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砭石疗法与养生美容
内容
编辑推荐

《砭石疗法与养生美容》一书不仅是一本高水平的中医史学术专著,同时集中医保健、养生、美容之应用于一身。虽然内容涉及中医史学及中医文献学,但又写得通俗易懂,既可以作为中医类大专院校的中医学史教学辅助读物,又可作为社会上养生按摩馆、美容美体、砭石刮痧、砭石足疗行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居家亚健康调理及养生保健的参考书。

内容推荐

砭石疗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大发明。

它的特点是:具有一套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中心的完整理论,强调整体,重视内因。采用无创性的温和刺激,扶正祛邪,以调动肌体本身的防御能力,战胜疾病,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失衡韵内部稳定状态获得新的相对平衡稳定,从而恢复身心健康。

砭石疗法既可用于防病、健身、养生、美容,又可用于改善亚健康状态及治疗某些疾病。

目录

第一章 砭术的起源和发展/1

一、砭术及其起源/1

二、甲骨文中与砭有关的文字/7

三、历代史籍砭术举要/10

四、砭术在中医非药物疗法中的位置/14

第二章 《砭术述略》/23

一、《砭术述略》解读/23

二、《砭术述略》原文及注释/25

第三章 砭术的理论基础/31

一、《黄帝内经》奠定了砭术的理论基础/3l

二、决生死、处百病——经络中的十二皮部/33

三、调虚实、营阴阳——砭术与补泻学说/36

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砭术通经络/37

五、砭术与中医腧穴理论/38

六、砭术疗法要义/40

第四章 泗滨浮石与砭术/41

一、泗滨浮石/41

二、泗滨浮石的超声波特质/43

三、泗滨浮石的远红外特质/44

四、泗滨浮石的主要成分/46

五、泗滨浮石的音乐声学特点/48

六、泗滨浮石与砭术/49

第五章 砭具的种类和砭术九法/50

一、砭具的种类/50

二、砭术九法/54

三、砭石疗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56

第六章 砭术的延伸——磬/58

一、磬的起源和用途/58

二、“樂”与“藥”——音乐疗法/63

第七章 经络与腧穴/65

一、十二经脉与十二经腧穴/65

(一)总论/65

1.十二经脉的主要特征/65

2.十二经脉的循行走 /65

3.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65

4.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66

5.十二经腧穴/67

(二)各经脉与腧穴介绍/67

1.手太阴肺经穴/67

2.手阳明大肠经穴/69

3.足阳明胃经穴/71

4.足太阴脾经穴/77

5.手少阴心经穴/80

6.手太阳小肠经穴/82

7.足太阳膀胱经穴/84

8.足少阴肾经穴/91

9.手厥阴心包经穴/95

10.手少阳三焦经穴/97

11.足少阳胆经穴/100

12.足厥阴肝经穴/106

二、奇经八脉/109

(一)总论/109

(二)类别/109

1.任脉/109

2.督脉/112

3.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跻脉、阳■脉/115

三、经外穴与阿是穴/120

(一)经外穴/120

(二)阿是穴/125

四、特定穴/124

五、腧穴定位方法/126

1.“骨度”定位法/127

2.寸指定位法/129

第八章 中医美容与砭石疗法/130

一、传统美学思想与中医美容/130

二、中医美容与砭石疗法/132

三、五输穴与十二原穴的砭石美容应用/133

四、损容性疾病的砭石疗法/134

(一)痤疮(肺风、粉刺)/135

(二)酒齄鼻/137

(三)化妆品及油彩皮炎(粉花疮)/139

(四)日光性皮炎(日晒疮)/140

(五)白癜风(白驳风)/141

(六)雀斑/143

(七)黄褐斑(黧黑斑)/144

(八)老年斑/146

(九)减肥(肥胖病)/147

(十)女性丰乳/149

(十一)收紧眼袋/150

(十二)祛除面部皱纹/151

(十三)祛除黑眼圈/152

(十四)改善发质/154

第九章 砭石养生理论与应用/154

一、养生概念的起源与发展/154

二、砭石与亚健康/155

三、泗滨浮磬及磬乐养生法/158

(一)五行磬养生法/160

(二)六字音气养生法/162

(三)磬琴养生法/163

四、泗滨砭石经络、腧穴养生法/162

第十章  常见病的砭石临证疗法/165

一、脑、心系病类/165

(一)失眠(不寐)/166

(二)神经衰弱(神劳)/168

(三)抑郁症/170

(四)面瘫(口僻)/172

(五)高血脂/173

