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暗算(插图本暗系列作品集)
内容
试读章节

01

一个已经几十年不见的人,有一天,突然在大街上与你劈面相逢,或者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有一天,突然成了你的故交挚友,然后你的人生像水遇到了水,或者像水遇到了火,开始出现莫名的变化。我相信,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大家都有。我也有。坦率说,本书就源自我的一次奇特的邂逅。

02

说说我的这次邂逅很有意思。

那是12年前的事。12年前,我是个30岁还不到的嫩小子,在单位里干着很平常的工作,出门还没有坐飞机的待遇。不过,有一次,我们领导去北京给更大的领导汇报工作,本来,汇报内容是白纸黑字写好的,小领导一路上反复看,用心记,基本上已默记在心,无需我亦步亦趋。可临时,大领导更改了想听汇报的内容,小领导一下慌张起来,于是紧急要求我“飞”去,现场组织资料。我就这样第一次荣幸地登上了飞机。正如诗人说的:凭借着天空的力量,我没用两个小时就到达北京。小领导毕竟是小领导,他还亲自到机场来接我,当然不仅是出于礼仪,主要是想让我“尽快进入情况”。但是,我一出机场,刚一跟小领导见上面,二位公安同志蛮横地拦在我们中间,不问青红皂白,要求我跟他们“走一趟”。我问什么事,他们说去了就知道了,说着就推我走,把小领导急得比我还急!路上,小领导一个劲地问我到底怎么回事,我又何尝知道呢?这几乎可以肯定是一次神秘的“带走”,要不就是错误的。我反复跟“二位”申明我的名字,是麦子的麦,家庭的家,不是加法的加。其实,我父母给我取名麦家,首先是孤陋寡闻,不知世上有麦加圣城之说,其次是出于谦卑,也许是要求我谦卑吧。因为,麦家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田地的意思,耕作的意思,农民的意思,很朴素的。

话说回来,“二位”对我名字的是非,毫无兴致,他们说,管你是加法,还是家庭,我们带的就是你,错不了的。听来像有点不讲理,其实全是理,因为有人是有鼻子有眼地指着我喊他们来带我的,哪会有错?那喊他们来带我的,也是两个人,在飞机上,我们坐在同一排,听他们私下交谈,乡音不绝于耳,给我感觉是回到了自己远方老家。我也正是听着“两位”熟悉的乡音后,才主动与他们攀谈起来的。殊不知,这一谈,是引火烧身,引来了二位公安,把我当个坏人似的押走。

公安是机场的公安,他们是否有权扣押我,另当别论。这个问题很深奥,而且似乎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将如何脱身。公安把我和小领导一起引入他们办公室,办公室分里外两间,外间不大,我们一行四人进去后,显得更小。都坐定后,二位公安开始审问我,姓名,单位,家庭,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等,好似我的身份一下子变得可疑可究的。好在本人领导在场,再三“坚定又权威”地证明我不是社会闲杂人员,而是“遵纪守法”的国家干部。所以,相关的审问过去得还算利索。接着,二位话锋一转,把问题都集中到“我在飞机上的所见所闻”之上,我一下子有点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光荣坐飞机,“见闻”格外丰富、琐碎、芜杂,乱七八糟的,谁知道说什么呢?在我请求之下,二位开始有所指向地问我,其实,说来说去只是一个问题,就是:我在飞机上从两位“小老乡”的私谈中听到了些什么。这时候,我才有所觉悟,我邂逅的两位乡党可能不是寻常人物,而我的这次不寻常的经历是跟我听到——关键是听懂——他们之私谈直接相干的。他们认为满口家乡“鸟语”会令人充耳不闻,就如入无人之境,斗胆谈私说秘,不想“隔壁有耳”,听之闻之,一清二楚。于是,心存不安。于是,想“亡羊补牢”。但是,说实话,我真的没从他们嘴里听到什么骇人听闻的东西,他们不是一开始就说家乡话的,而我也不是那种“见人熟”,加上又是第一次坐飞机,好奇之余,又发现没什么好奇的,等飞机一拔上天,马上觉得无所事事,光傻瓜地坐着,自然戴起耳机看起电视来。我是在摘下耳机时才听到他们在说家乡话的,一听到,就跟见了爹妈似的,马上跟他们套亲近,哪知道他们在聊什么。我这样说似乎有狡辩之嫌,但是天知地知我知,我绝无假话。

