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济南老街老巷
内容
编辑推荐

济南的老街老巷有500多条,它们是老济南的脉络,是老济南的触角。在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过程中,老街老巷沐浴时代风雨,承载人间悲欢,感受岁月沧桑。作者以老街巷为切入点,以生动的笔触、翔实的史料和深刻的思考向读者讲述了一条条老街巷所承载的岁月变迁,讲述了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曾经的沧桑和风流,曾经的骄傲和遗憾,曾经的梦想和失落,融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于一炉。此外,书中有近百幅精美的相关照片,堪称图文并茂。

内容推荐

老街,记录着这座城市的骄傲与遗憾,也珍藏着人们的回忆与梦想。如果把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老街老巷就是这个人的神经。这是一本以济南老街老巷为题材的文化随笔集,它从济南500多条老街巷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35条,每条写成一篇随笔。书后还附有济南老街老巷名录和部分已消失的老街老巷名录与以往写老济南的学术著作不同,强烈的情感色彩是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针对每条老街巷,作者除了向读者讲述它的历史变迁外,还以大量的笔墨书写了对老街巷独特的个体感受及由此引发的人文思考。

目录

第一辑 烟雨流变经纬间

 历尽沧桑泉城路

 经纬之间,尽显风流——经纬路与济南开埠

 贡院墙根街:历史的一条脐带

 江南韵致王府池

 脱俗附雅鞭指巷

 寻找风逝的老残足迹——游走布政司街

 大隐隐于市的后宰门

 秋柳园街说“秋柳”

 舜井·舜园·舜井街

 雅俗曲直此街中——曲水亭街抒怀

 一池新绿芙蓉水——芙蓉街素描

 监督问题的前世今生——走笔济南按察司街

 烟雨流变“高都司”

第二辑 老街斜阳忆风流

 旧军门巷和丁宝桢

 将军庙街情思

 三和街上的怀念

 上新街忆旧

 水胡同畅想

 卫巷谈兵

 我和棋盘街的一个下午

 五三街:五三惨案与蔡公时

 驻足长春观街:遥想丘处机——长春观街随笔

 东流水撷片

 广智院街上的思绪

第三辑 东风淡荡叙古今

 经二路上的“兴顺福”

 经一路和苗氏集团的商业传奇

 黄金街衢普利街

 曾经的老街 古老的庙——古衣市待随笔

 东风淡荡市声喧——说说制锦市街

 北走燕冀东通剂鲁的馆驿街

 清泉石上流,人在水上行——剪子巷记略

 槐树不知何处去,伟说依旧笑春风——北大槐树街的传说

 五里牌坊是孝女坊

 永远不老老北坦

 今昔殊异万紫巷

附录

 1.济南老街老巷名目

 2.已经消失的部分老街老巷

后记

 我们和济南的恋爱刚刚开始

试读章节

“堂”是药铺的代称,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鲁菜名店“燕喜堂”。

历城乡间的赵子俊16岁进城打王谋生,20岁时到言元楼饭庄以及后来开设在芙蓉街北首的魁元楼饭庄千跑堂,后因饭庄关闭而失业。1932年3月,赵子俊在山东商业银行董事董丹如的资助下,在金菊巷开设饭庄。因适逢三月,南燕北归,遂取名“燕喜堂”,示意饭庄开业大吉燕子报喜。1950年燕喜堂迁至院西大街路北经营,1956年迁至路南,1982年重新修建。燕喜堂以做汤菜出名,不论清汤奶汤,还是炒菜,都是以肥鸭、母鸡和肘子煮成高汤后加入使用。掌灶大厨侯庆甫、梁继祥所制清汤,色清而味鲜;奶汤则色白而醇厚,状如乳汁。以济南名产蒲菜、茭白、鲜莲子和白菜心制作的汤菜,汤香而回味悠长,至今仍为老食客们所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泉城路上另一家著名的饭店是汇泉楼饭店,旧址在泉城路最西端路北。该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原址在西门桥外的江家池畔。当时江家池池水清澈见底,池中养鱼,既可诱食客观鱼戏水之趣,又可烹烧名肴。汇泉楼的名字最早叫“锦盛楼”,后又改为“德盛楼”,最后三易其名,改叫“汇泉楼”。清末名厨彭珂到该店主勺后,于池中放养鲤鱼。顾客俯窗观鱼,指鱼订菜,店伙计当面捞鱼。用此活鱼烹烧,制出的糖醋鲤鱼首尾高翘,香味扑鼻,酸甜可口。顾客吃完鱼后,还可以让厨子“砸鱼汤”。那汤味道酸辣,品之爽口去腻,别有风味。