(六)高血压(风眩)/174

(七)低血压(虚眩)/176

二、肺系及咽喉病类/177

(一)慢性气管、支气管炎(肺咳、久咳)/178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179

(三)慢性咽炎(喉痹)/181

三、脾、肝系病类/182

(一)慢性胃炎(胃络痛、胃痞)/183

(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疡)/185

(三)胃下垂(胃缓)/187

(四)习惯性便秘(脾约)/188

(五)糖尿病(消渴)/190

(六)脂肪肝 /192

四、肾系及男性前阴病类/193

(一)前列腺增生/194

(二)前列腺炎/197

(三)习惯性遗尿(遗尿)/198

(四)遗精(梦遗)/200

(五)遗精(滑精)/201

(六)阳痿/202

(七)早泄/204

五、劲瘿、乳房病类/205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206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瘿劳)/207

(三)乳腺增生(乳癖)/209

六、皮肤病类/210

(一)湿疹/211

(二)斑秃(油风脱发)/212

(三)脂溢性脱发(发蛀脱发)/214

七、妇女病类/215

(一)月经不规则(月经先后无定期) /216

(二)月经先期/217

(三)月经后期/218

(四)痛经/220

(五)子宫功能性出血(崩漏)/221

(六)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症) /223

(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郁)/225

(八)白带异常(带下病)/226

(九)盆腔炎/228

(十)女性性冷淡(性冷)/230

八、小儿病类/230

(一)小儿营养不良(疳病)/231

(二)小儿脑瘫/233

(三)小儿消化不良(积滞)/235

九、瘅病类/235

(一)风湿性关节炎(三痹)/236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痹)/238

(_一)坐骨神经痛(偏痹)/240

(四)颈椎综合征(项痹)/242

(五)肩周炎(肩痹)/244

(六)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痹)/245

(七)腱鞘炎/247

(八)落枕/248

附录:腧穴索引/250

参考书目/258

试读章节

三、调虚实、营阴阳——砭术与补泻学说

中医防治疾病的一个根本观点就是“整体平衡”,即我们的身体在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等方面是一个和谐的、平衡的整体。如果平衡的某一部分被外来因素所打破,如气候、饮食、劳逸等,病(邪气)就会乘虚而人,人就会不舒服,就会生病。而中医治疗的原则就是恢复原有的平衡,进而调动身体的“正气”,驱除身体里的“邪气”,只有这样“病”才能痊愈。

那么怎样才能使已经生病且不平衡的系统重新恢复原有的平衡呢?经络的双向调节功能和中医的补泻学说为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黄帝内经》中有“虚则补之,寒则温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的补泻原则。其具体应用于砭术疗法就是:在正确地明辨病因、循经取穴后,运用一定的砭术手法去调整体内血的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等,而不是盲目、机械地在某一经络、某一穴位施术。

补泻得当,事半功倍。补泻相反,南辕北辙,火上浇油。补泻应用在砭术治疗保健上有以下几点原则:

轻重补泻:施术手法轻扬,为补。施术手法沉重,为泻;

热冷补泻:砭石温热,为补。砭石寒凉,为泻;

徐疾朴泻:施术时快起慢收,为补。慢起快收,为泻;

顺迎补泻:顺着经络的方向施术,为补。逆着经络的方向施术,为泻。

一般说来,凡是补法可以增强某些人体的机能,适应于各类慢性疾病,凡属阴证、虚证、寒证等常用之;反之,凡是泻法可以抑制某些人体的机能,适应于各类急症、进行性炎症,凡属阳证、实证、热证等常用之。

如同是胃痛,实证用泻法施术足三里穴,可使胃弛缓,用于胃痉挛;对虚证要用补法施术足三里穴,可使其收缩加强,用于胃动力不足。当然,由于虚实证不同,尽管都是足三里穴,但采用手法不一样,一个用泻法,而另一个用补法。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里说:“泻其有余,补其不足。”

补泻之法在理论上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棘手。如想得心应手,非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使之出神入化。