事实上,想想看,如果我有什么不良企图,怎么可能主动跟他们认老乡?再说,既然我要认,又怎么可能听他们说了很久之后再认?再再说,既然我一听到就认,又怎么可能听到什么前因后果的?虽说口说无凭,但平心而论,我的说法——没听到他们说什么——不是不值得推敲的。我的谆谆诱导没有枉费心机,又承蒙我领导极力美言,二位公安似有收场的打算,交头接耳一会,其中之一踅入里间,出来时已经同意放我。不过,必须我保证一点:不管我听到什么,事关国家机密,何时伺地都不得外传,否则后果一切自负。我自然是连连承诺,然后总算“一走了之”。

P3-5

目录

卷外 序曲

卷一 听风者

卷二 看风者

卷三 捕风者

序言

因为电视剧,《暗算》火了!

我以为,这对小说《暗算》不是个好事。其实,小说《暗算》和电视剧《暗算》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既是被迫的,也是主动的。主动是因为电视剧天生和小说不是一回事:小说要的是个性,电视剧要的是大众。我在单位是个专职电视剧编剧,我很知道从小说到电视剧必须要完成什么,那就是要向大众靠拢,要加增媚化的煽情和戏剧冲突(为什么有些小说家不愿涉足影视,我想原因就在这)。被迫是因为当决定做《暗算》电视剧时,小说《暗算》第三部,捕风者的故事,已被其他影视公司买走电视剧改编权,现在的捕风者故事是根据我另一部短剧《地下的天空》改编的。小说《暗算》有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和人物,现在的电视剧其实只用了其中两个,即《瞎子阿炳》和《有问题的天使》。总之,电视剧《暗算》不能替代小说,虽是我自己改编的——正因为是我自己改编的,我心里更明白,只有小说才真正代表我。所以,说到《暗算》,我总是有点偏执地说:看我的小说吧。

小说《暗算》里的主人公,如瞎子阿炳,“问题天使”黄依依,“影子”陈二湖、“魂灵”韦伯、“老地瓜”等,用现在时兴的说法,可以统称为特工。他们或终日滞留在大山深处,或长年浪迹四方。滞留的如困兽,浪迹的如游侠。游侠也是困兽,因为他们其实极不自由。很难想像,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以“国泰民安”为终极目标,但工作本身具有的保密性,又使他们自己失去了甚至是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以致连收发一封信都要经组织审查,审查合格,方可投递或交付本人阅读。生活对他们不公,然而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命运。因为生活在一个禁锢的、扭曲的、变态的世界里,他们的命运里总是有太多的困难,太多的问题,以致最后连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生存权都可能失去。

失去也是得到。

他们得到了我们的尊敬,爱戴,想念,颂扬,鲜花。《暗算》在新浪读书频道连载后,尤其是电视剧播出后,我注意到,在读者留下的一大堆评论中,有一个声音显得特别坚定而又响亮,就是:人们在为他们感动,为他们流泪,为他们祈祷、祝福。我知道,时代确实在变,日新月异地变,有些美德变成了迂腐,有些崇高变成了可笑,有些秘密变成了家喻户晓。但我相信,有些东西,有些价值,有些目光,是恒定的,永世不变的。从理想的角度说,我写作的意义就是想找到,或者建立这些东西,这些价值,这些目光。

2007年4月2日

内容推荐

特别单位701:一个鲜为人知的单位,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一群特别特殊的人,他们的身影若隐若显;使中国革命多了几份欲言无语的隐秘和神奇。

正是这样一群无畏的人,从事的是世上最残酷的职业,生死总是他们每天每夜,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课题。这是一群无私的人,他们罕见迷人的才华和智慧本可以使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是为了革命他们不得不远离名利,过起隐姓埋名的生涯。这是一群神秘的人,他们来无踪、去无影,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这是一群崇高的人。他们甘愿把自己做过的一切和知道的一切都带进坟墓,但是共和国知道,坟墓里的主人是如何在瞬间改写了历史,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和信念创造了历史,缔造了共和国大厦。

编辑推荐

电视剧《暗算》麦家冰山一角,十年精华结集《解密》更多冰封玄机。“新智力小说”的盛宴,“特情小说”的饕餮大餐。

是的,破译密码是听死人的心跳声!死人怎么会有心跳?这是个悖论,而破译密码的事情本身就是个坚硬而巨大的悖论。

清晨醒来看自己还活着是多么幸福。我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是最后一个。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世上最神秘也最残酷的,哪怕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都可能让我们人头落地。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早把生命置之度外。你好。我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暗算(插图本暗系列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麦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5224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9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6
出版地 湖北
228
15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