据“老济南”回忆,20世纪40年代末期,泉城路上经营食品的店铺就有数十家,像厚得福、江苏小馆、蕊香村、吉盛村、心佛斋、雷家粥铺、文升园等等。至于小吃店、点心铺、馍馍铺,更是沿街林立,几不可数。经统计,1948年的120家店铺中大多是经营食品类的,另有海味杂货店8家、酱园5家、中药店7家,家电类店铺1家,而到了1998年的121家店铺中,经营食品类的只有10余家,中药店1家,但却有电子电器类店28家、专卖店12家、美容美发店8家、银行4家、航空售票处2家、皮衣店羊绒店各1家。从这也可以看出时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脉络。

过去的老字号大多数是前店后坊,经营者极为重视质量和特色。老字号除经营有方外,还都有一条极严的店规,就是“买卖人,必须有三分纳气”,谁得罪了顾客就要搬铺盖卷回家去,即今日所谓“炒鱿鱼”。过去的老字号都以“童叟无欺,言不二价”为宗旨,以取信于顾客。所以店铺一开,就是几十年、上百年。不少老字号到现在还闪耀着光彩,也有更多的老字号因种种原因,已不复存在,但至今老济南人依然怀念着它们。

其实,人们怀念老字号的店铺,更多的是怀念它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

之所以把泉城路称为老街,是因为第一次与第一百次踏上这条街的人,都会对它那历尽沧桑的古朴肃然起敬,不敢妄然对它评头论足。现经改造,这条街已不像旧时模样,许多建筑已经洗尽铅华,但这更使它有了一种可以信赖的成熟。

泉城路上典型的城市建筑随处可见,构成了这条街独特的个性风貌。

济南旧城的建筑,基本沿着明清以来的形制,平面多为四合院布局,青砖墙壁,灰瓦花脊,沿街店铺多为二层青砖楼房,门窗上口均有砖刻或砖筑半圆拱等。但作为全省政治经济中心的泉城路,像济南文化一样有着一种鲜明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反映在建筑上,建筑式样多样化,建筑风格多元化是泉城路建筑的主要特点。

在济南,提起“瑞蚨祥”大概无人不晓。它创立于1862年,东家是章丘旧军孟家。盂家在院西大街路南购买了地皮,建起五开间的楼房,“门面宏丽,陈设新颖”。由于经营有方,不久就成为济南最大的布店。1912年北京发生兵变,变兵南侵,瑞蚨祥祖店于1914年被火焚毁。不久,又在原址重建,为五开间楼房,保留青砖灰瓦、木隔扇门窗的传统形式;二楼做假阳台和生铁栏杆,一楼改为大玻璃门窗,梁柱为工字梁结构。据专门研究济南城市建筑的专家姜波先生称:“这是济南旧城中所见的最早的钢结构实例”。瑞蚨祥在1996年春节前被拆,整座楼房前后拆了一个多月。

同在泉城路路南的隆祥布店,是建于1935年的三层砖木混合结构的楼房。一二层为营业厅,中间设有回廊,天井上部以轻钢架覆顶,侧面有高窗通风采光,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布局,并吸取外来建筑空间处理手法的商业建筑。店面为五开间,二层设挑台,四根附壁柱直抵三层,周边设有女儿墙,中间部位故意抬高,借以烘托人口。

原位于泉城路西端路南的齐鲁金店,则是一座经典的西式建筑。它于1927年修建,时为恒大银号。1930年韩复榘主鲁时,在此开立“山东省平市宫钱局”;1937年改为日寇特务机关“泺源公馆”,其后又改为“北海银行”。这座建筑主体为二层,平面呈“工”字型。一层为高大的营业厅,辅助用房周边设置;二层为住房办公杂用。沿街面凹入部为三开间,四根高大的爱奥尼克式石柱直抵檐部,顶部有女儿墙;转角处均置西方宝瓶装饰,更增加了高耸的气势。沿街壁墙全部用花岗岩砌成,石块规整,深凹缝,高大石台阶。这在旧城建筑中是十分少见的。

