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好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说人生的成长是孩子必须走过的独木桥,习惯就是这座桥上的护栏。建造、加固好这些护栏,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孩子顺利到达彼岸的保障。

好习惯是父母能给予子女最好的礼物,如果您希望孩子成为世界上最富足的人,那么您该给予孩子一生受用无穷的好习惯。

应该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矫正孩子的坏习惯呢?方州编著的《好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将全面、细致地一一为您解答。

内容推荐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的方法,仅靠简单说教甚至打骂是行不通的。必须辅之以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还应该具有教育的长远眼光,不求一时的速度和效率。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给孩子成长的压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成效。

《好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由方州编著。打破以往教育类书籍的枯燥说教方式,运用丰富详实的案例,提出可操作性极强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动家长、孩子、学校三方的积极互动性,在短时间内就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如何使您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他”和“她”?相信您一定能在《好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这本书里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目录

上篇 认识到位 习惯对孩子一生成败有关键性的影响

第一章 性格决定习惯

1.让责任感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2.纠正孩子自卑的性格弱点

3.帮助孩子走出嫉妒的误区

4.引导孩子告别冷漠

5.虚荣会让孩子迷失纯真的本性

6.胆怯的孩子难有大作为

7.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

第二章 习惯决定命运

1.要掌控人生先掌控习惯

2.再小的坏习惯也不能放纵

3.别把“点金石”扔到水里

4.教育就是要培养好习惯

5.从小养成的习惯坚不可摧

6.早期家庭教育要做好

7.慎始才能善终

8.从小培养习惯也要循序渐进

第三章 好的学习习惯比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

1.做好预习才能掌握学习主动权

2.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

3.勤思考才能有进步

4.潜心观察会有更多收获

5.复习一定要及时

6.自觉学习成绩才会更优秀

7.阅读能够开启你的智慧之门

中篇 走出误区 错误的方式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四章 不要把表扬和鼓励作为唯一的手段

1.训诫也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

2.软硬兼施教育孩子

3.果断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4.让自负的孩子知道自己并非全知全能

5.“泼冷水”不等于粗暴地打击孩子

6.不要太过偏袒自己的孩子

第五章 过于溺爱会让孩子习惯于任性而依赖

1.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2.独立才会有用

3.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4.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艺术地拒绝

5.让孩子从小学着吃点苦

6.劳动锻炼是培养孩子健康个性的必须

7.对孩子的零用钱要进行控制

第六章 一味高压管制塑造不出良好的习惯

1.不要带着偏见去教育孩子

2.别再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3.孩子的错误也有价值

4.宽容才是最好的教育

5.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6.播种宽容才能收获良好习惯的果实

7.引导孩子在“淘气”中有所得

8.不要完全否定孩子的贪玩

9.艺术地批评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

下篇 找对方法 合同式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新途径

第七章 培养孩子做人做事习惯的合同

1.改变孩子急躁脾气的耐心合同

2.改变孩子任性习惯的自制合同

3.培养孩子自尊习惯的尊重合同

4.纠正孩子说谎不讲信用的习惯

5.培养孩子是非善恶观念的道德习惯

6.培养孩子关爱他人习惯的合同

7.培养孩子乐观习惯的快乐合同

第八章 培养孩子学习与思考习惯的合同

1.让孩子喜欢学习的快乐学习合同

2.让孩子按规律作息的时间合同

3.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读书合同

4.提高孩子成绩的进步合同

5.培养孩子好奇心的探索合同

6.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做事合同

7.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用脑合同

第九章 培养孩子待人接物与日常生活习惯的合同

1.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日常生活合同

2.让孩子养成自我保护意识的防范合同

3.培养孩子理财习惯的合同

4.培养孩子锻炼身体习惯的健康合同

5.让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自立合同

6.培养孩子交际能力的交友合同

7.培养孩子说话习惯的合同

8.培养孩子做好小事的细节习惯

试读章节

4.引导孩子告别冷漠

一位妈妈向教育专家抱怨说,她怀疑自己的女儿性格冷漠、缺少爱心,生活中很多父母也都有相同的感受,他们的孩子对他们冷漠,毫不关心,这让他们伤心极了。然而,孩子变成这样要怪谁呢?爱是人类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应该向别人付出爱。可一些父母往往只给予孩子爱,却不懂得要求孩子回报,也不鼓励孩子施爱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父母关心自己,却不知道关心父母。因此,父母们应学会引导孩子关心自己。

5岁的罗尼跟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吃汉堡,喜欢喝碳酸饮料,喜欢各种新奇的玩具。妈妈因此也把他当成一个除了吃喝玩闹之外,其他什么都不会的小孩。不过,一次意外的机会让她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那一年,罗尼家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进了一所新的幼儿园。一个半月后,幼儿园要开家长会,罗尼妈妈也在被邀请之列。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开玩笑地对罗尼说:“怎么办啊?妈妈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城市,在你们幼儿园里,妈妈更是一个人都不认识,到时候你可要帮我啊。”

没想到罗尼一本正经地说:“没问题,妈妈。我认识那里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包括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

妈妈看他认真的样子觉得很有趣,但她也只是笑笑,没有放在心上。

到了幼儿园,罗尼开始执行他的承诺,他尽责地陪妈妈到会议室,严肃地把妈妈介绍给校长和其他老师,又认真地向妈妈介绍了幼儿园的每一个小朋友:最后告诉妈妈小朋友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们的爸爸或妈妈。

接着,罗尼把妈妈带到一个沙发面前,给她端来了一杯果汁,“妈妈,你先坐在这儿别到处乱走,我去趟厕所,一会儿就回来。”

