上司缺乏自信心。

精神学家认为,手势、表情丰富的领导,是容易冲动、特重感情的人;但如果某人手势做得太夸张,那么他就是个敏于对外界做出反应,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很苛求的人,是个软弱的领导人。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体态语言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了解这一点,不仅有助于理解别人的意图,而且能够使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效果更加直接,进而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

P2-4

序言

人际交往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对方故意模仿你的言行举止,你就会莫名地开始喜欢他,并接纳他;有的人会经常出现在你眼前,慢慢地,你的视线就会被他所吸引,从而觉得他比别人更具吸引力;当有人在背后说你的好话时,你会认为他是出于真心的,并因此对他产生好感……

人际交往中,有些人总是这样有心计,他即使不给你什么恩惠,也会变着法子让你对他感恩戴德。这是由于他掌握了心理学的缘故。

心理学是社会科学中最实用、最贴近生活的一门学问。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交流沟通,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和引导。因为生活主要就是由人的心理和行为支撑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的地方就离不开心理学。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职场,和人打交道多的职业,如营销员、教师、咨询师、媒体人士等,往往更容易发生倦怠。面对职业中的负面因素,学一学心理学,这不仅有助于理解别人的意图,而且能够使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效果更加突出,进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做下属的需要准确体察上级的心理,这样才能领会上级的意图,同时会让上级感到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值得信赖的人,从而得到提拔与重用。经商者要了解顾客的心理,采取相应适当的对策,这样才能财源广进。管理者懂点心理学会更善解人意,也就更明白如何施加影响力。

人际关系中各种的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你刚刚起步,实力不如人时,并不表示你在实际较量中就要甘拜下风。只要你能掌握对方的细微心理,并实施恰当的心理策略,就一定能够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

可以说,心理学不仅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教给人们巧妙的策略,而不是分析。我们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心理分析的过程,而是为了建设更积极的人际关系。

本书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不同的人际互动情境,提供了各种独特有效的心理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通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以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招数,征服人心,凝聚人气,发挥个人魅力与影响力,最终帮助你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交际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学会与人打交道,学会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是建立成功人际关系的秘诀。一旦掌握了这种本领,你就能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进而与人和谐共处,获得交往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862926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3-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8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