泉城路东段路北有一座皇亭体育场。它始建于1942年5月,当时设施有200米小型田径场一处,篮球场两个,网球、排球场各一个。解放前,全国第三届华北运动会曾在这里举行。解放后,人民政府先后多次斥资进行修建,并于1964年新建了济南第一座群众性游泳馆。1986年6月5日,高大的皇亭体育馆正式落成,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有坐席4500个。P8-12

序言

济南是齐鲁文化之邦——山东省的省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聚邑筑城,可追溯至五千年之前。近百年以前自开商埠以来,日益繁荣,到今天已成为高楼林立,道路辐辏,泉林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济南的城区日益开扩,街道逐年增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可谓三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常常使异地经商,海外游子乍回故乡,在惊喜之余,却也有“找不着北”的感觉。新旧对比,追古抚今,并非只是“发古之幽情”的怀旧情结,而是要沿波讨源,继往开来,使今天的世界变得更合理更美好。这部记述济南老街老巷的专著,也可满足读者认知过去的部分需要。

人类文明往往起源于大河之畔。古华夏有四条大河,自西向东流往大海。这四条大河,从北向南依次为黄河(古黄河从河南山东边境由南折北秦皇岛入海,不经过济南)、济水、淮水、长江。古人称它们为“四渎”。济南因位于古济水的南岸,故得名为“济南”。它更因居于历山之下,故最早的聚落名为“历下邑”。历山(金元之后,俗名千佛山)是泰山丘陵的余脉。济南恰在五岳的泰山与四渎的济水之间,名山大川形成其形胜之壮美。周朝时期,泰山之南的大国为鲁国,泰山之北则为齐国的范围。济南正处于齐国西境,齐鲁两国会通之地。《春秋》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时,鲁桓公与齐襄公“会于泺”。据《水经注》记载“济水又东北,泺水出焉。”哪道元注云:泺水之源在娥皇女英庙(即娥英祠)之旁,泺即趵突泉之古名,那么泺邑也即济南市区最早的居民区之一。可是济南居于四渎之一济水南岸,五岳之尊的泰山的北麓,更是齐鲁文化之邦的交流要地,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秦汉以来,济南历为郡、国、州、府署之驻地,虽是济水逐渐断流,沦为“大清河”,仍然不失为转运鱼盐丝粮之长河,从而使泺口镇成为山东半岛与内陆的物资集散地。宋金之交,又用市区泉溪众多的水源开为小清河,直通海洋,济南西关遂成为船舶码头,尤利于商贸之发展。由于黄河于公元、855年(咸丰五年)于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道(亦即济水故道)而流经济南北面,并很快形成为地上悬河,遂使济南失去了大清河的物流便利,泺口镇的繁华逐渐凋零。所幸不久,胶济与津浦(今京沪线)两条铁路相继修筑,使济南成为四方交通辐辏之地。1904年济南自主开辟商埠,对外商开放,成为我国最先自主招商开埠的城市。新辟的商埠,工商业飞速发展,很快超越了济南旧城厢。济南遂成为位于北京与南京之间的最大城市,也是黄河下游最大城市。尽管这样,济南自古以来从未成为一个王朝的首都,始终是座中等城市。直到明朝建国,它才成为山东省的省会,从此历经六七百年而不改。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济南市是我国省会城市、中等城市的一个典型,对研究城市发展史有重要示范价值。