人体经络走向,可详见本书第八章。

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砭术通经络

经络本身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运行气血、濡养脏腑,以使人的各部分肌体正常、健康地运转。

但是如前所述,由于经络及所运行气血有肉眼不可见的特性,所以这一作用不大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其实经络就好像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网一样,联系着全国的每一个城市,是负担运送各种物资的通道,以保证城市的正常生活。如果在某一处发生了交通事故,一段高速公路被堵塞中断了,该城市所需要的物资无法运达,想要前往的人也无法到达。需要运出的东西无法运出,想要出去的人也无法离开。那么这个城市正常的平衡必然被打乱,整个城市乃至全国也如同生病一般。

经络之于人体也如是,假如人体的经脉畅通无阻,气血能顺利并充足地营养着五脏六腑,及时地吐故纳新,人体百病不生;若经络不通,则气血不畅,脏腑得不到必要的营养,以及废物不能及时地排泄,就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百病丛生。所以说经络不可不通。

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由于人体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发或气滞、或血瘀、或寒、热、湿邪凝滞,以至经络不通而导致的部分肌体病变,进而产生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觉,这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不管部位、痛因如何,凡是新病疼痛或疼痛急性发作,一般多属实证,表现为剧烈疼痛,而且痛而拒按;久病疼痛一般势缓,痛而喜按,多属于虚证。

无论气滞或血瘀、实证与虚证等,砭石疗法的重点是将经络理顺、打通,调理人体内部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其机理作用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1.活血理气,祛瘀通塞

凡疼痛的地方肌肉必然紧张,凡肌肉紧张的地方必然也会产生疼痛,其二者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如果我们解除了肌肉的紧张,疼痛也就相应的减轻甚至消失,病变部位也可逐渐愈合。

施术时,砭石的良性刺激可以调节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促进局部的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同时,特殊材质的砭石(如泗滨砭石,见第四章)本身就有提升肌肉组织温度,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所谓“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则血行不畅,血行不畅又阻碍气的运行。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了,血液循环加快了,被阻隔的“气”也就通顺了。

血流气通,经络顺畅,病变消失,疼痛也随之消除了。

2.调整特定部位的信息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每一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包括生物电以及各自固有频率等。当某一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该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砭术疗法通过不同方式的刺激而作用于体表,将包含一定能量的生物信息,打通经络并通过经络系统传递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治疗作用。而病变部位的恢复正常,也使整个经络系统和全身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P36-38

序言

砭石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进行斗争的成果。《砭石疗法与养生美容》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砭石疗法这一源于上古扁鹊神医所传承传统疗法的真正复兴,并将中医外治法鼻祖的砭石疗法弘扬光大,填补了中医史上的一项空白。

本书不仅是一本高水平的中医史学术专著,同时集中医保健、养生、美容之应用于一身。虽然内容涉及中医史学及中医文献学,但又写得通俗易懂,既可以作为中医类大专院校的中医学史教学辅助读物,又可作为社会上养生按摩馆、美容美体、砭石刮痧、砭石足疗行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居家亚健康调理及养生保健的参考书。

《砭石疗法与养生美容》一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考证了砭术的起源及流传,并对国内珍本《砭术述略》加以注释,系历年来对该书第一次严谨考证、规范化的注解。同时此书改写了针砭界所历来单一认为“砭石者,针灸之母也”的说法,考证出中医非药物疗法中的针灸、刮痧、拔罐、推拿、意疗、杂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源于砭石疗法。

在砭术器具改革与创新方面,遵循“师古不泥”的原则,介绍了山东原产地灰褐色、有玉质感的泗滨砭石石材,推陈出新制作出质地细腻、金声玉振、气感较强、产品造型美观实用的砭石医疗保健及养生美容器具。

书中所介绍泗滨砭石在养生保健、美容美体及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通俗易懂,其所强调“上医医未病”预防为主的传统中医理念,在当今社会也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值此中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之际,有慧眼识珠者出版此书,余欣然为序。

中国保健按摩首倡者

中国保健按摩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职业技能保健按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劳动部职业技能教材《按摩师》、

《按摩技师》、《康复保健师》主编

北京东方红太阳中医药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国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砭石疗法与养生美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小源//徐莉亚//王新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37527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4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