罗尼妈妈坐在沙发上,欣喜地看着突然间长大的孩子,她突然明白了一点,在孩子面前偶尔扮演弱者的角色,实际上是对孩子责任心与爱心最好的鼓励与赞美。

这真是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妈妈的一个小玩笑,让她看到了孩子懂事、负责任的一面。世上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如果你希望得到孩子的关爱,那么至少先要让孩子知道你是需要他的关爱的吧!如果这个故事中的妈妈不是扮出需要帮助的样子,她的儿子又怎么会主动去照顾她呢?看来能否让孩子有关爱之心,关键还是在于家长的引导。

有一位家长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但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却困惑不已。儿子是他的骄傲,夫妻俩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夫妻俩用省下的钱给孩子买营养品,吃鱼或排骨的时候夫妻俩就看着孩子吃个够,自己才动筷子。他们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钢琴,买电脑,请家教,他们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用担心我们,爸妈是大人,你只要生活得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后来孩子进了重点中学,成绩也很优秀,然而这孩子却有个毛病,不会关心大人。有一天,妻子出差,这位家长和儿子留在家里,八点多钟时,他的胃病犯了,疼得直冒冷汗,他勉强从床头柜里摸出一瓶胃药,然后让客厅里的儿子帮他倒杯水,没想到孩子对他的呻吟声毫不理会,反而不耐烦地说:“你不会自己倒呀,我还得写作业呢!”这一刻,他感到自己的心比胃还要疼。

孩子的做法多么令人痛心,然而这一切究竟该怪谁呢?很多父母也像这位家长一样,认为爱孩子就该是无私的、奉献一切的,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心是最宝贵的,孩子的爱心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因此引导孩子的爱心也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义务。

爱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儿童时期,孩子的身心发育最为迅速,是最关键的时候。因此,在这个阶段呵护孩子的爱心,对塑造他们的良好性格和健康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的许多教育方法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品德的培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许多孩子在被教育的时期是处于感情教育的荒漠之中的。爱孩子不是只要让他(她)吃好、睡好、学习好就可以了,还要让孩子心存爱意,关心父母和他人。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发现这一点,你小小的孩子是乐于充当你的保护者的。如果停电时,你拉住孩子的手告诉他你很害怕,那么孩子一定会故作勇敢地抱着你,“妈妈不要怕,我来保护你!”曾经有一个很顽皮的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任性不懂事一直无可奈何。有一次,爸爸要出差就告诉孩子说,“你长大了,爸爸出远门后,你要照顾这个家,妈妈很柔弱,你要像男子汉一样保护她。”结果父亲回来后惊讶地发现孩子变了个样,他为爸爸拿拖鞋、揉腿,据说在爸爸出差的日子里,他每晚睡前都要检查门窗是否锁好,还常为妈妈倒茶、帮妈妈干活。这位爸爸为儿子的转变而惊喜,同时他也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孩子对父母的关爱之心是需要培养的,是需要家长去引导的,不能只向孩子付出爱,而不向孩子索取爱。

除此之外,父母们也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热心的品性:

(1)让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孩子待人冷漠,往往是因为对别人的立场缺少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同理心,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例如,可以开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换位活动,使孩子理解、体验假想角色的内心感受,改变原来的冷漠态度。一位下岗职工的孩子正是通过“假如我是下岗的妈妈……”的角色换位活动,体验到妈妈的烦恼,认识到妈妈的不容易,从此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与妈妈的心贴得更近了。

(2)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慈善活动

书画家为拯救灾民的义卖书画活动;社会各界为“希望工程”的捐助活动;为美化校园,每人献上一盆花的活动。老师、父母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孩子去感受这些活动。

(3)让孩子感受热心带来的快乐

孩子们受到了别人的友善相待会感到非常快乐,这清楚地告诉他热心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不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机会,让孩子懂得只要与人为善,自己也会获得快乐。因此,不妨给孩子创造一些表达热心的机会,例如善待小动物等,他能从中感觉到感激、忠心,并真正懂得热心的好处。

(4)让孩子在热心友爱的环境中成长

首先,父母应以友好和爱的方式来教育、帮助孩子,努力使热心、友好的气氛充满整个家庭。另外,友好相待所有认识的人: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以及一切可给予帮助的陌生人。孩子们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善良、友好对他来说就显得非常熟悉、自然。

P14-17

序言

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像一张无限额的支票,可以让人受用一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习惯有80%是通过父母而来的,父母的好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孩子的好习惯则决定他的命运。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最重视、也最头痛的问题。关键在于父母要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恰当的方式去规范和引导孩子,要找到家庭教育的突破口。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入手,就是最好的一个突破口。

习惯对我们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为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人生。习惯是一种极其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这些习惯,决定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素质。作为父母,与其给孩子留下百万家产,不如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些良好习惯。

好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坏习惯则会使孩子终身受害。而孩子的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形成,主要决定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才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和理想的温室。

当然,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父母还应该具有教育的长远眼光,不求一时的速度和效率,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给孩子成长的压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成效。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说起来是一码事,实际做起来是另一码事。因为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孩子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任何简单化、形式化的做法都会导致家长的努力大打折扣。这就要求父母们在认识上、方法上首先提高自己,学会更加理性、科学地教育孩子。

如果说人生的成长是孩子必须走过的独木桥,习惯就是这座桥上的护栏。建造、加固好这些护栏,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孩子顺利到达彼岸的保障。好习惯,是父母能给子女的最好礼物。相信各位父母一定能够从中找到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金钥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好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905758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