济南更是国家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早在上古时期济南就出现了城市文明。最初的虞王朝的舜帝于青年时期在历山成长,务耕田为业。其后齐鲁文化崛起,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其中阴阳五行学派的大师邹衍,即是济南辖地章丘人。秦始皇焚书坑儒,济南的伏生向汉文帝的全都晁错口述了《尚书》,保存秦火灭绝的重要典籍,成为儒家今文学派的祖师,伏氏世代为儒学大师。东汉末期的建安时代,曹操曾任济南相,其后,曹植封为东阿王。著名的建安七子大都出生于济南地区周围。南北朝时期,居民大侨迁中,济南民众既有北迁平城(山西大同)和南下在今淮阳、镇江一带,如扬州曾设“历城县”,同时北方各郡土民也陆续迁居济南,当时济南设置的侨郡就有清河郡、太原郡、东魏郡、济岷郡等郡县,以及邻近迁来的广川郡(德州)平原郡等侨民。新置的侨郡,首先容纳了自东汉以来产生的门阀士族大姓,他们垄断了文化的传承,从而使济南出现了如清河房豹等的房家园这样的“文艺沙龙”,出现了如清河崔氏的崔鸿著作的《十六国春秋》这一名著。从北朝发展到隋唐之际,杰出人物纷纷出现,他们是名相房玄龄,名将秦叔宝、段志玄、罗士信、程知节(他们是民间文学中的英雄人物,在《说唐全传》等话本小说中分别以秦琼、段志远、罗成、程咬金的名字出现,但在《隋唐演义》中则误把罗成罗士信为两个人),诗人孟云卿、崔融等,以及经南洋赴天竺(印度)求法的高僧义净等,所以杜甫在开元年间游济南时赞为“济南名士多”,诚为实至名归,井无溢美的成分。宋代以后济南诗人辈出,迭次执掌宋、元、明、清四代诗坛的牛耳,如宋有“东州逸党”领袖的范讽,以及杰出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元有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杜仁杰等;明有“前七子”的边贡,“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戏曲名家李开先等;清有王象春、王士■等。我曾有“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的诗句(见拙著《济南竹枝词》)。除诗人外,在文化上卓有成就者,尚有济南最早的状元张起岩,他是正史《辽史》、《金史》、《宋史》三部正史的主要编著者。明代大学士于慎行著《兖州府志》、《诗文集》等。清代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出生地是淄川,当时是济南的属县(故也自称济南人),以及著名学者张尔岐等,仅举其荦荦大者,已经指不胜屈了。正因为如此,济南的地下多次出土震撼全国的文物,济南的地上——七十二名泉等河湖山峦,以及城池街市,更蕴涵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所以这座省会城市,是中华文明的内陆中等城市的最佳标本。特别是明朝建有德王宫,在近代又自开商埠,更丰富了它的内涵。

且不说市郊的城子崖、华不注山的古战场、汉王陵、孝堂山汉画享堂、柳埠的神通寺、长清的灵岩寺等历史名迹,只需要漫步在市内的老街老巷,随处都有文化的底蕴。舜井街、娥英河,是远古传留下来的名称,早已著录于北魏哪道元的《水经注》。而五龙潭、罗姑井则是关于秦琼、罗成的流传于章回小说中的标志。历下亭令人回忆起杜甫与李北海的唱酬。趵突泉则是赵孟顺与王阳明等题诗的素材。访问万竹园想起了《聊斋志异》记述的明代殷士儋的传奇逸事,经过秋柳园则回忆起神韵派宗师王士■。由于历史久远,口传失真,有些名字都要经过考证。例如市区有一些以“唐王”命名或以“唐王”故事作背景的地方,故老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遗迹,其实唐太宗从未到过济南,倒是他的儿子李元祐于贞观十年(公元6s6年),封土济南号为齐王,不久因谋反被杀,这里的“唐王”,盖是缘起于他。其他如蕃安巷,是番官巷的误读,此巷曾有番邦官员住过。又如玉斌府,本是仪宾府之讹。“仪宾”是明代王室女婿的官衔,犹如皇帝的女婿为驸马,此巷应为明代德王的仪宾爷的府第。关于德王的街巷不少,如后宰门、东更道、东小王府、王府池子等均是。而清代的巡抚衙门(德王府旧址改建)也留下了院前大街与院东、院西大街的名目。还有布政司街、按察司街、学院街、贡院墙根街,以及旧军门巷、卫巷,南营、后营坊、还有县东巷、县西巷、县学街等等,则是明清两朝的省、府、县三级衙门及军队的痕迹。济南在汉代设有铁官、工官,是工商业重地,而城厢地区就留下了行业的街名,最早的当数鞭指巷,据《说唐》等评话中所保留的名称,应是“鞭仗巷”,亦即传说秦琼结义好友贾润甫开办的“鞭杖行”。此外如剪子巷、钉子街、蓖子巷、花店街、估衣市街等等名色。至于关于宗教的,凡用佛寺、道观、穆、耶等命名的也很多。这座城市可谓街街、巷巷都是历史,一泉一树都蕴藏着文化。逛济南不仅欣赏其山河泉湖优美秀雅的景色,也要亲自抚摩践履悠久的文化载体——街道和建筑,也会像当年司马迁游曲阜:“低回留之而不能去云。”

2004年10月,由济南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市民政局、文物局、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济南市地名协会、济南时报、济南舜立房地产开发公司承办,在社会上开展评选“市民喜爱的老街老巷”的活动,并于10月18日在《济南时报》发表了《济南老街老巷特刊》,特刊共占有30多个版面,除简要介绍了街巷500多条外,还特约专家写了若干资料性的介绍文章,作为市民评选时的参考,刊末附有选票样式,公开向全市征求选票。在市民踊跃参加投票后,又特聘专家组成评委会,选出了具有代表性和内涵丰富的20条老街老巷:即芙蓉街、舜井街、曲水亭街、馆驿街、剪子巷、后宰门街、东流水街、高都司巷、五三街、秋柳园街、王府池子街、普利街、经二路、旧军门巷、司里街、长春观街、制锦市街、贡院墙根街、鞭指巷、北大槐树街。另外还列出12条入围老街巷:即五里牌坊街、道德街、按察司街、万紫巷、棋盘街、估衣市街、榜棚街、北坦大街、卫巷、民生大街、平泉胡同、纬一路。并于本年11月21日,由《济南时报》编刊了特刊向市民公布,同时发表了为入选的20条老街老巷撰写的文章。这一活动获得市民的支持,深受好评。

经过评选活动,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街道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市地名协会的操持下,由张继平、郑连根先生在《济南时报》发表的两期特刊的基础上,又参考了大量的资料撰写了这本较全面详备地介绍济南老街老巷的书。又经市地名协会协助搜集选配了新老照片,使之更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街巷的原面貌。有的照片拍过不久,原址拆除,已成历史孤证,更是珍贵。读者一编在乎:“居本市者更能得其平日所忽略,已游者更能增深其印象,将游者当能得向导之助,未游者亦可卧游泉石而可广其知闻。”上面引文是出自我为拙编《济南咏赞》写的跋语。但是本书与《济南咏赞》以欣赏为主不同,它是一部史地性的专著,虽然写得生动通俗,能为读者欣赏、卧游之助,更重要的它是一部研究济南市的史迹沿革的学术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因此,我应邀作序是很乐意的。

——徐北文于2005年5月15日据旧稿重写

后记

我们和济南的恋爱刚刚开始——后记

就像人们结婚总要摆几桌酒席、举行个仪式一样,一本书写完了往往要写点“前言”、“后记”之类的文字。我们不能免俗,也得写个“后记”。

以济南的老街为题材写随笔,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如果只选一条或几条自己特别“有感觉”的老街来写,那不但感觉不到困难,反而还可能是一种享受。可是,把几十条老街集中到一起来写,又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那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如果只是查查资料,把每条老街的“典故”复述一遍,对我们来说也很简单。可是,若不满足于此,想通过写老街来表达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人文思考,想把“自己的东西”跟老街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不太容易。一句话,不论写什么样的文章,“写”本身并不难,但要想“写好”就很难。

济南的老街老巷有500多条,它们是老济南的脉络,是老济南的触角。在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过程中,老街老巷沐浴时代风雨,承载人间悲欢,感受岁月沧桑。这个城市的许多历史故事其实就是在一条条的老街上发生的,老街,记录着这座城市的骄傲与遗憾,也珍藏着人们的回忆与梦想.如果把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老街老巷就是这个人的神经。鉴于此,我们决定以老街老巷为切入点,写有关济南文化的散文随笔。最初,我们打算选取有代表性的老街50条,每条老街写一篇文化随笔。后来发现,“50条”这个指标定得有点高,实际上做不到——写作之前,我们总感觉要表达的东西很多,等写作时才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体会。

知识的积累还仅仅是一个方面。为了把文章写得美一点,好一点,为了尽可能多地写出点新东西,我们要一次次地到老街上去寻找“感觉”。“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恰如男女之情,“千里有缘来相会,对面无缘不成双”,不是每一次相亲都会发展到恋爱,也不是每一次恋爱都会发展为婚姻。我们对济南老街也是如此:在走访的过程中,一见钟情的也有,日久生情的也有,走访了多次可就是找不到“感觉”,最后只好放弃的也有。所以,对一条条老街的各异的“感觉”,既是我们的苦闷和困惑所在,亦是我们的兴奋和欣喜所系。对哪条老街有了“感觉”,我们就像遇见到了心仪的异性一样兴奋、喜悦;若对哪条老街——直没“感觉”,我们就像遭遇了失恋一样沮丧——不,甚至像还没来得及恋爱就失恋了一样郁闷!有时候,对某条老街很有“感觉”,写得也比较满意,我们的得意之情便溢于言表,犹如婚宴上笑得合不拢嘴的新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枕眠”,成就一桩美满的婚姻不容易,写出像样的文章也不容易,都可喜可贺,都值得为之举杯——我们两人也确实常常小酌,有时是为了庆贺,有时是为了交流,有时是为了充饥,更多的时候是兼而有之。

我们就生活在济南这座城市。但是,我们是否了解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我们是否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甚至是某一条老街?是否在济南这座城市生活过是一回事,是否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又是一回事;是否用心地感受过老街是一回事,能否把自己的感受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又是一回事。主观上,我们想把自己所了解的所感受的所思考的与济南老街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多地、尽可能生动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可是,客观上究竟做到了多少?我们不知道。

遇见过许多人,我们不会也不可能跟所有认识的异性去恋爱;到过许多地方,走过许多街巷,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对所有走过的街巷都有“感觉”。可是,我们对济南的老街老巷特别有“感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所以,便给这篇后记加了个标题:《我们和济南的恋爱刚刚开始》。说恋爱,是因为有感觉,说刚刚开始,意味着尚未“修成正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济南这座城市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2004年,济南开埠整整100周年,济南市开展了许多纪念活动。济南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地名协会、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发起了“市民喜爱的老街老巷”评选活动。整个评选活动,可谓盛况空前,前后有十数万市民踊跃投票。此次评选活动不仅激发了市民保护名城的极大热情,为名城的保护探索出一条良性互动的道路,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共同在历史中找到了认同感、找到了自豪感、找到了凝聚力,找到了一种全体市民认同的城市精神,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泉城的热情。广大市民在参与评选的同时,积极为老地名保护、新地名管理献计献策近千条。最后,汇集群众意见,听取专家论证,有20条老街巷入选,它们是芙蓉街、舜井街、曲水亭街、馆驿街、剪子巷、后宰门街、东流水街、高都司巷、五三街、秋柳园街、王府池子街、普利街、经二路、旧军门巷、司里街、长春观街、制锦市街、贡院墙根街、鞭指巷、北大槐树街。这些入选的老街老巷有反映济南泉水特色的,如芙蓉街、舜井街等;有体现济南文化传承的,如贡院墙根街、秋柳园街等;有代表济南革命精神的,如东流水街、五三街等;有展示济南开放品格的,如经二路等。这些老街巷是济南市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都有丰厚的历史积淀,能够折射出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印痕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评选结束后,主办单位决定为20条入选的老街老巷“树碑立传”——现在“树碑”的工作正在进行,“立传”的工作就交给了我们。其实,如果说“我们和济南的恋爱刚开始”,那么,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就是我们的“红娘”。如果,我们能和这座城市“白头偕老”,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们的“红娘”。没有他们的“牵线搭桥”,《济南老街老巷》的出版,恐怕还只是空中楼阁。

该书在写作的过程中,阅读和参考了许多关于济南的书籍和文章,在此谨对各位著作者表示感谢。同时还要感谢给予过我们帮助的家人和朋友。

作者

2005年4月1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济南老街老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竹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37228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5.2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31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9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4:48